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929|回复: 0

临隶书《石门颂》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3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临帖吧】今天介绍一下古代隶书经典之一,《石门颂》,全称应为《汉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后世简称为《石门颂》)。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由当时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丹刻于石门内壁西侧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汉中博物馆。
      《石门颂》歌颂了东汉汉顺帝时的司隶校尉、犍为(今属四川乐山)人杨孟文“数上奏请”修复褒斜道的事迹。整块摩崖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题额高54厘米。《石门颂》多用圆笔,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线条沉着劲道,结字舒展放纵,体势瘦劲,飘逸自然,素有隶书中的草书之称,是汉隶中的精品佳作。
     《石门颂》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与略阳的《郙阁颂》、甘肃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是汉代颂体代表作。
       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化。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蓄蕴籍;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逸宕,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石门颂》是东汉隶书的极品,又是摩崖石刻的代表作。它对后来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清代张祖翼评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也。”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海》封面“辞海”二字,就取自于《石门颂》
        日本当代书法家牛丸好一:“《石门颂》兼备秦汉古铜印结构法度,可以说一个字就形成一个壮美的小宇宙,是极优秀的作品。”
       近代金石文字学家杨守敬《平碑记》:“其用笔如闲云野鹤,飘飘欲仙,六朝疏秀,皆从此出”。
     《石门颂》的魅力表现在其书法艺术上,它是东汉中后期十分成熟的汉隶作品之一。可以设想,把如此规模宏阔的文章要书丹镌刻在幽谷中的石门石壁是何等不易。但从全局来看,整篇风格统一,字体结构严谨,又富于变化,富于生命,充满灵动之感。尤其竖笔拉长的“命”、“升”、“诵”诸字保留了汉代简书的遗韵,在全国现存的汉代石刻中绝无仅有。
      《石门颂》古拙、飘逸的鲜明个性,影响着自清代碑学以来活跃在中外书坛上的书法家。
中国的大型工具书《辞海》封面的隶书“辞海”二字,就选自于《石门颂》
        张生曰:“《石门颂》集天下书法之大成,融真、草、隶、篆与一炉,铸造万殊一相也”。(张杰厚/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