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热烈祝贺“独与山水精神相往来——朱荣贤山水画艺术2011网络汇报大展”成功举办!感谢朱荣贤老师为我们送上的视觉盛宴。 长期在网络上观看各种书画展览,各种书画现象充满眼目,其中多数书画作品能够给书画爱好者们带来美的享受,但是也有很多作品让人不敢苟同。在当前盛世思潮影响下,书画艺术也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时期,流行风盛行当世,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当前书坛画坛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各种书画现象同存,然而,既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又能深入人们心底引起精神共鸣的作品则如凤毛麟角。此次朱老师举办的山水画2011网络汇报展,则让我这个书画爱好者眼前一亮,真有久违的感觉,暗自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次网络展。在将一幅幅作品下载后,进行了认真仔细地欣赏,朱老师的作品真如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了我。通过一边欣赏朱老师的书画印作品,一边浏览着评论朱老师的文章,自己仿佛走进了朱老师的世界,对朱老师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自然而然地十分喜欢朱老师的作品。通过观看网络图片,自己有以下感受。 一、本人认为这次网络展览办得十分成功。 一是展览内容准备比较周全。这次展览与其他书画作品展览的内容比较类似,但这次展览的内容比较周全。在展览的主要内容书画作品方面,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其中,以画作为主,不仅展览了主要画作,而且对主要画作的局部也进行展览,如《草堂读易图》、《丘壑无言图》、《槐花草堂图》等作品都展示了局部细节,让观展者能够更全面、理仔细地观察到作品的细节;在展览的朱老师生活照片方面,从创作图片到生活图片,生活图片从书房、茶室到卧室都进行了展示,可以让观展者更进一步地加深对朱老师的了解;同时,将评论家的评论文章和朱老师的学画感悟文章等进行了同时展览,可以让观展者更详细地了解朱老师的学画经历、学画理论和画作特点。 二是展览方式比较合理。许多网络展览是先展览评论文章,后展览作品,而此次展览进行了合理安排,将朱老师的作品展示、评论文章、朱老师的学画感悟以及生活照片进行穿插展示,在对作品有了感官印象后,再将评论文章一一展示,便于观展者理解;同时,结合作品展示,将创作时的照片进行展示,让观展者有亲临其境之感,现场照片与作品遥相呼应。 二、通过观看展览图片,本人对朱老师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一)本人十分佩服朱老师的学画经历。 通过评论家评论文章我们知道,朱老师在五岁多的时候,开始学习书法,高中肆业后参加工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再次学习书法和篆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当地就有了一定的名气,到30多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山水画。学习山水画的过程也很正统,朱老师曾介绍说其学画经历,“于芥子园入手,五日一石,十日一水。继从四王,模山范水,再上溯文沈、元四家、董巨,尤爱倪迂、半千与弘仁。”冯国伟评论说“这条中国正宗的文人山水画脉络走得非常端正。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不图快,不图新,不图变,先打牢了扎实的功力基础,然后再寻求突破。这条路既不同于正规学院教育的刻板模式,又与那种专事一师的师徒相授模式不同。它既没有偏离艺术发展的脉络,又遵从了艺术学习从低到高的规律,所以朱荣贤的画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纯正、堂正、清正。这与他的学艺经历自然是分不开的。”以书法篆刻打下坚实的传统基础,学画走的又上传统的正途,这让朱老师的学画少走了许多弯路,也吸收了传统绘画知识。 (二)本人十分喜欢朱老师画作中的高雅情调。 朱老师的山水画,意境深远,笔墨简洁、线条苍茫、内涵深厚,那线条分明的远山近水,刻画细致的草木桥石,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无不显现出深幽的境界。朱老师的山水画,以山水为主,用人物来点睛,山水画与人物画有机地结合,立意深邃。每幅画面采用传统笔法来描绘,在构图上,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观朱老师的山川描绘,都与这一观点相吻合,远山淡,近山清,远观近看全是景;在布局上,朱老师的大幅山水画常以巍峨的群山、茂密的树林、空阔的江水、潺潺的山泉、数间茅屋以及孤寂的高人及扁舟等景物出现,如《秋溪钓艇图》、《江上觅诗图》、《草堂读书图》等,通过山川、茅屋来营造一个隐者居处,表达一种隐逸情怀,在小幅作品中,往往以近水、树木、近山及高人逸士等人物景物出现,画幅虽小,但意境高远;在意境上,朱老师以对所画物象的真挚感情、饱满热情,通过脑海里的印象,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情性,把自己的审美精神趣味融入其中,达到较高境界;在题款上,朱老师擅长利用诗词来题画,而所选题写内容与所画画面意境达到完美结合,并通过具有个性特色的书法来书写,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槐花草堂图》题款“槐叶对生,花白成串,芳香宜人,其质坚;虫惧而远之,生不择地,意志顽强。美哉槐花,芳芬而不招摇,敦厚而自显清高。”题款为画面增色很多,既补了画面之白,又表达了深意,让人在观画时既享受到画境、诗境的意境美,又能享受到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沉浸在诗情画意中。 (三)本人十分仰慕朱老师的绘画理论。 这次展览,我们很庆幸地欣赏了朱老师无私奉献的绘画过程及绘画理论。朱老师的《秋意四条屏》创作过程通过图片的形式进行了展示,并结合展示创作过程进行了文字内容讲述,内容易懂,过程清晰,当为学画者的绝好教材。朱老师将小品画的绘画步骤也进行了展示,并在《怎样画山水小品》序一文里将山水小品画的一些常用知识和理论无私讲解,很有见地,令人佩服。 朱老师能够深入理解和准备把握传统,植根于传统,注重从传统中吸收营养,同时,又能够充分融入自已的思考。相信朱老师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书画印创作道路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脚印,书写更美好的篇章。 真诚求斋号和作品集收藏学习,请朱老师为我书“赏竹草堂”斋号,当不胜感激。 地址:山东省龙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姓名:成栋 斋号:赏竹草堂 电话:13953571796 邮编:265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