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巷
如是如是
戊戌变法的风云人物康有为和贵州的关联,我只知道他有一个贵州籍的书法弟子,那就是肖娴老人,(甲秀楼毗邻的翠微园,专门辟有肖老的书法作品陈列馆。)其他的便一无所知。
暮春某日,一位搞书法的朋友对我说,贵阳电影院后面有一条小巷,十多年前他在那里租房住过,里面有一幢老宅,门楼上有康有为题的牌匾。一个阴郁的黄昏,我们一起从万东花鸟市场出发,上文昌南路,经护国路,转到中山东路,去寻访老宅和康氏遗留在时光里的墨香。
在中山东路上,我们边走边朝左边探头探脑,有几幢高楼正在修建,过道上很乱,我们没敢造次,索性转向富水南路,从那儿的入口处进去。朋友说,他以前进出都走这里。是啊,我们走惯的路,我们买惯东西的商店,我们思考问题的惯用方式……都会成为我们的第一选择。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如此巨大,只不过我们意识不到。
真是一条小巷,并且是只能步行的小巷。看门牌,知道叫“白沙巷”。一进去,左边是几间参差不齐的小门面,有美发店,有烟酒店,还有卖凉粉凉面的小吃店。朋友说,这儿曾是盛极一时的小吃一条街,烤肉,芸豆炖猪脚,糕粑稀饭,太师面,鸡肉饼,一品大包,荷叶糍粑……应有尽有,由于消防、安全和卫生等原因,2003年被取谛了。右边是“富水路小学”,紧挨着是一间公厕,绿油油的藤蔓从小学的墙里爬出来。接着左手有一岔路,有“贵阳市教育局招待所”的指路牌,还有一个书法培训的广告牌,朋友说是一个从湖南来的人在里面办的班。我们没有走左边,而是朝前直走,有很陡的坡,左首是砖墙围着的火柴盒般的住宅楼,右首是一溜石头的基础,低矮的红砖房,斑驳的青色墙皮,门楼里面是一个大杂院,几个白发的老人坐在那儿闲聊,我们没敢惊扰。匆匆收回目光朝前走,大约六十米后,左拐,看到古旧的建筑伸出的屋檐和瓦顶。但却没了路。朋友说记得以前是有路的。有三个中年人从后面走上来,“哪的还有路!”我们只好调头,再朝右手走,看门牌,居然是“白沙东巷”,看来这条巷子还挺复杂。二十米后又左拐,竟然就走到了别人的厨房,炒菜的香味直往蠢蠢欲动的胃里钻。与老宅就一墙之隔,可是没有路通向那儿。心里不禁黯然,想起从前的大家闺秀,被禁锢在高门大院的深闺里,心里的花开了,对未来的日子生出无边的向往,但只能把焦躁、忧伤甚至几分冰凉一针针一线线刺进女红里。
我们不得不返回,走上书法培训的那条路。走几步就到了贵阳市教育局招待所,再看门牌,竟然是“白沙南巷”!这白沙巷真是四通八达,居然几个方向都有岔道。曲里拐弯,路向右一折,是缓缓的坡,路笔直了起来。右手也是石墙,那些安静的石头,比先前看见的大得多,不规则而又和谐地囫囵在那儿,点缀着湿漉漉的苔藓。不到一分钟,一幢气派的老宅赫然映入眼帘。宅子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4524平方米,有前后院,为穿斗式木结构硬山顶,两山和后檐为砖砌空斗墙。前檐为木装修,屋面盖小青瓦。这就是康有为题写门额的“刘统之先生祠”,门牌号是“白沙巷2号”, 现为贵阳“六·一”幼儿园。孩子们早已回家。宅子像枯坐的老僧,一任时光零落。门锁着,透过门缝,可以看到宽大的天井里,有不少幼儿们专用的游戏器具,古雅的窗棂间还挂着孩子们的食谱。天快黑了,我们没有过多逗留,朝前走,走了不到一百米,竟然就是护国路。
刘统之,贵州兴义人,是贵州最早的军阀之一。今天,军阀早已烟消云散,而在尘封的岁月里,他的辉煌影响甚至改变了多少人的生命走向?只要去触动和翻阅,历史的细节该是怎样地惊心动魄!刘统之一生,曾活跃在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化、社会事业(交通、赈济)等诸多领域,但他最大的功绩,还是创办了兴义笔山书院,使边陲一隅的兴义走出了一批杰出人物,除了曾主政贵州十余年的他的儿子刘显世、侄子刘显潜外,还有王伯群、王文华、何应钦等***军政要人,以及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的黄俊、肖君盛、魏万祥、卢传奇(亚强)、贺发荣、汤可澄、朱德成、罗会廉、陈大川、蒋重等一大批将军和烈士。
刘显世早年曾参加镇压广西会党起义,并一度自任贵州都督、督军兼省长,后因军阀派系之争隐退,于1927年病逝。而同年的3月21日,康有为病逝于青岛。刘氏弟兄有留日的,皆师从梁启超,刘显世常以此为荣。1920年3月,62岁的康有为是在什么机缘下题写了“刘统之先生祠”这块匾额的,现在已无从查考,只能猜想,刘显世应该是因了梁任公这层关系才获此墨宝的吧。当然,原迹归属何方,已经无从知晓了。
“刘统之先生祠”六个大字,是典型的康氏碑体行书,逆笔藏锋,迟送涩进,沉雄大气,转折处提笔暗过,圆浑苍厚,饶有汉人古意。康氏书法,得力于《石门铭》等北魏碑书,以政治家的气格出之,因而气势开张,大气磅礴,波澜丛生。而胸中万卷又弥补了碑体书法的粗野和鄙陋,淋漓地传达和反映了书家的才情、阅历、学养以及生命的体悟,故而独步书坛光照千秋。落款小字又有颜味。上款为“庚申三月”,下款为“南海康有为书”。
这幢老宅始建于民国5年(1916年),系贵州省财政厅厅长张协禄私宅,后由刘显世购得改做家祠。1998年9月12日,老宅被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05.30.改定
[ 本帖最后由 如是如是 于 2008-5-30 16:5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