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40
- 注册时间
- 2004-4-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550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听陈传席先生忽悠各位“大师”(转载)
很感谢福建省文联、福建省画院邀请我参加这次活动。福州我是第二次来,印象非常好,这次来这里,主要是来看陈子庄的画,随便讲一讲,主讲我不敢当。来福州之前,我在桂林参加全国美协的一个会议。会议结束后,我便经广州来到福州,因此,对一些问题还来不及认真思考。我想以座谈的方式进行,这样能讲一些真正的东西,也许不够有系统性,但对思考一些具体问题会有些帮助。陈子庄的画,我是在1981年初首次在杂志上见到的,他的作品立即引起我的注意,刚好那年我到四川考察,就特意前往看陈子庄的画。当时,陈子庄的画还没引起人的注意,我给陈寿岳(陈子庄长子)讲了陈子庄的重要性,他很高兴,拿一大叠陈子庄的画给我看,说:“你挑吧,你看中哪几张,拿几张走。”我说,我不能要,这些画将来都是国宝,你一定要好好保存。他很感动,并一直与我保持联系。这次,陈子庄画作在福建展出,对我也很有诱惑力,陈子庄的画我最初看了很激动,后来看画集多了,我对他的评价又低了一点,这次看,又令我很感动。因此,我得出结论,是那些画集印得不好,好画一印就印差了、差画一印反而好了。我这次写中国现代绘画史,是要把陈子庄作为蜀派的一个重要画家来研究的。我现在具体谈我对陈子庄绘画的看法,我觉得陈子庄的画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他的画有趣,就是说他的画生动、自然、不做作、天真烂漫。画画要纯真无杂念,不直率、不坦诚就成不了大家。第二,陈子庄的画画得很松,松不是指结构松,而是用笔松,再就是散淡,尤其是书法家,终身追求的就是散和淡,散就是心无杂念,没有负担,就是自然而然、平淡天真,它跟趣是相辅相成的。当然,这需要修炼,石涛的画我不是十分欣赏,石涛的画不如渐江,渐江就是弘仁。弘仁的画格调高,完全没有俗气。我曾专程到美国夏威夷的一家博物馆看弘仁的画,我现在想起那张画我就激动,那张画不皴也不擦,就是线条空钩,每一块石头象晶莹的玉一样有透明感。天再热,里面都能散出一股寒气。任何人画画,都应有一股气,没有这股气,你的画就是死画。潘天寿的画有一股霸气。但是浊气就不好,吴昌硕的画,我对他评价不太高,把吴昌硕作为一代大师来评价,还有一些欠缺,但他比一般画家要好得多,他的画就有一股“浊”气,使得他的格调降低了。齐白石的画就比他高,齐白石的画没有“浊”气,他有一股“清”气。但齐白石的画也不是每张都好,好画只有百分之十,你要看他百分之十的画,你会非常激动、惊讶。齐白石这人贪财,你给他钱,他就给你画,他的画从来不撕,这对他的画名有些影响。当然,评价一个画家,只能用最好的画评价他。学陈子庄的画的人也有不少,但大多数人只学到一点皮毛,就是因为缺少陈子庄那股气,这股气是最不易得到的。我们再讲一下散淡,散淡要*体会,但是你理论上没有认识到,永远体会不到。理论上认识到了,你还要实践一段时间。刘文西就是字写不好,他写字非常认真,越认真越写不好字。当然,写字不能马马虎虎不用功。写字要轻松,练字练一辈子,就练“散、淡”二字,散淡就是自然而然,下笔松动。我小时候练字,认为写字很容易,对着字帖写象就行了,我临王羲之《兰亭序》,九年下来,一天也不间断,最后还是没写好。书法没人指导,是学不好的。不接触大师,要想成为大师确实是不容易的事。因为大师是几代人的经验和智慧积累起来的,你从大师那里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就得到几十年都体会不到的东西。刘文西写字太认真,他越认真,腕就越硬,写字就是要腕灵活才能写好字,他就不懂这个道理。天下事,有知而不能做到,没有不知而能做到的。庄子说:“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开始要“雕”与“琢”,但最后是没有雕琢气的,是平淡朴实的。但如果没有“既雕既琢”的过程,那就不会有太深的功力。功力就在“既雕既琢”中一步一步加深的。
在桂林的会议上,谈到中西艺术的问题,有些人认为,中国的艺术是落后的,但我认为,中国的经济落后,艺术可没有落后,我们中国的大师,比如说象陈子庄这样的大师,不能成为世界公认的大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实力太差。中国经济落后,中国的艺术理论也不被人重视。六朝谢赫的《六法论》,就说到气韵。画人不强调人的外形,而注重表现人的风度气质。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还谈论要“做大自然的儿子还是孙子”,他们的理论就强调绘画要忠实于大自然,而中国画一开始就直透艺术的本质----“画者,心印也”,中国画谈的是“天人合一”,画就是写自己,既不是大自然的儿子,也不是大自然的孙子.这种感受,西方绘画到了近代才意识到,而且多数受中国画的影响,他们的理论比我们落后了十几个世纪。外国人对中国的绘画很难理解,对笔墨中丰富的内涵看不懂,只能看到外表的东西。当然,国外真正的大师对中国的艺术还是有认识力的。毕加索用毛笔学中国画,其中仿齐白石的画就有五大册,每册三四十幅,莫奈也临摹过中国画,他画的《睡莲》,从构图到画法,都很有中国画的味道。但是,他们学中国画,都归到自己民族的特色。董其昌提出书画“尚暗不尚明”,暗是指用笔藏而不露,有内涵。但太“暗”也不好,压抑自己的精神状态,“四王”的画都太“暗”,弘一法师的字也很“暗”,但他是内心修炼的结果,是真实的流露,所以他的字境界高。陆俨少的画不厚,用笔薄,所以陆俨少要成为大师很困难,陆俨少的画能看不能学,潘天寿也不能学,陈子庄的画可以学。陆俨少对古代画论理解还不深,他虽然用笔方法基本正确,但缺少厚度,同时,他又没有陈子庄绘画的生动和趣味。当然,陆俨少还是名家,说他的不足之处,是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来讲的,如果和一般画家比较,他还是了不起的,当代画家能达到这种水平的也不是太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