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2569|回复: 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4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闲话黄开稼先生
    黄开稼先生瘦,按照时兴的说法是“骨感” 十足,字有筋骨方能立起来,开稼先生瘦而不弱,爽爽自有一种风气,我们私下里戏称他是“颜筋柳骨”。
    开稼先生喜饮酒,想起开稼先生,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酒。开稼先生与人饮酒,先是浅斟慢酌,继而逸兴遄飞,酒到杯干,酒瓶是越积越多,饮者快意,酒家瞧着也高兴,最后醍醐沆瀣,兀然而醉了。
    开稼先生平日言辞不多,若是要其论书,总是说,谈什么写字,走,喝酒去。而到酒酣时,不要人邀约,其谈书论艺,臧否人物,往往滔滔不绝。由于言语无矫饰没遮拦,对于不了解的人来说,不免给人以狂的感觉。魏晋人有服食五石散之风,服散之后要走路以“散发”,倘若没有“散发”,对人体就有害,开稼先生酒桌上的言论,对他自己来说,或许便如同魏晋人的“行散”。而在我看来,开稼先生的言说更多的是出自天性——天生的慷慨自信情怀,而他亦不矫饰,率性为之。
    开稼先生的不少话,给我的印象深刻。譬如某次论及笔笔中锋,开稼先生说,写一行草书“国”字,第一笔是中锋,第二笔是有中有侧,算是侧锋吧,再往下还分中锋耶侧锋耶?我说是鬼锋。开稼先生一边说,一边以筷子当笔,在空中快速比划着,座中诸位边听边看,不禁为之击节,为这“鬼锋”纷纷为其浮上一大白。他还常说,书法就是写字,写字不一定是书法,关键在于性灵者也。字有手写笔写心写之分,手写具其形,笔写具其迹,心写具其神韵而超然乎形迹之外。在我因为写字徘徊不前而苦恼时,他曾鼓励我说,字总是会越写越好的,并且总是通过时间的推移来磨合与完善的。焦文清也曾对我说过,其学印之始,正是“韩流滚滚”, 开稼先生却说,不要学韩,要学浙派、学汉印。
   这些言说,浅显通透,破除了书法上一些人为的神秘与迷信,令人茅塞顿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开稼先生的这些言说,也是理解开稼先生创作的一个通道。开稼先生有着传统文人的修养,精诗文善篆刻能绘事,而以书法名世。据说在第四届国展评选时,魏启后先生对开稼先生的作品很是激赏,以为有魏晋风度。据我的了解,魏先生说过他的老师是王羲之,主张走魏晋的传统,北宋以后的东西不仅不可学,甚至不可以看,因其格调不高。我听说这事后,很为开稼先生高兴。
   开稼先生的书作多呈传统抒情态势,然而在古典的外貌下于章法、墨法乃至线条却多新变,富于机巧,他喜对笔纸作一番处理以求夺目之效果,这或许是受现代形式构成观念的影响。尝见其一草书长卷,起首便是枯笔皴擦苍苍茫茫,颇不合常理(一般来说,起笔因刚蘸墨,笔画应该是润泽的,后经其解说才知道了其中的诀窍),然而这样的线条形态有效地传达了书者的情感与诗意,像这样带有黄氏印记的“发明”有多种,由于前面所说的开稼先生渗透到骨子里的文人化情态,其创作很好地消解了制作痕迹而自自然然表达了书者的磊落气势。
    我第一次见到黄开稼先生,是在1996年的初夏,那时他从黄石迁居深圳已经十年了,甫出深圳火车站,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便为我们洗尘,以后的日子,开稼先生就每天以酒来为我们洗尘了。
   那次我去深圳,是作为作者参加在深圳举办的楚风十青年书法展,该展览是由开稼先生一手促成的,大到展览的场租小到展览册页的题签,开稼先生统统包办,为什么要费神费力办这个展览呢?开稼先生说是有感于黄石书家声名之不显。开稼先生是念旧的人。
   有了这次机缘,我和开稼先生的接触多了起来,他每年至少都要回来一趟,且大多是在每年的春节,千里迢迢赶回来只因为老家还有七旬老母,先生是孝子,要赶回来和母亲团聚。去年春节,开稼先生因事未能回来,大年初四,先生挂来电话,说是给我拜年,真是折杀后辈!先生虽语含调侃意味,自有浓浓情意在,我开口的第一句话,却不是问候,而是一句“还能喝酒不?”“肯定了。”“ 半斤呢?”“不在话下。”开稼先生,我等着你又一次酣畅淋漓的发挥。
_______
投稿人姓名:毛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