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918|回复: 10

贵州电视台强势介入收藏领域 ——《视觉生活》转型成为“拍卖收藏”频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7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贵州电视台强势介入收藏领域
——《视觉生活》转型成为“拍卖收藏”频道


[ 本帖最后由 快捷上菜 于 2006-6-17 00:58 编辑 ]
167.jpg

走进贵州电视台。

走进贵州电视台。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让电视观众了解收藏知识,直击拍卖的颠峰场面,不断向观众呈现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近日,《视觉生活》频道首开中国电视先河,与被誉为中国拍卖风向标之称的中国著名3A级拍卖公司嘉德国际强势联合,独家全程实录嘉德国际06春拍的“中国古代书画”、“瓷器工艺品翡翠钻饰”等全部十三场拍卖会,成功与中国最具国际化的拍卖公司的资源互动,使《视觉生活》频道在此次国际化的拍卖平台上完成精彩转型,引起全国各大拍卖公司和艺术品投资者的高度关注,成为拍卖会的一大亮点。   
   2006年,中国书画拍卖市场上,暴涨、井喷、飘红成为了高频词语。
   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香港等七地的24家拍卖行,2005年春拍共推出中国书画作品19062件,成交金额为32.98亿元。而距此仅数月2004年秋拍时,中国书画的拍品的数量为21269件,成交金额仅为21.91亿元。由此可见,中国书画价格上涨之快,人们投资热情之高历史罕见。加之画廊业与艺术博览会的强势互动,中国书画年交易额达到上百亿元,成功将改革开放后沉寂了30年的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的这块投资“静”土,突变为投资热点,成为了挂在墙上的潜力股。
   一些具有长线投资眼光的艺术投资者,已开始在全国大量收购、囤积中青年实力画家的画作,把目标消费群锁定在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老外身上。而温州财团由于在房地产市场投资受阻,其资金已大量向书画等收藏市场流动。甚至义乌老板不买房子买书画,90%以上的义乌房地产老板对书画投资情有独钟。这些中国书画投资市场的利好消息,也在深刻影响着贵州书画投资、收藏市场的格局。
   在这股长驱直入的书画投资收藏飓风的搅动下,刺绣、瓷器、家具、玉器、钱币等古玩价格飙生,不断刷新拍卖新高,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贵州电视台作为对大众具有强势影响的权威媒体,拥有极高的品牌形象和号召力,独具拉动全国书画名家、权威鉴定专家和书画古玩等艺术收藏者的优势,其丰富的频道资源、节目制作水准、特邀书画专家的专业鉴赏和指导能力以及策展宣传强势,加之利用电视的强大辐射力、吸引力和艺术表现力,完全可以全面、充分地展示中国书画、古玩的艺术魅力和成为书画古玩等艺术品拍卖交易的最佳平台。此次《视觉生活》频道全面介入嘉德国际的春拍,标志着贵州电视台已开始强势涉足书画拍卖领域。据悉,贵州电视台新媒体部已着手集合热爱书画和电视艺术、具有策划和经营能力,对中国书画市场建构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精兵强将,在贵州电视台视觉生活频道合力创播《天下拍品》栏目,为中国电视界、艺术界和艺术投资领域,强势打造艺术品拍卖的金字招牌。可以预见,贵州电视台的这一举措,将会对贵州乃至全国的收藏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和难以估量的作用。而《视觉生活》频道将不断借助对高规格的拍卖会的录播乃至直播对频道进行全新定位和转型,将会在观众的头脑中打上 “专业拍卖频道”的深刻烙印,使频道以其亮色而在中国众多的频道中独树一帜,成为收藏拍卖的重要媒体。
   目前,《视觉生活》频道正在抓紧进行后期制作,预计六月中旬开始在《视觉生活》频道震撼转播,届时,全国观众可在《视觉生活》频道上直击竞拍烽火,共同见证收藏神话。
                   (孙嘉镭)
                  13158031655
          贵州电视台新媒体部(贵阳市神奇路1号2007室   550002)
                 gzctv@126.com


[ 本帖最后由 快捷上菜 于 2006-6-17 00:43 编辑 ]

石涛《莲社图》局部。 尺寸:31×376.7cm。估价:RMB:5,800,000—8,800,000。

石涛《莲社图》局部。 尺寸:31×376.7cm。估价:RMB:5,800,000—8,800,000。

明代掐丝珐琅葡萄纹宫廷御用镜,估价:RMB:3,000,000—5,000,000。

明代掐丝珐琅葡萄纹宫廷御用镜,估价:RMB:3,000,000—5,000,000。

陈逸飞《 笛韵》。尺寸:123×103cm。估价:RMB:2,600,000—3,600,000。

陈逸飞《 笛韵》。尺寸:123×103cm。估价:RMB:2,600,000—3,600,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多请见:

“翰墨时代——贵州书法家园”网
http://www.qntv.net/h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参考:

一场关于书画市场的艺术论谈
(媒体人眼中的书画市场与宣传报道)



  媒体代表:
  吕品田:《美术观察》杂志主编
  方书华: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主编
  陈新亚:《书法报》执行主编
  蔡树农:《美术报》资深记者
  蒋 伟:雅昌艺术网总经理
  杨玉峰:《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杨 帆:香港《文汇报》北京新闻中心执行总编辑
  马丹妮:《匡时情报》执行主编
  张公者:《中国书画》杂志副主编
  杨中良:《中国书画》杂志编辑部副主任
  赵 宁:《中国书画》杂志艺术投资版策划  

  时间:2006年5月24日
  地点: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认识篇

  张公者:参加今天“匡时论坛”的媒体主要分为两类: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请大家来,是想听听媒体人如何看待目前的书画市场,以及如何从各自的角度选取切入点来进行宣传报道。

  艺术市场有待全面耕耘

  吕品田:艺术市场是综合国力的晴雨表,其繁荣与发展取决于国家整体的富强。从目前情况和趋势来看,中国的综合国力快速得到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话语权也在大幅度地增强。从中国艺术市场的宏观发展来看,这是利好的形势和趋势。可以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值得乐观的,也值得投资者高度自信。目前,无论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还没有把中国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的主要方向,中国本土资本对于文化产业的关注和重视还只是刚刚开始,所以,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是一片有待全面耕耘的沃土。对中国艺术的投资力目前还远远不够,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体上还有巨大的增值空间。当然,中国艺术品市场耕耘、发展以至增值的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在自信中还一定要有耐心,要有从长计议的战略运筹和策略考虑;得从眼下开始来为长远的利益目标合力打造与之相称的中国艺术市场结构框架、制度规范和宏观社会环境,这其中包括对良好投资心态和行为规范的培育;要从有利于国家宏观发展和长远利益追求的高度进行认真的价值判断和投资选择,不能急功近利。中国本土资本尤其还要有在世界范围开疆拓土的志向、智慧和战略考虑,既要有在国际上建树中国文化英雄和中国艺术品牌的雄心和手笔,也要有切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目标选择的国际艺术家的眼光和胆识;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经济规律和手段积极地、建设性地影响中国艺术的当代思想和实践,促进当代中国艺术系统平衡推进与协调发展。

  进入艺术市场要交学费

  陈新亚:当下的书画市场,总的状态是历史上最好的。从书画家的市场意识,书画经营者的人众数量,以及市场多种渠道等来看,都是如此。对此,作为媒体人来说,是相当乐观的。有不少书画界人士认为,现有的市场尚未建立一个健康完善的运行机制,太混乱,书画作品的价格与价值难得对应,评论中介人缺乏专业素质训练与职业道德精神,认为不少买方多无艺术审判力,基本收藏知识缺乏等等问题,确实客观存在着。但我认为这对总的市场发展态势而言,并不太重要。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个形势,虽是历史上最好的,但只是开创性的话,那同时也必须意识到与之并存的诸多市场幼稚病。我们要在心理上给市场的健康成长预留更多的时间,而市场参与者,各方都要交学费。

  艺术品属于“三无”产品   

  蔡树农:近年来,我数次出席过各种关于艺术品(书画)市场的调研座谈会,打假问题、立法问题、诚信问题、鉴定问题、人才问题……感觉艺术品(书画)是所有市场化商品中最无秩序、最无规律、最无标准的“三无”产品。较之油画市场的相对严谨,中国书画市场的捉摸不定很长一段时期内根本无法改变。应对当前的中国书画市场,除了消极等待,只能以乱治乱,乱中取胜。因为我曾经注意到,一旦牵扯到具体利害关系,艺术品(书画)制造者、书画鉴定者、书画经营者、书画消费(收藏)者、书画市场运转报道者(媒体)、书画评论者、书画问题研究专家的反应都极其微妙。书画之怪现象,甚至连法律工作者都为之头痛无策,单纯靠书画市场自身清理门户是不可思议的。比如,中国书画制造者往往直接充当“我”的商贩,市场代理怎么做?书画家的书画创作质量怎样保证?假书画制造背后埋藏的艺术阴谋、商业暴利及其“权力黑暗”,谁又能说得清道得明?

  谨防人为炒作

  方书华:火眼金睛辨识人为炒作。随着中国
书画价格在国内外市场的不断走高,许多中国书画投资商钻政策法规的空子,特别是很多人在拍卖市场上故意炒作当代书画,采取不正当的操作手段,将某些二三流书画家快速炒红炒热,使其书画作品形成达到某一高位的假象。去年秋拍就出现数起类似的假象,其实书画作品的成长和书画家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书画作品的价位不可能是一蹴而就,齐白石的作品也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演变,才有今天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一平方尺。拍卖市场的假象,蒙骗的是外行和初入艺术品市场的尝试者,内行人往往能一眼看穿。
  此外,学术标准不是投资书画的惟一标准。在投资中国当代书画作品的时候,许多投资商往往把学术标准放在第一位,从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错误的标准,因为如今的一些所谓的学术标准已经演变成为一种学术霸权,这些权威深居国家为他们搭建的巢穴之上而孵化出的一些学术怪胎。这些所谓的学术标准往往和金钱相互依存,在师生关系的幌子下罗织着巨大的关系网,滋生着不可告人的内幕。如果将所谓的学术标准作为投资中国书画的惟一标准,只会增加投资风险。在中国书画界一万元可以买来一篇像样的理论文章,十万元可以开一个像样的研讨会。

  理性投资艺术市场

  杨帆:大陆书画市场前景向好毋庸置疑,但市场风险不可小觑,一些拍卖公司暗箱操作兴风作浪,一些书画鉴定利欲熏心搀假注水,一些外行游资跟风炒作推波助澜,一些书画作品被盲目推至天价,非理性气氛仍在蔓延,投机泡沫仍在膨胀。大陆的书画市场正如时下一波牛气攀升的股市,冲高必有回调。唱衰大陆书画市场,鼓噪“崩盘”属于杞人忧天,但间隔性的“洗盘”则势不可免,这可以使投资者更加理性,促进市场新陈代谢。

  艺术品不应数据化

  杨中良:价格是市场的核心,目前中国书画以尺论价其实是艺术品市场最初级的阶段,是最低层次市场投资者的一个心态。以尺计价实际上是把艺术品数据化了。一幅作品就像一个土豆一样,大一点的就要比小一点的贵,我觉得这是不科学的。

  马丹妮:今年匡时拍出的一幅0.7平方尺傅抱石的作品,成交价卖了132万元,当时就有人讲颠覆了中国画以尺论价的传统。

  张公者:刚才说到的以尺论价,实际上是在没有找到更科学的计算方法的时候,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完善,更科学的方法慢慢会产生。

  杨中良:美是无法量化的,艺术品的艺术含量也是没法量化的。

  赵宁:投资者如果本身不具备对艺术品的鉴别能力,就要参照诸多数据来进行判断。应该告诉投资者,这个不是绝对的指数,只是给你一个参考,给你一个指向,但不是一个定位,这样投资人就不会有偏颇。

  书画的交易中介

  马丹妮:我们的艺术品市场发展存在历史上的原因,我们一级市场还不健全时,二级市场已经先行火爆起来了,很多画家现在都找拍卖公司卖画,而不是通过画廊、经纪人实现这样的交易。

  蒋伟:这是一个系统问题,所有的人卖画都会去找拍卖公司,不爱去找画廊,为什么呢?我在拍卖公司卖出的画,成交价会有记录,以后可以查得到,在别的地方卖了,没人知道,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也不是我们坐在这里讨论就能解决的问题。

  前几天我们组织了一个“中国艺术品投资论坛”,这次论坛有一个论题就是“收藏投资与投资收藏”,到底是从收藏到投资,还是从投资到收藏,这是现在这个市场上最敏感、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很大一部分人是冲着投资来的,这种情况让真正的藏家很担心,我倒认为不必太悲观,投资和收藏是一种可以转换的关系,一个投资艺术品的人投资到一定程度他就会喜欢上艺术品的,从而他就会成为收藏家,我认为市场是最具有调节能力的。


[ 本帖最后由 快捷上菜 于 2006-6-17 01: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报道篇

  媒体是艺术市场的双刃剑

  赵宁:媒体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进程中担负着舆论导向的作用,责任重大。如果没有客观、严肃、严谨、公允的态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推波助澜,正确引导艺术品市场前行;用得不好,就可能会形成误导,造成盲目的投资、盲目的消费。从1992年中国大陆开始出现艺术品拍卖以来,历经十几年的发展,我们一些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失去艺术品消费者的信任,这中间一些媒体或是因为不了解艺术品市场的内幕,更多的则是因为与艺术界、产业界的不正当的金钱关系,出现大量不负责任的吹捧和炒作行为有关,这已经严重损害了我们的形象,长此下去必将会把中国艺术品市场带入无序状态。   

  杨帆:推动大陆书画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传媒担负着重要角色,在报道大陆书画市场方面,我认为似乎应该做到“深入浅出”,“艺商并重”,“扬善不隐恶”。

  专业媒体与大众媒体

  马丹妮:这就有必要区分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不同了,专业媒体是从专业的角度来探讨艺术品本身,大众媒体则是从大众的兴趣点出发,各自取向不同,受众面也不同。

  陈新亚:《书法报》的读者比较立体化,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将当前书画市场的大动态传达给各个层次的读者,让大家都知道,我们所喜欢、所学习的书画艺术,如今是可交易的,有市场的,一些地方的交易已十分热火,一些书画家的作品已价格惊人。我们更多地做的是传递关于市场现状的信息和有关书画市场的新观念。而从读者主体看,除了专业知识需求外,对当前书画市场的知识,主要是“市场怎么了?”而不是“怎样搞市场”。

  蔡树农:有些书画专业的媒体对书画市场的报道远不及《南方周末》等来得生动传神和有深广厚度。分析原委,很大程度上的病灶在我们的书画专业媒体记者缺乏书画市场知识,再加上新闻写作技巧的严重滞后,许多非常出彩的书画市场新闻,由于书画媒体记者的“思想”无法进入而失去聚焦点、轰动性。

  杨玉峰:作为大众媒体,比如《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娱乐信报》、《京华时报》、《北京青年报》等,从事这一领域报道的记者的操作方式基本一致。近三四年大众媒体对书画市场、艺术品市场比较关注,主要是艺术品市场开始出现一些天价时,大众媒体才引起重视。哪家拍卖公司出现了一颗重磅炸弹的价格,媒体就开始炒,把市场娱乐化了以后,一些观众就会关注都市媒体的东西,大家谈不上对这一领域有多深研究,主要是对市场的关注。现在的拍卖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全民介入的市场了。

  我们希望拍卖公司或者行业主管部门能够加大监察力度,这样可使出现在拍卖场的假货少一些,一些拍卖公司、一些画家也不会再玩文字游戏,不敢弄虚作假,这就让一些中小投资者们减少了损失。目前的大众媒体一般都是站在拍卖公司的角度上去报道他们的一些信息,拿着他们提供的新闻稿去说,大家本身并没有太多研究,我觉得这是记者业务水平的问题。

  我很赞同马未都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收藏始终是少数人的事,说白点就是有钱有闲且有一定文化造诣者所喜好的事,现在把这个圈子放大了,而且没有局限性,这就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媒体的作用就在于,正确引导,避免更多人受损。

  媒体的责任感

  马丹妮:媒体一方面固然有一个号召力,但是同时不能忘记公正客观的东西是一定要保持的,你不能指望大众自己去做判断,媒体的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确实存在一个职业操守的问题。

  我觉得现在媒体初步的效果已经达到了,让大家都来关注了。比如说央视的《鉴宝》节目,用杨玉峰先生的话说就是做得很娱乐,比如说有些人看到自己收藏的东西,在上面说可以卖到好几百万元,对于作专业的人来说这可能会是另一回事,但是至少让大家来关注了。你发出一个声音,然后大家向你这边看了,关键是得到关注之后你接下来要提供什么,包括大众媒体。

  杨玉峰:你谈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做不到,现在叫评论界“全体失语”,你去找一个跟你意见相反的,你看能不能找得到?即使找到了也不会长久。现在哪有独立的评论界?没有这个的话你就是理想主义。

  张公者:《鉴宝》方式是娱乐的,而结论是专家的,这容易产生矛盾,需要找个“点”溶合。

  马丹妮:本身这种定位就很尴尬。我觉得我们对专业媒体有一个很深的误解,认为专业媒体一定是很枯燥很难看的。说实在的有很多我真是看不下去,实在太枯燥了,甚至包括现在前卫艺术的那么热,可媒体上登的全是评论家写的艰深晦涩的文章。为什么国外有些媒体做得很好,因为他让你看得懂、看得有趣。我觉得专业媒体应该有一个切入点,我们能不能把专业的东西用常人的话深入浅出地说出来,白话未必不是真理,板着脸讲东西,说的人、看的人都累。

  蒋伟:我们不应该去批判娱乐节目,而应该去“批判”专业节目,你专业节目为什么做不好?

  张公者:媒体报道要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一定要撑住,大众媒体要新闻效应的同时,不能是虚假的;专业媒体要把作品的艺术性、学术性作为首要,加强欣赏性,各有切入,这样做,书画市场既“火爆”又是健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多请见:

“翰墨时代——贵州书法家园”网
http://www.qntv.net/h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际强势联合频道在“拍卖”制高点完成精彩转型


    为将贵州电视台《视觉生活》频道强势打造成为中国拍卖第一频道,展示盛世中国收藏拍卖颠峰场面,直击国际重量级拍卖活动,不断向观众呈现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6月3日至5日,《视觉生活》频道首开中国电视先河,与被誉为中国拍卖风向标之称的中国著名3A级拍卖公司嘉德国际强势联合,独家全程实录嘉德国际06春拍的全部十三场拍卖会,成功与中国最具国际化的拍卖公司的资源互动,使《视觉生活》频道在此次国际化的拍卖平台上完成精彩转型,引起全国各大拍卖公司和艺术品投资者的高度关注,成为拍卖会的一大亮点。   
    此次春拍藏家竞价激烈异常,竞拍场面火爆令人叹为观止:一枚"小壹元"邮票拍出了242万元;石涛的《莲社图》拍出了1080万元;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拍出了4800万元的天价,全部4350件拍卖品,最终以五亿三千五百八十七万元的成交额,再次制造中国收藏拍卖的经典传奇。
    《视觉生活》频道此次调动《天下拍品》栏目的全部人员和近百万的录制设备远赴北京,全程录制嘉德春拍的预展和全部十三场拍卖,其壮举令嘉德国际对地处中国偏南一隅,经济相对滞后的贵州卫视刮目相看;他们对贵州卫视在电视领域独辟蹊径的差异化战略思维和借船出海实现高空起跳的运作模式,以及其对拍卖节目超人的胆识、决心与对拍卖市场深刻的认识和远见给予了充分肯定。此次合作,是在数家经济发达地区的省级卫视,包括中央级的电视媒体谈判未果的前提下与贵州卫视达成的,其高度的共识和资源的优势整合,为电视与拍卖的联姻探出了一条极具开拓性的路子。同时,《视觉生活》频道此次超常规、大跨度的运作方式和超长密集的播出模式,也引起了《中国广播影视报》等数家媒体的高度关注,现场对频道付总监黄光忠进行了深度专访。
    目前,《视觉生活》频道正在抓紧进行后期制作,预计六月中旬开始在《视觉生活》频道震撼转播,届时,全国观众可在《视觉生活》频道上震撼直击竞拍烽火,共同见证收藏神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为此次拍卖会标王的“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
17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报完毕~

:P:P:P: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8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能将贵州书画推向市场,不失为功德一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