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233|回复: 1

书法的复古时期,一代大家赵孟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0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元代初期,书坛仍笼罩在宋人尚意书风的影响下.待到一代书坛盟主赵孟頫出现后,以复古为革新,挽救时弊,别辟新途,振兴晋唐古法,同时也给书坛注入了新的活力.赵孟頫与鲜于枢,邓文原并称元初三大家.元代中后期,学书者即学赵孟頫,千人一面,颇有建树的书家有杨维桢和康里子山.          一代大家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起初学宋高宗,中年浸淫二王,刻苦努力,尝临<兰亭序>有一万多本,晚年大字取柳公权,苏灵芝,李北海法,形成圆活遒丽,韵度丰艳的"赵体",在当时十分流行.
   赵孟頫一生勤奋,书碑之多,唐有李北海,元有赵孟頫,碑文有<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张总管墓志>,<湖州妙严寺记>,<寿春堂记>,<龙兴寺胆巴碑>,<仇锷墓碑铭>等,其中<仇锷墓碑铭>,姚元之认为是"纵横飞舞,真所谓书中龙象";<寿春堂记>,铁保跋云:"是卷胎息大令而兼北海之恣纵,一洗平生流媚之习,真人书俱老之境."赵孟頫小楷师法王献之<洛神赋>,王羲之<黄庭经>,而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真迹又曾属其珍藏,其"屡尝细观",曾临<洛神赋>凡数百本,故深得其风致.他流传下来的著作有<汉汲黯传>,<过秦论>,<心经>,<道德经>,<黄庭经>,<阴符经>,<金刚经>等.倪瓒说道:"子昂小楷,结体研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
   大德四年(1300)为盛逸民书的<洛神赋>,表明赵孟頫书艺风格已达到很高的境界.他好学<洛神赋>,在仿效王献之笔法的同时,为尽量将此文"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的境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他还改用了行书.                                          <玄妙观重修三清殿记>和<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是其大楷书.从笔意上看,它们应该是在同一时期创作的.风格结构严谨,体态方阔,与这时其行书的姿媚秀逸不同,而且是方笔占主导地位.         赵孟頫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兰亭十三跋>.至大三年(1310)秋,赵孟頫蒙诏北上大都,在运河舟中欣赏独孤和尚给他的<定武兰亭>,凡有心得,便写在帖后的尾纸上,并临兰亭帖一遍,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十三跋>.此帖笔势翩翩,劲健有力.                             他的行书<酒德颂>笔颇奔放,便如包世臣所说的,"来去出入皆有曲折停蓄",极尽笔锋转折变化之能事;笔画也是瘦不露筋,肥不没骨,既有小王的洒脱,又有大王的秀美,却又表现出了本家的真正面目.明清诸画家都为之提跋,对其十分推崇.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表于 2006-6-20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