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0934|回复: 7

商周钟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7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从文字萌芽到书法伊始,经历了一段至少五、六千年的时间,其中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制的孕育时期。一般历史学家将秦代以前的这一段历史时期统称为“先秦时代”,恰恰是从文字萌芽到书法伊始这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本章标题是为了撮要说明,便于分析

这一时期的文字主要是古文与大篆,书法艺术刚刚由蒙昧初期步入萌芽阶段。最常见的书写工具是刀、凿和石板、木板(也称“简”,分木简和竹简两种。)、兽骨甲壳或其它什么。在先秦时代后期流行“简”和绢以及用来书写的丹砂,绢和丹砂多用在礼仪邦交等极重要的场合,一般日常书写比较少见。夏、商、周时期书写工具的不便,限制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最后的书写者绝大多数还是有专门技术的工匠;虽然春秋、战国时代著书撰文者是史官和饱
学之士,但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留存文物不仅稀少珍贵,而且艺术上也比较粗朴。后世一些书学研究者发现这时期的一点文物或其中的书法作品即视若拱璧,其治学态度实在不足取。
一、古文辨识

所谓“古文”,是后世对秦代以前所有文字的笼统称呼,造成文字学研究界很长一段时间的纷争,至今余波未息。将学术界的意见归拢一下,实际上可以这样界定“古文”:其一,泛指先秦时期的文章及其使用的文字。这里边包括甲骨文、石鼓文、钟鼎文等等以文物分类的金石文字,甚至“史籀”的大篆和史籀前后流行于各诸侯国的所有文字。其二,专门指称“史籀”以前的文字。

“古文”的歧义缘于后世发掘与研究时发生的分歧。文字学与书法研究长期纷争的代表性意见有以下几种:

(一)、《说文解字》的说法。

《说文解字》有这么一句话: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很明显,许慎认为“古文”是指史籀的“大篆”以前或同时期不同的书法文字。

据史料考证,夏、商、周时期虽然几度建立起了体制鲜明的奴隶制国家,但是,由于文字初创,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系。大致是以一种形体的文字为主,其它形体的汉字同时使用的格局;即便是一种字体,也因为地域、人群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形体。譬如甲骨文里就存在一些异体字,说明当时的汉字还没有完全形成严格一致的字体。这种情形直到史籀时代,仍相
当普遍。

(二)、“孔壁古文”的说法。

秦代焚书坑儒,箝制文化,迫使古代传统文化至此大体上出现了一个断层。许多古籍散佚,许多通晓和掌握文字的士人死亡,造成远古文化尤其是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在书法上已经不太明晰,难以句读。西汉时期从古迹发掘出一批典籍,这批典籍当时据说是藏于孔子故居遗址的断壁中被发现的,人称“孔壁古文”。典籍上的字体与汉代流行的书体差别很大,一时间很多人都不认识。因为这些文字杓形点划,比较近似蝌蚪和云朵、波纹,
便呼之为“蝌蚪文”、“云书”。后来证明,这批典籍是先秦时代的著述,字体是早期的篆书。

(三)、“先秦古文”的说法。

后世学者从历史发掘的文物考证上,认为史籀大篆前后的先秦文字,包括夏、商、周和诸侯各国的文字统称为“古文”。因为历代发掘的文物证明,史籀的大篆近似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但不完全一致。除此之外,史籀以前发现的文字到史籀之后仍有发现,说明史籀的大篆没有得到通行,而通行的各种文字又都与大篆大同小异,史籀是一个文字整理者,他生活的前后时代也是汉字早期尚未严格定型的阶段,统称为“古文”,方便文字学研究。

这种说法近似《说文解字》许慎的观点,基本上是合理的。

(四)、石鼓文是古文的说法。

这种说法源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发现的石鼓文。从唐代以来,历代迭有发现,其中一部分现在仍保存于北京博物馆。

石鼓文刻在鼓形石墩四周。石鼓高约三尺,直径二尺左右。现存的十只石鼓上有七百多个字,宋代有拓本,拓有四百六、七十个字。由于石块剥落,其中一只石鼓已经一字不存。据历代学者考证,石鼓文的内容是记述某个王侯在岐山山麓狩猎的事迹。至于哪个年代哪位王,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周宣王时代的文物,因为石鼓文的字体是大篆;有人说是周朝王侯狩猎纪行的文物,不一定是宣王时代的;还有人说应该界定为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譬如战国时期的文物……种种说法,都牵扯到一个关键点,就是石鼓文的书法字体。

石鼓文的字体已经被肯定为近似史籀的篆书,笔法繁富、遒劲而有韵致,应该是史籀前后的大篆。这样一来,实际上仍然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年限,也就是说是先秦古文。

综上所述,将“古文”界定为秦代以前所有文字书法的统称,比较合适。至于甲骨文
、钟鼎文、石鼓文、蝌蚪文等等这些根据文物界定的称呼过于模糊,容易淆乱主旨,统统只代表该类文物,不能用于时期划分。
楚簋.jpg
大鼎.jpg
豆闭簋.jpg
静簋.jpg
咎簋.jpg
发表于 2008-5-19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了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1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7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3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够清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0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宫版的文章,夏商周的文字其实是有区别的,夏与商是以祭祀记录的符号过程所遗留下来的文字,并不能够句读,到了周朝文字逐渐借用,利用,真正的句读应当还要在以后.......(本身也是一些约定俗成的和后世专家们强行约定的句读)所以,对古文的解读和利用已经和文字的源本意义相去甚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9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