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80
- 注册时间
- 2003-1-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1769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抄袭的作品和被抄袭的抄袭作品 # O, y; I: V# i. C: {; b, Z, F% V
蒋君慧 2005-3-5& b0 @; O3 A! A) F+ Z. {0 k" d
各种书法大展带来了书法的繁荣,自也产生了不少泡沫,抄袭作品就是其中之一。
5 f; U$ ^! r0 x2 v2 t. `/ y 不像数学题目可以立即判断,书法抄袭作品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书法本身的变数很大,你要学像一家字体很难,但你要有意抄袭,有意和原作拉开距离,相对来说就简单了。往好里说是有新的想法,往坏里说是学不像。而学得似像非像,对于抄袭者正是得其所哉,对于原作者则无可奈何。这样的事,想说理倒还一时间找不到伸冤的地方。
5 }3 A3 I" `% R# o4 f0 _ 假如我想做个书法抄袭者,到底有哪些注意点呢?; o, Y3 _! L2 }# O
荒率质朴一类风格的作品好抄。 C5 `/ U7 N6 E" q5 m+ \# g, p- n% f
荒率是书法风格发展到碑学大盛时期才被人们认可的,绝非是书法的全部,更不是书法风格的主力军。但问题在于,吃惯了山珍海味,难得粗茶淡饭感觉也很好。人有审美疲劳,艺术在表现手法风格追求上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境界高下。看惯了精美的书法,看荒率质朴一类风格的作品很有新奇感。人以为奇,奇则生趣。出奇制胜同样也能取得胜利。0 N, o: {7 C2 @* K2 u$ S. W. x' \
荒率质朴的东西,书法技术简单,抄袭难度低。这条不用解释,一试就明白。只有看惯了复杂的才会对荒率质朴感兴趣,只有过惯了大城市灯红酒绿忙于应酬疲于奔命的生活才会对山村的质朴宁静感兴趣。换成当地人?“那个地方不是人呆的!”复杂是要积累的,而荒率质朴不用积累。0 u( I& m4 W( ~: [: n
采用对联的形式抄袭容易成功。
* y% x+ D8 L, D7 [; t 对联的字少,十来个字,反复操练,先写成小稿,花上十天半个月还学不像的应该是比较平庸之人。然后是放大,略作变化,用上一两刀纸估计就该出作品了。; O! \- [& v; D+ n! ~) P/ u* M3 y
只有那些笨伯,还死抱着“无意于嘉乃嘉”的观点,同样的内容不肯多写,以为那是末流之技,不亦愚哉!投展览也只知道用自己认为成功的东西,而不用形式的感觉来评判作品,怎么能上展嘛!
; K8 {! a% W) Z4 w; {7 H 篆隶比较好抄,行草书比较难抄。$ C6 m. i$ U# M S: a
为什么?篆隶本身技术相对简单,但真正写好不容易,不过,如果写荒率质朴一类的风格,不就简单了么。行草书比较难抄,不等于不能抄。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行草书技法有难度,那就要抄袭者本身具有一定的书法水平。历届大展的作品集中,有不少好作品,既没有名气,也没有形式,你要有眼光,去发现,这是抄袭的高级阶段,已经达到了似抄非抄的程度,知者自知。( \8 X. {' G3 y" [2 k! I4 d) M
篆隶本身技术相对简单,也不能照搬照抄。原作是对联的,你要变为横幅,原作是横幅的,你要变为对联;原作字多的,你要适当取舍,原作字少的,你要学会用其他人的东西来代替……总之,一是要变化,二是要做准备功夫。小偷尚且要踩点,抄书法不是偷也是窃,总要讲点职业道德吧?“天下无贼”的黎叔也说了:我做看不起没有技术的!这种准备功夫是不可或缺的。
3 L- W. y5 B% R% m5 c: W" ]1 {8 J 为什么抄袭作品往往得逞呢?6 g* W' A$ X1 b6 U
这就难说了,这里有运气的成分,也有评委的问题,也有评选机制的问题。如果给评委们十来张字,相信他们一定能把优劣讲得清清楚楚,但是一下子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完两三万件作品,神仙也发怵啊,去留之间,多了多少偶然性!再说,全国那么多的书法报刊杂志评委们都能看过来吗?& q* X, x. T. n1 j; P$ D/ }% a
抄袭书法上了展,入了会就是书法家了吗?
|0 n2 o0 h, b0 K 痴人说梦!书法如果都是这么下三烂的东西还要我们这帮笨伯干什么?, h7 t2 {4 U, U/ c4 ~
我们很笨,也很懒,所以也不高兴抄人家的。学习传统是我们的快乐所在,为感而书而不是为展而书是我们对待书法的态度。技法是我们评判书法水准的首要标准,笔法是我们判断标准的基础和核心。我们不靠这样的小偷伎俩混饭走江湖,我们相信作品是会说话的。. N! F0 L! j J/ Y1 q
《美术报》上发了一篇关于批评抄袭李晓军先生隶书对联的文章,并对李先生的大作作了比较高的评价。嘿嘿,天下真小,在浙江人面前卖假货!李先生的隶书大作何尝又不是抄的呢?原作者就是浙江的鲍贤伦,作品发表于《中国书法》。, Z) m2 Z: G! @2 M" m }9 ]) h! q0 }& u* A
乃作打油诗道:天下文章一大抄,张三抄了王二小。3 I& T$ V# d" B) U
只有瘦字用得妙,明诚抄了李清照。5 i. G7 k( a6 f$ Y- x9 R9 V
注:赵明诚是李清照的丈夫,写了几首词中间夹了“人比黄花瘦”一句,同道都说其他一般,就这句最好,尤其瘦字用得妙,明诚叹服。八百年过去了,李清照留下了一本词集,明诚则很难见得到词句流传了。作品说话呀。2 Q, E8 B7 G1 M' P
3 J# b; X' t# x: X#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