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启猛 发表于 2009-5-11 15:14

em1 em1 em1

daxia 发表于 2009-5-11 15:55

草书写得很率意,从黄庭坚处得到了长枪大戟的个性挥洒,从元白先生处得到了二王雅性的结构笔法,好像还印染了点张荣庆先生的笔意,写得不狂不怪,文气,潇洒。看来对话内容,很朴实,虽没有海阔天空,但却是扎扎实实。小行书也不错,总起来说,颇得传统。祝贺网站成功!希望能多看到您的信息。
061001河北沧州市运河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冯喆

闲散墨人 发表于 2009-5-11 16:12

读完本帖,深受启发,可以看出李洪智先生对书法的研究颇有见地.观点鲜明.作品取法传统古帖,得传统笔法,清新自然,洒脱劲健,没有过多的复杂讲究,境界高远,似清风扑面,似陈年老酒飘香.用笔圆劲洗炼, 方圆结合, 结构平中寓奇, 略显修长, 墨色枯湿浓淡相宜, 整体章法和谐完美.典雅古朴, 妍美流丽.祝书法之路永远幸福.

如若有缘,请赠作品集一册学习.
(344700) 江西省南城县建昌镇黄家源1路86号2--2--1    熊新华

老渔翁 发表于 2009-5-11 16:58

em1 em1 em1 学习了,理论和书法都很精!!!!

有兰人家 发表于 2009-5-11 17:31

李先生书法遒劲洒脱,清秀飘逸,章法开合自如,收放有度。用笔讲究浓谈枯湿的对比,直抒胸臆。通篇洋溢书卷之气。其草书读来有荡气回肠之势。从访谈中得知先生于书法理论亦有很深的造诣。对时下书法风气评点中肯,有自己的见地,敢于直言,不唯名,不唯势,只唯实。这于当下浮躁的书坛吹来一股清凉之风。闻先生之大名,仰先生之才华。未能谋面,甚为憾事。如能得先生书法一册置于枕边,日则摩挲把玩,夜则秉烛而读,人生一大幸事也!
山东省五莲县新华书店   索世波   262300

怡情怡志 发表于 2009-5-11 17:42

2007_J 2007_J 2007_J 仔细赏读多遍,意犹未尽。肤浅拙见,见谅。
       读先生书法,与人有一种酣快淋漓、荡气回肠之感。欣赏先生的书法,好似在欣赏古典音乐般与人的感受很美妙。笔画的游走跳动好似少女阿阿娜多姿的舞蹈,与人心旷神怡之感。无论是结构、笔法、用墨均达到至高境界,从中可以看出先生传统功力与自身创作的紧密结合,所有作品均有一种飘逸之气,欣赏先生书法,获益匪浅。先生对书法艺术的研究特别是对前贤诸家的研究已经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先生作品取法传统古帖,得传统笔法,融古出新,作品清新、自然、洒脱,用笔圆劲简洁, 使转自如, 结构平中寓奇,险中求平, 墨色枯湿浓淡相得益彰。 个人来说尤其喜欢“独坐”、“碧水”、“寒夜”行草条幅以及“众芳”草书条幅,使人百读不厌,特别是“众芳”条幅在用墨上的精妙,值得研读。
      祝先生 书艺长青!!!更上层楼!!!
   如若可能,请惠赠作品集以欣赏、学习。谢谢!!!
511515广东省清远市   新城东7号区   金科楼F401    冯光永

残壶 发表于 2009-5-11 18:58

em1 em1 em1 em1

残壶 发表于 2009-5-11 19:31

关注李洪智先生还是从网上看到李先生的视频讲座开始的。慢慢的又知道了李先生是北师大书法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文字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李先生对文字的研究也是很深的,这是当代习书之人当中很少见的。从帖子当中李先生对草字头和竹子头的详解可以看出先生的学问做的很认真,另我敬佩不已。用先生的话说就是:文字学是学习书法的一个基础,是所谓“字外功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先生在谈及北师大的书法教育是又说“最后我想特别补充几句:“吃水不忘挖井人”,无论是专业教师能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还是学生们如今所取得的成绩,都应该感谢当初启功先生的大力支持和秦永龙教授十年间所付出的辛劳和努力。”可以看出先生对启功先生和秦永龙先生的感激之情。李先生对当代的高校艺术教育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李先生书法理论与实践兼擅,
李洪智先生这次展览的作品以草书居多,这也是先生的强项。可以看出先生的书法取法高古!且字法精准。温文尔雅,与先生的外在气质和一致。师古不泥,书卷气如缕清香迎面袭来,耐人回味!是李先生对书法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
祝福李洪智先生走的更远!!!1

[ 本帖最后由 残壶 于 2009-5-11 19:32 编辑 ]

xiejichang 发表于 2009-5-11 20:17

洪智老师是一个典型的学者型书家,论著甚丰,却始终默默在做一名“书法老师”,在认真地研究书法的幸福人。
洪智老师的书法以才性驭法度,其笔墨精熟,楚调自歌,姿致浪漫,汩汩而出,饶具松秀之色,而其线条精警绵密,擒控自如更傲人之处。草书作品大气磅礴,体势开张,点画精到,连纵方折,错落轻重,浑然流畅,开合适度,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洪智老师给我们的启示:有学问是成为书法家的必要条件。浮燥是当今书坛的一种通病,做为一个书法教师,他希望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这也是给我们敲响警钟,要想让自己能够立得住,除了悟性和勤奋之个,我们更应该具有的是学问。
感谢洪智老师的提醒,希望洪智老师继续躬耕,创作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来!

求作品集一册学习!谢谢!
132500吉林省蛟河市实验小学谢吉昌

西域石墨 发表于 2009-5-11 20:39

em1 em1 face13 face13 face13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查看完整版本: 【问答书坛】对话李洪智(读帖获赠名单已出,#166楼李洪智先生回复!新增20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