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1936|回复: 50

【书是书非】中国美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平安夜书法现场”>>06.12.24-07.1.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4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qintie.jpg

请柬>>【书是书非】2006年平安夜>>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的“平安夜书法现场”在西子湖畔欢乐开幕!!
2006.12.24~2007.1.5

祝 福 书 法
王冬龄

  在2006年平安夜的星光与钟声中,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的“书法现场”在西子湖畔欢乐开幕。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和性情关照。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夜鬼哭”,数千年来,在中国无人不敬惜字纸,而读书人则终生字墨相随,乐此不疲,并以这特殊的方式在锤炼线条,锤炼个性,赋予汉字线条以生命、性情、精神。至于历代善书者与书法家,更将书法作为一种艺术生活方式和生命体验,因此古代流传下来的名碑法帖无不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与灵性风采。

在新世纪,网络、数字媒体渗入我们的生活,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变化也促使书法的观念逐渐转型。推陈创新是时代的需要,没有自我变化和自我更新能力的所谓传统是没有生命力的。自给自足地传承了三千年的中国书法需要继续生存与发展,当下书法遭遇到多方面的抉择:它不只是书法圈内的技艺,它应当融入日益广阔的艺术视野之中,与其他艺术门类互相交流吸取,并且以积极的姿态介入当代艺术。另外,书法也不能再陷于汉字文化圈内孤芳自赏,它必须走向世界,誉遍天下。

带着这样的信念与学理,在许江院长的倡导下,中国美术学院成立了“现代书法研究中心”,这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的一个以现代书法为研究主题的高等研究创作机构。四年来,“中心”积极配合学院的学术指向,开展了各种课题研究、教学、创作、展览与学术交流活动。我们将“现代书法”编入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的部级教材,同时也率先在国内将“现代书法的理论与实践”作为博士生研究方向。去年金秋,在多方支持和帮助下,“2005中国杭州国际书法艺术节”(五展五会)成功举办,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并赢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这次由高士明先生策划的“平安夜书法现场”,特邀本“中心”的王天德、王冬龄、白砥、刘灿铭、邱志杰、张浩、张爱国、花俊、单增、洛齐、唐楷之、韩天雍、鲁大东、管怀宾十四位艺术家参展,与大家共同分享各自的创作成果。应该说,这是对于去年“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的一种回应与延续。借此展览,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艺术家对书法当代性的探求精神,也感受到他们对振兴中国书法事业的执著与满腔热忱。

我们感谢中国美术学院、恒庐美术馆,感谢一切帮助与关心现代书法的朋友们。
让我们祝福书法!祝福“现代书法”的美好明天!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4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 是 书 非
——关于现代书法的札记

高士明

现代书法自其出现以来就引发了一系列争论。反对的声音不但来自所谓的正统书法界,也来自当代艺术的圈子。以书法正统自诩的人们认为现代书法是“野狐禅”,脱离了书法本身;而当代艺术家们则觉得现代书法只是套用现代主义的一些既有样式,未在书法根底处实验。
其实,脱离了书法本身的,并不只是今天所说的“现代书法”。自从书法进入学院,成为一门艺术学科,它就已经脱离自身了。书写在古人处是日常之事,并非今日所谓的书者专修之艺术 。书而得法于是有书法,由书入道于是有书道。至于书自有其法其道,这恐怕已是等而下之。我曾经向一位品茶高手求教茶中三昧,他告诉我三个字——“非主题”。非主题一方面是说茶如天籁般始终在场,不过人总是纠缠于人籁,人是人非、经纶事务,所以茶退隐而成为背景和伴当,如同宴会上的背景音乐,总在继续却不被注意;另一方面又是说,茶渗透在所有生活场景之中,非主题是其本色,无所不在,自在无为,不必要特意拈出。我以为此论亦适于书法。祭侄稿是祭文,争座位帖是奏折的草稿,鸭头丸帖是药方……历史上最为精妙的书法都并非刻意创作的“书法作品”,而是在日常书写中随性而成、因情而就的妙手偶得之迹。惟其非主题,不刻意,书法才最能够浸透人之情怀,最能够流露书写者之风骨神气。同时,也只有当书法已经上手到纵心所欲,接近于无的状态时,书写者才能够及于庄子所谓达乎手应乎心的境界,缘书入道。
作品是对自然的一种补偿,书法成为作品是以自然的丧失为代价的。书法一旦被当作一种艺术门类,那种非主题性就丧失了,就着相了。我和几位做当代艺术的朋友都是书法的崇拜者,但是大家最头痛的就是所谓的学院书法(倒不是泛指进入学院的书法,而是特指以学院派自诩的书法,以及有着强烈学科意识的书法)。自古“气韵非师”,并不是说这最重要的气韵不要学不可学,而是指气韵从根底上本乎心性,不知其然而然,性之所由,不可习得。可以习而得之者,由学养而锻炼心性耳。书与礼乐诗文同是古人修身之道,今日书法中人若不能为诗文,于思想义理亦不甚贯通,惟求书法艺术,传统书学的精髓自然难以体贴到位,更加不必说穷理致性、贯彻于身了。书法首先就是写字,近代书法史上的作品大都太重笔墨,太重视纸上呈现出的效果,“写-字”这一根本性的经验反而日见隐没了。下笔之前,强求其为作品,近思展览之效果 ,远虑书法史上之位置,创作之欲遂为挂碍,这是现代之书法的流弊。
以上说脱离书法自身不只是“现代书法”的问题,是因为“现代之书法”已经去古人之旨远矣。我们今天所说的“现代书法”,在过去的若干年里已经大致形成了它的传统,书法与现代艺术相互渗透结合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视觉众生相,所以现代书法的根源半中半西,亦古亦今,而其理想的语境也与传统书家大异,现代书法希望面对的是当代艺术世界,欲建立书法的国际视野。故而在过去几年中,现代书法的从事者们大都借鉴了现代艺术的一些手段,如构成、拼贴、移置、戏仿、还原,同时也在视觉中越来越与抽象绘画接近,如字形的解体、色彩的使用等。这些做法虽然在短时间内建立了现代书法的视觉形态,却将自身消融到抽象艺术之中。20世纪初,欧洲现代艺术的推动者罗杰•弗莱和劳伦斯•宾们在领略东方书法后对“线性”、“抽象”等词产生了新的认识,书法通过他们的写作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艺术家们的创作。若干年后,西方现代艺术的“抽象”概念却反过来成为书法在这个日益一体化的世界里解释自身以及确立其合法性的理论根据。 这实在令人感慨系之。
在当代跨文化语境中,书法比任何艺术形式都更加要求观看者的修养和本分。作为文字的独特的反映-表意形态,书法是需要辩识和读解的。尽管它同时也是“象”,是品鉴和欣赏的对象。书法不能脱离文字,也不能被简化为图像。在跨文化的解读中,书法往往被当作一种图像,字似乎被当作某种事物,可以观察和描绘。然而,书写与文字的关系与绘画和物的关系有着微妙的不同。正如在最原始的歌唱中,音调与辞章二者是共生一体的。歌唱非为表达,仅为歌唱,在歌唱中,音调和意义相互焕发。调子决不是手法和简单的媒介,与词义相比,它更加接近歌唱的根本处。同样,书法体现了文字和书写的原始的同一性。在书写的过程中,对文字的经验延伸到字义之外,文字的力量由此而生,视觉与语言因而得以相互焕发,这是中国文化最独特动人之处。另一方面,书法的书写和文本是有次序的,从右到左。字的笔顺也规定着书写的次序,书写次序的规定性使书法不可能作为一个无时间的图像而预先存在,而是在时间中逐步呈现、释放、生长。然而,现代书法早期的抽象化倾向却在潜在地取消着书写的时间性,书法被简化成为让人观看而非阅读的字像甚至图像。
其实,现代书法首先表明了一种姿态。其从事者与普通书法家的最大不同是他们积极地投身到当代艺术的实践之中,欲在国际当代艺术中为书写开辟一新的版图。当然,现代书法实践目前还主要表现为拿“书法”说事儿,把书法还原为文字,把文字还原为墨迹,或者由墨迹衍生出意象,将书写还原为身体动作等,这些都是针对一个既有的规定性的“书法”概念工作。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现代书法还是一种实践,而非观念样式。现代书法作为实践还是观念样式,此间分别甚大。一个书家,若自左向右书写三十年,自然会发展出新的感受、新的技巧和美学,但若只是作为一种创作观念,则只是一种一次性消费的样式,一个没有结果的“点子”。
观念化和样式化,岂独现代书法而然?这实在是整个现代艺术史上的大问题。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绘画经历了从视觉到形式再到观念的范式转化,我常常觉得这场由主体化而形式化,继而观念化的过程与思想的形而上学化具有同样的逻辑。
跟朋友们谈天,时常说到当代艺术的品评标准太粗,意味太浅。我想但凡对书法有过切实体验的同仁都会同意这一观感。当代艺术品评标准的粗糙,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现代主义的历史观。现代主义史观说的最多的是从实验反叛中打开可能性,然而在现代主义的语境中,任何可能性都不可能得到长久深入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过去一百年以来的艺术历史中丰富多彩和意义匮乏同时存在。现代艺术发展到今天,革命者们号称开启的可能性,却没有任何一种得到积累和发展。不断实验的历史同时也呈现为一种不断自我规避、不断自我阉割的历史。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对于当代艺术家的大多数作品,我们都很难做出细腻确凿的评估与推敲。
其实,在当代艺术圈子里,从来不乏像我这般的书法崇拜者。在我们这些书法崇拜者眼中,书法具有远超出材料、符号或者媒介的意义。我甚至有些极端地认为,书法成为艺术是它的堕落。书法的存在对于当代艺术构成了一种批判,书法这门极精微、至广大的“非艺术”对于当代艺术可以有诸多启示。精微细致的品评标准、辽阔深远之意境,都是书法有而当代艺术无,书法能而当代艺术不能的。更加重要的是,书法曾经溶入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人生不可或缺之部分,而非特意创作、展示之“作品”、“项目”。当然,在今天,随着硬笔乃至键盘的普及,全社会意义上的日常书写传统已经不可挽回地失落了,书法已经沦为艺术和作品,甚而至于沦为文化遗产。成了遗产的传统就不再是可传之统,无论曾经多么精妙恢弘,这不可传之统都难以承担起当代人的精神与心性。但是这已经失落的传统状态的书写却向一切当代艺术提出一种要求,那就是:书写曾经贡献给人类一个如此自然、如此精微深远的感受世界,这不但要我们珍惜,而且要我们与之竞争。一种新的东西必须出现。这种东西必须足够有教养,还得有切肤之痛。
现代书法从原本安之若素的现代书法艺术的书写状态中出走,进入与整个现代艺术史和当代艺术领域的艰难对话之中,其中之关键就在于以书法这一最成熟精深之“非艺术”,介入当下生活的真情实境。然而在此过程中,能否避免书法的粗浅化和符号化?是否可以从书法中对当代艺术有所贡献,从而在当代艺术实践中别开生面?要回答这些问题,目前还言之过早。事在人为,没有哪条路绝对正确与绝对错误,因而一个现代书法展本身所能呈现给大家的,就只能是正在发生中的当代书法实践的现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4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是书非】2006平安夜>中国美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书法现场”06.12.24-07.1.5
p-main.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是书非】2006平安夜>中国美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书法现场”06.12.24-07.1.5
p-wangtiand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是书非】2006平安夜>中国美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书法现场”06.12.24-07.1.5
p-wangdongling.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是书非】2006平安夜>中国美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书法现场”06.12.24-07.1.5
p-baidi.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4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是书非】2006平安夜>中国美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书法现场”06.12.24-07.1.5
p-chenchanming.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4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是书非】2006平安夜>中国美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书法现场”06.12.24-07.1.5
p-qiuziji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4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是书非】2006平安夜>中国美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书法现场”06.12.24-07.1.5
p-zhanghao.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4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是书非】2006平安夜>中国美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书法现场”06.12.24-07.1.5
p-zhang aiguo.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