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5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5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叶武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 >> 北京·张维忠(读帖有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张维忠专题

册页展作品-第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张维忠专题

册页展作品-第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张维忠专题

册页展作品-第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张维忠专题

参加(右1)第二届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和旭宇、吴震启等先生全影.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张维忠专题

在空军书法骨干创作班上.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张维忠专题

在空军书法创作班给同道做示范.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张维忠专题




张维忠:有一种境界叫做自若
文/夜语风荷

深秋,晚七点,天色已完全黑透,风从街道的尽头狂奔过来,寒气越发重了。

航空装备研究所,张维忠的家。虽然略显凌乱,但整体基调明亮,欢快,让人不由得轻
松了许多。最先吸引我们目光的,就是客厅墙壁上一幅二十四寸水晶照:照片中,一对
年轻夫妇,双双着蓝色军装,相依相扶,珠联璧合,既含情脉脉又英姿飒爽,让人艳羡
不已。

维忠是个沉静之人,话不多,连笑容也浅浅的。在部队机关,他负责人事工作,繁杂、
琐碎、乏味,还必须认真细致,出满勤干满点,加班也是常事,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
他仍然能在公余挤出时间,沉下心思,专心致志钻他的书、磨他的字,并悄悄地摘取一
个又一个令人羡慕的国家级展赛大奖,这确实值得我们钦佩。他漂亮的妻子于晴晴说,
我们家维忠啊,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我这时插话说:“还特别能获奖!凑三
个特别吧?”

大家都笑起来,但这“三个特别”并不能概括维忠。他最有别于其他书家的特点,应该
是那份初见之下你就能感觉得到的姿态:自若。不张扬,不浮躁,不冒进,清醒地把握
着自己的方向,一派泰然。

受父亲影响,维忠自小喜爱书法,中学时代就开始在区县书法比赛中崭露头角。参军后
,部队浓厚的文化氛围使他如鱼得水,义无返顾地踏上了深远的翰墨之旅。为基层官兵
辅导书法、用书法作品慰问退伍老兵、装饰部队文化场所……维忠厚道、实在,把书法
当成“工作的助推器”、“生活的润滑剂”,他乐呵呵地写着,书写水平逐年提高,也越
来越多地受到领导的赞扬,工作的积极性也随之高涨——在军队,维忠是个让领导满意、
受战士爱戴的标准的好干部。因此说,他的事业和他的艺术,两相兼顾,和谐并处,此
自若一。

维忠刻苦。因为对书法的痴迷,他几乎穷尽了所有的公余时间。九十年代初,他考入西安
军校。这座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的古城,为他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大门。不知道有多少个节
假日,西安碑林里多了一位年轻战士勤奋的身影:那些岁月剥蚀的线条,那些古老神秘
的印记,被他一遍遍地揣摩,研读,他常常顾不上吃饭,忍饥挨饿去“泡碑林”,这段
时期也是他对墓志产生兴趣的开始,奠定了他魏碑情结的主调;沈阳的冬天,滴水成冰
的季节,穿了厚厚的棉袄,他照样临池不辍。有时候写到深夜,毛笔划拉不动了,定睛
一看,笔尖上,砚台上,全结满了冰茬儿!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条件,深夜的书案
前,维忠总是沉浸其中,把胸中丘壑尽数付与笔墨之间,此自若二。

维忠低调。在某次大展中,他获得了大奖,领导们进场参观的时候,大多数获奖者都站
在自己的作品前,递名片,介绍自己的作品,兴高采烈地与领导合影……可这时,你却
找不到张维忠了。原来,他正不声不响地寻到一个摆放入展作品的角落,去琢磨那些入
展作者的作品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维忠深谙此理,善于从不同的作品中汲取不
同的营养,也正是他的聪明之处。身外浮华满地,眼前唯有书香,此自若三也。

维忠多思。碑帖如何结合?在什么程度上结合?在那些元素上结合?确定自己走碑帖结
合的路子,他也曾好一阵子彷徨,好一阵子茫然。他真诚地拜读现当代写碑的书法名家,
从赵之谦、康有为和赖少其等大师的身上悟到了天然成趣的美学思想。他的学习状态也
呈现一种泰然自如之势,不是一味地膜拜模仿,而是学而化之,为我所用。他用自己独
特的艺术情趣和审美格调,对碑的刚劲雄健、帖的清婉柔美进行大胆取舍,并注入行草笔
意,“该让的让,该曲的曲”,使温润的朦胧情调隐含在作品之中,张力十足,耐人寻味,
到达了一种温润和谐又气象万千的境界。深入传统又不拘泥传统,他在取舍中坚定地站
稳了自己的脚跟,走出了专属于自己的那片风景,此自若四。
或者,还有更多。

我知道,一篇小散文不能容纳多少,一种姿态描摹亦不能概括多少。

此刻,夜深了,维忠一定又展开了自己的黑白世界,一如既往。

一个懂得养心的人,一定更懂得为艺。

我们衷心祝愿,维忠在更远的路上,一路花开。




[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09-8-18 23: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8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先生有着扎实的传统功底 作品传递着灵动秀美的笔法 古朴高雅的格调 先生真是当今书法人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感谢叶版主发此好帖  非常喜欢张先生的书作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张维忠专题




张维忠的书写境界
文/童孝镛

  
  空军书法队伍建设和书法创作成果着实是令人称道的。他们的书法队伍不仅人数众多,活动频繁,而且成果丰硕,精英辈出。在这个优秀群体中,张维忠无疑是一位“战功”卓著的重量级高手。
      

        维忠的书法创作惯常以小楷示人,兼作行书和行草。这其中小楷是维忠的主攻书体,也是其强项。维忠即是凭借着这一书体,频繁地在全国大展、大赛中摘金夺银,不断创作着他在中国书坛的书写神话。
   

       在这篇短文中,我想着重对维忠的楷书艺术创作进行尝试性的解读与赏析。其目的一方面是为自己学习借鉴别人的优长开张门户,另一方面或许还会为许多正在着手楷书学习、创作的同路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因为维忠的书法创作实践是成功的,成果是骄人的,值得让更多的人学习、借鉴。
   

       参碑入帖。维忠的楷书植根于传统。北碑的方阔质朴和帖系书风的飘逸灵动,在他的作品中是两个较明显、较突出的个性书写元素。碑与帖这两种很难调和的笔墨体系,在维忠的巧妙经营和精心整合下,都归依在他的笔墨范式表达之中。碑版的宽厚沉雄、帖学的雅致飘逸,在维忠的胸次中互为生发、相得益彰。可以肯定地说,维忠创造出了一种既别于古人,又不同于时人的全新的楷书书写风貌。值得提出的是,要想组建这样一种笔墨范式,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得到的。这期间既需要从艺者有过人的胆魄,同时还需要有过人的才智,甚至还需要从艺者具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艺术胸怀。
   

        楷行相间。或许是严整的晋唐楷则对人的艺术自性的束缚太过于苛刻,近些年以行书意趣入楷渐渐成为了一种审美风尚和创作趋势。维忠无疑是这块处女地的先行者和成功实践者。除了对碑意帖学书风的整体性涵咏与观照,维忠更加注重楷书书写中的抒情性表达。他的高明之处即首先表现在他善于用简(减)省法。省减、弱化传统楷书繁复、机械的提按顿挫,代之以迅捷、圆转却又不乏起承转合的通透性线质。其次,他还敢于用速度。省减机械、板刻的提按顿挫一般的作者都可以做到,但能做到简约而不简单、简约中见丰富、简约中见精气神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了。维忠新颖的书写表达,颠覆了我们对楷书艺术创作、审美活动中惯常的思维模式;这种书写能让我们在审美视觉行走中,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新鲜的审美愉悦。
   

       技道相发。书艺创作如果仅从技术层面对其进行考良和评估的话,那么势必会将艺术本身引向平庸、乏味。维忠是一位有着深邃书学思考的人,即如他对中规中矩、严整刻板的楷则进行的演绎和发挥——八面出彩、流美生动,这是维忠在技术操作背后对“道”最深度的解读。他在楷书创作上的成功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他对“道”的准确体察和对书艺真源的准确体悟。维忠的楷书从技术上讲,似乎已经臻于成熟和完善,但维忠的书艺创作之路、探索之路似乎还有无限伸展、延续的空间。技道相发或许是维忠往后书艺生活中最重要的书写追求。
   

       谈维忠的书艺显然无法绕开他的行书和行草书创作。事实上受我个人创作方向的影响,我更加关注维忠的行书和行草书创作。为什么呢?因为维忠写这一路数时,有其他专注于行草书创作的作者无法相比的前提条件,即他有坚实的楷法作支撑,而且已经是一位有着深厚书法创作经验和审美积淀的老作者。所以看维忠写行草书时总感觉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尤其是握管驰笔时的那种果敢风仪,常常使观者沉醉在其上下翻飞的书写情境之中。因此,如果允许我作评价的话,我倒认为维忠的行书乃至行草书创作充满着无限的张力和活力,其继续伸张、发挥的空间甚至会超过其楷书创作上的成就。
   

       和众多的同龄人、同路人相比,维忠已经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但维忠在书写之外还在努力地做着他能及的书外“功课”,这又让我越愈发觉得维忠书写心境的纯粹和书写情怀的沉静。其实,这门“功课”应该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养”。“养”的成份是多元的,读书、治性、培志、做人等等,都可归结在“养”的名份之下,这是一个真正想在艺术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要去修为的一门重要功课。而且这份“养”在艺术创作的后期会显得尤为重要。
   

      谨以此文与维忠兄共勉。并衷心祝愿维忠兄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取得更高、更大的成就。   
   
2009年3月24日于
晴云山馆
(童孝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草书一等奖获得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张维忠专题




松风水月天然雕
文/徐结庐

  
  这两年里,我前后登过黄山与峨眉。在通向黄山天都峰的峭壁上,我聆听万壑雄风舞动迎客松时发出的啸音,心灵不禁为之震撼,一介凡身也有飘飘欲仙之感;而在峨眉山伏虎寺,当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我掬一捧映着月光的泉水,心头的尘埃顿时就洗涤一净,整个身心也溶进了佛教名山。当我陶醉在天下圣境之时,自然就会想起军旅书家张维忠的书法艺术。凡是去过黄山的人,都会发出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慨叹;我看了张维忠的书作,发出的慨叹却是—— 读了维忠更爱书!
  

       维忠是个呐于言表的君子,在热闹的场面,总是不显山,不露水,甚至还有点腼腆,一如他的书法作品,将精气神都深藏在线条中,令你越读越有味,越看越有韵。甚至在书展上,他也是躲在人堆里,倾听旁人对作品的评判,而不是在自己作品面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没有考证过维忠的家境,但能看出,出身平民家庭无疑,因为他的骨子里,有一种平民意识,从不张扬自己。
  

       我喜欢跟平民的孩子打交道。
  

        维忠在军旅书家中,成绩斐然。作品多次入过全国大展,多次获过全国大奖,但却从来不将这些奖挂在嘴上,在公众场合出现时,也没有书法家的派头,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从部队来的一个基层干部。我在认识维忠前,曾在全军书展上赏读过他的作品,写得大气磅,风神兼备。见到本人,我方才明白,书法不是挂在嘴上吹气的泡泡糖,也不是贴在脸上的商标,书法是心灵的展示,是情感的宣泄,更是人生品位的诠释。
  

       维忠的书风,曾长期受北碑的浸润和滋养,用功最勤的,是《张猛龙碑》、《崔敬邕碑》和《龙门二十品》,在东北野战部队服役期间,由于驻地离市区远,一时买不到宣纸,就用毛笔蘸着水在地上练习,往往一写就是大半夜,如此的精神,让我想起峨眉山一步一叩磕向金顶的朝圣者。皈依北碑,博取旁糅,不仅楷书写得天真烂漫,就连行草书,也有魏碑的仙踪,柔美中透着刚劲,挺拔间还显妩媚。碑与帖的结合交融,就使得作品既有松风的阳刚,又有水月之阴柔;之后追摹二王,旁涉孙过庭、米芾、王铎,取得真经而后羽化,书风便具备了独特的面目。
  

       学书的过程其实是一次朝圣,在通往艺术圣殿的路上挤满了行者,但各人朝圣的目的又不尽相同:有的为名而来,有的为利而往,所以真正能抵达书法圣殿的也只是少数的那么几个人,真心地祷盼维忠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以修得正果。
  

       写到这里,草成小诗一首,赠与维忠贤稧共勉:
   

       征衣常带淡墨香,
       落笔惊风气也浩,
       谁言三寸砚池浅,
       松风水月天然雕。

甲申年秋月于风荷草堂
(作者系海军创作室创作员、一级作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