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316|回复: 3

[分享]澄海首届民间书画收藏展见到张岳崧墨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3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在澄海博物馆举办的《首届民间书画收藏展》见到张岳崧墨迹:
质地:纸。尺寸:89x166cm
[UploadFile=89x166cm_1121188259.jpg]
(转载):
寻访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张岳崧
(海南日报  吴仁辉 徐吉)
  海南孤悬海外,历来被视为蛮荒之地。其实,海南历史上不乏英才俊杰,除了名扬青史的丘浚、海瑞,在清代还出过探花张岳崧,有关史书把丘浚、海瑞、王佐和张岳崧并称为海南四大才子。只是由于史料缺失和后人考证太少,张岳崧生平事迹少为人知,这是一件令人十分遗憾的事情。
  据史料记载,张岳崧于清朝嘉庆十四年(1809年)考中恩科殿试一甲第三名,是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嘉庆皇帝为海南偏隅之地竟有人考得这样高的名次而高兴,特地手谕:“何地无才”。
  37岁中探花
  从定安县城往东、再往南,到了原永丰乡,沿着一条土路,翻过一个不大的山头,在邻近琼山的地界坐落着一个小山村,这就是张岳崧的故乡高林村。
  高林村前面水田、后*青山,说得上依山傍水,几十间用石头砌成的民居便散落在山坡上,透出一股静谧的灵气。张岳崧故居有两处,一是出生时的祖屋,一是当官后新建的晚年居住之屋,这两处故居在村里民居中并不十分显眼,历经风雨,已显破旧。清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张岳崧便出生在这里。
  张岳崧字子骏,又字翰山、氵解山,号觉庵、指山。其祖先原为福建莆田人,宋朝嘉定年间前来琼山当官,此后在琼定居繁衍,后代再由琼山迁居定安。
  张岳崧自幼聪明过人,且勤奋好学,非常喜欢读书,与小朋友一起外出游玩时也常常带着书本,有空就看。15岁的时候,张岳崧到县城应试,受到县令赏识并被召去面试,县令连出几个题目,张岳崧都当场挥笔而就,令人赞叹不已。《定安县志》对此有记载:“幼颖悟,初学为文,辄汪洋恣肆,迥不犹就。年十五应县试,邑令杨公奇其文,面试之,更数题皆援笔就,极为叹赏。”
  原定安县博物馆馆长许荣颂多年研究和整理张岳崧的相关史料,是为数不多的对张岳崧生平事迹相当熟悉的学者之一。据他考证,张岳崧家境贫寒,7岁开始识字, 10岁到琼山拜蔡昭南先生为师,是蔡先生当时门下年纪最小而功课又特别好的学生。12岁,张岳崧到县城参加童子试,但后来父亲认为他年纪尚小,不想拔苗助长,各种科目尚未考完就带他回家。
  乾隆五十四年,张岳崧17岁时,母亲患了重病,岳崧辍学在家照顾,尽心尽力照顾母亲,但母亲终因病重辞世。之后,张岳崧因为家境困难,无法继续上学,便在家开设私塾维持生计,同时不忘研修学业。稍有积蓄后,张岳崧远赴广东越秀学院就学,并于 32岁时考中举人。
  嘉庆十年至十三年,张岳崧赴京赶考,因家境困难,在一聂姓人家设馆授徒,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还将节省下来的钱寄回定安贴补家用。聂家藏书极多,张岳崧在授课之余便埋头苦读,学问大有长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寒窗终有成。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张岳崧在37岁的时候高中恩科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成为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
  广东四大书法家之一
  张岳崧博学多才,涉猎颇广,文章书画犹为称道,晚年还主持编纂《琼州府志》。他又是清代知名书画家,尤以工书著称,现代出版的《中国画家大词典》、《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岭南画征略》等书都有专门介绍张岳崧的条文,称他“书法与郭兰石齐名,画宗无人,不多作,零缣残墨,人多宝之。”
  清代《国朝画征略》将张岳崧列为广东四大书法家之一,《翰山公崇祀乡贤实录》称其“书法得晋唐诸家奥秘,临仿各造精妙,片楮只字,人争宝之。”《中国书画家大辞典》称他“书宗欧(阳询)柳(公权),尤长擘窠大字。”张岳崧的手迹遗物有不少留传后世,定安县博物馆目前还保存着张岳崧手书的条幅、对联、抄本、匾额以及各种印章等。
  张岳崧一生著有《钧心堂文集》、《钧心堂诗集》、《运河北行记》、《训士录》、《公牍偶存》等,至今仍保存在广东中山图书馆。
  张岳崧当官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官、会试同考官、四川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文渊阁校理、翰林院侍讲、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浙江按察使、大理寺少卿、湖北布政使、护理湖北巡抚等职,深通政治、经济,对水利、医学也颇有研究,是一个多面手。
  拿自已俸禄助学赈灾
  张岳崧十分重视发展各地的教育事业,在担任陕甘学政的时候,他曾捐出自己的俸禄,牵头修复了巩昌南安书院、绥德雕山书院等,后来还曾在海南的琼台书院、雁峰书院以及广州的越秀书院、肇庆的端溪书院讲课。他还十分注意扶携家乡的读书人,带头捐资设立崇贤兴馆,以资助贫穷的读书人做为赴乡试的旅费。他曾说:“欲国有纯臣治有循吏,必先里有良士。”他写《训士录》的目的,就是为讲求吏治,淳厚教化,培养人材。
  张岳崧为人认真,忠于职守,史称“居官勤慎廉明,悉心职事。”在任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的时候,他奉旨治水,到任第二天就冒着风雨坐小船渡江巡查,亲自督导民工治水护堤,曾多次遇险。在主持江北赈灾时,他迎风冒雪走遍了受灾的十几个县,实地核查受灾人口,监放救灾米粮,同时考察河流地势,写出了几篇很有见地的水利论文。
  在担任湖北布政使的时候,张岳崧积极整顿吏治,兴利除弊,注意倾听民间呼声,常常微服出访体察民情。当时江汉一带经常遭受洪灾,张岳崧多次带头从自己的俸禄里拿出一部分钱赈济灾民,采取各种方法平抑粮价,同时大修水利堤防,防洪抗灾。对外地逃荒来湖北的灾民,他也多方救济,并发文给各地,要求各地方官遇到灾民过境时一律想方设法安抚救济。因任上工作出色,湖北巡抚林则徐调任湖广总督时,力荐张岳崧担当护理巡抚职务。
  力主禁烟,情义相结林则徐
  清朝道光年间,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有识之士力呼禁烟,张岳崧是其中一人,他曾为禁烟写了不少奏疏和文章,为林则徐后来在广东发动的大规模禁烟运动制造舆论。
  道光十八年,张岳崧向皇帝上疏《议奏查禁鸦片章程》,提出了查禁鸦片的具体措施,主张对吸食和贩卖鸦片者处以重刑,严加海关管理,从严惩处跟外国人勾结私运鸦片者,对林则徐的禁烟主张给予支持。
  张岳崧在为官期间,曾多次与林则徐共事或为前后任官: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张岳崧与林则徐同在翰林院任职,又先后任陕甘学政、四川正考官;道光十一年,张岳崧与林则徐同时担当江北赈灾事宜;道光十三年至十八年,张岳崧任湖北布政使和护理湖北巡抚时,林则徐则任湖广总督。后来,张岳崧的儿子张钟彦到广州读书,曾得到林则徐的指教和经济上的帮助,在广东考中了举人。
  志同道合,使张岳崧和林则徐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后人整理的《林则徐日记》中,曾多次提到两人交往的一些情况。林则徐在写给别人的书信中也多次提到张岳崧,由此可见两人之间的情谊。
  张岳崧对林则徐也极其尊重,现在广东画院藏有张岳崧的数幅手迹,其中就有张岳崧抄录林则徐诗文的手稿。
  道光十九年,张岳崧因母亲去世奔丧返琼,路经广州时住在越华书院,当时在广州主持禁烟大事的林则徐,在百忙之中曾到越华书院会见张岳崧,并委托张岳崧协助办理雷州、琼州的禁烟事务。此后,张岳崧一路上召集雷州、海南的乡绅组织收缴烟具,发放戒烟药丸。
  在家乡为母守丧期间,张岳崧不忘国家大事,为禁烟之事奔走于岛内各县,并多次给林则徐写信,汇报海南的禁烟情况,询问广州及各地的禁烟详情,忧国忧民的情怀尽现。但限于封建礼教,他必须在家守丧,虽然心忧国事,却不能奔赴广东亲身参与抗英战争,令他引为憾事。
  回乡3年后,在对时局的忧愤中,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张岳崧70岁时因病去世,安葬在琼山甲子毛头村附近。
  最值得海南人民心存感激的是,张岳崧在晚年守丧期间,1841年编篡了海南今存时间最近、内容最完整的府志,该志由琼州知府明谊修,张岳崧编篡本。全书44卷,首1卷。据张岳崧在《续修琼州府志序》中称:此志以历代志书为基础,采辑遗佚,诸志中有关郡事皆有记载……

发表于 2005-7-13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澄海首届民间书画收藏展见到张岳崧墨迹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3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澄海首届民间书画收藏展见到张岳崧墨迹

than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3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澄海首届民间书画收藏展见到张岳崧墨迹

岳崧“书法得晋唐诸家奥秘,临仿各造精妙,片楮只字,人争宝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