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8019|回复: 16

如何选购砚,怎样养护砚及中国四大名砚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如何选购砚
随着时代的发展,砚的实用性慢慢的淡化,而它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也随之得到升华,一个好的高档次的砚,不但可以作为珍贵的礼品赠送朋友,而且还是拍卖和收藏的宠儿,如果是材质佳、流传有序的古砚,那么它的价值则更高。所以要鉴别砚的优劣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品、工、质、铭、饰等五个方面来鉴别:
(1)品,指明的是砚的品相和外形,砚的造型品相一般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为上品。
(2)工,指明的是砚的雕啄,砚雕啄的优劣决定了其艺术价值的高低。
(3)质,指明的砚的质量,砚的标准质量应是:温润如玉、坚实细腻、易发墨、不吸水、不损伤笔锋、夏天储水不易腐、冬天储水不易冰。
(4)铭,指砚的雕刻者在砚的某个部位题诗或作句,像这样的砚一般能提高其艺术价值
(5)饰,指明砚的装饰,如:锦套、砚匣之类,虽说然这些东西只作美护和装饰作用,但对砚的优劣也起衬托作用。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7-1-2 10:5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养护砚

( 来源网络 ) www.412.cc

怎样养护砚
  一方古代名砚,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在国际古玩市场上,一方古代名砚的成交价高达数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真可谓价胜金玉。因此砚的养护显得十分重要,怎样养护呢?根据砚的特点应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使用。砚的使用,主要是磨墨。明代杨升庵说:新墨初用,有胶性并棱角,不可重磨,恐伤砚面。使用新墨时,应在砚堂施水,轻轻地旋转墨锭,待墨经浸泡稍软后再逐渐加力磨墨。

  二、养护。首先是洗砚,砚使用后,应及时洗涤,不能留存蓄墨,以免因墨干燥龟裂而燥损砚面。古人云:宁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三日不洗砚。用砚磨墨后必须用清水洗去砚上的积墨,将砚置于木盆内(不能用水泥盆、瓷盆洗涤,以免碰伤砚),用丝瓜瓤或莲房壳慢慢洗涤,洗去墨垢,又不伤砚,以皂角清水洗砚最佳。最后将洗涤干净的砚取出风干,放于砚匣内。在砚池中注入清水,每日一换,以滋养砚石,保持砚之莹润,砚堂不能有水,以防久浸不发墨。

  三、收藏。将砚置于窗前、案头,应避免阳光直射,否则砚质易干燥,日晒也易使砚匣干裂。在玩赏时,桌上宜铺毛毡,不可使砚接触金属或玻璃器物,更不可将砚重叠放置,以防碰伤。

  四、配匣。古人云:砚无床,不称王。其意是说一方佳砚必须配制好匣,砚放于文房书斋,久远流传,砚匣具有美的观赏价值和坚固的实用性,起到砚的保护映衬作用,使匣与砚同寿。匣与砚的造型和谐统一,砚匣的材质以紫檀、红木、花梨、鸡翅、金丝楠木为上,依砚的外形相应制成砚匣,砚匣的雕刻不可繁杂,杂则喧宾夺主,砚匣的子口要吻合严密,启盖灵活,使用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四大名砚简介

中国四大名砚简介



砚为文房四宝之一 ,以笔蘸墨写字,笔、 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就已粗见雏形。刚开始时是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大方便,无法写大字,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古时以石砚最普遍,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
谈起砚的种类有许多种,从砚的材质可分为:玉砚、银砚、铜砚、铁砚、陶砚、瓷砚、石砚、漆砚等,其中石砚是最为普遍,也最实用的一种砚。砚台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最早的砚是半坡村遗址出土的研磨颜料的研磨器,在1980年,大陆考古学家曾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发现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绘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并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很显然,这是先民们借助磨杵研磨颜料的早期砚的形制。由于这处遗址归属于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文化,故这方砚台的实际寿龄已超过了五千年了。
    秦汉时期,陶砚、瓦砚、铜砚、漆砚等砚的历史由来已久,据《古今事物考》记载:「自有书契,即有此砚。盖始于黄帝时也。一云子路作。」
目前所知,直到两汉时期,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须再借助磨杵或研石来研磨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来,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砚台历经秦汉、魏晋,到了唐宋为辉煌时期,开始采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以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至此,中国的砚台历史产生了著名的端砚、歙砚、洮河砚。

    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了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在《论研》中记述:「蓄砚以青州为第一,歙州次之。后始重端、临洮,及好事者用未央宫铜雀台瓦,然皆不及端,而歙次之。故史书便将「端、歙、临洮」合称为三大名砚。到了清代末期,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砚”。说起砚台的收藏,一般人都把中国的「四大名砚」作为收藏的重点对象。
    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红丝石砚代替澄泥砚而列为四大名砚之一(见1985年11月9日的《中国教育报》) 。

中国四大名砚石的介绍
端砚
端砚以石质优良、细腻滋润和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优点,被推为「群砚之首」,是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用于书画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端石制砚,以石质要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储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端石产于现在的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肇庆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的砚台称为「端砚」。端砚砚石是在唐代武德年间发现的,端砚石由于石质优良、细腻嫩爽、滋润、具有发墨不伤毫和呵气可研墨的特点。端石中的佳品长年浸于水中,温润如玉。《端溪砚史》称之:「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歙砚和端砚并称,而端砚又较歙砚更佳,据说历代皆采端溪,到南唐李后主时端溪石已竭,不得已才采用次之的歙石。
  端砚为砚中之上品,亦可再分等级。它出产自广东高要城斧柯山,唐之前属端州,故得名。采集端石的地方,通常距江滨三、四里处,逐渐升高分下岩、中岩、上岩、龙岩、蚌坑等采石之所;下岩洞在山底,终年浸水,而砚石贵润,所以下岩之质量最佳。
  但浸在水里的下岩想开采可不容易,只有每年秋冬河水降低之时才可进入,潭水无出口,须七十个人排排座,一个个将装水的瓮往上传至岩口,如此做个月余,潭水始得涸,才能进入取石。明年春天水涨,则又得重新来过了。若非如此,下岩之石所做的砚岂能如此发墨,真是好的东西必须经过淬炼才能成材。但下岩到北宋时已开采净尽,明朝以后另辟的新坑或中、上岩,质量就没有那么好了。
端石的开采是非常艰巨的,因此古代的砚石真是得来不易。从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在「端溪铭」中说:「千大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可看出采石过程是非常艰巨。唐代诗人李贺在「扬生端州青花紫石砚歌」中,用「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意思是说:赞石工攀登高处,凿取紫色岩石来制砚,他赞美端石的名贵和颂扬了端州石工采石的高超技艺。
  端砚还有另一个特征,为「有眼」。如「鹦哥眼」、「了哥眼」等,据说是石嫩则眼多,石老则眼少,也有以眼来发质量优劣的,最上为活眼,再来是泪眼、死眼等。
  其实所谓「眼」便是砚上石纹,倒不一定和质量相关了。写字时多个水灵灵的眼注视是不错,又可增加砚的可欣赏性,但长出眼的地方不好,影响磨墨,却不如不要的好。另外端石的颜色也被视为和质量有关,有紫、青、白等颜色,而以白色最佳,紫色最下。端砚的优点,一是下墨,二是发墨,三是不损亳。
    端砚的石质能达到致密、坚实、幼嫩、滋润,这与端砚的石品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端砚石品中有蕉叶白的,有火捺的,兼有青花。只要是砚石质地致密、坚实、幼嫩、润滑,发墨而不伤毫,就能成为一方好砚材。
    端石石品繁多,真正好的名贵石品也是难得的。石品中有鱼脑冻,是较名贵的石品,有如受冻的鱼脑而得名。清吴兰修《端溪砚史》中载:「一种生气,团团圞圞,如澄潭月祥者,曰鱼脑冻」。其质细腻、幼嫩、滋润,一般产于水岩。
青花是名贵的石品,青花细致有如波面微尘,像轻纱,似水藻,隐约在紫石上面,秋之无形,沈入水中,方清晰可见。细润如玉,叩磨无声。蕉叶白是端石品中之一,形状如蕉叶初展含露欲滴,上下四旁有火捺花纹装饰。蕉叶白处细嫩,石质较软,易于发墨,主要产于志坑。端石中还有天青、火捺、猪肝冻、金星点、金银线、冰纹、石眼等品名。端石石眼,以其形似而定名,有鸲鹆眼、乌鸦眼、鹦哥眼、象眼等;按其神态之分有活眼、泪眼、瞎眼等,还有高眼、低眼、底眼之分,石眼在端石砚雕刻艺术中起着装饰美化作用。具有欣赏价值,被文人视为珍宝。古代文人以石眼视为端石质地高洁、细润有神,犹如人的眼睛,别具一格,以此认为鉴别端石质量高低的标准。其实,石眼对端石没有直接价值,只不过起了装饰效果,令古人称宝,视为珍藏。
    端砚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分采石、维料、制璞、雕刻、配合、打磨(即磨光)、上蜡等等工艺过程。清代端石砚要求因材施艺,因石构图,在题材、立意、构图、造型、利用何种雕法都要精心推敲,刻划得当。保持了端砚的古雅、朴实,古色古香、形态自然的特点。如北京故宫收藏的「端石双龙砚」、「猫蝶砚」是端砚中的佳品。

歙砚
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于现今江西婺源龙尾山西麓武溪,人称「龙尾砚」又称「罗纹砚」就是古歙砚,以砚石在古歙州府治(歙县)加工和集散而得名。
    歙砚始于唐开元年间。据宋洪迈《歙砚谱》的记载,说明在唐朝开元年间,叶姓猎人逐兽至长城里,见迭石如城,莹洁可爱,携归成砚,自是歙砚名闻天下。据五代陶谷《清异录》的记载,唐开元二年,赐宰相张文蔚、杨涉等人龙麟月砚各一,歙产也。歙砚初产时间,应是开元之前,大约公元700年左右。歙砚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
    歙砚的品种有罗纹、眉子、金晕、银星、古屏、玉带、紫云等多种,尤以罗纹、眉子之奇特者为上品。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得到一方长约尺余的歙砚,砚前刻有山峰36座,大小间错、延伸至边,当中琢成砚池,池中碧水荡漾,妙趣横生,他竟然以此砚换得苏仲泰一座豪华宅邸!现在,歙砚多次被作为"国宝",送给外国贵宾。歙砚的名砚有"眉子砚、龙潭石砚、金星砚、庙前青砚、歙红"等。歙砚闻名是在南唐时代,由于歙砚石色青莹、石理缜密,坚润如玉,磨墨无声,深得元宗的喜爱,故歙州设置了砚务,并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专门搜罗佳石,为御府造砚。之后李后主所用的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成为天下之冠。歙砚石质坚密细腻,色黑深沈,纹理自然,以青黑多金星者为上品。
        歙砚石品很多,大致分为眉纹,是歙砚石中花纹之一。眉纹石按其石纹可分为七种,以雁湖、对眉子最佳。歙石中还有罗纹,石纹如丝罗形状,可分金花罗纹,操作数罗纹、松纹罗纹等。金星纹理也是歙石的一个品种,是砚石中融有谷粒的结晶物,撒布砚面,在光线照耀下,熠熠发光,犹如天空星斗,金星久研磨而不褪,且越磨越亮,是歙砚中的佳品。古代称为,罗纹砚,石纹有如罗丝精细,其色青莹,纹理紧密。刷丝罗纹砚,银色刷丝,如发之密。眉子砚,石纹像甲痕如人画眉,遍地成对。雨点金星砚,星如雨点,灿然遍地。
    歙砚石质坚密细腻,色黑深沈,纹理自然,以青黑多金星者为上品。
歙砚的制作与端砚的制作差不多。造型多样化,工匠用心立意后取材,达到歙石端庄、设计美观大方、浑厚特点。如北京故宫收藏的「歙石竹节砚」、「歙石鱼子竹节砚」。

洮河石砚
因产于中国甘肃省临潭县境内洮河故而得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材料于深水之中,所以非常难得,是珍贵的砚材之一。洮河石质细密晶莹,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清丽动人,有绿洮、红洮两种,而绿洮特别贵重。唐代洮砚制作比较盛行,与当时的端、歙、澄泥称为全国四大名砚。纹理不多,传世的作品也较少。洮河砚多为雕刻大面积的图意,它以线刻后填黑,清晰感强,以浮雕、透雕、高浮雕手法,雕工质朴。如宋代「洮河石蓬莱山方砚」。
    洮河砚是古称,洮河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洮大河深水之底,现在被简称为洮砚。用以刻洮砚的岩石取自甘肃卓尼喇嘛崖,精品常卧深潭水底,取之极难,获之不易。洮河石的石品高雅,常呈绿色,但不翠绿,多为淡绿泛蓝,晕点片片,酷似薄云晴天﹔石质温润如玉,叩之却无脆声,浑朴而无火气。涩不损毫,滑不拒墨﹔发墨迅疾,久蓄不涸。总之,无论观赏,抑或实用,均属上乘,故被古代文人雅士共识为中国三大名砚之一,名列端、歙砚之后。呜呼,此乃画中窥美,欲亲眼目睹精品洮砚,难矣。它虽位列第三,存世量却远寡于端、歙,何耶?可能是佳石难求吧。

澄泥砚
以过滤的细泥的材料制作的砚具。它并非石材,是以澄江之泥,精工烧炼而成,也是中国名砚之一。澄泥砚制作起源于唐代,至宋代兴盛起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不损毫不耗墨,能与石砚媲美。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澄泥砚造型朴实无华、山东的鲁概砚都属于澄泥砚的一种。
    澄泥砚始于晚晋唐初之山西绛州,是人工手作之陶类砚,制作方法沿革自秦砖汉瓦,经无数改良而精制所成。佳品坚实过于石,不涸水不伤毫。色多作鳝鱼黄、虾头 红、 朱沙红、绿豆青等。真正澄泥砚制法因古人不轻易传授秘方于宋初已失唐人之法,后来制成之作品多不属佳品了。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7-1-2 16: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7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的捧场!!!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8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太谢谢版主发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 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