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338|回复: 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3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关中石匠


2006年7月22日在陕西省军区招待所,召开终南印社2006年社员大会,来自全省的社员代表60余人参加,大会产生终南印社第八届理事会成员。终南印社社长赵熊作终南印社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终南印社第八届理事会

顾  问:邱  星  黄永年  张范九  曹伯庸  邹宗绪  王崇人  
钟明善  方  胜  何挺警  沈锡建
名誉社长:李滋煊
社  长:赵  熊      
副社长:郑  楷  李成海  宋国琦  刘  鹏  魏  杰  岐  岖  陈根远
秘书长:岐  岖(兼)
副秘书长:韩  钧  侯立新  伏海翔  张  哲
理  事: 郑  楷 李成海  赵  熊 董 扬 宋国琦 刘  鹏 田天义 唐泽平 刘五四 赵开平 徐伟聪  陈云龙    李利春 张英群 魏  杰 岐  岖 陈根远 郑墨泉 郑  颉 薛继军 林  浚 韩  钧  侯立新  张鉴宇 高建军 张永红 伏海翔  史建军 张  哲 郑朝阳 韩春涛      



终南印社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各位社员:
受理事会委托,现就第七届理事会五年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日常活动  雅集活动形式是我社自创办初始就采取的一种艺术交流活动,有着优良的传统。从一九九八年七月开始,被确定为每月一次的例行雅集。近五年以来,按月进行,未曾中断。在雅集活动中,我们先后邀请了评论家肖云儒、作家贾平凹、考古学家尚民杰、书法家王正良等先生,分别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不同方面进行学术报告,以期提高社员的文化素养。同时重视发挥社内的学术力量,多次由宋国琦、侯立新等同志就篆刻艺术的理论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或报告。
在日常雅集活动中,结合社员的创作活动,并配合全国及相关重大展览等,分析篆刻艺术发展动态,研讨篆刻艺术技法,有效地促进并提高了社员的创作水平。特别是在2004年开展的针对古玺印形式的系列研讨活动中,拓展了社员对篆刻艺术多样性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社员的创作理念和艺术形式。
二、创作活动   多出作品,出好作品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团体的主要任务,而持续的、积极的创作活动,又是多出作品、出好作品的具体保证。2002年新春,印社与涤玉阁联手,首次举办了陶印刻制研讨会。2003年,以陕西成功申办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为契机,多次组织创作看稿点评。同年,又以“陕西名胜”为内容,组织24位社员为西安火车站篆刻印章,并印制站台票50万张。2004年是终南印社成立25周年纪念之年,为筹备当年的纪念展,全体社员辛勤创作,交流切磋,不仅在篆刻领域,同时也在书画创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同年年底,在林浚、侯立新、韩钧等同志的积极协调联络下,终南印社和天安保险携手合作,以天安格言为内容,组织24位社员创作了“彩石补天”印谱。为印社和企业的方作形式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尝试。2005年又是“陕西省篆刻艺术展”举办之年,印社同仁再接再厉,除了搞好社内创作之外,积极联络全省各地的篆刻界朋友,掀起了一次篆刻创作高潮。年中,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印社组织社员积极创作了《血肉长城》印谱,以文艺的形式参与现实生活,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今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篆刻创作活动已经启动,我们期待社员在创作中有新的进取、新的收获。
在印社组织的活动之外,广大社员个人的篆刻创作活动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不少社员已出版了个人印谱或专集,更有不少社员的专集正在筹备和完善之中。在社员创作活动中,还有小范围式的、自由组合式的艺术创作活动也值得肯定和倡导。不少社员对印社的发展经常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印社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交流研讨  近年来,印社先后多次接待了来自海内外的篆刻界朋友,并进行了艺术交流活动。如辽宁篆刻家王丹以陶印创作见长,借来陕之机,请王丹在印社雅集活动中介绍了陶印创作经验。另如日本今城昭二先生、法国龙乐恒先生、澳门陆康先生及一些来陕的外地朋友,都与之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方式的交流活动。2003年,由魏杰、岐岖率印社社员共7人赴杭州参加了西泠印社百年华诞纪念活动,并在同时举办的《国际印学社团精品博览》中展示了印社作品。2005年5月,原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同志来陕,专门约请印社同仁进行了篆刻创作座谈活动。同年6月,赵熊、伏海翔、林浚、韩春涛一行,连同在广州的陈钢社员,携印社作品在广东东莞举办了题为《终南秀色》的终南印社篆刻艺术展。广东书协篆刻委员会主任周树坚先生、广州、珠海、深圳等地的篆刻家专程前往东莞祝贺开幕。在展览期间,举办了篆刻创作研讨会,并与当地青年篆刻家进行了交流活动。2006年2月和5月,印社代表分赴汉中和安康两地,参加了汉中第二届篆刻艺术展和安康首届篆刻艺术展活动,共同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携手努力。
2002年元月,印社组织的“陕西省青年篆刻创作研讨会”在华阴举行,2006年5月,由省青年书协篆刻委员会组织的“第二届陕西省青年篆刻创作研讨会”在安康举行。在两次研讨会中,印社广大青年篆刻家积极参与,宣读了相关论文,并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印章创作与发展展开热烈讨论,为改善印社长期以来在印学理论上的欠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展览活动  除上述以交流为目的的印社赴杭州西泠展、赴广东东莞展览之外。印社于2004年举办了“甲申新春咏梅书画篆刻展”,2004年举办了《终南印社25周年纪念展》,2005年承办了《陕西省第三届篆刻艺术展》,并积极参与了几次陕西省的相关书画艺术展。《终南印社25周年纪念展》以大规模、多方位、多形式的展览体系,全面展示了印社同仁自1999年终南印社20周年纪念展以来的创作成果,为繁荣陕西的文化艺术创作做出了贡献。在经过十年努力之后,《陕西省第三届篆刻艺术展》在前两届省展的基础上,无论在参与作者、入选数量及作品质量上都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相信这个陕西书画篆刻界唯一带有届次的艺术展览将会对陕西艺术界、特别是对篆刻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06-7-23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印社与山东印社和四川省书协篆刻委员会联手,将举办“鲁、陕、川三省篆刻联展”,这是印社多年来的一次重要交流展。今后,我们还将积极联系组织与兄弟省市、兄弟印学团体的交流活动,借以推介印社同仁的创作成果,借鉴吸收兄弟印社同仁的长处与经验,共同发展篆刻艺术事业。
五、编辑出版  社刊《终南》五年来共编印了十一辑,其中社员个人作品专辑十种,印社集体创作集一种。在个人专辑中,纪念傅嘉仪先生逝世一周年专辑寄托了印社同仁对傅嘉仪先生对终南印社的建设与发展巨大贡献的缅怀之情。任建国篆刻集则是在建国同志不幸去世后,由社员自发集资出刊的专辑,这册专辑的印行,充分体现了印社同仁间的手足情谊,这种缘艺术而生发的情感尤为珍贵。在印社创始人之一,前理事杨逆达先生逝世后,印社及时联系,并获先生家属的大力支持,印行了杨逆达先生篆刻集,以纪念先生对印社所做的贡献。《庞裕洲篆刻选》的编辑印行,具有抢救、保护陕西篆刻艺术文化的意义。虽然庞先生不是终南印社中人,但庞先生对近代陕西篆刻艺术的贡献是值得终南印人永远铭记的。在朋友为前辈艺术家张范九先生、何挺警先生编辑出版作品集的过程中,印社特别予以支持和关注,并分列于“终南名家专刊”系列。
为配合相关的创作活动或展览活动,五年来,印社先后编辑印行了《血肉长城》印谱、《彩石补天》印谱、《陕西省第三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等,为扩大印社影响力,荟萃当代陕西篆刻艺术创作成果做出了努力。在《终南印社25周年纪念展》举办之际,同时还编印了《终南》特刊大报。
2003年下半年开始到2004年年初,《终南印社社誌》的编辑与印行,系统地回顾了印社二十五年的发展史,全面记录了几代印社同仁为印社创建和发展做出的不朽贡献。
六、对外宣传   配合印社的创作活动、展览活动等,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对外宣传的力度,力图把印社乃至陕西的篆刻艺术发展动态通过媒体介绍给广大社会。从2004年到2006年,《篆刻》杂志先后用十余个整幅版面连续刊载了终南印社25周年纪念展作品、印社社员平时创作作品及印社活动报道,以及省三届篆刻艺术展作品等。西泠印社社刊也曾两次刊载关于终南印社的情况介绍。《中国书法》杂志也曾整版选登印社社员作品。2005年《血肉长城》印谱的创作受到《书法导报》的特别关注,破例约稿以整版予以刊载。省三届篆刻艺术展举办前后,《书法报》、《书法导报》也都分别给以大篇幅选登了展览作品。随着印社创作活动的持续开展和展览活动的不断举办,终南印社受到省内各报刊及电视媒体的关注,尝见有消息报道。
除了开展以篆刻创作、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之外,终南印社同仁也努力以其他方式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在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筹备期间,陕西省筹备委员会接受印社建议,委托终南印社和省青年书协在西安举办了两期书法篆刻培训班,印社几位同仁出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圆满完成任务,为陕西省在八届展上取得好成绩贡献了力量。在陕西省几次赈灾义卖活动中,按文联或省书协的安排,印社同仁均积极参与其中。特别是在东南亚特大海啸赈灾活动中,印社同仁不仅参加了书法篆刻的义卖活动,还通过红十字会捐助善款、奉献爱心。
五年来,印社不断发展壮大,新发展社员三十余人,社员累计达一百四十余人。
印社所取得的成绩和整体形象的完善与提高,一方面得益于我们组织实施的各项艺术活动,同时,也与社员个人在艺术上的努力进取密不可分。社员个人魅力的展示与艺术成就的确立,给终南印社增添一笔笔的闪亮的色彩。近年来,印社成员有四人进入中国书协专业委员会,有近十位社员加入中国书协,有二人被接收为西泠印社社员;在新换届的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中,印社有近三十人分别进入主席团、秘书处、理事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在创作方面,有数十人次入选全国主流展览,二人获全国奖,有十多人次获其他各种奖项。在理论研究方面,陈根远有多种专著出版,并经常出席海内外学术交流;侯立新的论文在全国书学研讨会和西泠印社活动中连续获奖;伏海翔编辑出版了《陕西新出土古代玺印》、岐岖出版了《古印趣话》,社员的论文及相关文章等则经常发表于各种报刊、媒体。所有这些,对提升印社的学术品位都有着重大意义。
在本届事会工作期间,印社艺术顾问卫俊秀先生、社员任建国、原理事张勋安、原理事、印社创始人之一杨一达先生和另一位艺术顾问、印社创始人之一陈少默先生先后不幸谢世,在这些悲痛的时刻,印社同仁皆以崇敬之情参加或参与了善后事宜及悼念活动,深切缅怀前辈先生和同仁给予印社的支持和贡献,充分体现了艺术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精神。
    长期以来,终南印社在没有资金支持的状况下,全体社员艰苦奋斗努力开展艺术和学术活动。五年来,印社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改变资金短缺情况,并有了较明显改观。截止2001年,印社收支处于平衡状态,基本没有积累。2002年迄今,由张哲主理,印社先后从各方筹措资金超过12万元(其中社员会费为6600元),除用于各种展览活动、编辑、印刷、出版等开支外,尚有结余5万元。印社顾问陈少默先生、曹伯庸先生、钟明善先生和印社几位主要负责同志以无私捐助作品的形式构成了印社活动资金的主要部分,为印社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日常活动中,由于理事会成员和广大社员以克已奉公的精神努力减少开支,也为印社资金的积累做出了贡献。比如,在印社25周年纪念展和省三届篆刻展活动中,社员以捐献篆刻作品的形式,解决了展场租赁问题,节约了现金开支。又如2005年印社赴东莞展览活动期间,参加活动的四位社员同仁自筹全部资金,没有给印社发生任何开支。
五年来,印社各项活动的积极开展与顺利实施,首先是理事会全体成员同心同德协力奋斗的结果,是全体社员鼎立支持积极参与的结果。同时,印社也得到省文联、省委宣传部等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的支持与关怀。特别是印社的前辈艺术家、印社顾问,始终从精神上和物质上都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此,请首先允许我以个人的名义,向全体理事会成员致以衷心的谢意,并允许我代表理事会,向全体社员、前辈艺术家、印社顾问及一切支持关爱终南印社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理事会虽然做了大量实际工作,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具体反映在几个方面:
一、由于“印社”这种称谓问题,印社登记注册工作迄今进展缓慢;
二、自一九九八年开始的每月雅集活动在经历八年之后,已显现涣散态势,亟待充实改进,注入活力与生机;
三、理论研讨环节薄弱,重视意识不足。如省三届篆刻展举办期间,对论文的征集和组织工作未能善始善终;
四、在印社组织的艺术活动中,相关机制和学术规范都不够完善。以上问题的存在,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完善。
各位社员,在过去的二十七年里,终南印社为陕西,乃至全国的印学发展与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期待和全体社员同仁一起,为印社的明天书写新的篇章。

2006年7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3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4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