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采生于笔
——读昌平的画
文=翁芳友
江南的景致,一直令我神往不已。枝叶溟蒙,樾荫十里,正是花开时节,馨香弥漫,馥郁醉人。昌平便生长在江南。江南的山青,江南的水甜,江南的男女最懂得享受,吃喝穿戴都很讲究品位。而昌平却痴心书法绘画,多年来苦心独诣,笔耕不辍。近年独钟情山水画创作,以自我生命之意与宇宙之意相映契生发,以山川草木显现之。因此,其绘画便成其为安顿性灵的栖息地。前人讲“诗言志”,画又何尝不是昌平言志的方式呢。
昌平的画有浑厚苍茫,又具有江南人特有的灵秀氤氲之气。昌平笔下的山水多写秋色,“明净摇落”而使人感到“肃肃”。对自然山川的摹写并非他的最终目的,他只是借助自然之境,来表达自己对传统笔墨的态度,来抒发自己的情怀。郭若虚说:“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于用笔”,这种情怀正是对传统文化的愉悦畅游。他是将自然人格化,一草一木也就都有生命之所在。昌平擅书法,他的创作能够进入书写状态,用笔松动灵活。很好的笔墨驾御能力,使得昌平画能生动起来。文人画讲意气,强调“得意忘形”,以“气韵生动”为最高的审美标准。事实上画之意气、气韵就是画家人格、思想、才情的灌注和表现。
昌平以书法转入山水画创作,较成功地由书法笔墨而用于绘画,对于中国画的“写”的用笔自成一种境界。他的山水取法髡残,用笔繁复严密,郁茂而不迫塞,图式不以新奇险绝取胜,而于平远中见幽深,笔法浑厚苍劲。善用秃笔和渴墨,以渴求润,草木华滋。今人作山水多用水墨渲染,或信笔涂擦,而对于前人精湛、娴熟、出人意料的笔墨深度少有人能及。窃以为,除取法髡残外,昌平有必要更多关注“写意”之外的前人经典,如倪云林、龚贤,甚至董其昌,借鉴他们对于笔墨细腻、敏感的把握,或可更有助于对传统山水画的更深层次理解。
昌平现在寄居北京,专心绘事,常常是在枯燥的思索与机械的笔墨挥洒中迎送着无数个晨昏。都说漂泊的日子是苦楚的,那是别人的感觉,昌平似乎没有觉得。苦,是因为欲望太多;乐,是因为没有想法。世事的乐趣,往往不只在结果,懂得感受过程,所有的压力便成了动力。苦也自在。在这种自在中,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理想是现在生活的另一种延续,沉潜下来,理想中的一切也就会成为生活中的一切。行文于此,不禁想起了黄宾虹的那幅对联:
嗟!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呸!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有谁不是忙碌于理想与现实的转换之间呢?愿与昌平互相激励。
[ 本帖最后由 书画文献 于 2009-6-17 23:3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