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4086|回复: 4

渭水源里盛开的奇葩——渭水源书画院侧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2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渭水源里盛开的奇葩
——渭水源书画院侧记
渭源,是渭水发源的地方,青山揽翠,绿水长流,境内人文景观,毗邻梯布,七圣雾雨,五竹积雪,君山夕照,灞陵卧波,万千景致,不胜枚举。在这片有着悠久文化历史底蕴的热土上,勤劳善良的渭河儿女,一如桃花源里的商之遗民,世代生息,心灵干净,民风淳朴,在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年月里,创造着自己的人生艺术,修为着自己的艺术人生。近三年来,在渭水源里盛开着一朵艺术奇葩,枝繁叶茂,花色艳丽,成果丰硕,令人骄目——她就是渭水源书画院。
在短短的不足三年的时间里,渭水源书画院从酝酿产生到发展壮大并取得骄人的成绩,盖缘于文化大环境的繁荣,又得益于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向上、努力进取的集体。自2003年以来,渭水源书画院有5名书画师成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的会员,有6人14次入选省级书法作品展览,其中有3人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有2人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具备了加入省书协会员的条件。如斯骄人的成绩,对于一个民间团体来讲,可以说是丰硕的,也确是令人欣慰和拍手称道的。
渭水源书画院组建于2002年鲜花盛开的季节,由著名书画家张璧原先生之子张国亮自筹资金3.6万元注册登记,发展书画师66人筹备组建。本着发展渭源书画艺术事业和提高书画队伍创作水平的宗旨,着力于渭河远古文明的复兴和渭源文化的繁荣昌盛,书画院通过举办学习培训、交流研讨、创作展览等一系列的活动,壮大了书画创作队伍,提高了艺术创作水平,发展了书画艺术事业,使得渭水源里一大批书画爱好者,通过书画艺术反映新生活,歌颂新时代,开始给平凡朴素的生活塑造新的风尚,注入新的气息、生机和活力。
创业伊始,一穷二白,万般艰辛。为了创造学习培训园地,培育书画氛围,院长张国亮先生和秘书长姬小平老师多方借欠、筹措了二十套桌凳,张院长用自家的房屋作教室,在有了基本的教学场所之后,他们多方宣传动员,义务培训办班,先后举办各类书画培训班12期,培训书画爱好者198人(次),在办班中,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没有教材,他们自选编印,学员有了畏难情绪,他们苦口婆心,上门劝说。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学习绘画的****学员,基本要放弃了,张院长三番五次上门劝教,终于坚持了下来,如今在县内的各类展览中,其绘画作品频频亮相,受到了书画同仁们的交口称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院长的贤内助姬惠珍夫人,在协助张、姬二人办班的同时,深研书画理论和创作技法,特别是在书法创作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已是全省女书协会员身份的基础上,她的作品入选全省第二届新人新作展,在渭源入选的4个人里面名列第一,展示了向省书协会员冲击的非凡实力。在姬小平秘书长教导的书法学员中,有姬弘、文俊、张龙、孙焱、崔鑫源、张景翔、常尊玮等七位同学的书法作品入选全国中小学生书画摄影作品大赛,并获优秀奖,有5人的作品被收编结集出版,同时,这些书法小学员,在临近春节的腊月集上,走上街头,义务为群众书写春联,成为渭源腊月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在办班培训、学习提高的同时,书画院加大交流研讨的力度,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全国各地的书画大家到渭源献艺、研讨交流,先后邀请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考古学系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张辛先生,第五届全国中青展评委、著名青年书法家张文平先生,省书协副主席、兰州大学教授秦理斌等先生来渭讲学,有力地提高了全院书画师队伍的创作水平,也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洗礼了书画师的艺术思想,极大地推进了全院书画队伍的创作水平。在“请进来”的同时,书画院也进行“对内搞活”,院内书画师经常性地进行内部的研讨交流,特别是姬惠珍、姬小平、刘科、侯殿雄、龚瑞彬等几位书画师,经常召集书法作品创作的研讨笔会,对每个书画作者的作品只挑刺、不栽花,在批评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不足与差距,扬长避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正是因为这种团结无私、扎实进取的精神,使得渭水源书画院书画师的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创作成绩也日益突显。在全省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中,姬小平、龚瑞彬、高海龙三人的作品入展,李德清、侯殿雄两人的作品入围,在全省第二届新人新作展中姬惠珍、姬小平、龚瑞彬、高海龙四人的作品入展,在省书协和省美协联办的“丝绸之路·全省首届书画作品大赛”中,渭水源书画院副院长姬小平荣获****书法组一等奖,渭水源书画院副秘书长龚瑞彬荣获****书法组二等奖,渭水源书画院副院长侯殿雄荣获****书法组三等奖,这在渭源的书画艺术创作上,是史无前例的,这也是渭源书画界的一大喜事,更是渭源文化艺术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正如在五位作者入展入围省四届中青展取得良好成绩时,渭源《文化信息》所言,如斯成绩的取得,是渭源书画艺术事业美好前景的良好开端,也正是有了这一开端,才有了新人新作展、丝绸之路书画作品大赛的优异成绩,但愿渭源文化的复兴,能以书画艺术的这一良好开端为良好开端,走向繁荣,走向昌盛。
在办班培训、交流研讨的同时,书画院为了开阔书画师的胸襟视野,推动和提升全体书画师的创作及欣赏水平,经常在元旦、国庆等节假日举办各类书画展览,为书画作者创造交流、研讨、发展、提高的平台,先后举办了书画院顾问徐化民先生,许庆隆、曹希舜、李德清等书画师的个人书画作品展览,与此同时,渭水源书画院还积极组织书画师参加国家及省、市各级书画展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前所述,在书法专长书画师于各级展览中屡创佳绩的同时,绘画专长书画师也不甘落后,院长张国亮,书画师杨世文、王兴德、孙仲义、李德清、张建国、彭维生、刘兴凯、郭云山等人的绘画作品,也在全国及省、市各类展览上屡次展出,并获取了各类奖项,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有5人成功地加入了省美协会员,就是最好的证明。正如院长张国亮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感叹的那样,团结不得了,团结出成绩,团结出人才;交流不得了,交流出效益,交流出水平;学习不得了,学习出作品,学习出成果。正是缘于这种精诚的团结、无私的交流、勤奋的学习,渭水源书画院在短时间内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曾几何时,有谁能料到,书画院顾问徐化民先生的书法作品展览轰动全城,盛况空前。为了渭源文化的复兴和昌明,先生将全部收入捐献给了渭源县文化旅游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曾几何时,有谁能相信,在热闹的腊月街头,一群幼学儿童濡墨挥毫,为广大父老乡亲义务书写春联,一度成为渭源街头最大的新闻,电视报刊竞相报道,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曾几何时,有谁能设想,正是渭水源书画院这个民间性质的团体,植根于民间、丛生于民间、开放于民间、繁荣于民间,催生得渭水源里的书画之花娇艳欲滴,楚楚动人。
曾几何时,有谁能……
愿此去经年,渭水源里书画之花常开,愿渭水源书画院——这朵渭水源里的艺苑奇葩,越开越红,越开越艳。

渭源县文化旅游局 姬小平 王海峰
《西部周末》驻渭记者 寇倏茜

发表于 2005-9-22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渭水源里盛开的奇葩——渭水源书画院侧记

给点图片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2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渭水源里盛开的奇葩——渭水源书画院侧记

祝贺---渭水源里书画之花常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2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渭水源里盛开的奇葩——渭水源书画院侧记

祝渭水源里奇葩怒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2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渭水源里盛开的奇葩——渭水源书画院侧记

要能配几张图片就更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