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9-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204
- 点评币
-
- 学币
-
|
邱才桢的想法与做法
新年的第一天,我花了一个小时时间认真看了邱才桢这个专题,em1 细细一想还是很值得的.作为我个人平时去看展览,总是在穿梭中晃晕了眼,看完后一想,好像什么也没有留下.所以我反倒喜欢这种从容的网络展览.它所呈现的更全面,也更可读,对于一些感兴趣的地方可以反复看.但是,网络似乎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培养人速读的习惯.对于一些不感兴趣的东西也会一带而过.em4 说离题了,还是先说说对邱才桢的看法.
邱才桢极有悟性,这是肯定的,也不是夸奖的话.悟性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最重要的,仅靠下功力气而没有悟性是一辈子也到不了艺术圣殿的门口的.em2 这一点,可以从邱才桢开篇的文章就可以看出来.他对想与做的理解虽然简捷,却是很有道理的.再从后面他写张树的四篇文章,更能看出他对于一个事物的不同理解和把握.从多角度切入,而不是从一个点出发,这保证了他祝野的开阔.尹吉男先生说他"三心两意",其实非常中肯.他于书法的关系与一般书法者不同,是从鉴赏的角度出发,所以相对于他人,对自我的定位也是比较高的.曾看过他的<邱才桢书法集>,与一般的书法集不同的是,他对书法的思考甚至比作品还闪光.当然,这是不是就是"眼高手低"的一种体现.我不这样认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眼不高,手肯定无法高.而现在强调手的人太多,对眼界的忽视导致了一批又一批匠人的出现.
再说说邱才桢的做法,这与他的想法有关.他并没有将自己定格在一种风格的过早形成上,而是不断的丰富和转换.他的作品可以看出这种变化,从早期的章草意味,再到黄庭坚笔势的大张大合,再到对二王细节的精微揣摸,再到对八大书体的消化吸收,既有在技术上的定格训练,也有在气质上的个人寻找.em4 书法其实是个寻找过程.那一天,你突然感到写出来的作品与你的内心完全融为一体了,心手双畅了,那一天,你才能说,我终于知道什么是书法了.结合于邱才桢的做法,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不能简单的从点划的简单分析上去衡量.而应该从他的精神气质上去把握,这一笔对他是否是有益的.em10
这是第一眼印象,也许我会写下第二眼第三眼印象,如同邱才桢对张树的解读一样,从一个人出发解读他的多样性,对自己何尝不是一种锤炼.em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