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836|回复: 13

绝对高手:李惕生!——李惕生书法艺术的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7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绝对高手:李惕生
  
            
——李惕生书法艺术的意义


黄仁龙  王河云


[ 本帖最后由 快捷上菜 于  04:50 PM 编辑 ]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5-27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要挑战自己,要追求不朽的时间价值,要战胜历史对自己挑战的必然性。要修身人格的高致,追求人生的超越。大师不会死亡,后人永远缅怀他!”——忆惕生

     “细字青灯夜夜情,窗前不倦写平生。”——林散之句


    李惕生,字日昌,笔名紫泉笔林山人,书房名紫泉笔林。曾为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黔南州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海内外书画联宜会会员等职。1911年生于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1997年在独山病逝,享年86岁。
    李惕生先生幼承家学,好习字,学书注重广泛涉猎,尤注益于汉、魏,正楷及行草书。并把创作与临帖相结合,这个观点在七、八十年代是比较新颖的。李惕生书法取法前人妙笔,下笔有神,书卷气浓烈。他花了大量的时间研习魏碑《龙门十二品》、唐楷及明清诸名家行草书法,八大、徐渭、吴昌硕、赵之谦等人的书法都在他取法的视野中,他尤对何绍基行草书用功最深。书多善行草,且已初具自家风范。观其书:小行书小中见大,灵动可人,初看平静恬淡,然后细读之则气血充盈,冲突时起;大行草才情尽溢,娓娓道来,总有令人倾心享受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里饮酒赋诗的欢娱氛围,俨然文人文化情怀的诗意表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惕生先生书法始终凸现着典雅、醇古的气息。
    李惕生先生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入展国内外及省级以上书法大展,并获奖和被收藏。代表书作,1987年创作的行书作品入展《中日书法交流展》引起轰动。书法作品刊登在《贵州政协报》、《黔南师专学报》、《贵州书画春秋》、《独山书画专辑》等。89年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大辞典》、93年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第2辑)。90年荣获“贵州省老年书画建党70周年作品展”二等奖,94年参加十省市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书法展”获奖并被收藏。
    仔细品味先生的书法艺术,深深地感受到了其艺术实践的成功之处,文人思想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他找准了自己书法艺术的定位,并始终不渝的实践着。八、九十年代,由于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地处偏远,交通及文化信息相对落后,使外界对先生书法缺乏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先生默默一人过着清淡的书生生活,或作诗赋文,或读书散步。
    先生退休后生活在独山县城的家中,很是自由,倒是常常独自坐在“紫泉笔林”书房中品茗、看书、写字、画画,尽情享受着艺术的“渲染”,全身心地维护这属于自己的艺术心灵和艺术世界。先生的艺术行为更使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对书法精神深刻理解的人,只有对书法有一种与生俱来自信的人,才敢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书法。
    先生自诗云:学书学画两不成,又好又爱一颗心;青丝学到白发转,不求钱财不求名。
    先生的作品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很大一部分是惊异于其笔墨技巧的高度熟练。技巧上的高度与难度,使先生在当下一些所谓“逸笔草草”的氛围中凸现出来,有了更多值得让人回味的东西。成熟的书家都是建立在高度成熟的技巧之上的经过归纳、演绎,又充实其“大模样”,成为他灵感不断生发的源泉。
   

                                       
  (作者介绍:黄仁龙,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王河云,贵州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 本帖最后由 快捷上菜 于  04:35 PM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7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惕生先生书法

[ 本帖最后由 快捷上菜 于  07:46 PM 编辑 ]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7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7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8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书俱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8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高手
  对联稍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8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老的字,我印象比较深刻是一副对联,和王师一起去看的。写的非常好。
可惜没发上来。
还有许多好作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8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老的字,我印象比较深刻是一副对联,和王师一起去看的。写的非常好。
可惜没发上来。
还有许多好作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9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笔力劲健,如锥划沙、屋漏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