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叶武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北京·方放}读帖有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北京·方放}

读帖有奖




我心即墨  墨即我心
韩丽萍


  她是柔和的,她的到来,仿佛一缕清芬,惹得周边的空气也会幽幽地宁和下来。
  她是沉静的,举手投足之间,浸润了水墨的灵气,徽州长大的她,或浓或淡地染上了古徽州白墙黑瓦的建筑神韵。
  她是散淡的,生活的磨砺在她好像没有留下痕迹,她的心永远停留在闲玩的那一刻。 一袭或深或浅的灰色衣着,永远素面朝天,永远灿烂微笑。
  她是执著的,她在尺素上流动的每一根墨线,都绵长而倔强,温润而遒劲,从学生时代就显露的认真踏实、清爽淡雅的风范,至今也没有被柴米油盐消磨掉半点。
  她就是女书法家方放,她是那种既通脱又认真的人,倾心书画,优游于儒墨之间;生活中的她,闲适之致,冬霜夏露,无忧无虑,怡然自得。
  她出生在上海的外婆家,七岁时回到父母身边。其父方绍武是安徽著名书法家,严谨细致是他的治学态度,对女儿的要求更是严格。方放初由唐楷柳公权《神策军碑》,颜真卿《麻姑仙坛记》、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入手,每一字都要求烂熟于心,父亲每日都画圈检查,若不合格,无论多晚都要重新写到父亲满意为止。邻居们都知道她是在父亲“一手举着棍子,一手举着巧克力”中长大的。功夫不负有心人,11岁时,她的作品被刊登在《书法》杂志上,12岁获得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首届少年儿童大字比赛二等奖”,17岁获“日本高野山书道协会奖”。
  青少年时期的书法训练养成了她极其敏感的观察力及对形态准确的描绘能力,使她在短短一年的绘画学习后,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设计系,在投入专业学习时,仍坚持书法练习。就读期间,担任书法社社长,学生会女生部部长,开展了一系列书法活动,大四时,获得“首都大学生现场书法比赛个人优胜奖”,至今,老师们还念念不忘那个会写一手好字的方放。
  一年前,也是初夏,茶叙中,我看到她临摹的魏碑作品,厚厚一摞六尺宣,一字一行,抑扬腾挪,坚劲磊落,收放有度,如何也想不到那“狡兔暴骇,将奔未突”的浑厚笔意出于巾帼之手。
  时隔一年,我诧异眼前的作品却是另一番景象,这是她近期创作的尺牍小品,自然老到,温润典雅,一种不悲、不喜、不惊、不嗔的气息,仿佛从墨线里扶摇升腾,弥漫在我心间。毫芒之间,有碑的质朴与帖的精微,从容自若,生趣盎然。笔画起处或藏锋或露锋,如坠石、如雨滴、如昆虫,行笔或直或曲,或枯或润,刚柔相济,亦非一带而过,其间充满了微妙的变化和力量,如微花草迹,如淡云微抹,这点划的组合变化构成了一开一合,一推一挽的运动之势,沈宗骞云“笔墨相生之道,全在于势。势者也,往来顺逆而已。而往来顺逆之间,即开合之所寓也。”这势突破了字形的束缚,跳越舞动,形成一个个音符般奇妙的生命,这些略带灰调子的洒金宣纸上的字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有平正有倚斜,正书势巧形密,厚重雄强,行书清健萧疏,草书则浓纤折中,空灵虚静,错落跌宕,变幻莫测。
  这样的书法,远观岚雾盘绕,近见时树影扶疏,不急不躁,像江南的水,是不起波澜的,让你的心沉静下去,融进一片虚静中,随性自在。方放是看懂了水的,看懂了墨的,这份相知,使这动情的墨迹听得见她内心的悠悠吟唱。在墨的浓郁里,她看到阳光在山涧林壑从容地踱步,它知道,它走过的地方,温暖满怀。
  



本文作者:韩丽萍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硕士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北京·方放}

读帖有奖





青海湖.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北京·方放}

读帖有奖





澳门 .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北京·方放}

读帖有奖





卢浮宫.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北京·方放}

读帖有奖



妇女书展作 品优秀奖-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北京·方放}

读帖有奖



妇女书展作 品优秀奖-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北京·方放}

读帖有奖



妇女书展作 品优秀奖-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北京·方放}

读帖有奖



妇女书展作 品优秀奖-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北京·方放}

读帖有奖





好云楼笔记
方放



时间是个错觉
  几年前去南方游玩,路遇一个不知名的古寺,恰逢细雨绵绵,空气中弥漫着水气与植物散发出来的香气。古寺里极清净,青石板被雨水滋润得油亮油亮的,虽已入暑,却清清凉凉的。
        任凭毛毛细雨打在脸上,穿梭在蜿蜒曲折的小径中,径间黄色外墙的禅房被芭蕉叶掩映着,忽隐忽现。走进禅房,里面极净,唯有一个佛龛和一个蒲团,佛龛前燃着一柱香,散着幽幽的香,飘着淡淡的烟,和着雨打芭蕉的滴答声,偶有一滴雨落在我的脚上,仿佛凝住了我的脚步。不知这雨下了多久,不知谁点燃这柱香,不知这柱香燃了多久,香的气息悠远地飘着,要飘到哪里,茫然的我要往哪里去;头顶上片片芭蕉叶是否见证过无数的过客茫然的脚步,是否当下的某个念头会历经千年的折磨,是否时空的穿越不只是个传说,只在一瞬间。我木然地站在禅房门口,不知是进是退。
  八大笔下的花花草草,若追究画得是哪种叶,哪种花,哪种鸟,那就读不懂八大;石涛眼里的山山水水,若追究画的是哪座山,那条河,便读不懂石涛。今人的笔下,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花还是那般的开与落,却已逝去了一半风情,生命的灵光已变换了旧时的模样,流水潺潺,青山苍苍,却都已另一种生存方式展开。苏东坡说“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是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时间有时是个错觉,进或退,生或死,过去、现在亦或未来,若没有刻着数字的时钟,日历,我们的生活将会如何?      
        在细雨朦朦中的古寺中漫步,时间依然流淌着,缓慢得似乎静止,却如此吻合着时光的节奏,“山静似太古,日长似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只顾静静地倾听雨打着芭蕉,看那花开花落,片刻的安宁即是永恒,时间只是个错觉。


天香桂子
       白居易有首诗《寄韬光禅师》,我特别喜欢,每次读到它,都好像能看到细细碎碎的淡黄色桂花散落在眼前。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一柱香一缕烟馨入心脾,耳畔淸亮的钟声和着山间的松风,自然的美好和人间的美好像是浑然一体。有个禅师说,若捂你眼,你看什么,若捂你耳,你听什么。若眼耳鼻舌远离身一刻,你会感到心的悸动,每一秒都那么漫长和慌乱,念头如沸水中的水泡一样,一个接一个翻腾,不知道那儿来那么多的思绪,一条一条乱麻般纠结。闭上眼睛静静地坐会,我常常这样,寂静中能倾听内心的故事,让时光极慢地流动,仿佛要粘住我纷乱蹒跚的脚步,我的心原来背负着那么沉重的行囊,有那么冗长的呻吟。朋友说去流浪吧,我瞠目结舌,那山门里金光闪闪的塔顶啊,那被风传递来的钟声啊,那么远却那么清晰,我告诉朋友不用去流浪了,我让心住在桃花源里了。


上苍的甘露
  我生在南方,很少看到下雪,后来在北京上学,每到冬天就盼望下雪,看着雪花一片一片在眼前飘落,就会忍不住伸出舌头,接住一小片雪,冰凉冰凉的,任它在舌间化成一滴水,像上苍飘下来的甘露。
        清代著名的大画家苦瓜和尚说:“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 呕血十斗,是指勤奋苦读,呕心沥血,在技术上的用心磨练。啮雪一团,是脱略尘俗,寓意精神上的提升与超越,这句话强调了艺术家不仅要在技巧上下苦功夫,更要获得心灵的超越。雪,至洁,至纯,至寒至清,不加雕饰,平和优雅地洒落大地,将充满机巧造作的大千世界变幻成白皑皑的天地。空茫一片,隐去了其间的世俗百态,令纷扰的人生舞台获得清净与安宁。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征明喜欢画雪景,他想要“假此以寄岁寒明洁之意耳。”他心中的雪,也是脱略了尘氛,寒气清凛的,使人退去种种烦躁、妄想,令心灵安怡自足,爽爽乎天机自存,妙悟自得。
       我喜欢这片片白雪,纷纷扬扬地不落别处,只落眼前,落于心间的天地里。


一帧法帖的告白
  午后的阳光暖暖的,泡了一杯清茶,看着古人的墨迹,好像倾听古人的沉吟,一幅幅画面开始在脑海中闪回。想象着会稽山阴,那个山花斑斓,翠竹青青的时节,抚首吟咏,帖中的字里行间仿佛一股流淌的曲水,在方寸之间唱叙着容得下天地宇宙的自由洒脱。
        我的心情,在小与大,古与今,虚与实之间跳跃着,品味着,若苏子云:"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思绪如缕,漫无边际地荡漾着,又想到庄子之濠梁观鱼,庄子眼中的鱼不同于惠子眼中的鱼,一番心境自然是一种风景。
        一帧法帖,发黄的故纸,潮湿的霉点,斑驳如锈,不再光亮如漆的灰色墨迹,仿佛能看到它曾经在幽暗的烛光里,在雨打芭蕉的琴声中,被无数双不同温度,不同时代,甚至是沾满鲜血的手触摸过,被无数双闪着不同内容的眼睛审视过,它的每一个故事都只有一方褪去鲜艳的印章来见证,我们猜想着拼凑着关于它的故事,它的来龙去脉,寻到为它保真的奇思妙想。
        一帧法帖,它的纯真,它的完美,它钟情冬天的枯老胜过春天的繁茂,它诉说着苍茫寂寥的故事,它看到葱茏绿意后枯木瘦水的真实,它看到巅峰时刻后跌入谷底的痛楚,它看到如此迷恋和迷茫的现在与过去,它也早已预测到被人重新圈圈点点的经历,自古至今的人们前赴后继为了它做着一个个疯狂无聊的游戏,它其实想告诉我们,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命吧,听一听自己内心的独白。


水墨的旅行
  中国的艺术家深谙水墨之道,一滴墨的旅行常常是艺术家们生命的咏叹。墨,与水融合可分五色,古人称黑色为玄,无光泽的黑,玄,即妙在其中,圣贤之人喜水墨,懂水之心,墨之沁,朴素而平实,若遇到素笺化开来,便会有浪漫而悠远之意,正合文人空灵恬淡的出世情结,清人戴熙有过如此的感叹:“尝欲以一滴墨汁,化作烟水迷漫,寂寂寥寥,浩浩淼淼,卷舒不定,飘渺无痕,使己得沉酣其际,足以怡魂,足以神,惜操技不工,未获开拓胸意,陶写性灵耳。”
  一滴墨汁,在清水中化开,飘渺着,流动着,渗透着,如烟如缕,从清晰到模糊,从有痕到无痕,有深及浅,由近及远,远到了无踪迹,远到苍茫混沌,远到寂静永恒。“青山不语,空亭无人,西风满林,时做吟啸,幽绝处,正恐索解人不得。” 青山,空亭,西风满林,妙在无人之境,放下牵挂纠缠,摆脱利益争斗,无烟尘的痕迹,空空缈缈,活活脱脱。水墨的玄妙只在幽绝处,唤你的灵魂藏匿于天荒地老。
  
  
甲午新春日记一则

  甲午元月初八,京城迎今冬初雪,窗外一夜之间已是银白世界,暮冬沉沉的景物转瞬冰清玉洁。友人纷纷发来图片,如孩童般惊叹这难得的雪景!室外的雪花零零落落的飘下,反衬得屋内有一片春色,暖意融融。于此之时,展泥金长卷,书《滕王阁序》,落墨使转,心手双畅,古人有雪夜以红泥小炉煮茶品茗,即是得此意境矣!行笔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禁慨叹王勃神来之笔,虽匆匆而就,却收放自如,语惊四座。
  午后,小雪依旧,老友来访,与之小坐,沏正山小种,谈四方逸事,观癸巳旧作,一摞临帖手稿,一摞参赛草稿,今取之与帖比照,大小虽有相似,气韵差之远矣,笑曰:貌合神离。友持山水小品一帧,作新春礼馈赠,笔意率真,酣畅淋漓,亦笑曰:貌合神离。遂取描龙对联粉笺,上联书:化雨携来龙露贵;下联书:踏花归去马蹄香。以赠友人,恭贺甲午吉祥!
  是夜,雪渐止。
  
  

东坡"三养"
  元符三年,东坡居士自定饮食标准,食"不过一爵一肉",喝一杯酒吃一种肉菜,食不兼味,若有尊客至,可"盛馔则三之",増加三倍的量,但可少不可多。若外去赴宴亦然,标准须提前告之主人,否则不往。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即所谓"三养": 养福,养气,养财。
  此颇为幽默诙谐,却也意味深长。当今世人铺张成风,挥霍福报,虐食生灵,日日谈养生,何不从一己之善心出发,清心淡味,让众生保其天年,和谐共生,东坡此帖善矣,可当警语记之。
  

酒酿圓子
  又到正月十五了,天气阴霾,月光昏昧,新闻刚报今年十五月亮十七圓,“吃汤圆了!”妈妈絮絮叨叨地说着团团圓圓之类的吉祥话,这汤圆黑芝麻馅的,软软的嫩嫩的在碗里浮动,现在一切吃食都是现成的,因为易得,似乎少了些年味了。
  记得小时候,南方的冬天总是阴冷潮湿,年三十,是我们期待巳久的日子,在那个仔细节俭的年代,除夕前的那几日各家各户俨然是母亲的手工作坊,窗户里飘出的香气浓缩了一年的渴望与勤劳。有几年外婆住在我们家,那时外婆总会自制一钵酒酿,那个圓圓的天青色小钵盛着雪白的糯米,被捂在厚厚的被子里,几天后,那小钵便散发出一股幽幽的酒香,外婆就把它从被子里小心翼翼地取出,我最喜欢摸着它暖暖的光滑的钵体,迫不及待揭开盖,让温醇的酒酿香气窜入我的鼻腔,并迅速弥漫开来,整个屋里都变得暖洋洋香喷喷。外婆用长柄勺舀一点放进我的嘴里,酸酸的带点甜帶点辣,米粒已是半透明,融化在舌尖上,暖和在心尖上。然后外婆把年糕切成小粒,把汤圆粉加点水搓成直径半厘米的小汤圆,一个个软媚滑润,整齐地排列在木盘子上,这时我和妹妹总扒在桌边欣赏,在我眼里,外婆长着一双世上最巧的手,它能把最不起眼的食材变成人间美味。年糕粒,小汤圆,酒酿用文火煮,让它们在锅里缠绵交融一阵,外婆最后加上一勺糖桂花,一股清香微妙地参差散发着,混着江南的湿气,捕捉着味觉的缘份,外婆也会送给我的邻家小友,那时有限的小点心给我们添了无限回忆。
  多年后,在超市的架子上看到宁波酒酿,情不自禁伸手拿了一瓶,过年的滋味又弥漫开来,那个香飘四溢手工作坊的年代,那些溫暖的日子终究在心头拂之不去。


习书笔记三则
  一曰观道,羲之兰亭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书者,以目流上下坐究八荒,如易经观卦所言风行地上谓之观,体悟事物之理,犹如风行大地吹拂万物一般,用心吞吐万象,进而物象、心象、书象互融互渗,将我之生命与书法之生命合而一体。在仰观俯察之际体会自然之道,使之冥契于书法之理,灿烂变态于毫端,从中体味蕴藏于书法中的深层妙意。书法,有谓之小技。谓大谓小,在于书者境界。以技问道而至于载道,大者也。然,书写技术必达至庖丁解牛般的手段才能够完成由技入道的层次。
  二曰畅神,以吾一管软毫,去界破天地、物我、身心。当是时,于兴会处天机自张,能书者与所书者会然一体,此时身心怡然,不知有我不知有书而自能书,谓之畅神。如宗炳《山水训》云:“应会感神,神超理得。”古人之语,实有其事也。
  三曰承古,古之法帖非宗师不能谓也。圣教、兰亭如书圣当前,临帖能不恭敬勤勉有加?临帖有三,一者取神,于书家精神风骨、学识气度处把握揣摩,进而追随;二者取法,于点画、结构、章法处得其形似,由形得其神采,形不似则神不全。故临帖之要,首在形似,必惟妙惟肖,方得第一步功夫。三者取笔,黄山谷云:“书中有笔,如禅句中有眼”。笔画实处见笔力,使转虚处见精微。故字之眼在于笔画连接处的表现与安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北京·方放}
读帖有奖

全国电视书法大赛获奖作品



袁中郎游记.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