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405|回复: 5

书法与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30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书法与人生
                  □ 张道红
书法创作是书者的笔法、情感与秉性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其思想、意趣、学养等方面的彰显。偏工易就,尽善难求,一个人格鄙俗、精神境界平庸而又了无思想的人断不能进行书法创作。
书法在我们民族数千年的文化遗产中,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并赋予追求她的人虚静、笃恭、至思、养性,可谓:艺术是生命和人格的表白。    
我们人类的祖先在经历了群穴而居,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部落之后,进入人类意识觉醒的时代,在共同的劳动中,为了交流思想产生了语言,由于语言受到时间和距离的限制,不能流传,于是人们就利用“绳结”和“刻契”来记事。随着人类的生活丰富,仅以“绳结”和“刻契”记事已难以胜任,于是就产生了最初的文字。当时的文字应该是以图画为主,只求实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文明意识的提高,对写字的要求不但迅速、正确,而且字型美观、漂亮,个性鲜明,有观赏价值,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等一系列审美意识的产生,即透过文字本身能够凸现出书法语言和书法内涵,这一漫长时期就是先秦三代到秦朝的统一,即甲骨文到钟鼎文、小篆的演变,而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本土哲学由萌芽到发展的关键期。于是,这就涉及到了书法。  
对于一位富有创作经验的书家来说,创作一幅书法作品,看似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其实,这需要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否则即便是一位大学问家,如不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断不能写出撼人的书法作品来。古人云,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毫端,或者说,“得鸟者,罗之一目;罗之一目,不可得鸟者”,也是这个道理。
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章法是切入点,结构是突破口、线条是落脚点,而笔法正是保证这些因素存在的保证;有的恣肆劲健,波涛汹涌;有的饱蘸***,浪花四溅;有的气韵通达,别有真趣;有的清新俊逸,淡雅朴实,风格上的不同皆因创作者不同。阅历的厚薄、涵养的高低、功底的深浅以及对书写技法掌握和理解的深浅等诸多要素都将决定创作者的水平和灵感,决定着作品的意蕴和趣味。
书法的学习与创作,痛苦并快乐着,正所谓“阅书百纸尽,落笔四座惊”,并非有了好墨、好笔、好纸以及富有的家庭背景就能创作,当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条件又是不可或缺的。  
虚实相生,无出处皆成妙境,有墨是字,无墨亦是字,做人也如此,云止水中,动寂适宜。过分的修饰,可能有损自然,显得做作;过分的雕琢,可能有损个性,显得俗气;过分的夸张,可能有损和谐,显得不伦不类。不可浓艳,不可枯寂。居鲜花、掌声、美誉中能嘉言懿行,敏事慎言,既为有“墨”之处,实也;居挫折、失意、迷茫时,能见贤思齐,气若幽兰,既为无“墨”之处,虚也。如此,方能渐入佳境,高情远志。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作书做到“挥毫列锦绣,落纸布云烟”,乃上品;做人做到养浩然正气,八风吹不动,乃真人。书也,“无往不收,无垂不缩”,即人之修养也,才有“格超梅上,品在竹间”的超迈之胸襟。德高才厚性谦和,见博识广味自淳。
做人求人品,写字说书品,君子以德为邻,崇德尚贤,其实,这无疑是涤净情怀无杂念,练就功夫字外间。书法中的“法”人人都可以从勤奋学习中来获得,但一个人的“德”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学习就能得到的,它需要长期修炼。所以从某种角度讲,“德”比“法”更重要,“德”是“法”的立足之本,与书法中的‘象’和‘意’是一致的,有如这方面的事例亦不胜枚举,享誉古今的精品均是“德”与“法”有机融合,辩证统一的结果,学书与做人一样,应先立“德”,“德”高“法”备则人品、书品自然为人所称道,所谓学富即修养,德高能长寿。凡学书法的人都在不断追求字的用笔,结构,线条和布局等方面与“法”紧密相关的内容时更不能忘记与人为善、以德为邻、乐于助人、积极奉献等德行方面的修养,也只有如此,学习书法的路子才会越来越宽,越来越活,其所能达到的意境也会越来越高。为人谦和儒雅,诚实厚道,敬业乐群的人,其作品才会端庄朴厚,俊逸豪迈,给人以真挚而又蕴涵深刻的感觉。高尚的人格,宁静的心境,不凡的谈吐等综合素养方面的真实流露,来自于作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交八方友的结果,正所谓“读书大事业,磨墨经功夫”。只有不图名利,静守淡泊,在学习书法的自我怡悦和陶冶性灵当中,处处体现和时时品赏人们内心深处所深藏的那种“真态”,再现了“道法自然”为归旨的本意,当然那些沽名钓誉,矫揉造作,盛气凌人,惟我独尊的人是不可企及的。一生清风明月,四壁名砚法书。书法艺术能使你“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使你在艺术的海洋里尽情地徜徉、放怀,你也会因此感知,人生更加细腻和快乐。
书法的历史是一首高山流水,带着沁人心脾的淡淡墨香源远流长。汉代的浑重平实,魏晋的神笔妙韵,唐朝的正大气象,宋人的直诉胸臆,元明的萧散肃穆,明清的返璞归真,直至当代形式至上的对书法纯艺术的追求,穿燕飞梭般交织成艺术长河上一枝瑰丽的奇葩。透过那干净高贵的墨色,我们好像看到了千百年前众多圣贤潇洒的低吟浅唱;看到了他们伴着那悠闲的曲水流觞,挥毫泼墨;好像听到了他们高朋满座,谈古论今。只需一盅清水,一池淡墨,一枝毛笔,就谱写出了那么轰轰烈烈的历史篇章。
这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书法艺术之于我的真正的魅力所在。我爱上书法,源于工作,在和笔墨纸砚接触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和书法结缘已有近三十年。起初,不过是些在部队机关抄写公务什么的。有幸于1986年受著名微雕艺术家刘声道先生的启蒙,渐入书道,沉湎其中,1987年相继又拜访刘开渠、李铎、李力生、张荣庆、吴传麟、欧阳中石诸位先生,书法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虽没有什么高深的造诣和惊人的成就,但至于今,三天不读书临池,生活便淡而无味了。历经多年的学习实践,我对书法有一些切身体验。书法充实了我的生活。工作的忙碌和应酬的繁冗是不言而喻的。为了在这世俗的喧嚣中,找一片清静而搞点自己喜欢的书法,我推掉了许多无谓的应酬,放弃了打牌喝酒。或一个清静的星期天,或夜阑人寂之后,一人缓缓地临案磨墨执笔,面对一张纯净的宣纸,追魏晋,摹秦汉,历览前贤兴废事,感悟求学成败间。即兴挥毫,临摹苦学,借笔抒怀,怡然自得。特别在近十余年来致力于普及书法基础教育的工作中,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在授训数千人次,得到社会公认的同时,自己在人生的历练中也逐步成熟。在别人津津乐道游玩兴致的时候,自己的书法技能渐渐地有了长进;在别人感叹生活枯燥、人生乏味的时候,自己的生活却因书法做伴而变得充实而丰满;在别人感叹岁长而人生一事无成的时候,自己在工作之外却找到了人生的又一个支撑点。沉湎其中,生活快乐而殷实。书法可以修心养性。经年地浸淫于繁杂的工作和生活,身居市井芸芸众生之中,身心的浮躁成了社会的一种流疾。而当我一走进自己的书斋,手握如椽的巨笔,或追思怀古,或借古论今,或借笔书怀,一种惬意、悠远的感觉便跃然纸上。特别是和学生一起交流讲学时,思绪如淙淙清泉、如大漠落日、如夜雨入怀、如放歌草原,让人物我两忘、乐从中来。什么人世间的争长论短、工于心计的无谓竞争、生活的烦恼便烟消云散。一种自我的满足、幸福感便充盈了自己的大脑,使我的心情静如止水,平和而自然。一种淡于名利、逍遥于世事之外心态便油然而生。但与学生一起探讨法帖的渊源和流变时又是那样的虔诚和敬畏;在研究和分析具体笔法时又是那样的投入与专注,我虽身微言轻,但对书法的传承之责任感时刻激励着我,前行不回头,一心做事,不闻闲言。
可以书会友。在自己兴致来临的时候,邀几位好友共同交流人生的爱好,或邀几位同行坐以论道,虽然没有什么精辟入里的见解,没有什么至理名言,但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蓬荜生辉,个中滋味外人不可名状。也可揩几位挚友走出去,观赏风物山川,同外地的朋友切磋技艺,相互交流。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又增进了友谊,一取两得,不亦乐乎。  
蓦然回首,几十年弹指一挥间,才惊觉原来这淡淡的墨香中,深藏着大海,深藏着日月天地,深藏着那么多的人生真谛。启迪着我的思想和人生,抚慰着我的灵魂和生活。书法让我多么的心驰神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丰富,慢慢明白了泰山正是因为有容纳百川的胸怀,吞吐日月的气度才傲居五岳之尊,才给人有‘登泰山以小天下’之感慨。
发表于 2010-8-30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出书学之大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0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0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0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说的很经典,字如其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3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ganxie感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