难得一见的好字
应是中国书法之正道。认真学习!维忠先生厌饫北碑,侍游墓志,于魏晋六朝分楷碑版无不靡加研习。
当代书坛习魏楷者,不免纵横习气,满纸刀刻凿痕,故现当代学者虽众,然多鼓努为力。维忠先生之魏楷书于承续碑版正脉之余,又巧用行书翻腾映带之笔,以化其顿滞之习,望之有如纯绵裹铁、密林含雨之妙,浑朴渊穆。无论数十百文,其气皆联属如一字,同文而异体,易位而更形。其长短、大小、损益,皆视其位置以为变化,左右倚伏,阴阖阳开,奇姿谲诞,穹隆恢廓。故其书空际荡漾,笔凝而不滞,和而不弱。
维忠先生于魏碑研润闲雅处,独辟蹊径,另标高格。其书是古非古,是我非我,又是古是我,即古即我,常人莫知其所以出哉。不使气以为强,不出奇以眩俗,解此,可以悟书道矣!维忠先生得之。此其所以胜人处也。
维忠先生书,神游三代,探幽辟荒,已尽皆脱略步趋形迹,斫雕为朴,破觚为圆,高迈宏逸处,超拔直入如来之境。噫!踏虹渡海往登彼岸可期矣!
我的通讯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西路市广播电台交通音乐频率 赵扬 ,邮编243000
先用先生的大名来嵌一联
“军人凭服从忠诚国家儒将以笔墨维新艺术”
知道张先生,是因为他几年来在全国的各大展赛中屡屡折桂,让大家在赞叹的同时也不停他在中国书坛创制的奇迹。
张先生的主打书体是小楷。即是他的强项。小楷具有点画匀称、结体工整、纵敛有致、行气连贯、通俗易认的特点,是我国书法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其具有广泛深厚的实用基础,历来为人民大众喜爱。但在历史的演变下,小楷规整的实用性已淡化,人心思变,其实也不光小楷,整体上书法这个门类都已转入艺术性的创作倾向,加之审美疲劳的因素,打通书体之间的间限越来越流行,近些年楷里渗行意逐渐成了创作风向标,比如洪厚甜等高手。而其中张先生就成功地实践出自我别具一格的南派小楷。或许可称之为“激活小楷”的榜样。总体而言,他的楷书结体欹侧中归均衡,点画飘扬中寓劲爽,章法平正中具变化,风貌端庄遒媚不失清和。
看先生学书的经历,对北碑张猛龙和其他的墓志下过很大的功夫,因此碑的比重在他的楷书里占的最重,或者可以说是立身的根基。然而,从成熟的面目看,又显示出遒丽、清润、灵动的帖学书风。如此的杂交,正好体现了先生洞察力与整合力的高明。也就是说,他更加注重了楷书的抒情性表达。这表现在他善于思考,参考他人的成功经验,对传统楷书进行了一番具有自主性的加工,将楷书笔法复杂丰富的提按,改良为书写快捷、方中带圆的空灵性笔画构成。这个就有一定的难度了,记得有戏剧导演说过,让演员都不穿衣服,放弃肢体与道具的辅助,仅靠眼神表演那才是高手,象香港的梁朝伟就可算一个。书法,减法很容易,但要能做到简而不简,简中有物,简中见神,就非易事了。一般说法总要等到人书俱老以后才有可行性。而张先生做到了,虽然其还远未臻圣境,但他那有益的尝试,流美生动的书写,冲击了我们楷书创作、审美中保守的思维动向,直面从容洒脱的审美新貌。
再看看不多的行草书,与其小楷一脉相承,也以韵胜。但是,仔细探究,比起拿手的那一路小楷,放大后的线质感觉到单薄了些,毕竟各书体有它自身的规律,笔法与结体还是不同的,凭先生的才情和功夫,坚实的楷法作支撑,深入一下二王,不是什么难事吧。可能其继续拓展的空间甚至会超过楷书的成就。
贴子结尾最后一张靓照,是在船上扶栏作出海远眺摸样。太阳洒落的金色镀了景色与人物一层温暖的光辉,是否预示着张先生的书道前景之光明灿烂?!
-------------------------------------------------------------------------
地址:315100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春园路165号宁波欧尼克自动门公司
陈舟波
[ 本帖最后由 天下行者 于 2009-9-9 10:35 编辑 ]
张维忠先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书家,我曾经无数次的将张维忠先生的书法作品放于案头细心揣摩,认真临摹,所以我对张维忠潇洒的书法有深刻的体会,有了体会我就有了发言权,我就肤浅的说几句。
一:气韵生动
其实我喜欢张维忠先生的书法作品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气息和韵律。看张维忠先生的作品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他把楷书当行书写,把行草书当楷书写,在作品中我感觉到书法的韵味在慢慢的流淌,如美妙的歌曲慢慢沁入你的心扉。
我就觉得张维忠先生写楷书时很是轻松和随意,没有过分斤斤计较于点画的精道,看得出张维忠先生对魏碑和墓志很是刻苦,我曾经反复揣摩张先生的用笔,我发现张先生的用笔随意但不随便,看似漫不经心的线条实际上是经过漫长岁月的艰辛锤炼。
二:形式新颖
在张维忠先生的书法作品中,我看到的是常看常新,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固定的格式,有时形式很是出乎我的意料,但摆布和安排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给人看了那么的妥帖,那么的舒服,我佩服张维忠先生的巧思和安排,有时章法上密不透风,有时气韵上疏可以走马。张维忠先生的章法摆布和安排在中国书法界目前是走在前面的,可以看出张维忠先生的创新思维和与时俱进的艺术感悟力。
三:心随笔动
我看张维忠先生是个笔墨技巧很老道和出神入化的高手,在书写中好多线条貌似漫不经心但很是到位,我临摹了无数次都无法达到张先生的笔墨关系,张先生的线条是心随笔动,心动笔动,心意相随,一句话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张先生已经达到这个目标了,这样说可能有点夸大,但张先生确实这样做到了。
祝福张先生,祝贺张先生的成功。
[ 本帖最后由 汲古斋主人 于 2009-9-24 14:25 编辑 ] 作品确实好,令人仰慕,想法很多:
1.张先生是书法幸运儿. 张先后能及时得到专家指点,加上自己的悟性和钻研,取得了令人咂舌的成绩.试想一上下,我们周围的老一代,有过世的,有健在的,有相当一部分在书法里忙活了一辈子,力没有少出,水平没多大提高,更不要说因书法能带给自己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了和物质上的享受了.真替老一辈感到寒心.再说了,落后地区的书法爱好者,也兴致高昂,也孜孜以求,可有的还没有得到书法的学习正途.令人心疼.现在好多了,各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信息等媒介也走近了这些边远地带,让他们也享受到了书法的点滴爱抚,让人得到一点安慰.
2.张先生是书法上的聪明者.和张先生一样有条件或更优越的书法探索人大多没有取得如此成绩,不是不下工夫,不是不动脑筋,有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书法悟性,没有张先生一样的书法悟性和聪明头脑.所以我很钦佩张先生,的确是书法人,将来前途广阔.
3.张先生在书法的成功者.先生的楷书基于传统,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厚实而不失灵动,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好似心中所追求的样子而自己又表现不出来.魏碑的劲爽和行书的流动有机结合,时而流露出张即之行楷的意味,创造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用笔干净利落,决不拖泥带水,给人斩钉截铁有感觉,笔法灵活多样,因势而行,有力地突出了书法写"的"状态,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在这里等到了有力地证明.用笔时而敦厚如巍巍之山峰,时而轻灵如翩翩之春燕,时而折笔直下,时而顺势转锋,令人不可捉摸而愈发喜爱.特别是结体的把握上有独到之处.把字的各种造型都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充分利用空间的分布和笔画的轻重,把字写得意趣横生,妙不可言,这给创作楷书的书者提供了有力的借鉴.从中可知作者视野的广阔.习书的勤奋.扎实书学功底和思维的灵巧高超,这不是语言所能囊括的,不钻研楷书不知有其难,慢则死轻则浮,不紧不慢傻乎乎.真佩服作者的能量和能力.
孙伯翔先生将魏碑和行书的结合同作者的结合着眼点不在一样,作者强调的是书法的写的本质,突出的也是字流动性和意趣性,酣畅淋漓而意犹未尽.孙先生的结合强调的是字的硬度,着重于字的笔画,塑造了字的巍峨的气势,震撼人心.各的千秋.人物也.
作者的行书和楷书有异曲同工之妙.用笔果敢迅捷,半空取势,线条弹性十足.结体变化莫测,时出意境.揣测作者各体通,各体皆能,尤其于王体之圣教有相当功夫和参悟.这就是我们这一代的标杆,旗帜.
4.一点浅见:第一.以张先生之资质,若继续上追汉魏,旁及他体,在书法的其他领域里也定会有建树.第二.张老师楷书温厚典雅,天真烂漫,无懈可击.行书劲健无比,如苍鹰伏兔,畅快凛然.若在魏晋书之"简" "润" "穆" "静"上兼顾一下,或许会有另一番宜人境地.祝福张老师.
热忱向张维忠老师祝贺向老师学习,也祝愿老师能创造出更为精彩的作品,祝愿老师的明天更灿烂.
学生也祈盼老师作品一幅.
王玮,河南省荥阳市商业街8号院3号楼5单元5楼东 邮编450100
电话:13663856766 邮箱wangwei197208@126.com
em11 em11 em11 em11 em11 em11 em1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face13 face13 face13 face13 face13 em23 em23 em23 em23 em23 em23
回复 #53 叶武 的帖子
张老师 我一口气读了两遍 除了羡慕崇拜已 无话可说了先生的行草写出了的特点就是"秃笔之韵 " 古 拙 涩也是我一生的追求
渴望能得到先生的墨宝"秃笔之韵 "
广西来宾市忻城检察院 邮编546200 罗奕平 本帖最后由 养文轩 于 2013-4-23 11:29 编辑
em1 em1 em1
张维忠是近年来在书坛上格外活跃同时又成绩显著的青年军旅书法家,其成就主要体现于楷书及行草书上。
张维忠的书法深植传统,对楷书下过深功夫,以《张猛龙碑》、《崔敬邕墓志》等北魏石刻名作为取法对象,尤其在元略墓志、汝南王墓志等上用功尤勤,浸淫最深,在继承魏碑点画坚实、体势欹斜的基础上,强调笔致的流动和飘逸,牵带处则参予行书意趣,既沉实稳健,又潇洒灵动;结体以均衡稳妥为主调,宽博展拓,偶作疏密聚散的变化处理,自然天成,向背呼应,奇趣多姿,从容洒脱,绝无生硬刻板之感。
至于其行草书,则博采旁涉,于二王、孙过庭、米芾皆有用心。行笔疾徐擒纵,结字大小虚实,行气顾盼离合,墨色浓枯燥润等各方面,胸有成竹,收放自如,纵逸而不狂怪,轻松而不荒率,表现出成熟的把握能力与审美素养;读其书作,古朴流逸、疏宕明快、参差错落、萧散简远,从点画、字形到通篇气息都呈现出现代人的审美倾向。
能够深研古今之变,运用传统的技巧形式表现出当今时代的风格内涵,是张维忠的艺术智慧所在。
[ 本帖最后由 养文轩 于 2009-9-23 10:53 编辑 ] em27 em27 em27
[ 本帖最后由 养文轩 于 2009-9-23 10:5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