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8912|回复: 12

欧阳询书法汇编 <转自百度欧阳询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6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一、总论
欧阳询在他长达八十五年的岁月里,留下了大量作品,虽大部分已经失传,但他所留下的,已足够证明他在书法领域中所作的伟大贡献。下面就其传世作品,逐一作简要的艺术分析:  
《隋上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
  

无年月,丁志宁撰文,碑文二十八行,行五十九字,碑石断于明代。简称《皇甫诞碑》。关于此碑的书写年代与立碑时期,各家所说皆不同,顾炎武认为是贞观初年,翁方纲与罗振玉则断定为贞观十七年。对于此碑,褒者贬者皆有。《墨林快事》有云:“皇甫明公之碑在信本书中最为妍润,此立于隋日,乃公少年所书,宜其文采之流丽而神情之鬯适,与其暮年老笔奉敕矜持者不同也。”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说:“欧书《皇甫诞碑》最为险劲,张怀瓘《书断》称其森焉如武库方戟,此等是也。”  
  按:我们已经无法确知这块碑所立的年代。有许多人把它当作是欧氏早年的作品而予以轻视,例如蒋衡《拙存堂题跋》里就这样轻蔑地以为:“余谓其中而不正,灵而不静,殊逊《醴泉铭》。”根据他署款“银青光禄大夫”这一官衔,王昶说虽不见于本传,却可以推断当在唐高祖与太宗之间,即在欧阳询六十岁左右。从书法中可以看出,这是他已成功地改革后的新楷书系统——无论是笔法还是结构,都与北朝的那种笨拙截然不同,而是一种极为爽快的笔法,其细劲与北碑的粗朴大相径庭。它同北碑楷书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不是怪异、扭曲、变化与奇妙,而是宁静、朴素、细劲、高雅。他在这通碑中,正实践了他的不把汉字作为单纯的汉字,而是视为一种结构、一种关系,加以配合、控制,来表现他心目之中的美的理想形式。洋溢在碑中的那种单纯的气息、冷静的理性精神,是别人所没有的。如果说,唐代尚“法”的代表是欧阳询,那么,代表欧阳询瘦劲险绝之书风的,就是此碑。此碑碑文用界格排列,左规右矩,一点一画皆不苟且为之,堪称是唐楷之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最能代表欧阳询的书法风貌的。  
《化度寺故僧邕禅师合利塔铭》
  简称《化度寺碑》。此碑立于贞观五年(631),李百药撰文,三十五行,行三十三字,字稍小。北宋庆历初年,范雍见此碑,叹为至宝,以至于寺中贪财的僧人们以为石中藏有宝物,竟然砸碎了碑石,在没有发现什么之后,就把它扔在寺后。范雍将它弄到了家里。在南宋时。又遭兵乱,于是碑石就彻底地毁了。现存多为翻刻本,传世拓本惟吴县吴氏四欧堂藏清成亲王旧藏本是原石拓之孤本,今藏上海图书馆。  
  

赵孟俯跋此碑说:“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而《邕禅师塔铭》又其最善者也。”明人王世贞更以为此碑“精紧,深合体方笔圆之妙”。清杨守敬《学书迩言》评曰:“欧书之最醇古者,以《化度寺碑》为最烜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以为:“《化度》出于《晖福寺》及《惠辅造像记》耳。”  
  按:此碑与《九成宫》仅差一年,因而除了字稍小之外,形神酷肖,下笔、收笔、挑出或转折的地方,全都小心收敛,是欧阳询理性规范的极致。只要一看到《化度寺碑》,我们必会惊异于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总是那么清明、平稳,而没有丝毫的紊乱、波动。所以,他的一点一画也表现得有力、细致、充分、正确。在结构方面,更是无与伦比的。  
  

但是《化度寺碑》似乎比《九成宫》写得更凝练一些,这便是杨守敬看出它比《九成宫》醇古的地方。郭尚先在《芳坚馆题跋》中特意用了“渊穆”二字,以区别于欧阳询的其它作品。在这件作品中,欧阳询书法一向所具有的北方书风,残留的已经不多,而是强烈的自我面目了。从某些用笔特色来看,后来的柳公权似乎得力于此者颇多。  
《唐故都督徐州诸军事徐州刺史临淄定公房公碑铭并序》
  简称《房彦谦碑》。唐贞观五年(631)立,李百药撰文,碑文三十六行,行七十八字,碑阴十五行,行十三字,碑侧三行,计十三字,额篆书“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九字。  
  清吴玉晋《金石存》评曰:“极挑拨险峻之妙,与正书正是一律。兰台《道因》亦全是此种风味也。”  
  按:欧阳询的隶书作品,这是仅见的一件。隶书的笔法随着行草书的兴起,显然已经失传了。书写者只能在楷书笔法的基础上揣摩隶书的笔意而已,因此它与隋代《青州默曹残碑》等众多的北碑极为相像,我们甚至可以从《大代华岳庙碑》(太延五年,即439年)找到它的影像——这是北魏刻石中最早的一件石刻。这块碑全是北方人的传统笔法,但也可以看出刘明玄已经掌握了在当时较为先进的楷法。欧阳询的这一作品,与此相反,即他在精熟的楷书笔法上,又想回到古拙的隶书笔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法上去,但比楷书要古拙得多。他的起笔用的就是楷书的方法,而波尾的“三过折法”,却是隶书中所没有的。因此,尽管杨守敬对此帖评价甚高,认为是“唐朝第一分书”,但是其用笔之生拙与楷书的严谨是大相径庭的。  
  碑侧款署“太子中允□□□□欧阳询书,贞观五年三月二日树”。王昶《金石萃编》卷四十三中对此有考释说:“欧阳询称太子中允,下阙二字,下又阙二字,尚存左傍亻扌,似是‘修撰’二字,然本传则但云贞观初历太子率更令、宏文馆学士,封勃海男,卒年八十五,终其身未尝为太子中允及修撰之官。且此碑与《化度寺碑》同为贞观五年所书,彼称率更令而此题中允,疑不能明矣。”从这点来看,把此碑作为欧阳询的作品,倒是颇值得怀疑的。  
《九成宫醴泉铭》
  贞观六年(632)四月刻,魏征撰,碑文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额阳文篆“九成宫醴泉铭”六字。在陕西麟游。传世宋拓尚多,以明驸马李琪藏北宋拓本为最早,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人虞集题此碑云:“楷书之盛,肇自李唐,若欧、虞、褚、薛尤其著者也。余谓欧公当为三家之冠,盖其同得右军运笔之妙谛。观此帖结构谨严,风神遒劲,于右军之神气骨力两不相悻,实世之珍。但学《兰亭》面而欲换凡骨者,曷其即此为金丹之供?”明人王世贞对此碑的评价也极高:“信本书太伤瘦俭,独《醴泉铭》遒劲之中不失婉润,尤为合尔。”陈继儒也说:“此帖如深山中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清人对此碑的评价就更高了。翁方纲《复初斋文集》中说:“率更正书《九成宫》、《皇甫》、《虞恭》皆前半毅力,入后渐归轻敛,虽以《化度》淳古无上之品,亦后半敛于前半,此其自成笔格,终身如一者也。惟《醴泉铭》前半遒劲,后半宽和,与诸碑之前舒后敛者不同,岂以奉敕之书为表瑞而作,抑以字势稍大。故不归敛,而归于舒欤?要之合其结体,权其章法,是率更平生特出匠意之构,千门万户,规矩方圆之至者矣。斯所以范围诸家、程序百代也。善学欧书者终以师其淳古为第一义,而善学《醴泉》者,可不知此义耳。”又:“欧书以圆浑之笔为性情,而以方整之笔为形貌,其淳古处乃直根柢篆隶,观斯铭者,必知此意然后为得耳。”蒋衡《拙存堂题跋》更是推崇备至:“欧阳信本书直逼内史,《醴泉铭》尤为杰作。”  
  按:“九成宫”原为隋代“仁寿宫”,唐太宗在此避暑时发现了泉眼,认为是祥瑞之兆。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碑文。此时欧阳询已经七十五岁。在欧的所有存世作品中,《化度寺碑》少其变化之丰富,《虞恭公》逊其温润。此碑寓险峻于平正之中,融丰腴于瘦硬之内,含韵致于法度之外,南派书风的和雅,与北派书风的雄劲,在此碑中得到了彻底的体现,难怪人们把它当作唐代楷书中的代表作,视为唐碑之冠。或者可以说,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最彻底地代表了唐代书法的典雅之风。用笔至为精谨,下笔、收笔或者转折等等地方,全都小心收敛。他的这种极端单纯化的用笔方式,将个人情感蕴藏在内部,自始至终的谨严完全来自于他所遵从的关于书法完美的概念,而在具体操作上,则是以一种理性为坚固基础,熟视结体的每一部分,从各种不同的穿插方式或排列方式里找出一个有法则可寻的、清晰的形式,使每一个字都能成为理想中的那种联贯的、坚实的、整体的团块和蕴藏着历史意识的传统结构。但是,欧阳询毕竟还熟习隶书,所以用笔在平实之余,还有浓郁的隶书意味,例如他对竖弯钩等笔画的处理。  
《仲尼梦奠帖》
  行书,九行,行九字,共七十八字。有元人郭天锡跋:“信本行书蝉联起伏,凝结遒耸,裁萧永之柔懦,拉羲献之筋髓。比之诸势,出于自得。此本劲险刻厉,森森焉如府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浑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后又有赵孟俯、杨士奇、高士奇、王鸿绪诸人跋。  
  关于真伪问题,明代中后期有人提出疑问。詹景凤《东图玄览编》认为它是“响拓之极精者”,都穆《寓意编》认为是临本,而陈继儒在《妮古录》中则认为是宋人书。杨仁恺断为真迹,并把年代限定在贞观初(627—641),为欧阳询晚年成熟之作。  
  

按:这是欧阳询传世墨迹中最为可信、也最为精彩的一种,其中显示出充满自信的意趣。美妙的情调与意趣,渗透了对新笔法与新形式的自负与自由。  
《卜商读书帖》
  纸本,行书六行,共五十三字。拖尾上有一瘦金体题跋,无名氏《装馀偶记》以为是宋徽宗赵佶的手笔,其中有几句话是这样的:“……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清人吴升《大观录》跋:“笔力峭劲,墨气鲜润。”  
  按:此帖虽然是双钩廓填,但可以看出,欧阳询的用笔方式,显示出强烈的唐人风貌。他楷书中的瘦劲典雅,在这里转化为锋锐的笔痕,似乎还残留着北派书法中的方劲笔法。但是墨气却极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鲜润,书体变成了行楷体,除了笔画的方折而锋利之外,结体的狭长在北派书法中是很少见的。字心向右下倾斜,笔画之饱满与丰腴,起笔简截而少婉约之势,是与当时流行的王羲之或王献之书风大不一样的。  

《张翰思鲈帖》
  此帖十行,九十八字,是唐宋间摹本(即双钩廓填本)。与《卜商帖》装在一册。  
  在本帖中,他自己一贯的书风,与来自于例如王羲之的那种南派书风交织在一起,结实的用笔,明确地体现了欧阳询孜孜以求的法度。然而,他却能在达到齐正典雅之后再来破除它,造成一种流动感,并进行巧妙的混合。结字中宫紧缩,而时将横画或捺画伸出,收放有致,形成一种极佳的节奏感,间杂一二草书字,更见变化。  
《行书千字文》
  欧阳询书《千字文》,见于着录的共有三本:一为蔡襄题识过的《草书千字文》,一为南宋初期扬无咎藏的《楷书千字文》,一为现存的这本千字文。  
  帖后仅存王诜跋:“东坡云,欧阳率更书非托于偏险,无所措其奇。其末流遂至李国主辈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仆非唯爱此评,又爱其笔札瑰伟,遂白主人而取之。主人自有好事之病,怜我病更甚,故取之而不拒之也。晋卿书。”  
  按:此本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与欧字所具备的特征都是极为相近的。其中“书”字误书为“画”,而李渊的“渊”字缺笔以避讳。据陈垣《史讳举例》考证,唐碑之中避讳缺笔的,最早见之于高宗干封元年赠《泰师孔宣碑》。杨仁恺断定此帖为欧阳询早年所书,那就更没有必要避“渊”字讳。  
  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在提到本帖时,曾指出,黄伯思《东观徐论》卷上论虞书千字文时说过:“世有欧(阳)率更行书《千文》一卷,乃是集其字为之者。”所述不知是否此卷。  
《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可以证明张怀瓘所说欧阳询的草书是来自王献之一路的,而与王羲之平和宁静的草书不同。欧阳询的草书在唐初也是第一流的。米芾《书史》,对欧阳询的草书赞道:“草帖乃暮年书,精彩动人。”据米芾看来,在唐初,只有孙过庭与欧阳询,才算是真正得二王法者。
( 欧阳询楷书名气太大,草书似乎很少有人提及,余习草书多年,平时亦留心各种书帖,对欧氏草书竟一无所知。今岁偶然机会,购得欧阳询法帖一本,内有草书千字文残卷数页,只觉得其结体精妙,笔法俊峭,与二王草法大异。临写之后,更觉其妙。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梁散帝太平二年(公元五五七年)生,唐贞观十五年(公元**七年)卒,享寿八十有五。幼即聪慧过人,博通经史,工于书法,篆隶真草,莫不专擅。初仕隋,官太常博士,唐高祖即位,官太子率更令,封渤海县男,世称欧阳率更。乃唐代年事最长,资望最高的一位大书法家。楷书世称欧体,草书于《书断》中列为“妙品”。
欧阳询书法学东晋二王及北齐刘珉,楷书是在王右军的基础上易方为长,险劲瘦硬而独创“欧体”。在书法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其草书亦能独树一帜,《书后品》称其“如旱蛟入水,才兔走穴”;《书断》称“跌宕流通,示二王,可为动色”。观其作品,也确有骨气峻峭面折庭诤之风格。
此篇千字文残卷,布白疏密适度,笔法转折自如,流入日本,影响很大,中村不折氏评道:“此为欧阳书中草法杰作,而其活泼之笔触,能在此帖中见之。”
此卷草法俊峭秀雅,可与二王相媲美。其用笔不全师二王之圆笔,而兼有北碑之方笔,是以他的字更坚挺。非但如此,此卷书法还有隶书笔法的混入,兼有章草的简古质直。据传,欧阳询曾见到索靖书写的章草碑刻,为揣测其笔法,留恋数日,方才离去。从此卷书法来看,欧阳率更取法章草笔意,写出了独特的风格。惟其结合得非常得体,便创造出了独具匠心的书体。
总之,此卷书法用篆隶得笔,晋帖得韵,隋碑得神,集众家之大成,汇为一体,诚为独树一帜。
此卷书法是渗和的体裁,峻峭的笔法,实在不宜初学。看起来单纯,临写起来方知其不简单。
一是要有篆隶功夫。如仅从楷书过渡到此帖,恐怕很难写好,很难体会到章草笔意的妙处。
二是要有楷书的功夫。线象的流动性构成其字的外部形质,一望而知是草书,而频频出现的楷式点划,又使其笔运过程显得凝重而从容。
三是要有狂草的功夫。字间不相连属,行间互不干扰,但要整体上看去不能松散。要用一种流动的线构,在视觉空间的占有上形成一种张力,把整个篇章团结起来。
此卷书法,较之章草在结构行款上有较大的自由度,较之今草又分明闪耀着古朴灵光,较之狂草有蕴含着真书的精研,具有其它草书所不能兼具的审美韵致与技巧含量。有利于学书者在对此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的把握后,嫁接他体转入自我书艺锻造的过程。笔者正依此道而行,但愿能有所获。)  

  欧阳询除了正式碑刻之外,还有一些可以称为习作式的作品,这便是《史事帖》。这是他选择古史的内容而创作的一批作品,后人汇为一辑,总称为《史事帖》,或称《故事帖》。宋米芾《书史》称曾于濮州李丞相家中见到过十余帖。后渐散佚,目前尚可见到刻帖《汉文时帖》、《殷纣帖》、《度尚帖》、《劳穆公帖》。更为可贵的是,尚有墨迹《仲尼梦奠帖》、《卜商读书帖》以及《张翰恩鲈帖》留传下来。
  除了这些我们还能看到的欧阳询的作品以外,还有一些见于着录之中的作品,我们也把它列在下面:  
一、司空窦抗墓志铭
立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三月,欧阳询六十六岁时撰文并隶书。着录见《金石录》等书。  
二、宗圣观记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二月立(《金石录》作武德七年),欧阳询七十岁时撰序并隶书。陈叔达撰铭,额题“大唐宗圣观记”六字楷书。  
三、兰亭记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二月,欧阳询楷书。  
四、传授诀
款书贞观六年(632)七月,欧阳询七十六岁时书。  
五、心经
贞观九年(635),欧阳询七十九岁时书,小楷,初刻于饶州(今江西波阳县),以后曾刻入《博古堂帖》、《停云馆帖》、《墨池堂选帖》、《玉烟堂帖》等刻帖之中。  
六、昭陵刻石文
贞观十年(636)立,时欧阳询八十岁,隶书,李世民撰文。着录见《金石录》等。  
七、阴符经
贞观十一年(637)书,小楷二十六行,曾刻入《宝真斋法书赞》、《餐霞阁法帖》、《墨妙轩法帖》、《三希堂法帖》等之中。  
八、周大宗伯唐瑾碑
约立于贞观年间(627—649),于志宁撰文,楷书。着录见于《金石录》等。  
九、隋工部尚书段文振碑
约立于唐贞观年间,潘徽撰文,隶书。着录见《金石录》等。  
十、九歌残石
又名《九歌碑》,无年月,北宋时始刻于长安。  
十一、昭陵六马赞
无年月,隶书。  
十二、荐福碑
无年月。  
  在各种刻帖之中,还保留了欧阳询名义下的大量书迹,见于《淳化阁帖》中的,有《兰惹帖》、《静思帖》、《五月帖》、《足下帖》、《比年帖》、《脚气帖》六帖;《汝帖》中有《车驾帖》、《秉笔帖》二帖;《懋勤殿法帖》中有《薄冷帖》、《投志帖》、《去留帖》、《益都帖》四帖;《玉虹楼法帖》中有《庚亮帖》、《早度嘉帖》、《由余帖》三帖,其它尚有《风姿帖》、《临黄庭经》、《穆公帖》、《汉文帖》等。欧阳询留下的书法作品,可谓洋洋大观。
二、释文
01.大唐宗圣观记
02.九成宫醴泉铭
03.《九成宫醴泉铭》题跋
04. 随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
05. 大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温公墓志
06.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07. 左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姚恭公墓志铭
08.唐故都督徐州五州诸军事徐州剌史临淄定公房公碑
09.缘果道场七层砖塔下舍利铭
10.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
11.唐故卧龙寺黄叶和尚墓志铭
12.女子苏玉华墓志铭
13.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凉州刺史定远县开国子郭公墓志铭
14.法帖:
梦奠帖、张翰帖、卜商帖、道失
题诸家书帖:兰惹帖、静思帖、五月帖(足下帖)
传授诀
车驾帖
足下帖
比年帖
脚气帖
由余帖
薄冷帖
去留帖
申屠嘉帖
殷纣帖
度尚帖
庾亮帖
数日不拜帖
投老帖
15.临川帖
16.艺文类聚序
17.西林寺碑
18.与欧阳询互嘲
19.用笔论
20.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大唐宗圣观记
夫至理虚寂,道非常道;妙门凝邈,无名爰名。爰自太始开图,混元立极,三才奠处,万品流形。莫知象帝之家,未睹谷神之域,希夷琐闭,(一作?)溟氵幸封寄。及夫鸟迹勃兴,隐书诠奥,至化因兹而吹万,元教由是以开先。圣圣袭明,道德授受。于是混元之教,风动天下,水行地中矣。宗圣观者,本名楼观,周康王大夫文始先生尹君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因即为号。先生禀自然之德,应元运而生,体性抱神,韬光隐耀,观星候气,物色真人,会遇仙?,北面请道。二经既演,八表向化。大教之兴,盖起于此矣。兹观中分秦甸,面距终南。东眺骊峰,接晴岚之??;西顾太白,粲积雪之皑皑。授经之古殿密清,络牛之灵木特立。市朝屡易,仙迹长存。物老地灵,每彰休应。卿?日覆,寿鹤时来。树无窠宿之禽,野有护持之兽。文始药井,干?未堕;老君?车,确然不朽。至于穿窬盗窃,进退自拘,似有絷维,悉皆面缚。昔周穆西巡,秦文东猎,并枉驾回辕,亲承教道。始皇建庙于楼南,汉武立宫于观北。崇台虚朗,招徕?水之仙;闲馆错落,宾友松乔之侣。秦汉庙户,相继不绝。晋宋谒版,于今尚存。实神明之奥区,列真之会府。后魏文帝变夷风于华俗,立仁义之纪纲,崇信教门,增置徒侣。有陈先生宝炽,颍川人,夙有幽逸之姿,幼怀林壑之趣,松风入赏,名岳留连,玉皇之道既宏,银榜之宫?构。续有王先生子元,言穷名象,思洞隐微,念在元空,累非外物,含神自静,仪圣作师,并德音孔昭,郁为宗范。周太祖定业关内,躬受五符。隋文帝沐芳礼谒,获闻休征。迨隋将季,政教陵迟,六飞失驭,四维圯绝,夷羊在牧,蜚鸿满野,家习兵凶,民坠涂炭。皇帝命世应期,荣镜区宇,戡难静乱,亭毒无垠。广大配乎天地,光华方诸日月。数阶庭之?荚,聆凤和鸣;照景星于元?,观麟郊薮。缉礼裁乐,化俗移风。农夫劝于时雨,陇馀滞穗;工女勤于蚕绩,杼柚不空。九服韬戈,三边静析,西戎革面,东夷献舞。朔南洎声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漠北尽来王。德化遐渐,无幽不畅。三善克懋,非假二疏。一有元良,万邦贞固。照均天纵,道契生知。笃尚元根,钦兹圣躅。以武德三年,诏锡嘉名,改楼观为宗圣观。宸?兴念,纂胄所先,启族成家,鼻于注史。得一以灵。蹈五称圣。弱为道用,柔为至坚。损之又损,以至于益。瓜瓞绵长,庆流悠浸。爰初启祚,致醮灵坛。自然香气,若雾霏空。五色?浮,如张羽盖。七年岁惟作噩,月在黄锺,六辔齐骧,百辟咸从,亲幸观所,谒拜尊仪,轩后之诣崆峒,神农之上石室,顺法行礼,异代同规。观主岐平定,精金格之书,究玉笈之文,知来藏往,尽化穷神,豫鉴天休,赞宏景福。法师吕道济,监斋赵道隆,玉器凝润,鹤情超辽,辨析连环,辞同炙?果,对?攵天旨,妙沃帝心。乃谓片言小善,尚题绀碣,矧夫皇舆迂驾,挹酌希微,大道资始,炉锤万物,不有刊勒,其可已乎?侍中江国公陈叔达,朝宗羽仪,词才冠秀,奋兹洪笔,为制嘉铭。其辞曰:眇矣灵化,元哉妙门,飞形九府,炼气三元。黄庭秘?,金格微言。玉京留记,金灶还魂。扬尘东海,问道西昆。物色函关,抒容清庙。建标伊始,层坛?峭。绮并虹伸,风窗电笑。元都正律,帝台仙召。挹髓扪星,餐霞引照。豁虚罔象,无名至要。高厢久县,清泉馀疗。宅心胜侣,游息众妙。绝壁翠微,ぺ流丹窍。鞠草如结,周原甚奥。圣道将宏,重光显曜。明明我后,积德累功。陶埏?县,叱咤雷风。庸稽太室,礼盛丰宫。时乘正位,道配元穹。四维载仰,百世斯隆。有截于外,无思自东。祥符浃远,瑞采澄空。百神咸秩,千龄是崇。宗元壮观,诏跸康庄。?行辇道,吹发山梁。飞文协王,接礼神皇。五旌回首,六辔齐骧。宸仪展敬,享福无疆。巍然高碣,播此遗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6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8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9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em27em27em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