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6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6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6097|回复: 86

“苍茫惟一”---安东书象展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展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3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邢秀山 于 2012-9-3 21:20 编辑
           “苍茫惟一”---安东书象展
                         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展出

                                                   [rm]http://www.tudou.com/v/ufNHEOMWSII/&rpid=84727291&resourceId=84727291_04_05_99/v.swf[/rm]

        【书艺公社讯   邢秀山报道】9月3日上午,“苍茫惟一——安东书象展”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开幕,同时举行了新书首发式和研讨会。
         
         开幕式和新书首发式以及研讨会由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对外合作部部长宋薇薇主持,中国美术家报总编王无际,著名美术评论家、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所长朱清生,北大新闻发言人、北大副秘书长赵为民,香山美术馆馆长洪金桥,光明日报摄影美术部副主任雒三桂,中国侨联办公厅主任张岩,易科兰德国际设计集团董事、艺术总监Cesar Cabanas先生, 珠海巨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振东等嘉宾,以及首都30多家媒体出席了开幕式和新书首发式以及研讨会。

     本次展览共展出安东先生的书法和水墨画作品70余幅。专家评论,安东的艺术是久远历史记忆的当代回响,是直接的重新面对,是一个新向度的寻找,他的艺术实践就像庖羲氏时代的“元艺术”。安东用一面镜子反射着通达纯粹的无言,无论在光明下还是在黑影里,无论在空还是在有里。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9月9日。
   
          DSC_0069.jpg
             安东(继承、祈臣),柳州人,1962年生于新疆,1986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
   现任世界汉字研究院副院长,致力于世界汉字艺术的弘扬和推动。
   油画及综合性作品分别在南美及欧洲十六国展出、交流和收藏。
      作品分别介绍在《美术》、《江苏画刊》、《广东美术家》、《香港文汇报》、
   《中央电视台》、《画廊》、《世界华人艺术成就大典》、《中国美术选集》。
   1983年组织发起“五人画展”
   1984年参加“同窗画展”
   1988年参加中国美术馆联展
   1991年参加首届中国特区美展
   1997年参加日本福冈美术馆现代艺术三人展
   2000年在法国举办个人水墨展
   2001年后转入汉字与水墨研究工作
   2002年参加美国红木市艺术邀请展
   2004年参加林散之书法展
   2005年赴俄罗斯考察
   2007年赴日本福冈国家美术馆举办“安东书象”个展
   2008年书象作品参加“北京环铁艺术大展”
   2010年编入《当代艺术家工作室》
   2011年举办穿越百年——安东书象万木草堂展(广州)
   2012年9月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举办“苍茫唯一 安东个展”

    DSC_0096.jpg
                                  作品欣赏快速进入>>>>>


该贴已经同步到 邢秀山的微博
DSC_010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邢秀山 于 2012-9-3 20:03 编辑
               元艺术的造字者
            蔡  俊

        安东,是我特别想见到的艺术家。
     “在一划之中早已有了白云和落叶。人类所有的历史都能够体现在一个人的生命里,第一个字生出了所有的字。这个字,就是‘一’自己。”安东如是说。人类的确具有与自然同构的内在本能,它寂静地隐藏在表象精神活动和生理活动的背后,古人称之为“神”。“神”不是无条件地显示它的内在性的,条件是——你必须破开虚假的外衣,解放自己。生命本然的能力高于我们的五官感知力,也高于思维能抵达的极限。艺术的奥秘也在生命的幽微与无极中,直觉和灵感由它看不见的手来把握和完成。因此,目光悠远的艺术家永远是尝试着用已经快要消失的语言与我们中间
的觉悟者对视和交谈。


         安东的艺术就是在这个前提下,经过静心、破除、追述和转化。在我看来,他是体现了淳朴的原初性,体现了中国文化内在的精神,他的艺术其实既不能叫“书象”,也不能叫“抽象水墨”,尽管他曾经走过它们,也走过了油画与复合材料,走过了书法与传统人物,到达了2012年,到达了那种“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精”的线条和墨色,到达了一个新理解的原野。安东的艺术是经过长久的隐忍、训练、彷徨和痛苦走到今天的,就像我们这个民族经历的那些撕裂,屈辱,呐喊,彷徨和痛苦,走到今天的日渐觉悟当中一样——中国精神经过了被贬低、被启蒙、被理性、被科学、被工具、被拼凑、被肢解、被嘲弄、被遮蔽、被挑衅、被威胁论等等的历史进程之后必将逐步重新再生,扎扎实实地逐步显露它本来的完整性、原初性与自然性,重新敞开一度被铲平了的深度一样。安东的艺术是久远历史记忆的当代回响,是直接的重新面对,是一个新向度的寻找,他的艺术实践就像庖羲氏时代的“元艺术”。安东说:“当我们剥开尘土,才会看到线,这根线与我们的血脉和心性相干。它不是完全的抽象,也非物理的具象。完全抽象,走向虚无,面面俱到的物象则失去了心的观照。从汉字中我们可以找到两者之间的妙有——在有无之间的线。这根连绵不绝的线维系着我艺术中的命,它的转折、变化,就是我的故事。”安东还说过:“毛笔已经不是笔,就像仓颉不是人。神圣的转化展开新的妙曼与灿烂,它为我们保留了永恒的心灵路径,也带领我们回到家乡。”

        安东用一面镜子反射着通达纯粹的无言,无论在光明下还是在黑影里,无论在空还是在有里。中国传统美学早已突破了理性的实观,抵达了“存在”与“意识”的交融——所谓的现实成了一种关系。艺术不是力求抵达对象的真实性,而是认知和感受的深度关系。现实往往表现为一种事物对象化,而艺术是要突破这种绝对的事物对象化。艺术的现实是被精神深刻参与的现实,是内在的真实,甚至是超时空的真实。它是一种更为整体、智慧地把握认知与存在的方式,也更为“东方”,更具备整合性,是企图在心物的鸿沟上搭建梯子的元艺术。当我们的感觉进入微观状态的时候,世界改变了宏观的面貌,所谓客观世界就失去了客观性,主观世界也失去了主观性,存在进入了精微交织的融合关系里。艺术家转变自己,产生新的观念,并对原道产生新阐释,它会带来驱动力,它能引发一种前景,它也许看起来仅仅属于艺术,或者不仅仅是。


         非凡作品一定是一座精神的庙宇。艺术作品的结构材料都是有限的,但是它又能奇妙地赋予事物以精神之光。这就是精神之“微观”,就像突然的停电会让我们重新认识房间和环境一样。最普通的事物都是具备一种内在的“精神构成”,最普通的场景都可以马上变成一个庙宇结构。而庙宇之所以是庙宇,就在于它指出一个不可见的能量场和精神域。我们这个时代学术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文化传统的核心精神在理解上的“资料化”。仅仅是“资料化”的阅读不能真正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真精神,因为那种精神的实质并不是依靠大脑对话语的理性了解所能够做到的。

        创作中进入深刻内化的人,他们往往是将不必要的打扮、多余的虚词、罗嗦和噱头去掉,将最本真的东西留下,那些去除后剩下的,都是显而易见的并具有辉度的。艺术一定是这样一种辉度:它挣脱着表面,让更多的玄想与迷惑在表象后面纷呈跳跃,蕴藉在朴素的简单中,而不是艳丽地堆在外表不停地向你喊叫。对于那些被称为“唯心者”的艺术家来说,此在无论多么复杂,都是一个彼在的影子。此在的影子晃动在彼在的共时和空间的暗合之中,就像“有”在“无”的天空中尽情地舞蹈着,但“有”终究是“空”,而“空”则是另外一个层次的“有”,是 “大有”。 真正的艺术家是那个带我们回忆往事的人。人自从在自然中独立出来,他就开始了一个本原丧失的进程,所以对精神故乡的追思就成为了许许多多艺术家最根本的元反应。大地能够粉碎一切表面智慧和虚假性,释放和收回一切,犹如空虚一般如如不动,冷静超然。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一切的元诗性都必然是对生命究竟的追问。

        没有比艺术的习惯形制更惰性的了,因为它们往往经过很久很久的历史沉积和检验,被证实过,同时也附着了大量具备合法性的阐释。但是新东西往往就没那么幸运,它可能会产生想不到的形式和理论破绽。就像佛家所说的,我们可以知道因,但是不知道果。果是实在难以预料的。正是因为这样,艺术家才真的值得尊敬和爱戴,因为他不仅跑在语言的前面,还一定跑在我们的前面。大多数的人,都是依靠语言系统养活自己的信念。艺术家所做的,就是勇敢地破除它们,直接呈现人对于生命的内在体验。这很像真正的诗对于陈腐辞藻的剥离,很像纯音乐对语言的抛弃,很像绘画对程式的破除和改造。艺术要做的是选择语言,而不是被语言围困。真正的诗、真正的音乐、真正的画,都是在语言熄灭的地方升起的,在技术被抛弃的地方再生的。它产生新语言,得以照亮那心灵运行的广大幽暗之地。
   
         在地球文明发展的过程里,在地球上慢慢成熟和总结出来了最伟大的思想和智慧成果,那是从喜马拉雅高地抵达了雪线的智者,在文字还没有发明之前就产生了的东西,那是多遥远的事,难以追述,只有我们自己在静谧中默默地印证,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文字被发明了,于是,一条根上的一朵花开出了灿烂的四瓣。我想,从根本上来说,人类也许再也不会有人能得到那些先知所得到的荣耀和智慧了,我们用自己生命的慧根向那灿烂顶礼,我们的思想在冥冥中走向他们指引的路,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彻底地理解他们,如果我们若是思考存在的人。
   
         我们的精神,是一个奇迹,但是并不在你我之外的一个遥远之处,它在这,在安东和我之间的理解上,也在难以究竟询问的存在的澄澈和精湛里。




             苍茫惟一
               安东

一自己
仓颉不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个人。
在陶文刻划和甲骨痕迹中我们能穿越到创字之初吗?
在苍茫的历史中,在遥远的一刻,你我俯仰天地,冥想自己。忽然,第一个字出现了,第一个字也许是“一”自己。
先有天,再有地,再有人。
万物有了名,万物也就出现了。
汉字生了,纹理有了,人的幽微内在显现了。
在一划之中早已有了白云和落叶。
人类所有的历史都能够体现在一个人的生命里,第一个字生出了所有的字。

妙有
用心印证人初造字,天地初开一点一划,是虚无中的妙有。当把宣纸铺开,也恰如
此。时空叠合笔间,其象非象,其字非字,心与天游。
任何一个字都是发现之渊。它能让我们向内,在寂照中心手合一。
左手是性,右手是命。
左手是无为,右手是有为。
每一次的转折,每一笔的运行,笔和笔的搭建,都诉说了太多艺术的故事。造字的那一刻,天降大雨,鬼哭狼嚎,而我们每次动笔也能惊天地泣鬼神乎?
艺术的秘密藏于你我之幽闭中。
汉字离开肇始,言说累积在它的表层,我们在流变的字意中满意了自己的表达,离开故乡太久。
我从自己的孩子身上能找到那个故乡,生命就是不断毁灭与重生,重生再毁灭,周而复始。
花非花,树非树。
甲骨,青铜,残简,陶瓦都是故乡的开启。剥开尘土与我们的血脉和心性相干。
它不是完全的抽象,也非物理的具象。从汉字中我们找到两者之妙有。
这根连绵不绝的线维系着我安之若命的故事。


秘密之象
艺术家观看上古刻划的汉字,其形态字意与今天相去不远,用心观之,象从里面出来。意向和所指是思维以后的事。
秘密之象从里面一头一头走出来。
字象是在认知之前的,是似与不似之间的。它直接撞击你的心,容不得思辨、分析。
经过一代一代的规范与条理,系统和约束,字意整合统一,大象的原始力量遗失了。
文明之初灵性俱足,文明的进程人性完善,本性消失,看似最粗野的部分,却尽是艺术光芒,而文明的精致却导致技术的完备。元初残象中饱含了人类艺术的理想和微暗的光,在错对之间是心的流淌。

穿越今日完善汉字走向汉字之始的幻想,是一条怎样的路?
我们也许能褪去一些文明垢尘,想起一些质朴的童年往事。那时候,我真的曾经希望拥有一头秘密之象,隐身之象,与我们的无言岁月长谈。历史的河床经由一代代文化英雄再造,已经不易看清它的本源,乃至它泥沙俱下的本初景象。
汉字之初也许可以找到一些精神的遗迹,血脉的跳动。每个汉字都具有无以伦比的光芒。生长在这块伟大的土地和历史长河,你已命中注定。
跟着别人的图式难回自性,回到原初。太初有精,气象万千。


心心互印
我们从眼睛看到的物象开始,然后抽象出来,离开、上升或回到心心互印之象。抽象是出走的过程,寻找原点。从具象到抽象再回到具象的过程是艺术创作的路程。
忠实于现实的做法没有进入高级的内在。甲骨文时代的人可以告诉我们艺术是怎么回事,该如何进行第二步抽象,没有抽离等于还没有走向艺术,只出发而不能回来,
依旧在途中。能否回来,是最大的考验。粉碎与破坏在中途,解构的力量和强度决定重建的力量,这是艺术的基本路线。在古人的汉字书写中,我们能看见汉字之初的遗迹,它横陈于斯,需要清澈的眼睛和单纯的心去呈现和领受。从出发到回家,又好像是有中生无,无中生有,其真实的呈现又异常复杂。止于抽象,过于自我,
今天之艺术不应该止于自话自说。
此象既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非现实的,是无所不能的共生同在。线也好,点也好,面也好,都是整体的部分,构件相连、相合、相离形成关系。线是主宰,是灵魂。这个线既可以是依存于物象的,也是独立的。字也好,物也好,线也好,在独立与非独立之间穿行,在交织中完成。从童年的无知无畏到历尽沧桑,再回到无智无知。


书法有独立意义的时期正是在汉字成形之初,但当汉字成为汉语,它就变成了词语表达,书法成为范式。汉字进化为汉语的漫长过程,就是把艺术创作压迫在统一规定中,一代代书法家共同成全了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到今天,它遇到两个问题:要么它沿着原来铺陈的汉语路线走下去,要么它要发生深刻的变革成为体现当下更生的艺术。按原来的路走下去,它依然是和汉语经验同步的书法,而要成为当代文化则要发生一番疼痛。关键的节点就是字意,放弃字意回到象的造形和图式建立上,到底是讲道理谈事实,还是重回个人的内心律动中?这也许是艺术突围的希望。

一个来源
此象非实象,它连接早期汉字初生时根植物象之本,物像之文皆由线成,是形神合一之象。造型源自汉字画像,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瓦一石,一云一风合一而象象丛生。
追溯汉字源头,就是回到创生本真,有意无意处是言、意、象的合和完整。
汉字走向汉语是语言成熟的标志,创生往往来自内心的虚空。
过去的文化英雄在这个历史长河中贡献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灿烂,但我们必须从原点直指当下和未来。
书法是在笔法上建立起来范式和仪轨,终南自古无捷径。孤芳不暖心,苦寒负天命。
漫长的一生我们走到了楷书、行书或草书,如今,那个实用的书法年代成为过去。
我们被简单的图像占据着,一起追逐,一起合唱。网络时代,人类其实重又回到了蛮荒,一切似重新定义,一切似重新开蒙;在网络丛林里虎狼嚎豸犬吠,蚊蝇似鹤戾,重新上路。当初仓颉观天俯地察鸟闻龟心神合现,今品酒茗茶闻香而书与仓颉何异。
舍弃是一种能力,我们要在文化的背后去发现和历险。
跟着走在艺术上是没出路的,唯有从自己内心出发才是希望所在。还是毛泽东同志那句话:“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我们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手在本来的资源中转化出更生之路。现实的 “物象”对于艺术家而言只是一种借助,现实中 “某个象”不是原来的“象”,而是一个假象。生活中的万事万物万象,与艺术中的象似是而非。生活给艺术提供了一种可能,观者和作者都不以此为标准。
今天,我们要对汉字说些什么,没有一个绝对模式供我们通向未来。将技术回到过去,还是以文化的理由指向未来?


可能的问题
我们已经告别了精神至上的时期。
灵魂有了内部分裂。
艺术的静穆和悦被打碎,精神回到个体,这个时代,跟仓颉造字的时代无异,从头再来。
西方的艺术到印象派后,有了醒悟。或许中国文化代表的文明高度在今天需要“向下”转化,找到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方式。
图式是基本,最高完成依然在笔法上,没有笔法的深刻创造,图式容易图案化;在汉字内部找到更为彻底的突破和重构,在图式笔法及基本技术上综合完成。中国的艺术家不可能把笔法记忆彻底遗忘才来“创造”,这种记忆越深刻,越锤炼,新的艺术就有基础;一张白纸是没有价值的,中国艺术来源的深厚不会成为前进的阻力,
我们从远古一路厮杀过来。
纸不变,笔不变,水还是那碗水,墨还是那方墨,能不能将其发挥到极致?源自生命的敏感和操作能力能不能同步?我们是否心手合一?一支笔,既是古人,也是今人。以什么运动方式留下什么轨迹,决定了它的命运。
线贯穿了原始艺术和儿童行为,线条是最初“无意识”和高度意识的浑然一体。
在早期刻划符号里,在儿童世界,以至今天正在发生的艺术形式中,都存活着这根运动的线,这根线可能密集成块状团状,可能是物体轮廓的所指和变异。
汉字在书法艺术上推演几千年的历史让我们找到了运动的继续,就是眼手合一心物两照。越是离我们远的,我们越看不懂;越是同时代的,我们越看不清。

笔的路径
右手被锁得太久了,变成了习惯。
锁链最初是人类的合作与妥协,也是教养,也是秩序,也是文明的某个基础。
进入锁链需要代价,离开锁链更需要能力。
笔,依然是象征,以至拿起笔就升腾起一种莫名的自豪。笔和鼠标一样,刻下不同时代的烙印,它应该是中性的,但现在这支笔在着墨之前,已经太丰富,太厚重,太复杂,太忧患,太苍茫,以至拿起它,忘记了自己是主人。
从启蒙,到爱,到痛,那根随天命而来的毛笔,就是一握之间,重新发现。是生命的深渊,也是自主精神的无力。我们内心的本性是冲破一切的历险。每一次艺术遭遇都是探险,是对未来的无法预见的会晤。理性建立起来的线性经验所代表的是整
体存在的一部分。
艺术与人的命运,没有哪一方是必然的安身立命之所。
被笔桎梏,也正是中国艺术家的幸运。不被毛笔捆绑,我们的心灵就不能接近笔内藏的神性,无法在有限中达到无限高度。
毛笔已经不是笔,就像仓颉不是人。新的妙曼与灿烂为我们保留了永恒的心灵路径,
也带领我们回到家乡。


  艺术不是我的,经过我的手成为了艺术,人人传递,最终完成了艺术的命运。
人类的童年和我的原初一样,艺术的方式早于文字的源起,理性后于感性,之后我们进入方法的轨道,完成了文
明和启蒙,开始了知道。
  这依然是有关艺术的技术,一切可言能教的大概不尽是艺术。
  最终回到山还是那山的自然而然,艺术之象一点一点走来。
  能说恩天恩地,恩父母,恩师与兄长,一草一木一动一静恍惚有象,艺术之密,象而不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苍茫惟一”---安东书象展
                           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展出
DSC_00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苍茫惟一”---安东书象展
                           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展出
DSC_000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苍茫惟一”---安东书象展
                           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展出
DSC_000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苍茫惟一”---安东书象展
                           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展出
DSC_000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苍茫惟一”---安东书象展
                           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展出
DSC_002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邢秀山 于 2012-9-3 20:17 编辑
             “苍茫惟一”---安东书象展
                           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展出
DSC_002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苍茫惟一”---安东书象展
                           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展出
DSC_002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苍茫惟一”---安东书象展
                           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展出
DSC_002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