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8947|回复: 125

细看王右军如何用笔------丧乱贴,二谢帖,得示帖经典高清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丧乱帖》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草书。硬黄响拓,双钩廓填,白麻纸墨迹。《丧乱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8行62字,与《二谢帖》和《得示帖》连成一纸,纵28.7厘米,横58.4厘米。在圣武天皇时期传入日本。释文
  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纸张研究  
1、双钩填墨不单单是先勾轮廓,然后再填上墨色。而是由许多细微如头发丝般的线条重合而成,每一个点,每一根线条,都像用丝线织绣出,技术相当精致。
2、《丧乱帖》的纸料是雁皮55%、楮45%的混合纸。黄蜀葵淀粉粒子得到确认。南宋周密(1232-1298)在《癸辛杂识》中提到:“凡撩纸,必用黄蜀葵梗叶新捣,方可以撩,无则占粘不可以揭。如无黄葵,则用杨桃藤、槿叶、野蒲萄皆可,但取其不粘也”。黄蜀葵是手工抄纸重要的辅料之一,特别是双人或多人抄纸时,纸药是一种阻虑剂,也是起到悬浮纸浆、分张、掌握厚薄等作用。
3、纸张厚度平均0.064毫米。考察唐代唐高宗时期长安宫廷写经纸张的厚度,多为0.07毫米左右。
4、《丧乱帖》和《孔侍中帖》所用的纸张都可以看出有纵向纹理。在富田淳等修复前,多认为是“纵帘纸”,但通过此次修复时发现,纵向纹理是折痕。《孔侍中帖》亦如此。
  实际上出现折痕,是为了保护字迹而采取的“勒成行道”方法。中田勇次郎曾于1984年提出米芾《书史》所谓“勒成行道”说。米芾在书中介绍唐人裱褙方法时说:“古人勒成行道,使字在筒瓦中,乃所以惜字。”这是唐人保存古法书的方法。[26]
 
勒成行道
  古人对于珍贵的书迹,为使其不受因舒展开合时与纸背摩擦而渐渐使得字迹磨灭,乃使“勒成行道”之法加以保存。具体方法是,在纸背按一定间距勒出格线,置字迹于格线之中,于是纸面就会出现有如波浪形(筒瓦状态)的起伏状。这样舒展开合卷子时,会减少字迹与纸背的摩擦,减轻墨迹的磨损度。古人“惜字”,苦费心机,但“勒成行道”之法已不传。根据《丧乱帖》原物得以验证,实中国文化之一幸事。
  在传世的唐代真迹中,凸状折痕得到确认的有孙过庭《书谱》、智永《真草千字文》。传贺知章书《草书孝经》也可看出。不过孙过庭《书谱》所见的“白界”折痕,明确是为方便书写。正如西川宁认为的那样,是用一种竹片压出纸张的纵向折痕来代替墨界(乌丝栏)。但《真草千字文》、《草书孝经》的折痕,并不是为了书写上的方便,作为保护上的措施而加上的。


2006年3月于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中日书法珍品展》上展出。本人有幸前往观赏。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发帖真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1208080911338a535784b68021.jpg 1208080913927eddd7fa79a623.jpg 12080809149198a36393f1ee10.jpg 120808090957797b1d87c4b516.jpg 120808091155707d01212a811a.jpg 120808091335cd2444b292f92e.jpg 1208080909243ba54bef1945e4.jpg 1208080909592aa7819148f6e5.jpg 1208080910065b52e1e738394b.jpg 1208080910099d155bfbb50be1.jpg 120808091193cb132f99dba343.jpg 120808091234d92e6e5a0509aa.jpg 120808091249c176c1fbcdb47c.jpg 120808091273dab22c47e2dafe.jpg 120808090996bf1442bf7de74e.jpg 120808091035d039f64700aaa6.jpg 120808091089a01a507b4b34fd.jpg 120808091104fcd88f706aa2ed.jpg 12080809134d8490799f110b54.jpg 12080809136dd112873c5f2d2d.jpg 12080809139d6f1e1b7f5f4ee1.jpg 12080809144c88945abd9cf2ff.jpg 12080809163f8388b2924da845.jpg 12080809092aed3d3ea0294394.jpg 12080809095ba540466cb0e686.jpg 12080809095d98432214465210.jpg 12080809116e2306a62b252036.jpg 12080809120bb3c7265c6f4517.jpg 1208080913c21e59bf9f3ea7e4.jpg 1208080913dc6ae2f8f035e61f.jpg 1208080916cae4c0de0cfdf98c.jpg 12080809085f47cb7afeb004a5.jpg 1208080910ed3ea1c459948152.jpg 1208080911b8fde2c7a286efa9.jpg 1208080911dcf35d791e1ae111.jpg 1208080912eeccf9cc6392f418.jpg 1208080912fc2b13e9a6c81a3b.jpg
现在发帖真难!!!
西蜀罗岗 发表于 2012-8-20 13:04



    1208080908a8f24e8fa08e55eb.jpg 1208080908efd56f3448de4c9f.jpg 1208080910b17d7c9c75178893.jpg 1208080910db82ad8ac6447ed5.jpg 1208080910dc01144107252dcd.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1208080908a8f24e8fa08e55eb.JPG 1208080908efd56f3448de4c9f.JPG 1208080910ed3ea1c459948152.JPG 1208080912fc2b13e9a6c81a3b.JPG 1208080913c21e59bf9f3ea7e4.JPG 12080809085f47cb7afeb004a5.JPG 120808091035d039f64700aaa6.JPG 1208080910065b52e1e738394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蜀罗岗 于 2012-8-20 13:30 编辑

右军用笔,大多露锋,侧锋下笔。以得“笔势”。这种正宗的用笔,在智永处还能看到。“宋四家”也能留看到一些,之后,不复存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看如何“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1208080912fc2b13e9a6c81a3b.jpg 12080809085f47cb7afeb004a5.JPG 120808091035d039f64700aaa6.JPG 120808091249c176c1fbcdb47c.jpg 1208080909592aa7819148f6e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凡“起笔”开始行,皆有此3个动作完成,一个也不能少,否则,用笔单调,不耐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伯远帖》用笔亦如此。可以去参看《伯远帖》用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杀纸入锋,笔力强劲。奶奶的,妤干净。
120808090996bf1442bf7de74e.jpg 1208080910065b52e1e738394b.jpg 120808091155707d01212a811a.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