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1876|回复: 300

新元放歌--李胜洪书法小品网络展(提供地址的网友赠书已寄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新元放歌。。
@@李胜洪书法小品网络展@@
         李胜洪 号樵翁、无名堂主。19558月生,湖北荆州人。现为中国书法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全国刻字艺术展评委、国家一级美术师。
    其幼濡翰墨,在名师指导下习书各体,尤醉行草。作品注重意韵表现和整体观照,结体多变,笔随神弛,一任自然。书法及刻字作品多次入选国际、全国性书法(刻字)艺术大展,屡次获奖;应邀出访韩、日、新、美、法及港澳台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展览或艺术交流。其作品、书论及艺术评介散见于《中国书法》、《书法报》等专业刊物和《中国书法选集》等辞书典籍,镌刻于各大碑林,百余件作品被中南海、全国政协、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名胜碑林、艺术画廊及海内外著名人士所收藏。荣获法国“欧中文化交流大使奖”、中国书协“‘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各种社会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曾作专题报道。

欢迎登陆李胜洪先生个人网站http://lsh999.com/briefw12.aspx

[ 本帖最后由 师鼎堂主 于 2008-1-12 22:5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1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胜洪书法辑评:
     李胜洪的作品中,我认为最令人回味的是行草书。作品仿佛有一种气息涵泳其中。这气息恍惚、隐约,只可意会,难以言说,诚如陶渊明所言: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其行书师法二王一路,融米、倪笔意,草书出自颠张醉素,间有山谷之韵。难能可贵的是,李胜洪以独特的视角将行草融于一炉,烂熟于胸,同时注重线条质感和线条形态疾涩、轻重、疏密、欹正、聚散、浓淡、枯润等诸多变化,或行或草,时断时连,洋洋洒洒。其点、线、面,均处于运动状态,并在运动中保持着彼此的和谐与平衡。他所把握和表现的,是一种有节制而又具有生命活力的线条运动。他极力在有限幅面里体现行笔技巧、线条质量和空间形态,又随时考虑内在情绪的自然宣泄,在二者中寻找最佳契合点。李胜洪对笔法也做过深入的研究,比较注重笔与纸的摩擦,创作中类似于蔡邕所说的疾涩笔法运用较多。然而他不同于倪云璐的是,偶尔兼用振迅或跳荡笔法,线条显得峻拔、豪荡,能沉着而痛快,手随意运,笔与心会,因而产生的笔墨形态也较丰富,视觉效果强烈。我们可以从作品中感受生命的节奏、自然的伟力,看到一个灵魂在自由地舞蹈;满目纵横、意气风发、如龙飞凤舞蛇行鱼跃的笔墨形态,宣泻着一股难以言表的艺术滥觞与精神追求。

                                       --吴东民(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从李胜洪最近出版的作品集中,人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他选择、决定经典的脉络和步骤——同许多人一样,他先是将经典的圈子锁定在了法度森严的唐人身上,从颜筋柳骨中归纳出自己宽博开放的骨架;随后,他把这个圈子向外放大,魏晋的清雅开始融入字里行间;再随后,他开始把经典圈子划向了那些并不被许多人看中的残纸墓志,将民间书法中的有益成分加以提炼和融会。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伴随着自己心目中经典圈子一个一个不断的被划定又不断的被调整,李胜洪笔下的信息也不断地丰富、鲜明起来。时到今天,仍然有些人有了也不会用,更不敢用,依然死守着皇上盖戳儿的那点经典,天天干着复制的活儿,累心累脑子不说,还看不见什么进步,更谈不上个人面目。与这些人比,李胜洪无疑聪明的多,也轻松的多,其中的快乐和收益自然也要多的多了。
                                                                                                     ――刘峥(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


     他在钟灵毓秀的荆州长大,博大精深的楚文化滋养了他的艺术素养;年轻的他从当时全国的明星城市沙市涌现出来,成为全国知名的硬笔书法家;正当海南成为改革开发的热点时,他毅然踏入了这片神奇的岛屿,并成为海南书法界的领军人物;去年,当中国书法院成立时,他被任命为这家书法艺术最高学术机构的副院长……李胜洪的成长历程,再次印证了这样一句古语——“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无尘


     书法和汉字远比其他的艺术种类更能够代表中国的传统。中国的书法与儒家思想一道流传到亚洲,成为中、日、韩、东南亚等国的共同传统和根源。秉承着这样的认识,自从担任中国书法院副院长之后,面对辉煌与困境,李胜洪把民族的精神与文化的传承看得重于泰山,他把眼光放到了书法这一中国传统艺术的未来发展之路上来——2007年由中国书法院牵头申报书法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申报“非遗”做了大量辛苦而繁重的工作。这是一件极具严肃意味的事情,他说对书法的保护是对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内容的呵护,也是对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延续。书法的传承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条没有断裂的传统血脉,有深厚的基础,民间有呼吁,同时书法也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宋蒙




[ 本帖最后由 师鼎堂主 于 2008-1-1 21: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风采

赴美掠影

赴美掠影

三百年前的我

三百年前的我

意大利古桥留影

意大利古桥留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小品
陆游诗.jpg
2.jpg
唐杜牧.山行诗.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小品
IMG_2983.jpg
3.jpg
IMG_297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小品
IMG_2977.jpg
1.jpg
IMG_298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小品

[ 本帖最后由 师鼎堂主 于 2008-1-1 21:55 编辑 ]
唐高适.别董大诗.jpg
IMG_2986.jpg
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小品
IMG_2975.jpg
IMG_2976.jpg
云水禅心.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小品
王维诗.jpg
IMG_2985.jpg
IMG_298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刻字作品选登
3442151854.jpg
334258594.jpg
74054941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