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80
- 注册时间
- 2004-9-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6686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摘 要]王铎作为一名明臣降清, 其书法的艺术价值一度受到其人格污点的影响, 而在当代, 其书法的艺术价值又重新被人们所认识, 本文力图从另一种角度——即王铎生活的时代、家庭以及其政治生涯为背景, 剖析其书法的另一面, 即其书法作品中流露的苦涩和忧郁气息。
[关键词]书法 *** 苦涩 忧郁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06)06—0084—02![收稿日期]2006-3-19
[作者简介]漆济明(1969— ), 男, 江苏淮安人, 淮阴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 书法。
在明朝末期与黄道周、倪元璐并称为“三狂人”的王铎, 由于其降清行为, 在政治上晚节不保, 在当时, 其书法地位无疑地受到了其人格污点的影响。然而, 历史最终还是给了其书法的地位应有的评价。正如他自己所云“:我无他望, 所期后日史上好书数行也……①”这倒是他自己早已料到的归宿。王铎在其失意、空虚、悲哀沮丧的动荡一生中, 始终以书法为寄托, 笔耕不辍, 故而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然而, 我们无论在感受其连绵大草中那翻江倒海、挥斥八极这势的***, 还是品味其行书中那“粗头乱服”的涨墨“与灵动的线条所形成的鲜明对比后构成的水墨画面, 都会让我们为之折服, 王羲之云: ”书之妙道, 神采为上, 形质次之, 兼之者方可绍与古人“。而王铎的书法的神采发自他的内心, 纵观他的书法, 总是能感到其作品中有一种忧郁、苦涩的气息在冲击着我们的心灵, 而我认为也正是这种气息构成了王铎书法独特的内在美, 而这种气息几乎贯穿了王铎的书法作品的始终, 所以, 我总想找出这种忧郁和苦涩的气息的根之所在……本文力图从王铎 生活的时代, 王铎的家庭, 以及其矛盾的人格个性中去赏析王铎作品中内在的美。
一、滇沛流漓的苦难生活是王铎的忧郁心理的根之所在
1592 年, 王铎出生在河南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其时的大明江山已经岌岌可危, 而且在王铎出身的前后十年时间里,明代的一些在政治上、思想上、军事上的先锋人物如: 张居正、海瑞、戚继光等先后去世, 而这些人物的离去, 便利在明末这一黑暗的时代几乎连一颗星光也看不到了。其时, 正是年幼的王铎一家为如何填饱肚皮而苦苦挣扎的时期, 即使在此苦、困情况下, 其父还是把希望寄托于年幼的王铎, 希望他能通过读书习字而步入仕途, 作为家中长子的王铎又何尝不知, 一家人要过上好一些生活的重担会渐渐地压在自己的肩上, 自己必须加倍的努力, 通过获得一官半职来出人头地作为一名贫苦的农家孩子, 这种努力的过程往往又是苦涩而又漫长的, 一直到三十一岁, 王铎方才一步登天踏入仕途, 当时, 中国古代史中最令人恶心的奸人魏忠贤的得势犹如在大明江山已经溃烂的躯体上加上了一把盐, 加速了他的痛苦的程度和灭亡的步伐,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大时代背景下, 王铎所得的一官半职又有何用? 况且其步入政坛始, 在以一名文人而清流自居的同时, 更具有一名农民子辈的朴实, 他为百姓疾苦而呼号,为权贵间的争斗而痛心, 他曾数次地得罪皇室重臣, 甚至直接得罪崇祯黄帝本人, 此时在王铎是以忠臣形象示人的。然而,即使在为官的数年时间里, 王铎几乎没有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 在 1638 年到 1644 年的几年时间里, 甚至基本上是流落江湖, 其时, 李自成的义军横扫中原, 中原大地上到处烽烟四起,其时, 王铎一家便在黄河两岸苦落无归, 他的父母、四弟、妻子、女儿均在流落异乡后先后病逝, 如果说未入仕途前, 对生活还有一丝幻想的话, 那么, 至此, 他几乎完全绝望了, 其内心的凄凉和苦涩是可想而知的, 而且这种心理几乎伴随了王铎的一生, 而其根本就无法摆脱, 进而也深刻地影响到他的书法美学, 这种心理上的表现首先在其诗词里清晰可见, 作为一名诗人, 虽然其业绩并不大, 但是其内容在早期多为反映百姓疾苦, 晚期反映其痛苦而又矛盾的心理, 同时, 从其一生中仿作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 书写杜甫的诗中可见一斑。
王铎从十三岁临习《圣教序》始, 便笔耕不辍, 加上其极高的天赋, 对二王法贴有着极深的理解, 从笔法、字法、章法皆烂熟于心, 他曾言:“予书何足重, 但从一此道数十年, 皆本古人, 不敢妄为”;“书未宗晋, 终入野道, 怀素、高闲、游酢、高宗一派, 必参之篆籀隶法, 正其讹画, 及可议也, 慎之, 慎之”“;余书独宗羲献, 即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 人自不察耳”。然而, 我们从其临习的《兰亭序》中可以清晰地看出: 本来是一幅春意盎然、情景交融的作品, 到了王铎的笔下却变了味, 加入了王铎作品中独特的苦涩味, 本来是很多轻松、活泼的“露锋”“、搭锋”大多被其中“藏锋”隐住, 有些甚至加入了“涨墨”。有人说这是王铎对二王法贴的深刻理解后故意变露为藏, 其实, 不尽其然。我到认为, 这是王铎的心在作祟, 而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流离失所的家人、尔虞我诈的官场, 他的心情又如何能轻松的起来, 更为重要的是他又没有东晋士人的洒脱心境, 因此, 他的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凄凉、苦涩气息又是必然的。杨雄在其《法言, 问神》中写到“:言不能达其心, 书不能达其言, 难矣哉, 唯圣人得言之解, 得书之体……”。因此,就此而言, 王铎又不愧是一个以书来表情达意的高手。如果说中国画表现的是中国文人画家的淡逸、萧疏、悠远、空灵等一系列的个人情感的话, 那么书法作品同样可以表现, 只不过更加抽象而已。然而, 在王铎的作品中所流露出的苦涩而又忧郁的心理似乎又让人感觉到那样的真实和具体。他通过线条内部的相互激荡、渗透, 由形到势, 形成了一种充满动感的张势, 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生命空间, 而其作品的内容, 很大一部分是抄录杜甫的诗歌, 或者是他自己写的仿杜甫的诗。所以在内容上或忧国、忧民, 或失意、惆怅。因此, 王铎作品的凄凉感和苦涩感往往是扑面而来的。
二、晚明的思想解放是青年时代王铎的“胡乱”思想的根源
如果说苦难的生活造成了王铎的忧郁心理, 那么晚明的思想解放又给了王铎艺术道路上的鲜明个性。明初, 由于朱元璋的文化政策及“台阁体”的风靡, 艺术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形式主义和模拟主义潮流, 至明中叶以后, 美学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切传统的道德和思想观念都在遭受着巨大的冲击,美学领域也不例外, 在这种强大思潮影响下, 书法的发展也遭受着巨大的冲击, 可以说, 这次冲击是继元代赵孟頫之后, 文人流派书法的又一次重大的变革。其时晚明的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以及王铎的风格各具面目,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一思潮的影响。尤其王铎, 他青年时期《文丹》就充分地表露了这种反叛思想, 发誓“语不惊人誓不休”, 而且其美学思想中充满了惊世骇俗的思想, 而他的这种胆魄, 正是明清思想解放,敢于藐视一切条条框框的结果, 也是其内心世界对现实情况不满的真实反映, 因此, 晚明的思想解放为王铎艺术上的富的***的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 也是王铎内在的抗争心理的集中表现。然而, 他的艺术上的创新并非是无中生有, 空穴来风,他孜孜不倦地临习前人法贴, 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就此而言, 王铎的“胡乱”并不是真正地“胡”, 也不是真正的“乱”, 而是有自己的条条框框。他说“:书不师古, 便落野俗一路, 如作诗文之有法而后知五律也……②”他聚精会神地“师古”的同时, 又义无返顾地“不泥古”, 尽管他一生中标举自己“独宗羲、献”, 似乎与他的前辈书家同具复古的特征, 但王铎的时代既不是畅叙幽情之东晋时代, 也不是明初可以回避矛盾的时代。他必须抗争这个时代, 因此在他的作品中, 他的这种反叛正统又继承正统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思想在其四十岁以后, 渐显个人风格的作品中更让人感受至深, 他的那种追求险绝中的沉着痛快, 更加酣畅淋漓, 如其《雒州香山作行草诗条幅》, 奇崛恣肆, 以“涨墨”的凝滞与明快的线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胆地创造了一种明快的视觉效果, 这不能不说是其扎根于传统而又反叛传统的矛盾而又和谐的统一的结果, 他的作品犹如一幅幅山水画, 或清新雋永, 或浓妆重彩, 或翻江倒海, 而他的作品中的线条无论如何的恣意曲折, 都能让你看到前人的影子。从羲、献父子到颜鲁公, 再到米南宫, 都清晰可辨。因此, 如果没有明清时期思想解放的浪潮, 也就不会有青年奋进时期的王铎对传统的不屑一顾和敢于“胡乱”。如果没有他对传统书法的深刻理解, 没有他的悲剧性生活经历, 就不会有王铎的书法, 因此可以说, 是这个时代造就了王铎的胆魄, 也正是这个时代给了王铎忧郁之个性, 而这种矛盾的内在的情感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得到了最为完美而又和谐的同一。
三、降清后, 逍遥而又寂寞的七年
王铎自五十四岁的南京降清, 到其六十一岁逝, 可以说这七年是其最为空虚、苦闷而在表面上又最为逍遥自在的七年。也是其书法创作的顶峰时期。如钱谦益在其《墓志铭》中写道:“既入北庭, 颓然自投, 粉黛横陈, 二八遁处, 按旧曲, 度新歌,宵旦不分, 悲欢间作……③”从该段墓志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王铎在降清后对待生活的态度。作为一名文人和书法家, 歌舞升平的生活是其一生所向往的, 然而, 作为一名贰臣, 其心理与精神上的痛苦又是显然的。况且, 他无论如何表现出与新朝的合作或不合作态度, 也永远逃避不了心灵上的鞭苔与老百姓的唾液, 这些正是降清明臣的可悲之处。如其在降清之后的一幅自撰的对联中写道“:林屋暮烟樵归路远;荒城落日宫冷怀高”, 从内容看, 写出了自己落寞、失意而又凄凉的心境, 从作品形式看, 渗用颜书笔意, 加上大量的枯墨线条, 显得苍劲、老辣。作品的凄凉感扑面而至, 其心境跃然纸上。
王铎自四十岁在书法上渐显个人面目, 到五十岁渐入佳境, 一直到其五十四岁降清是其书法创造上的奋进之期, 也是大明江山急速崩溃的时期, 其时的作品集中了王铎美学思想的主导倾向, 即那种极具张扬的反叛精神、极具天赋的创造精神, 通过其大开大合的长篇巨制得以体现, 而在降清后, 这种风格已经逐渐地被淡化, 呈现出另外一种面目, 而这种变化从其手札中更能清晰地看出, 如其早期的《嵘山房与诸亲友登其峰》的诗文手稿与其降清之后的文稿相比迥然不同, 大量枯墨的运用, 显得满纸凄凉, 与《祭侄文稿》的意境是何等相似, 也许, 我们不需片言只字, 便能读懂王觉斯的凄凉心情。虽然他的苟活叛国与颜鲁公的以死报国不可同日而语。综上所述, 晚明的思想解放赋予了王铎对艺术的***, 苦难的生活又铸成了王铎的内心世界和苦涩和奋争的心理, 同时其勤奋和天赋的完美结合, 锤铸成了一代大家——王觉斯的独特书法美学。因此, 我们在感受来自王铎作品那种令人振奋的***的同时, 也不应忽略其书作中那隐藏的忧郁美, 也许, 正是这种忧郁打动了你, 也打动了我, 从而带给我们一种震撼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来自于王铎的内心。杨雄曰“:书为心画”。其实, 王铎在向我们展示其作品的同时, 也把他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展露给了我们, 让我们分享他的喜怒哀乐。
注释:①黄悙 .中国书法史(元明卷)[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②刘正成.中国书法史[M].王铎( 第一卷).北京: 荣宝斋,1993.
③刘正成.中国书法史[M].王铎( 第二卷).北京: 荣宝斋,1993.
④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