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90342|回复: 292

【2010年8月强档人物】冷柏青(湖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2010年8月强档人物】冷柏青(湖南)
94楼有冷柏青先生(起云阁 )回复: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135137&pid=1777448&fromuid=57580

“亲爱的各位师友:首先感谢您关注本人此期节目内容,既然拿出来现丑,就要接受大家的批评,无论褒贬,只要是真诚的意见我都很在乎,都很感激。作为我自己,已到不惑年龄,该是重心思过的时候了,当然我也有自己作主的责任。再次欢迎批评指正!如果允许的话,我可以赠送20件题写斋室名和20本最新出版的《湖南六人书法集》(张锡良、刘一平、刘小平、崔向君、胡紫桂、冷柏青),二者得其一,八月厎截止。”


  

冷柏青艺术简介
冷柏青,1970年8月生于湖南祁东,祖籍道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政协书画创作室创作员、湖南省书画研究院特聘书法家、雁阵书法部落成员、衡阳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衡阳市书画院副院长。
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六、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二、三届流行书风作品展(二届获银奖)、首届、二届、三届国际书法年展、首届、二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名家百人艺术书法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作品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作品展、“山海情怀”——当代书法名家27人学术邀请展、国际炎帝杯书画大展(银奖)、“岭上雅集”——全国青年书法八人展、70年代代表书家系列展、北京•湖南艺术书法展、江苏•湖南青年书法展、四川•湖南中青年书法家提名展等。湖南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称号(2001)、湖南省书协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2002)。出版有《楚志•墨 湖南十人书法集——冷柏青》(2001)、《流行书风精品集—冷柏青》(2005)、《十方艺术名家特刊—冷柏青》(2009)、《风雅颂.冷柏青、胡紫桂、崔向君三人书法集》(2009),2009年在湖南美术馆举办个展。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8月强档人物】冷柏青(湖南)
{辑评}
如风一样痛快——我所认识的冷柏青及其书法
王祥北


1999年末的某一天,湖南首届当代青年书法展的看稿会正在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行,当我们正在讨论的时候,突然一个壮实的小伙子扛着一个大纸箱闯了进来,他大大咧咧地把纸箱往地上一搁,就大声地道起歉来,有点嘶哑的嗓音显得很真诚。说完就打开纸箱,里面竟全是书法作品。他逐一展开,让大家批评。我一看他的作品,吃惊不小,他安排的中国汉字,有的压得很紧,透不过气来,有的又拉得很开,开得让你有如在烈日下一阵凉风吹来的舒畅。这个人就是冷柏青.

自那以后,冷柏青这个名字就经常进入我的视野,全国大展以及流行书风展上就经常有他的作品展现,他成了湖南乃至全国书坛都很活跃的青年书家之一了。令他名气大震的当属2003年的衡阳书法周,这个书法周的盛况我没能参加,但从各方面的反响来看,不由得不对他竖起大拇指。他做事经常这样大手笔、反常规,谁也不会想到,他能整一个书法周出来,真让人开了眼界,这是多大的气魄啊!就如他的书法在大开大合间自有一股豪气在。

柏青是一个性情中人,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没有躲躲闪善的那种扭捏,而且还迫不及待地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去年,益阳的盛景华先生在长沙举办了一个展览,在作品研讨会上,当许多先生们谦和地推让不肯发言时,冷柏青就率先大声地谈了自己对盛先生书法的看法。做为一个年轻人能做到这一点确实会让人异议的,但他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是想尽快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他的这种率真和痛快我自己也亲身领教过一回的,就是在1999年的那个看稿会上,他指着我的作品大声地说道:“这个不行,怎么能这样写呢?”当时的他并不认识我,按照常理大可不必为一个不认识的人说这些醒脑子的话,但他不这样,而且还要大声地说出来,就象风一样,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说吹到你跟前就要吹到你跟前,它才不管你是否建了挡风的墙。他的话对我鞭策很大,这么些年来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如果说对我影响最大、记忆最为深刻的话语是哪句,那毫无疑问就是这句了,也许我会记它一辈子,也会感谢一辈子,它是我前进的号角和警钟。

快言快语是柏青兄的风格,正如他快如闪电的书法风格一样,每当我端详柏青的书法作品时,我总会畅想着他的书写状态,难道古人说的“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就是他的真实写照?他的快表现在书写速度上,更表现在书法的节奏上。在他的节奏中很难看到那种断点似的跳跃,大多是行云流水般的流畅,大有一笔书的气概。往往一行之中一路下来没有断点,就象和风行走一样,轻拂着每一个可以触及的角落;有时又象狂风,要吹断一切阻止它前进的绊脚石,强行开拓出一条路来,任其尽情地奔跑。这真是怎一个痛快了得啊!

柏青兄是痛快的,对一个痛快的人就要说一些痛快的话,否则他不高兴。由于柏青的书法是痛快淋漓的挥洒,往往要用全身之力去完成那种痛快的过程,因此,就很难做得面面俱到,一些东西也就得不到尽情的展现。柏青作品中的线条是经得起推敲的,我想如何使它更显得古质是值得柏青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柏青的草书粗看没什么来头,有许多现代人的影子,但仔细一品,我们会感觉到许多二王的气息,尤其是那行云流水般的气韵,大有小王的风采。古人的东西其妙在精微,如转折,要么斩钉截铁般的爽利,要么如折钗股般的圆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无论如何,柏青的痛快正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个人,能做到他现在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作品会更加完善,他的痛快会更加淋漓!

让风来得更猛烈些吧!

(2006年8月1日于平溪堂)

江西婺源月亮湾(2006).jpg
作品0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8月强档人物】冷柏青(湖南)
{辑评}

在孤迥中挣扎——解读冷柏青书法作品有感
张俊东


在痛苦中挣扎,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但挣扎的怎样,能否挣扎出点感觉、挣扎出生命深处的艺术,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人,都会挣扎,大多都是在痛苦中,或者是一些表层的痛苦中。有的人能够在安逸中体会到内心的那种不安和即将爆发的力量,但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或这样的状态只是偶尔的。只有极少数的人在内心深处向着一个目标深度掘进,在内心深处以隐忍和理性做基础,去体会因执着而带来的痛苦、孤独、清寂、癫狂、兴奋和愉悦等生命态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自然而然的生命律动,这是一种艺术的挣扎和有深度意义的挣扎。

湖南冷柏青引起我的关注是近三四年的事情。记得第一次对他的作品有触电的感觉是在网上的一个湖南书法展,他的那件行草书作品一进入眼帘就深深的吸引了我,能够明显感到其受海上沃兴华先生影响的痕迹,结体上的舒展和自由,用笔上的丰富变化和节奏上的跌宕起伏,特别是其线条中的那种恣肆、野逸和强烈的生命挣扎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使我一下子记住了冷柏青着个名字。也许是我本人对一些成名较早湖南老作者期待较高的原因,在那个展览中的印象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但冷柏青和一个叫刘晓斌的几件草书作品给我留下的印象至今还是非常深刻。看完那个展览,我曾经与很多朋友说起过,如果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五届中青展造就了当代书坛的“广西现象”,那么在近几年的民间书法组织活动热、网络书法热中,特别是海上沃兴华先生的“游湘讲学”、北京湖南书法联展的举办等个人和群体的深入交流,使湖南的书法艺术异军突起,从参与的人数到整体水平都不可同日而语,也成就了新世纪当代书坛的“湖南现象”。最近又看到《中国书画》2006年第11期上中国书画提名展湖南省的专题,整体水平非常高,也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一判断。后来才知道,在湖南衡阳或者说是整个湖南书法界和外界书法艺术交流中,冷柏青起了很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包括北京湖南书法艺术联展这样高规格展览的策划和组织,不免让人生出几分敬意。

前面提到,冷柏青书法艺术的线条中有一种生命的挣扎感,其实这已经回答了冷柏青书法艺术取得成功的原因。在当代书坛,很多人在技法上很纯熟,写得非常精致,甚至一处败笔都没有,可是总不能给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和感觉,就更不用奢望感染和打动别人了。这是因为他的作品还只是停留在“死”的、表层的技法层面,作品中没有人的反应和影子,没有作者的情感、人生境界的流露,从而使作品和作者相脱离。其实从审美来看,任何艺术都是人与人交流情感、爱和美的意识的一种物质载体,它所具有的永恒精神魅力,是人类赋予它的。所以,观者也只有从艺术作品中发现、深刻体悟到那种上升到人类普遍的崇高情感、爱和美的意识时,才会引起共鸣和感动。既使作者赋予了艺术作品强烈的崇高情感、爱和美的意识,都会有因观者欣赏的局限性而不能、或不完全被接受的可能,更何况作者就根本没有赋予作品以人类的崇高情感、爱和美的意识,所以,这样的作品不能打动人也就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还有,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和西方艺术的一个本质区别,就是西方的艺术可以作者是作者,艺术是艺术,人与艺术可以完全分开。一件西方的艺术作品可以只表现一种瞬间的感觉、一种思想、一种观念;而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它要求艺术作品中必须要有作者的情感、修养、品格等生命的痕迹,作品的境界和格调其实是作者的境界和格调在作品中的一种自然流露和外溢(并不是刻意地去展现),没有作者人生的高境界和高格调,怎么会有作品的高境界和高格调。这也正是我们老祖宗一直强调的“人品即书品”、“人书俱老”、“人奇字亦古”的原因。

所以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里,可以从梯次上笼统的分为三个层次:即写技法、写风格、写境界(格调)。技法是一个普遍性要求(当然也是一个无止境的追求过程,不同的风格、境界阶段会对技法有着不同的要求,达到一定程度时,技法和风格又不能完全分开);风格和境界其实质是对人的要求,它以人的个性风格为展开基础,因为原本意义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这种风格必须是你自己独立的个性东西,最后又以人的独立个性和境界为最后旨归。当然技法本身也有美感,但如果只是一味模仿古人的结体和用笔外在的形式,而不能深入其内涵和精神的深处,没有自己的创造、自己生命意识的融入永远不会进入到高层次的阶段,我想这是一种必然。而冷柏青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对书法艺术要表现生命意识有着一种深刻的认识(理性)和本能的冲动(天赋),为了更加充分表现他的情感,他有意识的增加了横、竖这样的长线、包括每一个点画的物理长度,既使“点”这样短促的笔画,他也通过强调和突出起笔、运笔、收笔三个动作来增加线条的精神长度和点画的质感,因为这种长线的大量运用会增加用笔的难度,也会增加对线条质感控制的难度,书写速度也会减慢,但是可以储备更多的人生情感和生命意识,这是他所追求的。

当代书坛注重形式构成、注重章法表现的人几乎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冷柏青也一样。那就是在章法上、结字上强调夸张的时候,如何能够更加真实和自然。记得李可染先生有一句话很到位,他说每个母亲疼爱自己的孩子都是夸张的,但我们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不能接受或突兀的地方,那是因为母爱是最为真实的,是发自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所以艺术需要夸张,但一定是真实的、情之所至、不能自已的夸张。还有,柏青要注意激烈和***的辩证关系。徐渭的草书是激烈,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在柏青2004年创作的“自古逢秋悲寂寥”行草书横卷中已经有相对很好的解决办法,特别是中间“春朝”到“排云上”的部分非常精彩,堪称当代书坛难得的佳构。

每每很深的夜晚,在因思考问题过度中突然醒来,都会问自己为何要这样的为难自己,要这样挣扎,但想想自己崇敬的那些先贤大师,那些喜欢的同辈们,又何尝不是像自己一样。看到最近冷柏青的创作,他的线条内敛了很多,能够清晰感受到他在思考并痛着。对于一个做学问的人,面对因执著、欲穷尽于一事一物的痛苦,不应该是本能的挣扎,而应该有理性、有隐忍、有从容,更应该从一生计。

张俊东
06年12月23日圣诞节前夕于六铺炕蜗居
                                                   
首届群落联盟展(2006).JPG
作品00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8月强档人物】冷柏青(湖南)
{辑评}

品 读 冷 柏 青
胡紫桂



冷柏青是活跃在当代书坛且较具影响的著名青年书家之一,曾经作为主要策划人,成功地组织了不少具有重大意义的书法活动,如衡阳书法周、北京湖南艺术书法展、四川湖南书法联展、江苏湖南中青年书法家提名展等,并倡导创立了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法社团之一——雁阵书法部落。他能跻身为当代为数不多的在书坛具有较强号召力的著名青年书家行列不仅仅是依靠在书法创作上的建树,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活动能力与人格魅力。

柏青为人很热情,做事雷厉风行,敢说敢做,爱憎分明,说话也是高声大嗓,快言快语,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故圈内朋友常呼其为“疯子”。他的创作也一如他的为人,奔放不羁、***四射。每观其创作,一管在手,尽情挥洒、无拘无束,弛毫骤墨,笔走龙蛇,顷刻之间一件作品便已完成。我每每沉浸其中,流连忘返之时,总会不由自主的联想起“惊蛇入草”、“当其下手风雨快”、甚至“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欲书书不得”等字眼……

真正的艺术创作,是感情、智慧与灵性的流露,是讲究天人合一、通古今之变的体现。读柏青的书法作品,就有同样的感受。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书法何其不是如此?书法即人,泼墨挥毫实则是反映人的精神、品格、学问和修养。有一流的人品、一流的学问、一流的修养才有可能创作出一流的作品,才有望达到书法创作中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读柏青的书法,感觉有一种变幻莫测的深远意境。

柏青的作品,一切都是诗化了的形象。他的结字造型、章法布白、浓淡枯湿总是无律可循、与众不同。字法造型狂放大胆,章法奇异恣肆,无拘无束,时出新意。在他的手中,毛笔成了他宣泄内心精神世界的工具,在他的笔下,每一根线条都好像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张驰而有度,放纵而有节,或舒或展,或擒或纵,如身怀绝技之舞者,成竹在胸,动静自如,处处造险又能处处破险,总是能恰到好处的处理好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

一个优秀的书法家,除了善于经营字法、章法之外,更离不开笔墨线条的锤炼。柏青的书法,在迷离变幻的境界中,无不显示出他驾驭笔墨的能力。长期以来,他潜心苦修,对中国书法传统的学习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其取法对象上溯战国秦汉、中及魏晋唐宋、下涉明清民国,并时刻关注当代书法的发展,从中借鉴、学习。在学习古代经典的方法上,柏青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传统营养的吸收,他总是想常人所未想,书常人之未书,在整个书坛几乎都在亦步亦趋“书奴式”地再现传统的时候,他却与别人“背道而驰”,一切传统皆为其创作服务,一切传统皆是为了完善他的创作。因而,他成了传统的主人,虽然传统是他创作的不竭源泉,但传统永远也无法束缚他的思想。透过他风风火火的外表,看到他一件件独具风貌的作品,我感觉到了一颗纯净而执着且勤于思考的内心。我以为,是他的学习取法观念成就了他的艺术风格,也正是他的聪明过人之处。

读柏青的书法,感觉有一股超逸之气。

“气”有很多种,有清气、豪气、文气、霸气、雅气、浊气……在他的作品中我感觉到的更多的是自信之气、强悍之气、豪迈之气、超逸之气。尽管他的个别点画线条还有待推敲,也可能有些章法还未臻完美,但这股强大的“气流”总会一下子把你的心绪攫住,引导着你不由自主的进入他的艺术世界,走进他的内心,甚至接纳他的一些审美追求。在当代某些所谓的国展中,我们已经极少能看到有“气”的作品了,而柏青作品中的这股难得的超逸之气常常令我神往。

读柏青的书法,更感觉他的作品是建立在人格修养的基础之上的。

中国自古就有“书如其人”、“画如其人”之说。书家创作重在体现自我人格素质和品行格调,赋予笔墨以精神,言志趣、诉性情。柏青待人宽厚,胸襟坦荡,乐于助人,对待师友有礼有节、豁达热情,凡与他接触过的人都愿与之交往。在湘南,有不少书坛新秀都出自其门下,但他从不摆老师的架子,其豪迈超逸的书风正是他人格精神的写照。据我了解,他喜书、善读、多思,这是我从他满满几大书橱近万册图书中得到的答案。

柏青与我同岁,我们有着许多相同的经历:都是农民的儿子,参加工作也是同一年,曾经同获“流行书风”大奖,都是全国“70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分别担任省书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主任……至于书法,我们也都是由最初的业余爱好到后来将工作与书法的 “本末倒置”,由长期的“不务正业”而逐步走向专业化道路的。虽然我们待人处事的风格有些许差异,但许多做人的原则和艺术观点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尽管我们所表现的方式不完全一样,但总能殊途同归。

相同的经历,相近的性格,共同的理想,总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位肝胆相照的书坛知己。我常想,我们的友谊将因书法而天长地久,我们的书法也将因友谊而地久天长。

                                                  
四川羌寨(2006).JPG
四川阿坝采风1(2006).jpg
四川阿坝采风(2006).jpg
四川采风.jpg
作品00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8月强档人物】冷柏青(湖南)
{辑评}
冷柏青书法蠡评
刘涛


近年来,湘楚书法如湘菜般在全国异军突起,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在流行书风展上摘金夺银。与湘菜一样,湖南的书法总是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很有些野道的意味。我曾经跟湖南的朋友说过湖南近年书法的特色,一、喜欢拉长线条,二、喜欢转圈,而且是转小圈。虽然是玩笑话,也能看出湖南的地域书法的特色,一如湘菜般的矫矫不群。
冷柏青是近年突起的湖南青年书法代表人物之一,除了创作水平,似乎活动能力也挺强的,交游广泛,总是在每一次的70年代代表书家的活动中看到他的身影。从古至今,书法从来没有与社会隔绝而成一种个人闭门造车的产物,从东晋王献之寄给谢安的手札以期谢安的承认可以看出书法家之间的交流从未间断。从书法临摹创作来说是个体活动,而作品问世之后又不能孤芳自赏与世隔绝,必须通过书家之间的交流以取得共同提高之目的。据说湖南书法作者先后请了不少名家到湖南讲学,又跟北京、江苏、四川等地举办联展,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极大提升了湖南的书法水平,作为主要策划人的冷柏青从中受益匪浅。冷柏青的书法无疑受到了沃兴华先生的影响,在结字造型,章法布局中往往有出其不意的表现,在最能代表他水平的草书创作中,可以说各种技法运用得十分娴熟,一些绘画语言被大胆的借鉴到书法之中,点、线、面,浓淡、枯湿、虚实,这些矛盾往往很和谐的体现在画面之中,大胆运用留白分割空间,让人产生似奇反正,润燥相宜的观感,似乎作品之外还有绵绵不尽的意味,留给观者想象的空间,表现力很强。现在很多的书法家崇尚复古,在创作中力图再现古人经典语境,其实时代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书法艺术无疑会受到当时的社会思想或者其它文学艺术门类的影响,再现当时语境已经不可能了,运用当代社会的语言表达当代人的思想的艺术品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做法。运用传统的技法,来表现当代人的思想情感这方面冷柏青无疑是比较成功的一位,据闻最近冷柏青对其它书体也狠下功夫,以期获得更丰富的艺术语言,这是我比较期待的,再过几年冷兄的作品又当别有一番风貌。
湖南澧陵写瓷(2007).JPG
岭上雅集全国八人展(2007).JPG
作品00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8月强档人物】冷柏青(湖南)
{辑评}
优雅的挥洒:冷柏青
柳青凯

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科技的、文明的社会,它甩掉了中国历史上以往任何时期的封闭和落后,它的发展和进步对艺术的影响是深刻的。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当代书法人特别是青年人的视野更加广阔,思维更加活跃,而不仅仅满足于对传统文化观念的沿袭。他们着力对历史上各种书法思想的学习、消化和批判,广泛汲取当代中西方艺术观念,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书法新经典。他们崇尚个性化的审美理想,追求新思维、新观念、新目标的真诚和勇气,使当代书法的审美语境趋向自由与多元。他们的开拓意识体现了所呈现的时代特征,为当代书法的思维延伸引领了方向。

笔者一直认为王镛先生主持的流行书风展是有益于书坛的,当代书法的展厅视觉需求与艺术性走向的成果,需要一个集体式的展示,更需要一个官方以外更为纯粹的评价体系。然而流行书风倡导者的成功范例在开拓思维的同时,也产生了太多迷惘的追随者。人们在感受时代恩赐的同时似乎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彷徨与浮躁,书法爱好者拓纸开墨的目的似乎更为明显且复杂,“抵触或是接受”一直困挠着一大批人,更为明显的是有了太多迷惘者的复制或恶追。因此流行书风在书坛一直都是一个矛盾体,审美情致的形式突破与技法语言的从容自在是流行书风的风光所在,而盲目追求视觉效果所产生的浮躁与底气不足又是人们批评它的把柄。然而这只是一种相对而言的“伪流行”,是对“流行”一词的误读,是流行书风缔造者所不齿的。如何避开书法审美在当下的糟杂环境,又能切入书法艺术的本体,已成为现阶段书法篆刻艺术发展的不可避免的矛盾。这样的现状要求我们的眼光不能再一味停留于原有的书法秩序,必须寻找新的突破。事实上,我们的书坛所需要的不是既有风格的复制和恶追,而是建立在“继承与创新”之上,可以与前辈们并列的开拓精神,或是更为清醒的超越意识。冷柏青之所以成为流行书风的代表书家,其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当代性与其审美追求的不断矫正是其书法行为的佐证,流行却不流俗。

冷柏青的知名度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他已成为流行书风阵线不可回避的重要作者。第二当是其超强的组织能力和与此相对应的执行力。其策划和参与的“雁阵书法部落”,以及“全国书法部落联盟展”等都是有益于书坛的精英影响力。第三当是他的为人。他为人热情、雷厉风行、敢说敢作,总把实事办在朋友心里。当下信息时代书法环境的多元化与展厅性要求我们的书家不能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书斋型书家了。一个书家不仅要积极参与书坛的展厅互动,把自已的书法成果展示给世人,而且要善于感知外界信息不断地调整与修塑,极力拓展自我,完美自我。如果能以个人力量参于书坛艺事的组织策划,把真正有实力的书家聚合成一种力量或是一个品牌打出去,就再好不过了,冷柏青就是这样的人。
冷柏青的书法定调于碑体行书,隐约中可见沃兴华书风的影子,又神合貌异,匠心独见。当今书坛青年精英中,何国门随鲍贤伦,何来胜似白砥,马德田近张羽翔,均能领悟乃师方法论,为我所用而不为所囿。冷柏青与沃兴华的关系也大抵如此。冷从沃的书风中悟出碑体行书的当代走入,本着一个基调打进去,在坚守其书写纯粹性与抒情性的同时,以湘人的热情和亢奋的书写才情自由挥洒。当代书法人有着得天独厚的时代信息给予与空前解放的审美自由,却在各种风格流派面前难以决择,而名利的诱惑又让人常常浮躁不安。因此要想找准一个方向理智地坚守下去并非易事,冷柏青的书法之路贵在自我的内省与修塑。

碑帖结合的碑体式行草书的实践是晚清至今依然占据书坛主流的一个重要理论体系。而当代碑体式行草书的重要成果,即是极具书写快感的有着碑版意味的行笔线条被广泛实践。这种线条的自由性与北碑自然的楷法空间互动之后所产生的书写运动生态,有意识地避开了以二王正统草法为主线的婉约派行草书风,成为一种新的路径。从赵之谦到康有为,从沈曾植到徐生翁,从于右任到沈延毅,乃至当代孙伯翔、沃兴华、田树苌、曾翔、程风子、李强诸家等,碑体式行草书的实践道路已成为一条与二王正统书风相抗衡的康庄大道。冷柏青必然是钟情于斯的,为此他做了很多准备,他在行草书创作的背后坚持长期有效的篆隶楷正书训练。扎实的碑版基本功使他纵然自由挥洒追求质朴厚拙,也能油然生出灵动秀润的美感,字法空间法度精谨又浪漫嬗变。因此冷柏青的书法初看难以理清其书风渊源,再看又是那么顺乎自然,丑拙的恰到好处。具体来讲冷柏青碑体行书的取法范围跨度比较宽泛。在章法气度上他看重的是明清大幅式的连绵草书,结体却来自北碑乃至民间刻手的自由与古奥,线质上却又有来自篆隶书的厚重与苍润,而这些优点又是建立在一种自由挥洒的基础上的,没有骨子里的才情是难于将优雅的文气与粗放的意态相互统一,浪漫又不失风度。冷柏青书法最大的优点就是他能将他自由的挥洒保持一个基调之上,在野逸与优雅之间行走,狂放而不显躁气,优雅但见豪气,内心的狂热与人文心境的内美得以冲和。野与雅中和之后的逸气风发培养了他较为纯粹的审美情致,纵横泼辣、汪洋恣肆,又质朴清贵、一团和气,书写的亢奋与笔底的苍厚应运而生、淋漓尽致。

傅青主有著名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为后世不甘华美书风的书法家找到一个借口,以丑拙为美解放了很多人的思想。然而书法之事又必竟是风雅之事,总得有一个正大高贵的前提,虽然放浪不羁,却总为君子。传统、正大、纯粹、自然而然、质朴无华等等一些形容词无时不在矫正关于审美的种种极端,使各种矛盾相互冲和,达到化境。冷柏青虽然在自由狂放地书写,却又深具文人内心的端庄与冲和,大度又内美,让人感受到了他在各种矛盾中的生长过程。愿这个过程能倍伴他一直走下去。

70年代广东开平采风(2007).JPG
乐山大佛(2007).jpg
山东临沂王羲之故居(2006).jpg
作品00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8月强档人物】冷柏青(湖南)
{辑评}
不  醉  也  能  狂
刘贤斌


    对于充满才情的书法家,我一直存有钦敬之想,因为他们的艺术创作不仅宣泄自我,也感动别人,更可贵的是在对其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可以实现彼此心灵的共鸣,这是艺术活动的高层次享受。以斯言之,颇能遥想子期伯牙的精神感怀,所谓“情融神会”“得意妄言”——创作与品味的情境可以一样令人陶然!

    冷柏青就是一位不囿传统而情致勃发的青年书家。

    在当代书法思想开明,风格多元的展示潮流中,柏青的创作直指书法本心,意态灵动而风采时尚,形制不奇而内涵丰沛。从所见柏青的作品来看,他很好地驾驭和构成了书法中的多种矛盾因素,诸如疏密与粗重,润燥与浓枯,还有连带与断绝,静穆与跳荡等等。这些似乎很“明清”的艺术语言,经过他更多的“自我”阐发,便显现出古典而新潮的审美特征来。以我的拙见,因为冷柏青解决了最基本的线条与结体的关系问题,其书法的创作过程,又完全放任于情感,而且这种“以情驭书”愈见彻底而纯粹,因此,其人其书才显现出了宝贵的个性品格。

    素见其所作多为行草,但其作品的线条却是篆籀气十足,不仅厚实有质感,而且能滞能疾,一条线段之间就存在明显的节奏变化。这样,其线性又被赋予了圆与扁的生命形态。柏青的字形结构仿佛难觅本源,对碑版和民间书法的青睐,除了其线条的自然生动,就是结体的“自由自在”而妙趣横生,柏青得益于此。由于他创作的表达方式是与帖“学”相契合的,这样“碑骨帖面”其作品首先有了不俗的格调。其夸张强烈的造型在给人“异样”印象的同时,也昭示了不与人同的艺术品质。在对其作品的品位中,柏青于古人草法的谙熟,也是让人心会和钦服的。

    有了对线条和笔法结体的把握,以冷柏青的颖慧,在章法中发出诸多的变化,应是情理之中的事。他的章法可谓大“处落墨,小心收拾”,但这种“收拾”又绝非“精致”和“稳妥”,而是纵擒自如式的把控。因此,如前所言对多种矛盾的解构和重组便似乎只是他信手所成而拿来为我的了。冷柏青书法创作对欣赏者的心理关照,是他在篇幅之中凸现性灵的结果,其激越的创作情感似而可见。

    坊间流传柏青其人有“疯”劲,处事为艺亦至放浪,迨其把笔,则意至情随,不求工细,完全一副“疯子做派”。这很容易使人想到杨铁笛,徐青藤恣性洒脱的书写情状,其不羁的叛逆,成就了狂肆涂抹的书法神采,也拓“展”了书法的审美与表现空间。柏青及与之相类的当代书人当有对此情动于衷的心灵追寻,这是当代书法承传的精神力量。

书法创作的“释我怀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所以冷柏青的情性和他对待艺术的态度,也就显得弥足珍贵。忽忆起秋明先生于书法的“声”“色”之谓,柏青书法,其“图”其“形”跃然于纸,绵延、空灵、灿烂而浪漫;其“声音”的张扩,则不独和“谐”,亦使人仿见五柳狂歌的楚叟接兴,放怀笑傲,且行且走,醉卧优游。书法艺术需要这样有品性的另类,冷柏青疯得让我们称羡以至遐想。

    我平素关注着冷柏青的创作,近来每每品读其作品集,似有与柏青的意会。其作品有的风格迥异,虽有时日之别,仍几不成类,但都有着涌动的生命气息。窃又想,柏青人“疯”而致书“狂”,才可以有本真的创造。有语云“尚理法者,不大胜亦不大败;尚才气者,非大胜即大败。”柏青理法备矣,才情若此,故其艺术创作可以给我等朋辈有如王摩诘坐“看云起”一样的雅望。

    与柏青兄尚未谋面,其地雁城,不仅因范老夫子遗踪色了人文,尤其南岳矗翠,常令我回望十二年前的衡山游历,亦生曾经过其家门与柏青兄咫尺挥手的亲切情愫......

冷柏青的书法创作可以更见纵逸而豪迈,我们存此期待!
山东沂蒙山(2007).jpg
徐州龟山汉墓(2007).jpg
作品00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8月强档人物】冷柏青(湖南)
{辑评}
速写冷柏青
聂沛(诗人、作家)


  2007年初冬,我第一次到柏青新居竹溪草堂做客,在他墨香四溢的工作室浏览整墙厚重的藏书时,随手取得一本翻开,看到一幅毕加索晚年的速写:一头西班牙公牛,只有寥寥数笔,只有线条和空白,活像牛的象形文字,令人惊叹。古人曾讲“书为心画”,由此可见,无论古今中外,至理同在。柏青一边沏茶,一边跟我说:诗人有“诗在功夫外”之说,书家也应“书在功夫外”。读书、听音乐是他书写之外的两大嗜好。有了深厚的学养浸润,腹有诗书,笔下方有烟云。

  说起柏青,虽然是我的祁东乡党,且我久闻其名,但迟至千禧之年才彼此认识,其后也疏于往来。直到2005年春日某天,我出差到衡阳,黄昏去赴约,刚穿过十字路口,他怀抱一大摞书从旁边的书店扑面而来。两人碰个正着,自然一惊一乍。他立马拽我去喝酒。我支吾着要去见个人。他便问我:你与此人有几日不见了?我回答:一个月吧。他又问:你和我有几日不见了?我说:大概五年了吧。他说:一个月能与五年相比吗?瞧瞧!你看着办吧。我一想:柏青他说得在理儿,咱们这么久没见了,须把酒言欢一番才是。

  酒量十分有限的柏青,陪我海喝一顿。后果可想而知,他醉得通透。事后得知,他竟患着重感冒,不惜拼着身子骨,非要跟我平分一壶老白干。其为人之浓烈、真诚和直爽,可见一斑。

  从此我们就有了较多的联系。我到衡阳,会给他打个电话,或喝个茶吃个饭;他来祁东,亦如此这般。有一次,我们结伴去耒阳会友。柏青拿出一幅自己新近创作的长卷来,让一干文人墨客(包括一位文化局长)品评、欣赏。只见那行草布局大胆,笔墨酣畅时,飞流直下,干笔焦划处,渴马奔泉;或方圆互生,挥洒自如,或飞白隐显,意在笔先;欹正、曲直之变多端,***跳荡、朴拙飘逸,出于法而化法,行于则而无则;信手落墨字字功,有心凝神句句散。有人说:这就像歌唱中天籁般的美声,和声与对位,超乎智巧,如惊鸿乍起,几近无迹可寻。

  众人叫好!当即有某企业家表示愿意出高价买下这个作品。柏青婉拒,说自己太爱这幅字了,写时清静无为,忘我妙悟,拿来给朋友们雅正,以求观物通神,重温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感觉。

  如果说,柏青的为人像一条可爱的直线,那么他的书法艺术则如同摇曳多姿的曲线,不拘一格,笔底千花。中国书法的艺术本质是线条点画,但更重要的,柏青说:“也许是空白。”

  他给我续上茶水,引领我到他工作室外的楼顶花园看风景。花园大约80平米,植有青草、翠竹、茶花及各式盆景,间有一弯小溪,若干小鱼怡然游动,顾盼生趣。冬日下午的暖阳软软地晒着我们。我悠悠地抽着烟,跟柏青聊天:西方文艺理论之接受美学,有“第一文本”和“第二文本”之说,认为“未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只能是第一文本;经过读者阅读过的作品才是第二文本”。“第二文本”需要经过读者的主观润色和加工,渗透着他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而方显回味悠长。所以,柏青所说的“空白”,实际上既有文本之内的书法结构,也有文本之外的隐喻和暗示。柏青补充说:他所谓的“空白”,最终是一种顿悟!

  他接着又说:有的人学书法怎么也学不好,天天写,也无法成为书家。有的人某一天,他突然顿悟,比如说他看到一棵老树的枯枝,受到启发而成为书法大师。禅学很讲这个顿悟境界。书家悟道,其实并不神秘,只需书者博学多识,深入生活和心灵,像多角章鱼一样去感触、去把握,就能水到渠成。

  我们在楼顶花园看风景,内心似乎也陷入了某种“空白”之中。空白自然是空白,柏青自然是柏青,我自然是我。我们缄默良久。夕阳慢慢沉下去了。坐在椅子里的柏青动了一动,仿佛从梦中醒来,站直身子,大声说:“沛哥,咱们喝酒去!”

2009.2.26  菊石楼

泰山经石峪(2008).JPG
游泰山(2008).JPG
作品00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8月强档人物】冷柏青(湖南)
{个人相册}
烟台海景(2008).JPG
游蓬莱阁(200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8月强档人物】冷柏青(湖南)
{个人相册}
广东清远(2008).JPG
作品00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