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雨悦

[原创]——北欧行之芬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机窗外.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 本帖最后由 雨悦 于 2006-8-28 15:46 编辑 ]
睏了.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降落.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
降落.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
降落.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降落.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位于伸向芬兰湾的狭长半岛上,是波罗的海沿岸的海滨城市,属于斯堪的纳维亚与俄罗斯相互交融的产物。总面积800多平方千米,人口75万,是芬兰的首都和全国最大的城市。

赫尔辛基有近450年的历史。它始建于1550年,奠基人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瓦沙。赫尔辛基建成以后,他把瑞典人在芬兰境内建立的几座古城镇居民全部迁移到这里。但由于城址处于海湾深处,地理位置不佳,因此于1639年向南推进6千米,再建一座新城。新城西南有赫尔辛基半岛,东北有卡塔诺卡半岛作为屏障,海港入口处有群岛扼守,岛上筑有要塞斯维堡(现称苏门林纳)。

但是,赫尔辛基作为首都的时间并不长,只有180多年的历史,并且与它的政治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芬兰处于瑞典和俄国之间,在历史上一直是俄瑞两国的争夺对象。12世纪后半期,芬兰被瑞典占领。1808~1809年俄瑞战争后,芬兰沦为沙皇俄国的殖民地。1812年,芬兰首都从图尔库迁到赫尔辛基。迁都的主要原因,是赫尔辛基距离俄国首都圣彼得堡较近(290千米),而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较远(420千米),便于沙俄对芬兰的控制。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芬兰才经苏维埃政府的同意,重新获得独立。

芬兰是一个“千岛之国”、“千湖之国”、“森林之国”。首都赫尔辛基在这方面更具代表性。它坐落在丘陵起伏的半岛上,40多个小岛簇拥在周围。市内湖泊众多,星罗棋布,千姿百态,像无数面明亮的镜子,闪闪发光。郊外是茂密的森林,从四面八方伸入市区,使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众多的海湾和水道,蜿蜒曲折,串通城岛之间,乘船从市区驶向波罗的海,沿途海岛犹如一座座崛起的山峰,景观奇绝,如入仙境一般。

赫尔辛基处于高纬度地带,靠近北极圈,冬夏两季及其昼夜的长短极不均衡。冬天,这里的夜晚特别长,达19个小时。上午10时许太阳才从地面上爬出来,下午不到3时又溜入了地平线。每天日照时间不足5个小时,而冬天则长达半年之久。尤其是l~5月份,冰封雪飘,银妆素裹。但是严寒封不住赫尔辛基人。他们以冰为朋,以雪为友。破冰船压碎冰封的海面,开出水道,轮船照样进出港湾;不甘寂寞的市民,在冰上凿出一眼眼小洞,哈着热气,垂钓其间,肥鱼滚跳,乐趣无穷;外出上街的人们,或足登冰鞋,或驾着雪橇,方便灵活,行走如飞,赛过冰雪中的汽车。

赫尔辛基的夏天,则是另一番景象。6~7月份的白天,长达20个小时,几乎没有黑夜,太阳从凌晨2~3时升起,深夜9~10时才落山,午夜12时虽然有些朦胧,但仍然可辨人物形象。朝霞与夕晖相随,晨露与晚烟同驻。这时的赫尔辛基,实际上没有真正的黑夜降临。因此,它被誉为“日不落城”和“北欧白都”。

赫尔辛基最热闹的夜晚是每年的6月22~25日,这是芬兰的仲夏节。这几天赫尔辛基人全城出动,欢庆“不夜”之夏的到来。市内堆起几百处柴堆,午夜一到,便一齐点燃。少女们身着传统的民族服装,绕着火堆翩翩起舞,诗人朗诵着歌颂光明的诗章,歌手们纵情歌唱可爱的祖国。渐渐的,火堆熄灭了,灿烂的太阳照亮了城市,而公园、广场、街道和海岛上的歌舞晚会仍在进行——半年与冰雪为伴的赫尔辛基人,是多么渴盼夏日的阳光啊!

在赫尔辛基乃至芬兰全国,有一个古老的生活习俗,即家家都有“桑那浴”。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建造住宅时优先考虑的项目就是“桑那浴”。芬兰全国人口不超过480万,却有“桑那浴”浴室200多万个。

所谓“桑那浴”,就是蒸汽浴。普通的“桑那浴”多是一座小木房,内部隔成蒸汽室和冲洗室两个小间。蒸汽室内设置一个大火炉,上面摆满卵石。靠墙立有梯式木架,供浴者坐卧。当卵石被烧得通红火热时,便向上面泼浇凉水,产生的水蒸汽立刻充满全室。不要几分钟,浴者就被蒸得大汗淋漓;实在熬不住时,就下到地面,用桦树棒蘸凉水,劈劈啪啪拍打身躯。汗一消,便到隔壁冲洗间淋浴。农村的“桑那浴”多选在河、海、湖、池水边,从“桑那浴”出来,便跳进水里游泳。如果是严冬,年轻人往往从“桑那浴”冲出来,跳到雪地里打滚。一热一冷,反复1~3次,全部洗浴过程,大约经历半小时。

在大城市的宾馆、官邸,则有极为豪华的“桑那浴”。此外,还有许多公共“桑那浴”,这里有专门的服务小姐侍候洗浴。倘若你是个男士,切莫为侍者是女人而慌张,否则,她会用桦树枝抽打你的身体,叫你老老实实地回到架子上去出汗。

赫尔辛基人有句名言:“‘桑那浴’是天堂的入口和地狱的出口。”又说:“洗了‘桑那浴’,百病皆除去。”从医学的角度看,此话不无道理。皮肤和血管经受“桑那浴”这样的有效锻炼,抵抗力增强,人不易感冒。同时,“桑那浴”对关节病、妇科病及肥胖症也有奇特的疗效。芬兰人至少每周洗一次“桑那浴”,夏天则几乎天天洗。他们普遍精力充沛、健康长寿,与经常洗“桑那浴”有密切关系。

芬兰的“桑那浴”,起源于2000年前。相传,一家人正在烧饭时,突然下起暴雨,雨水滴漏在锅灶的石块上,蒸汽弥漫整个厨房,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肺的香味,使人感到特别舒畅。由此,这家人发明了“桑那浴”,并很快传遍了全国。现在,芬兰人不仅平时洗“桑那浴”,在一生的最重要时刻,更是离不开“桑那浴”。新郎新娘在结婚的前一天,要同在“桑那浴”中沐浴,相互交换桦树把,表示和美生活的开始;亡故之人要在“桑那浴”里作最后一次洁身,然后才能入葬;要干什么大事,比如参加奥运会比赛、作长篇讲演、进行艺术表演或出征上前线,都少不了先来一个“桑那浴”;更有一些呱呱落地的婴儿,就是在“桑那浴”中诞生的。芬兰人真是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桑那浴”的民族。

[ 本帖最后由 雨悦 于 2006-8-28 17:09 编辑 ]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机场.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
转芬兰国内航机.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
的士.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芬兰概况

 
   国名:芬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Finland,Suomen tasavalta)  

  独立日:12月6日(1917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8∶11。旗地为白色。稍偏左侧的十字形蓝色宽条将旗面分为四个白色长方形。芬兰以“千湖之国”著称,西南临波罗的海,旗上的蓝色象征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说象征蓝天。芬兰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领土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征白雪覆盖着的国土。旗面上的十字表示芬兰历史上与北欧其他国家的密切关系。该国旗是1860年前后根据芬兰诗人托查里斯·托佩利乌斯的建议制作的。

  国徽:为红色盾徽。盾面上为一只头戴王冠的金色狮子,前爪握着一把剑,后爪踩着一把弯刀。九朵白色的玫瑰花点缀在狮子周围。狮子象征芬兰人民的勇敢和力量,九朵玫瑰花代表芬兰历史上的九个省。  

  国歌:《祖国》

    国家政要: 总统塔里娅·哈洛宁 (Tarja Halonen) ,2000年3月就职;总理马蒂·万哈宁 (Matti Vanhanen ),2003年6月任职。

  自然地理:面积为33.8145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面是俄罗斯,南临芬兰湾,西濒没有潮汐的波的尼亚湾。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曼塞耳基亚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为200—300米的冰碛丘陵,沿海地区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芬兰境内拥有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国森林面积达2600万公顷,人均林地5公顷,居世界人均林地的第二位。全国有69%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其覆盖率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树种以云杉林、松树林和白桦林居多,茂密的丛林中到处是鲜花和浆果。南部的塞马湖面积达4400平方公里,是芬兰第一大湖。芬兰的湖泊与狭窄的水道、短河、急流相连,从而形成互相沟通的水路。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芬兰的海岸线曲折,长达1100公里。鱼类资源丰富。芬兰有1/3地区位于北极圈内,北部气候寒冷、多积雪。在最北部,冬季有40—50天看不到太阳,夏季5月底至7月底昼夜都可见到太阳。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冬季-14 ℃至3℃,夏季13℃至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

  人口:519.5万(2002年),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气侯比较温和的南部。其中芬兰族占92.4%,瑞典族占5.6%,还有少量萨米人(又称拉普人)。官方语言为芬兰语和瑞典语。84.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1.1%信奉东正教。 芬兰国际桑拿浴比赛>>>

  首都:赫尔辛基 (Helsinki) 有人口56万(2002年)。夏季平均气温16℃,冬季平均气温-5℃。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五个省和一个自治区:南芬兰省、东芬兰省、西芬兰省、奥鲁省、拉毕省和奥兰岛自治区。

  简史:约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兰人的祖先从南方和东南方迁居至此。12世纪前,芬兰为原始公社社会时期。12世纪后半叶开始隶属于瑞典,1581年起成为瑞典的一个公国。1809年俄国、瑞典战争后,被俄国占领并成为沙俄统治下的一个大公国,沙皇兼任芬兰大公。1917年10月革命后,芬兰于同年12月6日宣布独立,1919年成立共和国。1939年至1940年芬苏战争(芬称“冬战”)之后,芬被迫同前苏联签订了向苏联割让领土的芬苏和约。1941年至1944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芬参与了对苏战争(芬称“续战”)。1944年2月,芬作为战败国与苏联等国签订了巴黎和约。1948年4月,又与苏联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冷战后,芬兰于1995年加入欧盟。

  政治:宪法规定,国家立法权由议会和共和国总统共同行使;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政府、掌管外交、统帅三军等实权,每6年选举一次。1999年芬议会通过新宪法,名称由《政府组织法》改为《宪法》。新宪法加强了议会和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削减了总统部分权力。议会为一院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的200名议员组成,任期4年。主要职能是立法、监督政府、监督财政。最高司法机关为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最高法院由院长和19名法官组成,负责审理民事和刑事案件。最高行政法院由院长和20名法官组成,负责审理政府机构和省、市(县)机构的行政案件。起诉机关是各级检察院。另设有国家法律监察官,有权出席内阁会议,监督总统、内阁和政府各部门的决定是否符合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的院长、法官以及最高检察长均由总统任命。

  经济: 森林覆盖率高达66.2%,约2015.3万公顷,人均占有量3.88公顷,木材储积量20.02亿立方米。矿产资源中铜较多,还有少量的铁、镍、钒、钴等。泥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约700亿立方米,相当于40亿吨石油。有两座核电站(四个核反应堆)。工业20世纪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已从劳动、资金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建立在森林基础上的木材加工、造纸和林业机械制造业为经济支柱,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整个森林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是世界第二大纸张、纸板出口国,占世界出口量的25%,芬还是世界第四大纸浆出口国。 信息产业发达,对本国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001年的产值为137.76亿欧元,占GDP的10.5%, 信息技术商品(电脑、通讯设备等) 出口额121.5亿欧元,占出口额的30.9%。 芬兰是因特网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机持有量最高的国家之一,2001年每100人拥有54个接入终端,手机普及率为80.4%。2001年农林业产值为40.3亿欧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9%。农林密切结合,几乎所有的农户都经营一定数量的林地。农畜产品自给有余。近年来,化工、电子工业部门迅速发展。服务业发达,基本分为私人服务业和公共管理服务业两大类。主要包括商业、贸易、旅馆、饭店,银行、保险,社会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主要旅游点是赫尔辛基、图尔库、中部湖泊地带、北部拉毕地区和奥兰岛。芬出口商品主要有机械设备、化工产品、金属、纸张纸板等;进口商品主要有食品、石油及石油产品、钢铁、纺织品、饲料等。20世纪80年代,芬兰经济以年平均增长3.7%的速度持续发展。90年代初,经济出现严重衰退。1993年开始复苏,1994年以来经济总体上发展良好。芬政府90年代初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增大知识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重视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宏观上继续执行紧缩财政、鼓励投资、削减社会福利、降低所得税、加快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改善就业的政策,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1999年加入欧元,2002年1月欧元正式流通,取代芬兰马克。2002年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芬经济增长缓慢。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397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8万欧元。

  军事:总统为军队最高统帅。国防委员会是最高咨询机构。总理负责领导民政方面的国防活动。国防军总司令负责军事方面的国防活动。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8至11个月。

  新闻出版:2001年全国共有报纸208种,各种杂志、期刊5158种。主要报刊有《赫尔辛基新闻》、《晚间新闻》、《晨报》、《晚报》、《图尔库新闻》和《首都日报》。有5家通讯社,其中最大的是芬兰通讯社,简称芬通社,1915年成立,属半官方性质,同世界主要通讯社均有业务联系。芬兰广播公司(Finnish Broadcasting Company, YLE)于1926年成立,1934年改为国营。对外用芬兰语、瑞典语、英语、德语和法语广播。1958年正式开播电视,现有电视1台、电视2台、电视3台。此外还有私营广告电视台。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有线电视(赫尔辛基有线电视台)。

  外交:二战后长期奉行同苏联保持睦邻友好关系、不介入大国冲突、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的“积极的和平中立政策”。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芬兰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发展同欧盟的关系作为外交重点。1995年1月1日起成为欧盟正式成员。芬仍坚持奉行军事不结盟和独立可靠的防务政策,密切与北约的合作,同时继续与俄罗斯保持睦邻关系,支持俄融入国际社会。

  与中国关系:1950年10月28日,芬兰与中国建交。1951年互设公使馆,1954年升格为大使馆。2002年11月,哈洛宁总统访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