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9238|回复: 5

与“大师”零距离(摘自书法导报网论坛www.sfdb.cn)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6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与“大师”零距离(摘自书法导报论坛www.sfdb.cn)
古 木
以前,我只是在媒体上见识大师,被大师或真或假的光环耀花了眼,不能辨别真伪。近日,我有幸和“大师”零距离接触,使我大开眼界。现写出来,与希望成为大师或渴望见到大师的同道奇闻共赏。
日前,在纪念和祭祀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前,上演了一出“大师”当众泼墨,为人文始祖伏羲氏献礼的“盛事”。伏羲庙牌坊上高悬“中国×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大师双龙舞献礼”的红底白字横标,广场上64平方米的巨幅黄绢平铺于地。到场的有地方领导和各界知名人士及围观群众数百人。主持人在领导高度评价“大师”书艺水平后,宣布献礼开始。于是军乐高奏,人声如潮。两名礼仪小姐向“大师”献花,“大师”手捧鲜花,绕场一周。而后“大师”脸带笑容,拿起×笔,连描带抹,不一会儿,干净的绢上恶墨横流,显现出一条七歪八扭、满身疮疤的巨龙。“大师”把×笔交给礼仪小姐,徐徐吐出一口气,双手上举,高呼一声:“成功了!”四个大力士抬上巨印,往绢上一盖,“大师”又趴在巨印上,连呼摄影师猛按快门,留下这一珍贵记忆。于是闪光灯频频闪动,“大师”站起身,又有礼仪小姐献花,和自己的巨作合影。至此,一件注定要载入书法史的巨作诞生了。据后来了解,书作和巨印被当成文物,由当地博物馆收藏。
事后,据当地书画界人士说:这位“大师”书法水平一般,只是能以奇怪的工具、巨幅效应哗众取宠,博人一笑耳。我听此言,哑然失笑,当今书坛,鲁鱼亥豕,此等“大师”满天飞,真真假假,不识书道者不能分辨,而究心书道者又无暇顾及,耻发一论。我一局外人,又复何言?乃草成打油诗一首为证:“秋风秋雨雨潇潇,蚁聚满街声嘈嘈。一匹黄绢铺在此,大师满地挥竹毫。”附记:前夜接朋友电话,言及一当街卖字的“大师”竟然得到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又有一“大师”在其小儿科书作上钤巨印“国际书道皇帝”。想一想,大师可以很多,皇帝只有一个。与这个“国际书道皇帝”相比,许多“大师”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摘自2004年1月21日<书法导报>)
发表于 2005-9-6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大师”零距离(摘自书法导报网论坛www.sfdb.cn)

不足为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6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大师”零距离(摘自书法导报网论坛www.sfdb.cn)

呵呵,一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6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大师”零距离(摘自书法导报网论坛www.sfdb.cn)

这种事是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6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大师”零距离(摘自书法导报网论坛www.sfdb.cn)

这种人见多不怪,只怪有鉴赏力的人太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7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大师”零距离(摘自书法导报网论坛www.sfdb.cn)

呵呵,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