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1617|回复: 32

雪庵西安之行掠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9-25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这个贴子最后由雪庵在 2002/09/25 10:44pm 编辑]

这里刊发的是雪庵在九月中旬在西安出差间隙所拍摄的数码照片,贴出以飨诸同好!
 楼主| 发表于 2002-9-25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庵西安之行掠影

西安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它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1.44亿元人民币,兴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建成开放。
  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它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和庭院建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色彩协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博物馆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万件(组)展室面积达1100平方米,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万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11个朝代在陕西建都,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地区,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陕西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浓缩。
??特点:陕西省博物馆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典雅凝重,古朴大方,布局协调,气势宏伟,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馆内设有中央空调、多功能照明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和具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造型继承唐代博大雄浑、典雅凝重的风 格,借鉴我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 崇楼”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 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 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屋顶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绿色琉璃 瓦,显得华贵庄重,古朴大方,墙面材料为仿石棉砖,门窗则采 用大块茶色玻璃和铝合金框架,馆内配备可控制温湿度的全封闭 中央空调系统,多功能的照明系统,自动防火防盗系统,计算机 控制管理系统;设有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具有先进的化验、测试 技术和文物保护修复手段。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建有电脑控制 并拥有30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和6国语言同声传译的国际学术报 告厅。此外,还有设施完善的文物库、资料室、购物中心等。
??珍藏:馆内珍藏了陕西出土文物精品37万件,游客可欣赏到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自115万年前到公元1840年间的陕西历史文物。
??结构:展室总面积达11000平方米,分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大部分,其中陕西古代史陈列、陕西青铜器珍品展、陕西历代陶佣精华展和唐墓壁画真品展最具吸引力。
??进入博物馆大厅,迎面巨幅照片向人们展现出奔腾咆哮的黄 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这是孕育诞生陕西历史文化的地理环 境。陕西的历史是黄土地文明的历史。昂首屹立在大厅中央的巨 狮是这种文明的标志。它造型雄伟,气势澎湃,石刻之精美,气 魄之弘大,堪称“东方第一狮”。这头石狮来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 女皇帝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中国古代的狮子及狮子雕刻艺术 由阿富汗传入,中亚的浪
??奇特与东亚的深沉浑厚在这里如此完 美地融合为一体,集中体现了陕西历史文化的基调。 近1500米的展线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部分组 成。位于博物馆中央上下两层的基本陈列荟萃了陕西出土文物的 精华,展出的3000余件稀世珍品从陕西出土的几十万件文物中精 选而来,许多珍贵文物在这里首次公诸于世,分史前、周、秦、汉、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 万年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古代历史,并使人们了解陕西一些重 要考古遗址的基本面貌。

西安历史博物馆——石鼓



西安历史博物馆——“汉并天下”瓦当

西安历史博物馆——“京师仓当”等瓦当

西安历史博物馆——霸桥残纸——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2-9-25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庵西安之行掠影

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二年(公元1087年),最初是漕运使吕大忠等人为保藏因唐末五代战乱而委弃市井的唐.《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颜真卿 、柳公权等所书的著名石碑而兴建的,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1961 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碑林现收藏有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近3000件,展出1089 件,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为全国之最,且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这里碑石如林,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名家荟萃  ,精品林立,令人赞叹不已。秦《峄山刻石》的宋摹本,让今人一睹李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的小篆风采。东汉《曹全碑》字体流宕隽美,是我国现存汉碑中最完好的,独具风貌的稀世精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司马芳残碑》、《广武将军口产碑》、北魏《晖福寺碑》以及于佑任先生悉心收藏并于三十年代捐赠给碑林的《鸳鸯七志斋藏石》中的北魏墓志,都在书法艺术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隋唐时期的碑刻在碑林中最为壮观,有隋《孟显达碑》、《智永千字文碑》、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欧阳询《皇甫诞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张旭《断千字文》、李阳冰《三坟记碑》、怀素《千字文》、柳公权《玄秘塔碑》以及僧怀仁集王羲之的《集王圣教序碑》等,尤其是碑林收藏的颜真卿的七块丰碑,即他44岁时写的《多宝塔碑》、54岁前后的《臧怀恪碑》、55岁时写的《郭家庙碑》和《争座位帖》、70岁写的《颜勤礼碑》、71岁的《马(lin)残碑》、72岁时写的《颜家庙碑》,使我们有幸看到颜体由锋芒锐利、字体端秀向笔力劲健、气韵醇厚的发展过程。僧怀仁花费24年心血,从内府藏王羲之墨迹中集字刻成的《圣教序碑》.再现了书圣王羲之秀劲超逸、美若簪花仕女的书风,加之碑文由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唐太宗作序,其子高宗李治作记,歌颂了卓越的佛学家、旅行家和翻译家玄藏,而被后世誉为“三绝碑"。唐以后的书法名家黄庭坚、米芾、赵佶、赵孟(fu)、董其昌、何绍基以至近代的于估任等,也在碑林留下他们珍贵的诗文墨迹。清费甲铸翻刻的《宋淳化阁帖》是汇集我国历代书法作品之大成的一部丛贴,为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类别及演变提供了极的方便。从另一角度而言,碑林中的许多碑石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唐《开成石经》刊刻儒家十二经114石,228面,共65万多字,是研究唐代儒学经籍珍贵的实物资料。驰名中外的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了基督教聂斯脱里派的教规、教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僧侣在唐朝一百五十多年中的活动情况,碑侧及下部刻有古叙利亚文字的职名,对研究宗教史及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唐代书法家徐浩书写的《不空和尚碑》对于研究佛教密宗的传播和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价值。此外,碑林还保留有诸如《王维画竹》、《达摩面壁》、《道因法师》碑座人物像、《兴福寺残碑》碑侧等大量古代石刻图案,其形象生动传神,艺术手法纯熟,文化内涵丰富,因而受到历代艺术家的推崇。

西安碑林——之一

西安碑林——之二
把碑石当印钞机——西安碑林在控诉!!!


西安碑林——之三

西安碑林——之四


西安碑林——之五
这是碑林外的街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2-9-25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庵西安之行掠影

西安兵马俑
1974年3约,陕西临潼县晏寨乡西扬村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碎陶人,经考古工作者探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通过钻探,在此坑的北侧20和25米处分别又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按照它们发现的时间把它们分别定名为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
??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东西两端各有斜坡门道5个,坑道内有10道2.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著粗大的横梁,再铺芦席、细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砖墁铺。一号坑兵马俑按实战军阵排列。俑坑的东端是一个长廊,站著三排面向东的战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们是一号坑军阵的前锋部队。长廊南边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边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头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后卫。他们手执弓弩等远射兵器,担任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在10道隔墙隔开的11个过洞里排列着38路面向东的纵队,每路中间都排列有驷马战车。陶俑全部身披铠甲,手执长兵器。他们是一号坑的主力部队。一号坑共有27个探方,根据每个探方里兵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发掘后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一号坑东端以北20米是二号坑,它是由4个单元内的4个不同兵种构成的一个曲尺形军阵,面积6000平方米,估计可出土陶俑1000多件,兵马和鞍马近500多匹。第一单元即俑坑东边突出的大斗子部分,是由334件弩兵俑组成的小方阵。第二单元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一至八过洞,是由64乘驷马战车组成的方阵,每乘战车有军士俑三件。第三单元即俑坑的中部,包括九至十一过洞,是由19乘战车和100余件随车徒手兵俑组成的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至14过洞,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俑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四个单元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大阵,又可以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功能守,自我保护力强,反应快速。二号坑的四个单元中就有三个布有车兵,战车占到整个军阵面积的半数以上,证明在秦代车兵仍为作战的主要力量。木质战车因为年久已朽,但车辕、轮等却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质构件尚存在。
??三号坑在二号坑以西、一号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字形,面积为520平方米,仅有4马1车和68个陶俑。它的东边是一条长11.2米,宽3.7米的斜坡门道,与门道相对应的为一车马房,车马房两侧各有一东西向厢房,即南厢房与北厢房。共出土陶俑64件。这些陶俑的编组排列与一、二号坑不同。一、二号坑内的陶俑都是按作战队形排列。三号坑内武士俑所持兵器也与一、二号坑内武士俑不同。后者配备的有长射程的弓弩,近距离格斗的矛、戈、钺、剑等,而三号坑内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铜 殳。铜 殳在秦代是一种专门用于仪仗的兵器,在北厢房内还发现有残鹿角一件、动物朽骨一堆。可能是专供战前占卜或祷战活动的场所。通观三号坑整个布局,它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阵的指挥部-军幕。
??在我国,陶俑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但那时制作的陶俑体形较小,火候低,制作粗率。而秦兵马俑不仅形体高大,而且制作精细,造型准确,工艺水平极高。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按照发现的顺序,被编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当时皆被埋在7米深的坑里,外面用一个木椁装着。出土时,因木椁腐朽,土层塌陷,两辆铜车马都残破严重,其中二号铜车马已碎成1,555片,经过考古工作者和各方面专家两年半细心艰苦的修复,二号铜车马于1983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展出,一号铜车马也于1988年正式展出。
??这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呈前后纵向排列,前面的一号车应为古代的“高车”。二号车叫“安车”,分为前御室和后乘室。两室之间隔以车墙。赶车的人坐在前御室,主人坐在后乘室。乘室前面及左右两侧有三个车窗,后面留门,门窗都可以灵活启闭,窗上的小孔可以调节空气,从中外望。车上有椭圆形伞状车盖。此车通体施以白色为底色的彩绘,二号车配有1,500余件金银构件和饰物,显得华丽富贵。它可能是供秦始皇灵魂出游时乘坐的。一号车上配备有弓弩、箭头、盾牌,驾车者带有官帽,这说明此车是用来保护后面二号车的安全的。
??铜车马是我国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的出土,为考证秦代冶金技术、车辆结构、工艺造型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西安兵马俑——之一


西安兵马俑——之二

西安兵马俑——之三

西安兵马俑——之四


西安兵马俑——之五
山雨朦胧的秦陵。。。

西安兵马俑——之六
这件就是著名的铜车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2-9-25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庵西安之行掠影

[这个贴子最后由雪庵在 2002/09/25 10:42pm 编辑]

佛陀圣地——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元魏和唐初都曾拓展寺院,唐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原塔俗名“圣冢”。唐贞观年间改建成四级木塔,明隆庆三年(1569)木塔崩塌,万厉七年至三十七年建起十三级八面砖塔,高四十七米,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底(1939 )朱子桥将军捐资补修宝塔,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因淫雨连绵宝塔崩塌。
   据史载:元魏二年(555);隋仁寿二年(602);唐贞观五年(631);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唐高宗显庆年;武则天长安四年;肃宗上元元年;德宗贞元六年;宪宗元和十四年;懿宗咸通十四年,均以极其隆重的仪式迎请至宫内供养。宋代法门寺也曾恢复到最大规模。明、清两代法门寺虽有所衰,地方官民信众仍尽力整修。
    新中国成立后,法门寺香火渐盛,道场兴隆。一九八四年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将法门寺交由佛教界管理。一九八七年政府决定重修宝塔,清理塔基时发现了自唐懿宗咸通十五年封闭的唐代地宫,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喜获释如来真身舍利及上千件法物宝器,法喜遍满,普天同庆,从此法们寺揭开佛元新页。
   一九八八年法门寺成功举办了国际性的“释迦如来真身舍利瞻礼法”,并正式对外开放。十余年来在党和政府宗教政策的指引下,在澄观、净一法师的带领下,在佛教四众的努力下,先后修建了大雄宝殿、长廊角亭、钟鼓楼、禅房、寮房等访唐工程。一九九八年对宝塔地宫进行装饰,使其庄严再现,体现无上法门,体现无尽法界,结合历史,宗教信仰,社科艺术等内容为一体而又是供养佛指舍利的大曼荼罗坛场,再现唐密曼荼罗之精华,使法门寺成为中国佛教首区。

佛陀圣地——法门寺——之一

佛陀圣地——法门寺——之二
真身宝塔,塔底的地宫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进出有酷似金库之防盗门!

佛陀圣地——法门寺——之三
后院的千佛阁

佛陀圣地——法门寺——之四
千佛阁远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2-9-25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庵西安之行掠影


西安钟鼓楼广场月夜景
游玩了一整天,正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夜晚,拍摄月夜下古城西安,实为人生幸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2-9-25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庵西安之行掠影

后记:
因时间紧迫,西安的名迹也未能尽览,这样也好,待有机会时又可再做游览!
建议诸位同道书友,节假日又将至,得闲之时便到祖国各地游览大好河山,不亦快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9-26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庵西安之行掠影

        没钱哪也去不了,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9-26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庵西安之行掠影

没钱去,在网上看看图片也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11-22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庵西安之行掠影

   好开眼,谢谢雪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