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3705|回复: 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4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北京画院美术馆、齐白石纪念馆于本月24日开放。《北京画院院史图片展》、《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专题陈列展和《北京画院院藏精品展》也同时亮相。
  北京画院美术馆坐落在北京画院院内,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馆内有四个展厅,其灯光配置等各种硬件设施,都是按照现代化博物馆的标准来建构的。容纳上百人的现代化多功能会议厅,可以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馆内还辟有书店和咖啡厅等文化休闲场所。开馆后的北京画院美术馆,将以陈列艺术大师齐白石的作品为特色,以收藏、研究近现代京派绘画为方向,同时策划承办现当代中国画家作品展览、学术研讨及国际美术交流活动,是一家集陈列、展览、研究和学术交流为一体的现代化的造型艺术博物馆,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公益性文化设施。
  北京画院藏有大量的齐白石和近现代重要京派画家的作品,是研究齐白石和京派绘画最权威的第一手史料,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藏品一直没有公开展览过,致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馆以后,将定期策划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的专题陈列展。画院丰富的藏品,人才的优势,与齐白石及主要京派画家特殊的历史渊源关系,使北京画院美术馆成为国内首家以收藏、陈列、研究齐白石作品及京派绘画为特色的专业美术馆。它的落成,对弘扬民族绘画传统,深入研究齐白石及京派绘画的艺术成就,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美术界近半个世纪的梦想变为现实
大师之门 齐白石篆刻  
齐白石纪念馆内复原的白石老人画室
海棠蜻蜓天牛图(中国画)1934年齐白石  
工虫老少年图(中国画)1936年 齐白石  
藤萝蜜蜂图(中国画)1946年 齐白石
  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先生在北京溘然长逝,在白石老人去世后不久,国家曾决定在北京建立齐白石纪念馆,但因种种原因,纪念馆却未能开馆。对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世界级艺术大师,在北京却没有一家专业的纪念馆,让人们全面了解他的艺术成就,这成为半个世纪以来美术界的一大憾事。
  齐白石生前为北京画院名誉院长,原齐白石纪念馆工程下马后,纪念馆中的藏品悉数为北京画院保存。在这些藏品中,除白石老人的绘画、书法、创作图稿、三百石印、手札等作品外,还包括家属捐赠的一批珍贵生活图片和白石老人生前的生活用具。这些珍贵文物,成为研究齐白石艺术最权威、最真实可靠的第一手史料。
  新落成的北京画院美术馆馆内特辟齐白石纪念馆,将永久陈列北京画院收藏的齐白石作品,广大艺术爱好者期待了近半个世纪的愿望终得以实现。馆内还按照白石老人在雨儿胡同的故居,复原了白石老人的画室,室内所陈列的画案、毛笔、砚台、眼镜、橱柜等所有物品,都是白石老人生前用过的,画碟内的颜色是白石老人临终前留下的,门窗都是老人生前亲手抚摸过的。这间复原的画室,成为白石先生晚年生活的最好见证。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说:“北京画院所藏的大量齐白石珍品,是白石老人留给全社会的珍贵文化遗产,作为国内最专业的齐白石作品收藏陈列机构,我们不仅担负着妥善保存的义务,也担负着研究和宣传齐白石的重任。面对当代中国画发展存在的种种问题,重新认识齐白石,在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珍品第一次公开面世
  《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专题陈列展,是北京画院秘藏的齐白石作品第一次公开面世。在筹备此次展览的过程中,北京画院对所有齐白石藏品重新进行了整理研究,分为“草间偷活”(草虫)、“花能解语”(花卉)、“清白传家”(蔬果)、“草泥乡里”(水族)、“借山娱目”(山水)、“自家造稿”(人物)、“梅菊远思”(梅兰竹菊)、“新诗自书”(书法)、“决不回刀”(三百石印)、“人生若寄”(手札)等10个系列专题,将在齐白石纪念馆陆续展出。
  《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是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作品系列专题展的第一展,展览分两部分:一部分为齐白石的写意草虫画,一部分为未添花草的工笔草虫图稿。共展出齐白石草虫作品110余件。从展厅的整体设计、灯光效果到布展方式,此次展览都是按照现代化博物馆的要求来陈列的。在工虫图稿展厅,每张画都配备了放大镜,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这些工笔草虫纤毫毕见的艺术效果,同时,这种观赏方式也增强了展览的互动性。
  此次展览有三个突出特点:其一,史料性。齐白石是中国绘画史上为草虫写照种类最多的画家,仅北京画院就藏有白石老人的工虫图稿100余张,涉及的昆虫多达数十种,几乎没有什么草虫不可入画。此次展出的57张工虫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据北京自然博物馆昆虫分类学专家刘思孔教授辨识,画中的昆虫大多为京城一代生养,因此可以断定,这批工虫应为白石老人移居北京后所作,虽是未完成稿,但生动逼真,工细绝伦,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提升了传统草虫画的品格。这批工虫图稿不仅为研究齐白石的绘画艺术和中国草虫绘画史提供了新的史料依据,而且,也因大师的生花妙笔,成为研究二十世纪初京津昆虫学最珍贵的图像史料。
  其二,观赏性。八十年前,白石老人把老北京随处可见的昆虫,创造性地搬到了平面的纸、绢上,成为具有独立审美品格的艺术品。这些画中的昆虫,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可以见到,因此展览具有极强的可观赏性。对成年观众来说,在欣赏白石老人艺术的同时,可以重温童年的美好回忆;对青少年儿童观众,则可以通过白石老人的工虫画,认识自然,增长知识。
  其三,研究性。此次展览是国内外第一次以专题展的形式,系统、全面地展示齐白石的草虫画艺术,其中的绝大多数作品是首次公开面世。这种带有研究性的学术展览,对专业美术工作者提高艺术技艺、再次认识齐白石的艺术成就,是一次难得的直接观摩的学习机会。
  《北京画院院藏精品展》大师名作荟萃
  山水(中国画) 傅抱石
牡丹双鸽(中国画)一九五九年 于非闇  

  北京画院是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画院,也是收藏最丰富的画院。此次推出的《北京画院院藏精品展》,共展出28位著名画家的56幅作品,虽然只是院藏珍品中极少的一部分,但众多从未公开露面的经典力作,使此次展览成为近些年为数不多的、名副其实的近现代中国画精品展览之一。
  北京画院成立初期,几乎汇集了当时所有“京派”的重要画家,这些老画家大都亲身见证了20世纪中国画发展的几度兴衰,他们自觉担负起薪火相传的历史使命,精研古法,博取新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深入生活,师法造化,创作出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此次《北京画院院藏精品展》,展出了于非 、陈半丁、徐燕荪、王雪涛、周思聪等14位北京画院已故著名画家的作品,其中,于非 的《春花斗艳》、周思聪的《矿工图》等都是载入二十世纪中国画史的经典之作。另外,北京中国画院花鸟组集体创作的《力争农业大丰收》、《东风吹遍百花开》等巨幅作品,则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反映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画院的画家用手中的画笔,积极参与祖国建设,为时代生活写照的使命感。通过这些画家的作品,可以直观地看出“京派”绘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进和变革。
  除了14位北京画院已故著名画家的作品外,还展出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李可染、潘天寿、傅抱石、李苦禅、张大千、蒋兆和等艺术大师在创作巅峰时期的精品力作,其中绝大数作品从未公开展览和出版过。
  李可染一生创作过6张《万山红遍》,是李可染先生最重要的代表作,此次展出的《万山红遍》,创作于1964年,是6张同题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一张,对研究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艺术成就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潘天寿的《鹰》和李苦禅的《山岳钟英》(创作于1961年),此前均未公开出版过,都是难得一见的巨幅力作。在同一个展厅,同时看到两位大写意花鸟画大师以“鹰”为创作题材的巨幅作品,可以直观地看到两位大师在艺术风格上的明显不同。
  另外,吴昌硕1897年创作的《天竺如花图》、黄宾虹79岁时创作的《峨嵋诗意图》、傅抱石在重庆金刚坡时期创作的《山水》、徐悲鸿的《马》和他为齐白石90岁生日创作的巨幅书法对联、蒋兆和1961年创作的《读毛选》等,都是能够代表画家艺术高度的精品力作。
发表于 2006-2-14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画院美术馆、齐白石纪念馆开放】“京派”大师名作荟萃

期待去参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