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2742|回复: 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0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周口书法作品展暨《周口书法》首发式
像世界杯一样燃烧

  本报郑州讯 记者 蔡树农 足球世界杯的首战揭幕,并未影响6月10日“周口书法作品展暨《周口书法》首发式”的热烈登场。这天,在河南博物院还举行了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的万人签名及文物鉴定活动,“周口书法作品展暨《周口书法》首发式”藉此宝地良辰,再加上策划筹办者的卓越劳作,如夏日盛开的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周口书协主席刘登龙在展览前言中有一段文采风流的描述,让不及亲临展馆的同道为之向往:

  

  周口是人类始祖伏羲建都之地,传说他曾在这里作易画八卦,至今在市辖区的淮阳县仍保留着古代建筑的八卦台。虽然没有确凿的年代可考,但巍峨的太昊陵和规模宏大的殿宇建筑群,以无可争议的历史证明了这个传说故事的真实性。历代许多文字学家在追溯文字起源的论著中,都把伏羲画八卦认定为文字的初形。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这一权威论断和上述胜地联系起来看,我们把自己的家乡称为文字的策源地并引以为荣,恐怕不会遭到夜郎自大的讥讽吧。同时更值得骄傲的是,古今无数硕儒圣哲在论及中国书法的至高境界和艺术表象时,常把老子黑白交互的太极图和阴阳学说作为圭臬进行阐释,而老子的诞生地就在我市的鹿邑县太清镇,可见我们这个区域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难怪至圣先师孔子曾偕众弟子来此游历讲学。且有陈思王曹植的遗迹,和唐代大书法家李邕以及宋代三苏在此地留下的吟咏诗篇。这里又是建安七子之一应玚千字文作者周兴嗣的故乡等等。诸多枚不胜举的名人典故。都为周口丰富的历史文化注入了深刻的内涵,是周口书法赖以繁荣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周口市市长高德领率先致词: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周口文学艺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现代生活方式引领、重塑着古老的传统艺术,现代人交流规模的空前扩大,对于推动社会艺术普及和人类的文化共享,已经是不以人们的意愿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周口书法在全国大赛中参展、获奖人数逐年递增。截止目前,全市已有中国书协会员40余人,省级会员300余人,市级会员近千人。仅郸城、沈丘两县就有上万的书法爱好者。书法在周口越来越被人们所钟情喜爱。我们之所以在省城推出周口书法展,其目的就是向全国同仁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答卷,并接受广大观众和专家的检阅。

  “周口书法”虽然已具备了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但它不仅需要全社会热爱艺术人士的关心和培护,还需要全体书法人的共同努力和精心创造,需要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严加呵护,只有这样,周口书法才能有一个新的起点。

  自上午9点开始到中午12点,展馆内一直熙来攘往,人声鼎沸,河南书法的狂热由此可见一斑。周口书法的“新的起点”显然不会是一句空话,百忙之中的中国书协主席、河南省文联主席张海的出席就是对周口书法新起点的一种期待和嘉许,正陪同“中外书法家河南行”的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宋华平亦专程从外地赶回郑州祝贺。

  周口书协常务副主席王猛仁主编的大型豪华本《周口书法》被参观群众争抢,一度出现失控局面。
发表于 2006-6-20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0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图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0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0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这个在北京的周口人更应该祝贺了,就是不知道在那儿能搞到一本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