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732|回复: 7

[热点] 石上华年---潘炳杰篆刻艺术展(河南·商丘师范学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3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潘炳杰,一九九〇年生于山东曹县,自幼喜欢书法、篆刻。二〇〇九年师从黄炳馀、石云之、潘立文先生。二〇一〇年以书法单招山东省第一名考入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书法专业。受业于庄桂森、张雪峰、李林等诸位老师。

作品获奖及入展经历:

中华诵•全国学生规范汉字大赛优秀奖(中国教育部)

墨舞中原·第二届河南电视书法大赛大学组优秀奖(河南电视台,河南省文联)

江西省赣州市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三等奖(赣州市书法家协会)

入展第二届“相约金陵”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

入展浙江省“艾青杯”青年书法大赛(金华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入选第八届山东省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入选江西省第六届书法临帖展(江西省书法家协会)

展览海报

展览海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王文博
_MG_1487.JPG
_MG_1482.JPG
_MG_1484.JPG
_MG_1488.JPG
_MG_149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席潘炳杰篆刻展开幕式嘉宾

商丘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

黄银生

商丘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

王小楼

商丘师范学院工会主席

李中华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

赵元章

商丘师范学院图书馆党总支书记

李东林

商丘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

陈建敏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史继红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

张雪峰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

周琼

商丘师范学院书法教研室主任

王常福

梁园区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宋玉磊

著名刻字艺术家


王运桥

青年书法家王文博,莫金龙,孙鑫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祝贺作品
教师作品与放大作品.JPG
教师作品.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祝贺作品
教师作品 (3).JPG
教师作品 (2).JPG
简介与放大作品.JPG
3(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展览作品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潘炳杰此次篆刻展,共有作品40余幅,涵盖从秦代小玺印至当代写意印的整个印史过程,有秦汉印的朴厚,有唐宋官印的线条质感,再到明清流派的风格多样,都做了自己的有意识探索,可谓对印史的梳理和对印风的有机把握,为下一步篆刻在进步提供清晰的创作思路。

   此次展览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印屏的设计,印屏是将多个印章进行风格、刀法、字法、章法的统一训练,粘贴题签,使其能成为一件艺术品的形式。炳杰的印屏设计形式既有四尺三开式,又有条幅与小品形式。印屏修饰主要采用亚麻布,把传统的印屏形式与亚麻布材料巧妙的结合,可谓异彩纷呈,精彩不断。

   炳杰此次篆刻展还向母校图书馆捐赠自己的作品集100册,既显示出炳杰的爱心又表达了对母校的热爱!

写在前面的话

潘炳杰喜欢篆刻。相比较于与书法,喜欢篆刻的同学不多,大概是因为在小小一块印石上劳作远没有在纸上纵横来得痛快;还有人认为篆刻小道,不实用,也不重要。但潘炳杰喜欢,我没有问过他原因,我想能在酷热的天气里在学校搞一个暑假的篆刻,是真心的喜欢篆刻。

自明以后,篆刻经历了“印宗秦汉”“印从书出”“印外求印”“胆敢独造”等几个发展阶段,蔚为大观,以至于后人望而兴叹,有“无限风光尽被占”之慨。其实这是不理解“篆”的真正含义被误导的结果。篆刻界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也就是说篆刻是以“篆”为前提的。篆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篆,引书者,引笔而箸于竹帛也。”就是在竹帛上写字,这不就是书法的起始状态吗?可见篆刻其实是以书法为基础的。现在流行快餐文化,好多人以“多快好省”为最高追求,尚不能书,就敢篆而后刻,其篆刻品质如何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第一误,不通书法而去钻研篆刻,自然就“把刀四顾心茫然”,不知所从了。第二误,篆刻内容为篆书所限。篆,“引笔而箸于竹帛也”,这里只说在竹帛上写字,没说写什么书体。先秦时写的是篆书无疑,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以后,可能是篆书,也可能是隶书、也可能是楷书、也可能是行草书,甲骨文被发现以后也可能是甲骨文。所以,篆刻前辈们所涉及的领域多集中于篆书入印,后人们还是大有可为的,不用发“无限风光尽被占”之慨。

炳杰很喜欢元朱文,用功颇多,有人会说印不入秦汉以上终落下乘,此话不谬。但饭总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兴趣处入手,由近及远、溯本追源也是前人常用的学习方法。炳杰篆刻探索的内容也比较多,除篆书之外,楷隶行草都拿来入印,虽不成熟,但证明他对篆刻有想法,探索精神颇可嘉许,没有想法的人最好不要去做艺术。艺术是凭直觉一路走下去的,“有心栽花花不,无心插柳柳成荫”,炳杰的柳条插得多了,自然会出现绿荫如盖的柳树。


————省堂·李林


后记

余少时耽玩,尝于乡里集市见鬻印人治印。其指腕灵转,刀石琢磨,印泥落纸,忽成图文……甚奇之!遂疾奔家,寻刀、觅石,率意刻雕,磨砺不休。每有象形,便自喜不禁。余竟不知已与今之所好 “篆刻”结缘于彼时也!

己丑秋,拜于潘立文师门下,思之,始知篆海浩瀚,刻路修远。欲窥其门径,入其堂室,远非数日之功。期年后,余负笈游学于商丘。欣遇李林师指点,常于醍醐灌顶时有所感悟,诚佩吾师之善教!

所选篆刻多为余消暑暇时之作,今不避拙陋,悉呈于诸师和同好者,恭待钧诲!

篆刻之路悠长,得遇刘守安、鲁大东、黄炳馀、庄桂森、张雪峰、李林、王文博、薛春黎诸师友鼎助。幸甚!幸甚!

匆匆数言,是为记!

癸巳中秋炳杰记於夏梦湖畔





本次展览作品整体装裱 策划:文博画馆 15837049633/qq:410677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3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阴道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