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书心

著名书法家柳曾符先生逝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5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书法家柳曾符先生逝世

沉痛哀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15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书法家柳曾符先生逝世

镇江市书心书画研究院哀悼柳曾符先生的輓联[UploadFile=DSC01743_1126794447.jpg]
柳曾符先生长于围棋、书论、书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15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书法家柳曾符先生逝世

同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16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书法家柳曾符先生逝世

破石哀悼柳曾符先生的輓联
[UploadFile=DSC01760_112688198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17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书法家柳曾符先生逝世

默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书法家柳曾符先生逝世

首先对柳先生的去世表示沉痛的哀悼!柳先生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就已经闻名于上海书法界了,那时我还刚刚在学书法呢。他们这一代的书法家,为推动上海书法的发展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作为也是上海书协的会员,希望书协能为他们做点事情,如出作品集之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1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书法家柳曾符先生逝世

好主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4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书法家柳曾符先生逝世

刘先生年轻时向沈老请教书法
[UploadFile=D3EBC9F2C0CFBACF_112757054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6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书法家柳曾符先生逝世

转帖
柳家新样 江左风流(图)
――忆镇江籍著名学者、书家柳曾符
--------------------------------------------------------------------------------

2005-10-24 10:46:29  
文/范然 贾婧


   镇江南山风景名胜区入口巍然建有一座牌坊,牌坊两侧有一副十米左右长的楹联:“南村烟树重重出,北郭春潮渺渺流。”下笔如铸,遒厚入古,妙造自然,落款写着:“邑人柳曾符书”。
  柳曾符,1932年出生在镇江市区王家巷。他幼年随祖父柳诒徵学文史书法,后又受教于李瑞清、沈尹默、陆维钊等书法大师,取径广博,碑帖兼修,诸体精妙,尤喜隶书,被誉为“中国隶书第一人”,书法家沙孟海称赞其书法是“柳家新样,江左风流”,学者钱钟书赞为:“天赋兼家传,故能卓尔成大家”。柳曾符兼擅书法理论,硕果累累,成就斐然,日本书法界称其与启功、徐邦达为中国书法理论研究三大家。
  一、转益多师
  柳曾符的祖父柳诒徵精书法,四岁时,祖父即抱他在堂前看李瑞清写的大篆。六岁,祖父教他写粉牌。抗战胜利后,柳诒徵带他去南京读书,住在南京龙蟠里国学图书馆。柳诒徵取了《道因碑》、《张迁碑》、《瘗鹤铭》等让他临习。1948年,他因病自中大附中辍学,夏天在图书馆陶风楼下大厅中习字,北大校长胡适和陈恒先生来看柳诒徵,见他在写字,便拍拍他的肩膀说:“你不要念大学啦,就在家中跟着你祖父学学好啦!”1956年,柳诒徵病逝,他心中悲痛万分,因思念祖父,就拼命练书法。他记得祖父反复强调一点:“每写一笔必用尽全身之力,写此笔不作第二笔想”,就不顾病躯,每天拼命写字,有时写得吐血。
  柳诒徵的表弟鲍鼎先生,研究金甲文,写有一手好字,柳曾符叫他“十爹爹”,时时向他求教。他深知,学书全靠自己钻研练习,就买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法指南》,进而又购读《艺舟双楫》及《广艺舟双楫》。大伏天,他边走边看《广艺舟双楫》,走到家书已读完,也不知道热。
  1962年,上海市青年宫开书法班,有沈尹默、郭绍虞、白蕉诸先生讲演。柳曾符听祖父说过,中国会写字的人很多,但沈尹默是作专门研究的,是名副其实的书法家。他便闯进少年宫书法班,得见沈尹默先生,见沈先生写四尺见方楷书大字,结笔转锋,无毫发之遗,十分敬仰。一次,沈先生问他:“你写过米字没有?”他一怔:“没有。”沈先生说:“米南宫中年便定居镇江,你可以临‘米书’”。他觉得自己的悟性与米南宫相似,所以特别爱练米字。在沈先生家,柳曾符第一次看到使用茅龙、竹丝、鸡毛作笔。沈先生还用竹丝笔为他写了一首唐诗:“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勉励他认真学习书法。这段时期,柳曾符开始学习“二王”行草,临写《丧乱帖》。
  自从1958年日本丰岛春海来中国后,中国书法界知道了日本书法界的情况。陆维钊先生为了提高中国书法的水平,准备在浙江美院创办书法科。柳曾符便写了一张字寄给陆先生,陆先生见了,来信赞为“空谷足音,并世仅见”。1971年底,柳曾符到杭城住在陆维钊家中,论道谈艺,看陆先生写字,知其注重笔势笔意,由于注重笔意,所以后来创出了亦篆亦隶的陆体,由此悟出笔力、笔势、笔锋三者一贯的关系。他此后写字,知道将祖父所教和沈、陆二先生的传授化为一体。
  1962年起,柳曾符又因研究沈子培《海日楼札丛》,时常至王遽常先生家。
  二、精研甲骨文
  1965年,柳曾符在上海一所中学当化学老师。一年后,“文革”开始,他便“靠边站”,无所事事。
  1970年4月的一天,他的父亲说:“我遇到上海博物馆的汪庆正先生,他最近到北京开会,听周总理说,现在研究甲骨文的专家都年纪老了,需要年轻人接班。你不妨研究研究甲骨文看。”他的父亲希望他有点专长。如何研究甲骨文呢?柳曾符的脑海里打了一个问号。他想到有一位远亲表兄徐寅,在上海徐汇中学做校长,便请其偷偷到封存的图书馆中借出有关甲骨文的书来看。后来,他的姑母又从南京图书馆借了《甲骨文史编》等书寄来。
  柳曾符向顾廷龙先生借了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向郭绍虞先生借了王国维的《观书集林》。1971年以后,上海古旧书店开始有古旧书卖,但要单位介绍信。当时正批林批孔,他冒着挨整的危险,到单位开了介绍信买来一批关于甲骨文的书。经人介绍,他认识了郭绍虞先生,时常与郭先生讨论甲骨文问题。
  一天,他从报上知道郭沫若有考证殷墟新出土甲骨文的文章,便告诉郭绍虞先生这书买不到,谁知第二天,郭师母张方行女士打来电话说书买到了,叫他去拿。他看了郭沫若的文章,觉得对郭沫若甲骨文“习卜”二字的释法有些不同意见,就写了一篇《释习卜》的文章。他将文章寄给唐兰、胡厚宣、于省吾三位先生看了,唐、胡二位先生都表示同意他的意见,于先生同意驳郭沫若。1978年12月,他竟凭这篇文章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1981年8月,郭沫若先生去世后,他这篇文章在《中国语文》发表。
  1980年9月,复旦大学分校创办秘书专业,要他建立书法课程。他竭一月之力,草《书法基础教材》一书,后改名《中国传统书法概要》,凡十七万言,尽纳三十年学书所得,在校内一版再版。
  三、中国流
  1992年以后,柳曾符在自己书写的作品上几乎都盖有一方“中国流”的印章。这朱文拟汉的印章,颇多秦玺汉印风神。他常自豪地讲,这是已去美国有“中国第一印家”之称的吴子健的杰作。
  1980年后,中国有人学日本人的字,卖给日本人,想赚日本人的钱,影响恶劣。为了与这些人划清界限,宏扬中国书法传统,柳曾符一心想请大家刻一方“中国流”的图章,盖在自己的作品上。当代图章刻得最好的当推上海印家吴子健。1992年,柳曾符在日本筑波大学讲学,吴子健从上海打去电话。柳曾符对吴子健说:你能为我刻一方“中国流”印章吗?吴子健一口答应。不久,吴子健为他刻了“中国流”的图章。后来,日本筑波大学教授中村伸夫先生看了这枚章,却连连摇头,说刻得很不好。柳曾符笑笑,深知日本人对“中国流”不会说好的,他却更加喜爱这方印章了。
  后来,柳曾符又请上海名印家韩天衡先生用小篆体给他刻了“中国流”印,再请高式熊先生也为他刻了非常精细的“中国流”印。他走到哪里都说:“中国书法要形成‘中国流’,大家都来长中国人的志气吧!”
  四、书名满天下
  1981年起,国内外重大书法研讨会,柳曾符总是积极参加,遍结书界名流。
  1989年,日本东京学艺大学相川政行教授,因在日本看到柳曾符在山东掖县参加云峰山北朝刻石讨论会所写的《从郑文公碑说到方圆笔》一文,通过国家教委找到复旦,请求帮他辨识掖县云峰山郑道昭大字《论经书》上的难字。柳曾符先从偏旁分析,根据训诂,证以音韵,居然有得,便写了《郑道昭论经书难字试释》一文,投之香港《书谱》,刊登后引起轰动。
  1990年,柳曾符的《中国现代书法概论》在日本奈良《访古》连载。1992年8月,他又应邀到日本筑波大学访问。近年来,柳曾符先后在英国、西班牙、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15次个人及多人书法作品展,可谓书名满天下。复旦名教授朱东润看了他的书展后称赞说:“新风传四海,文雅溯黄唐。”郑逸梅在香港《大成》杂志撰文认为,柳曾符的书法“既博且精,能集书法之大成”。
  多年来,柳曾符先后在海内外发表书法论文近百篇,数百万字。台湾华正书局出版了《柳曾符书学论文集》。
  五、热爱家乡
  柳曾符虽然长期生活、工作在上海,但是他继承祖父柳诒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爱国爱乡”的高尚品德,与镇江结下不解之缘。他多次表白:“先祖归葬,镇江地方为之关心尤多,故于镇江地方事,曾符所知者不敢不竭诚上禀。务望镇江人文景观日胜一日,更上层楼。”他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关心着镇江的建设和发展,为镇江的文化建设、繁荣兴旺作出了重要贡献。
  柳曾符秉承家学,学识渊博,对镇江历史文化的研究造诣很深。他先后在各类报刊和镇江市政协的“文史资料”上撰写过近百篇文章,宣传介绍镇江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他参与策划在镇江举办了《瘗鹤铭》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了《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了精辟独到的见解。镇江人称他是“镇江通”,许多镇江学者遇到疑古辨难、史事考录、书法探源、地方史研究等问题,都常常请教于他。
  柳曾符是德艺双馨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他常说:“读书多,人品高,才能书法好。”他不辞劳苦,不计报酬,全心全意支持家乡的建设和发展,镇江各个风景名胜区都有他的书法作品。凡是因镇江建设请他书写作品,他从不摆架子,不计报酬。柳曾符说,我人来自镇江,字也要献给镇江。
  镇江市领导请他为镇江南山风景名胜区入口处的牌楼写楹联。他接到通知,第二天就到了镇江。为了写好这副长联,他要了一捆宣纸。他觉得早晨精力充沛,写字最好,因此,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写字。他写了一张又一张,不满意又重写。写了整整一个星期,直到他和大家都满意为止。家乡的同志对他说:“您太辛苦了!”他说:“祖父曾说:‘天下呆子柳家多。’我柳家世世代代就是做这样的呆事的。为家乡做点呆事值得。”
  镇江复建鹤林风景名胜区,市建设局邀请他一起去实地考察。大雨刚过,他不习惯走泥巴路,一脚踏到水洼里摔倒了。他爬起来看着一身泥巴,笑笑说:“家乡的泥土香得很。”
  镇江西津渡规划在渡口建西津渡诗词碑林,请他当总策划。他不辞辛劳,走南闯北,逐个登门,请高手书家写字。他说这是“抢救书法,抢救文化”的工程。为求得启功先生的字,两上北京,在他的全力帮助下,终于如愿以偿。由于他的介绍,我们先后求得海内外数十位名家的书法。他还亲笔为碑林写了《碑林双璧,映照千秋》的文章。
  为了在镇江培养书法新秀,柳曾符在镇江带了许多弟子,结交了许多书画朋友,还担任了润州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他在临终前,还抱病为镇江滨江大道的“咏水诗书画廊”写了碑稿。
  原镇江市委书记钱永波和原市政协主席黄选能都说:“柳曾符先生像他祖父柳诒徵一样,热爱镇江,关心镇江,镇江人民会永远记住他!”

  图片说明:
  图一:柳曾符(左三)与原市政协主席黄选能等人祭拜柳诒徵先生墓。
  图二:为建设西津渡碑林,柳曾符与本文作者范然到西安求字,图为两人在西安碑林的合影,左为柳曾符先生。

  图三:柳曾符先生(中)与韩国书法家2002年摄于汉城。
  
来源:京江晚报 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6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书法家柳曾符先生逝世

附照3[UploadFile=B7B6CEC4CDBC1_1130293289.jpg][UploadFile=B7B6CEC4CDBC2_113029331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