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83|回复: 0

草人拙著:智慧的灯/第七章*第三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2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第三节  毗昙学/毗昙宗
“毗昙学”是以研习上座说一切有部的论书《阿毗昙》而得名,其学者称“毗昙师”,学派称“毗昙学派”,亦称“毗昙宗”小乘教。后毗昙宗并入“俱舍宗”(亦称“有宗”)
南北朝时期小乘的毗昙学曾与大乘的般若学分庭抗礼。在我国,毗昙的研究发端于道安师,后提婆师受慧远师邀请,译出《阿毗昙心论》《三法度论》。公元433年,跋摩与宝云师按慧观要求译出《杂阿毗昙之论》,于是“毗昙”几乎成了南朝所有论师共习的科目。此前,即公元414年,昙摩耶舍等译出《舍利弗阿毗昙》,姚秦时备受重视,之后北方的成实论师多兼习“毗昙”。
毗昙学之所以在诸多论师中流行,不仅是因为它的解释名相清楚,利于看懂佛教的实际含义,更是因为它的“我空法有”的哲学思想有着重大影响。“毗昙”的哲学思想,是建立在物种不变、诸法自性不灭的观念上,认为不灭的自性,是一种超时空的永恒存在,说诸法自性不生不灭,法体恒有,进而推之为三世实有。而人是“五蕴”假合所成,没有真实的“我”,作为实体的这个假我是虚妄的。
“我空法有这一哲学思想,进一步说明众生依自身所聚业惑自性的不同,所感得的世出世间罪福果报便有差别,且业报不失,三世实有。这一基本思想,得到了慧远等一批佛学家的发展,在三世因果、轮回业报的基础上,确认了身死神不灭的信条。至唐代,《俱舍论》译出后,研究《毗昙》之风开始衰落,从而转为研习《俱舍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