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37295|回复: 275

【2008.12月强档人物】李双阳(江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5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按语:【公社月度强档人物】是书艺公社网推出的跨年度重点栏目,旨在推介当今书坛之60-70年代实力人物,他们有的已经是当代书坛的先锋骨干力量、卓然有成,有的已经悄然迈入当代名家之行列!这档栏目,就是把目光投向他们,他们是当代书家的榜样、是方向、是力量、也是我们在艺术道路上前进的动力......

江苏>>>李双阳


向日葵 ——给李双阳
(写在12月强档展之前)

5月5日,双阳生日,
向日葵,迎着太阳!

想不起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几年前了,
只记得是一个大夏天,在瓦翁先生家,
几个朋友谈到的,还说了好一会儿。这事在我和双阳成为好友后,我也未向他提起,
直到今年我听到瓦老仙逝的消息后,我回忆了与瓦老的几面之缘而成文字时,
才整理进我的文档的,那一幕幕,
对了,还有,瓦老对他蛮肯定,
对了,还有瓦老的灵堂上有他很用心的挽联,
还有还有。。。

“书法圈里的人和事”,能上心的,到不如“书法”对我来说,来的更痛快些!
“一些人”:只有老师和朋友;
“一些事”:老师和朋友的事!
才有心。。。

05年才第一次见,
我俩同是“笔墨江山”全国著名书法家邀请展的参展作者,且是年龄最小的两个,70年代的,
相近的年纪,他比我有才气!
展览在“今日”,活动在“故宫”:
只是感觉那时的他,身上有使不完的劲,见谁都能理论一会儿,到脸红,再到冒汗,喝二锅头也一样,
当然全是感兴趣的事了,不全都是书法的事,感情丰富的很,
现在想想好可爱,
这和我骨子里有点像。

我想说对他最大的感受是:
他始终在大道上,迎接大的文化!

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一个搞书法的人,能把自己的理想定到哪里?!因为这、这、这、这直接关系到他的标准定在哪里?!
你体会过把一支笔、一把刀就能大过生活的一瞬吗?这生活,除了剩下的能包容艺术之外的重要性有多少呢?你问过自己吗?
坦率的讲,很多人是听我说完才开始想这个事的,
双阳已经在路上了,
而且他还是那种:想法和做法可以较为随性的穿插跳跃和提升的人,这个很重要(大家也好好想想自己)!
且很坚持!

至于后来那些表面上的事,从最开始被别人知道的他的行武和科班经历到获奖,我就不说了,
说点我自己的,对于他较为深刻的应该是
他不被查觉的那颗“向下作沟泥”的心志,
他做了许多有秩序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从线条来说,经历了到目前为止的三次有序的变革:

细说就是:
第一阶段:感染力(笔墨认识和使用上的丰富性的叠加)
青年的气息,在他年轻的特质里,感性的认识的产生,充斥在整个热血沸腾后而沉寂的那几分钟,之后要成为习惯,再后来称为属性
——自己的属性,这也不必在意,一股脑的将他表现出来就好!真的就好!

第二阶段:率动力(别人称为节奏,组合线的能力,包括字与字,行与行)
随着思考的深刻,那些觉得很有意思的事已经不能再骗自己得的意的挂在墙上,于是写的少了,想的多了,
想的和做的越来越能表达他的心法了,愈久愈之。。。。。。。

第三阶段:纯净力(有且只有一种线质维系整个作品的能力)
当看过的和想过的有了照应,对上了!那相对明了的在整个体系里,
个体元素的力量会瞬间巨大,他笔下的世界也有了不同!这也是他正在进行中的。。。。

其实他这种已经带有符号性的行草资质,在书体上的表现上(楷书和隶书),还有篆刻都得到了很好的滋养,中正的特色,使他摒弃了那种简单的东倒西歪,在更高的层面保留了自然书写的气息,向上做到了传承,向下发生了拓展。。。。
同时感应到点对点的力量的共享,是经典对于他、他们之间的守护。

而且在这次的作品中,隶书的对联再一次印证了我对双阳的认识!

更多的话,需要见面时好好的聊聊!

双阳,你没有画圈圈,那就不要有框框!
“志同道合”和“和而不同”是一样、一样一样的!
向日————葵!
这是你的固有性!
我期待着向日葵和向日葵的碰撞!
的碰撞!


海林于京华大德堂
11月27日夜急就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双阳

一九七五年出生,江苏淮安(楚州区)人,军旅八载。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南京印社社员,吴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现就职于吴江市书画院。被评为江苏省首届优秀青年书法篆刻家、苏州市首届中青年书法家“十佳”,为全国“七十年代”代表书家之一,出版《李双阳行草书创作VCD》、《李双阳书法篆刻作品集》,《当代中青年书家行草书长卷•李双阳卷》。《新华日报》、《中国书画》、《东方艺术•书法》、《美术报》等刊物作专题介绍。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等专业机构收藏。

作品先后获: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二等奖
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奖”
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奖”
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书法创作奖
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一等奖
“小榄杯”全国县镇书法大赛一等奖
全国第五届篆刻作品展提名奖
全国第二届扇面展提名奖
“走进青海”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三等奖
《人民日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展一等奖
江苏省第一、二、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金奖
江苏省“走进新世纪”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铜奖
江苏省第七届“五星工程奖”金奖

作品先后参加:
首届“兰亭奖”书法篆刻作品展
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全国首届大字书法展
全国第二届草书展
第三届获奖书家提名展
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作品展
第三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提名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家工程“千人千作”展
“我与经典”当代行书作品展
“江南风”吴门青年书家十人展
全国“七十年代”代表书家作品展
江苏省书法“晋京展”
江苏——辽宁百人篆刻展
江苏——湖南青年书法展
首届全国中青年名家百人艺术书法展
“高恒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当代全国优秀中青年书法家上海提名展(江苏六人)
“江左风流”江苏青年书法名家八人展
“2046”上海联展
“世纪书风”当代军旅书家二十一人作品展
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笔墨江山”全国著名书法家邀请展
2006’中国书法群落精英联盟展
“南潮•北风”南北书坛精英展
感受土泥巴的芳香(晋中后沟)2007.6..jpg
4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强档人物】
李双阳(江苏)
我书之我见
李双阳


[fp][/fp]得是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光景,一日路过一家店铺,见店堂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草书四条屏,年少的我见了便极喜欢。当然那不是用来卖的,挂在那可能是源于习俗或是因为店老板的喜好。我们那儿乡俗家中有悬挂书画的传统,因为斯时地方经济不是很宽裕,故而只能挂一些古代的、当代的、有名的、无名的作品的印刷品,以此来体现一下地方文风或标榜主人的品位。于我来说,就在那样的环境中慢慢地陶醉了,启蒙了。至于那幅四条屏,现在实在想不起来是哪位书家书写的了,有点象黄庭坚、祝忮山那一路风格。当时看不懂,就觉得很美,见之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冲动,以至于每天上学都要绕道去看上几眼,看呆了还经常迟到,继而在不懂草法的情况下便大胆开始了草书“创作”了。现在想来那时的举动是很幼稚可笑的,当然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在书法研习中,一直以来有很多的想法,却没有很好地去整合,只是很零星地在记忆思维中散发着,我也常说“一个性情再好的人,也离不开理性的思考支撑和习惯的记录感悟。”想想也该用笔写下一点什么,将自己多年以来学习书法的心得与体会进行一番梳理了。

临摹是书法学习到创作的不二法门,所谓临摹的两大主要因素,也就是入帖与出帖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认清临摹的目的是什么——是继承古代优秀法帖的精髓,以至更好运用到我们的创作中去。如果说临帖是解决书写性及技法问题,那么读帖便是解决思维空间对书法深入理解的过程。学习书法非一朝一夕之事,有一个理解深入,渐修渐悟的过程,如果一定要说书法有什么捷径的话,那便是一个好的方法和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引导。儿时的记忆往往是最深刻的,在一个很懵懂的情境,在父亲的引导下,对书法痴迷于心,家中的粉墙、地面都被我几乎写遍了。高中毕业后带着书法的梦想来到了部队,来到了苏州,在瓦翁恩师的指导下学习书法,渐渐对书法有了更深的领悟,常感悟先生所述书法本体的语言和书法以外的弦音。如刘熙载《艺概》中说到:“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先生常说:“字写工不难,当以写活。”并以此来要求我。在先生的悉心指点下进步显然,继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在黄惇老师的指导下,我的书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系统化的学习时期,无论是对技法的锤炼,还是对书法理念的形成,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进入黄瓜园之始,我不是太安分的去临帖,创作欲望特别强,很想有自己个性化的风格。黄老师一句话深深地影响了我,他说:“双阳,树上果实成熟的越早意味着什么?——坠落的越快。”同时还给我讲了一些古今的实例。黄老师的话,乃字字珠玑,给了我很深的启发,从而使我真正深入到传统的学习中去。时至今日黄老师的话我依然铭记在心。黄瓜园的时光是美好而又令人回味的,2001年底我经过四年南艺的学习后回到了如水的诗意般的苏州。

谈起苏州总让人产生几许依恋与遐想。谈到书法与苏州的渊源就深了,现存最早的文人墨迹陆机的《平复帖》、张旭的《古诗四帖》、孙过庭的《书谱》以及明四家的墨迹,对后来中国书坛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都是历代名垂书史的吴门先贤。这样看来书法史如若离开了苏州还真不好延续的写下去了。应该说栖居于此甚为幸事。这里与金陵相比多了几许宁静,也使我逐渐静心来慢慢地理清了自己的心绪,给自己理想中的精神家园以及自我的性情一个准确的定位。经过这些年砚边案头的耕耘苦度,一直也在思考着一些问题,有的感觉已经得到解决,有的还待进一步证实,已知的、未知的、有形的、无形的……都在我心绪脑海中交织着。

早在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宇宙是充满矛盾的,认识到任何事物中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以及相互间不断转换的关系。其中“混元”就是指天地万物混元生太极和阴阳,并且认为“天下万物,皆由阴阳。或生或成,本其所由之理,不可测量之谓神也。”阳动阴静、阳刚阴柔、阳虚阴实、阳舒阴敛、阳表阴里,并且还认为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只有阴阳相互作用方能生生不息地向前发展,书法自然也不例外。东汉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王羲之也曾论过“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这说明从书法的本质中亦随处可见动静、刚柔、虚实、舒敛的表现,因此阴阳学说同样贯穿中国书法理论的始终。书法之博大精深,就在于根植于传统哲学之中,中国艺术特别是书法艺术到达一定层面应该是以老庄哲学思想去诠释生发的。老庄思想及《周易》应归结为“玄学”,当然“玄学”也是魏晋时期的主流学说。所以我们学习这一时期的书法,首先要就关注这一时期的人文精神及时代背景。如不了解这些,又如何去理解“二王”?认识论中最基本的一个原理就是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认识它,把握它。“书肇于自然”是以汉字为载体加以个人情性的表现,这两个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经过那些古拙、自然墨迹线条和谐地联系起来,才能称之为书的艺术,是自然与人的天作之合。

近几年我主要是对魏晋以来“二王”体系书风进行全面的梳理学习,并对晋唐书风通过对其笔意、线质、章法的转换来表现,力求古为今用“大以小滋,小从大求”的学习创作理念。我们学习书法的手法可以是传统的,但我们对书法的理解与认识可以是全新的,我将此喻为“新瓷老酒”。 王铎与八大山人在继承“二王”,发展“二王”书风方面有着自我的理解与建树。象王铎能够把二王尺牍展大书写成条幅,在其章法、字势上增加了自我理解诠释,对当今书法创作是有贡献的,但是王铎在展大书写时为了增强作品的丰富性与单个字的饱满度,有意识地去增加字法缠绕,让附加线条与主线条同等存在,从某种角度讲,这样的书写很有气运流动性,也很有渲染力,与性情的挥洒很合拍,往往容易被欣赏者接受。但是,这样的方法违背了“简古、简淡、简雅”的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也直接影响了观赏者对书法本质的主线条的审美。八大山人对“二王”书风的理解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他运用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来诠释魏晋“二王”书法,从八大山人的身上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最大的发展便是最好的继承,他与王铎对“二王”的理解完全是两个方向。如果我们还按着王铎的思路去理解书法,很多东西是走不通的,走不远的,更谈不上走向深入了,那只可作为我们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然而八大山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他那巨大的概括性和奇妙的抽象性,使他笔下的书法成为最简练的生命轨迹。

关于风格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一个人书风的形成,作品风格成熟与否与他的成长过程及生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从不否认对传统的偏爱,并没有过早的,很强烈的去追求所谓的风格,我想,一旦形成很强的风格,往往你只会去关注与你风格相关的东西,形成排它性,而不能做到兼容并收,融汇诸法。学习书法要学会抓住主脉络,要学会以一碑一帖去打通万法,在行草书创作中,《书谱》对我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应该说是受益良多,可以断言,《书谱》是打通行草从临摹到创作的关键范本。我们对二王的学习不能只关注《兰亭》与《圣教》,不要以为写好它们就是学好二王了。要展开,二王是一棵大树,可取的面很多,如《万岁通天帖》、《大观帖》、《丧乱帖》等都是佳帖良篇,通过临习可以直接应用到创作中去。

    言恭达老师说过,他们那个年代学书资料非常匮乏,借来一本《草字编》又没有复印机,只能通过双钩成帖。我们现在可以到书店随手翻到一本字帖,印刷水平越来越高,更方便的是网上下载,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敬畏传统,感恩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把字写好呢?

    我也常对我的****学生们说:“学习楷书并不是只为了写楷书,学习篆隶也不是为了写篆隶,最终还是一种融合。”所谓是“天下无物非草书”,可以断言,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书法艺术综合体现,是一种抽象的自然,是一种人与自然的轮回。

曾记得《法华经》有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改一个字,那就是“是字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了。因为世间上无论哪一种艺术,都是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的。弘一大师所言甚是!以此为结。
我的家——书斋2005.10..jpg
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强档人物】
李双阳(江苏)
自作诗

肇兴堂安古寨下山所见有感:
奔云追月入山岭,又见陆赢三五家。
侗寨堂安烟雨客,云梯深处探闲花。

戊子夏月夜饮茅台于遵义一首:
茅台玉液似琼浆,醉煞姑苏几墨郎。
饮罢挥毫洒赤水,夜郎无奈我狷狂。

行饮榕江思妻儿一首:
滇黔云石转,都柳雨中行。
隔岸榕林下,牧童待雨停。

行饮都柳江一首:
梅林古镇一川间,都柳无桥几渡帆。
山路崎岖已少客,无心赏景有心还。

黄果树观涛有感:
天星桥处本无桥,美女榕前溪水迢。
我欲乘风闻瀑响,树峰黄果吼狂潮。

游屯堡军寨诗一首:
天龙屯堡汉人乡,洪武行军落此疆。
追忆江淮先祖地,路遥车马两茫茫。

游兰亭怀古一首
晋人洛下风,逸少比张钟。
我梦兰亭叙,意垂孔侍中。
汉秦尊朴散,晋魏称端峰。
吾意本无法,还须觅古踪。

踏雪登马陵山一首
寒日轻风白马陵,会当银岭一川平。
古来锺吾多贤客,欲拜此山呼马停。
法国行——塞纳河畔2007.10..jpg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强档人物】
李双阳(江苏)
书法发展的“破”与“立”
李双阳


[fp][/fp]法的发展是讲究传承的,无论是技法上的还是风格上的,不同的笔法体系产生出不同风格特性。秦汉篆籀绞转法与魏晋一拓直下法是书法笔法的两大体系。陆机《平复帖》为篆籀绞转笔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然所谓“不破不立”,二王“破坏”了此法,创立了一拓直下流美的书写笔法,从而形成了中国书法传承的主脉络。到了唐代草圣张旭,又以篆籀绞转法“破坏”了一拓直下法,并将此法传授于颜鲁公,鲁公用此法创作出继《兰亭序》之后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所以我们似乎能从此中,思考一下书法发展中“破”与“立”的一些必然性的元素。

思考一:“破”与“立”的关系。
如颜鲁公不以张旭传法能否书出《祭侄文稿》的风格?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笔法决定线性,线性决定风格特性。如以“二王”法书写《祭侄文稿》,绝不可能赶超或并肩于《兰亭集序》,原因很简单,如果艺术以同样的手法,生发出同样水准的作品,那么这一切便显得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张旭传法颜鲁公,为再现《祭侄文稿》艺术风貌做出了有效的铺垫,从而为书法创作增添了新的元素。


思考二:关于展大书写。
篆籀绞转法与“二王”一拓直下法,谁更适合展大书写?我们能从张旭长安城粉壁题书的故事与《古诗四帖》书写的风格中可以看出,篆籀绞转法是书法帖学可以展大书写的最佳手法。因为帖学展大书写,首先要解决线性与力度的问题,这两点恰恰是篆籀绞转书写的最大优势。所以“二王”一拓直下法如不结合篆籀法是难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大字书写的。假设张旭的题壁还流传于今,便一目了然了。王献之书法在逸少基础上已增加了外拓之势,并在技法上有了新的发展,书论中所述“大令书已显篆籀法度”。所以说简单意义上“二王”笔法展大书写在一定层面上是行不通的。

思考三:寻找新的融合。
古人常以纯粹的一家法示人。如果去融合,一般意义上也是笔法与笔法、风格与风格之间进行通汇,而用不同笔法与不同风格进行融合几乎没有。所以当今的我们可以尝试运用篆籀法与“二王”风格体系进行碰撞,可以想象出这样可能会从古法中派生出新的风格体系。其实风格的改变也会随之工具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变更,虽然林散之先生在风格气息上受董其昌影响非常大,然而他改变了董其昌的书写工具,寻找到了笔与纸之间相互生发的一种个性化语言,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独到的面貌。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可贵的创作启示。所以“破”与“立”不仅仅是在笔法与风格上,也可以是工具与材料上的。一切的改变都是为了追求更完美的、更和谐的永恒。

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思想有多深,就意味着他最终能够走多远”,我深信着,并以此为结。

2008年7月
法国行——里昂古老的印迹2007.10..jpg
1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强档人物】
李双阳(江苏)
一笔之境

[fp][/fp]谓“书道千秋”,得道者定作千秋之想。“技近乎于道”,书法艺术的发展当于此。其实书法简单意义上就是一笔一画的艺术。我们追求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完美得再现。从无法到有法的锤炼,再到随心所欲的一笔徒手线,我们意念中所表达的一条极为平常的线,从表现升华到自觉,往往是一条生命之线。应该说在这一笔之线中,延续着弄墨者的精神和灵魂,因为她而存在、呼吸着,因为她而热血沸腾,最终达到一种超脱的平静。尝言道:“静从淡中求,淡从雅中生”,尚“雅”是书法艺术一笔之境的崇高追求。既得此境,还有心存他想之念吗?足矣!

戊子春月  李双阳草于栖虹居灯下                 
意大利行——人与自然,世界和平2007.10..jpg
2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强档人物】
李双阳(江苏)
行走在儒雅与奔放之间
张旭光

[fp][/fp]双阳是近几年书坛涌现出的一位很优秀的青年书法家,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书展中获奖。总体感觉,他的作品帖学的流畅感比较强,与其他年轻书家相比较,有一点深刻的思考。其行书、草书创作儒雅的东西多一些。最近他给我寄来一些手札打印稿。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最近一直在思考、在探索,并吸收了一些魏晋时期楷书的营养。有两件小行书写的非常精到。可以看出他也吸收了一些白蕉的东西。白蕉以晋人为宗,同时融合了颜真卿、八大、浑圆、奇特的营养。李双阳从白蕉中吸收了浑圆、华滋,在原有的王羲之的体系中又增加一些变化,这种探索,我觉得应该鼓励。他最近的行草书线条比较有厚度,显得既扎实,又灵动。我认为他在追求一种文雅中见奇绝的境界。文雅和雄强、奇绝、趣味相比,我个人认为文雅是书法的最高境界。而李双阳的的作品如《黄宾虹灌县诗二首》、《铁如意》等,既增加了浑朴,又保持了文雅,这是很可贵的。

作为双阳还很年轻,他自己所选择的一边从容儒雅、一边开张奔放的书写状态是很明智的。如何理性的把握收与放的关系对于年轻书家的发展尤为重要。李双阳不但在书法上很有天赋,而且目前在方法上、道路上也都是走得正确的。但下一步如何走?我对李双阳有过思考,如果这类作品和他的理想、追求很合拍,还可以继续写一段时间。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特别是对生命情感的体验,必然会有新的思考。那么如何把新的思考转化为自己独特的书法线条语言,既是他面临的新课题,又是进一步升华的机遇。
与中国书协二位秘书长合影2007.8..jpg
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强档人物】
李双阳(江苏)
张旭光评行草十家之李双阳

[fp][/fp]双阳,科班出身,多次获奖,是一位天份高,同时又深刻早熟的书法少年。有瓦翁、黄惇、马士达等名师,指导,路子正、基础好。双阳学书涉猎面很宽,魏晋元明小楷,二王手札刻帖,旭素狂草,以及金文汉碑都下过专门功夫,广泛汲取营养。在创作上,他勤于思考,在不断吸收中创造。观其近作,线条比较有厚度,朴实中见灵动,他在追求一种文雅中见奇绝的境界。一边从容儒雅,一边开张奔放,这是难能可贵的。
七十年代书家在吴江平望雅集2005.8..jpg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强档人物】
李双阳(江苏)
散淡自然  复归于朴

[fp][/fp]与双阳都是远离了淮安故土的游子,尽管平时交往不多,但也许是出自对家乡的眷恋,内心深处对双阳总有一份牵挂,特别是对他的书法艺术尤为关注。在我的记忆里,双阳是一位技巧与抒情都比较突出的青年书家,字里行间透着才俊之气,他的行草书跌宕起伏、腾凌射空,视觉冲击力很强,是当下书坛青年人的一种主流书风。春节后收到了双阳寄来的近期创作的一组小品,内容多为宾虹题画和山谷论书,令我眼前一亮。这些信手拈来的小品与他往常获奖的作品在格调上完全不同,那种处处用力、处处见情的行草表现手法已悄然退去。用笔干净洗练,线条圆润饱满,呈现出一种简淡清远、洗尽铅华、复归于朴的意趣。看到这些作品,我为双阳在书法上进行的新探索而高兴。

我在双阳的这组书法小品中发现了魏晋人特有的散淡自然的韵致。这种韵致时而见于疏朗简淡的线条上,时而表现在意态空灵的结体上,时而又呈现在萧散宽松的间距上。魏晋时期,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文人墨客崇尚恬淡虚旷的人生,不刻意为艺术,强调自然流露、落笔天成。我们从王羲之尺牍、王珣《伯远帖》中可以窥见这种韵致。这种审美情趣后来影响了历史上的许多文人和书画家,比如王维、杨凝式、苏东坡、米芾、董其昌等。明末清初的朱耷更是一位“胎骨于晋魏”的书画大家。白眼横空、寥寥数笔的寒鸟,为三百多年来的画坛留下了无限深远的印迹。令我赞叹的不仅仅是八大山人画,还有他特立独行的书法,同样用简淡、朴素的笔法表达丰富的内蕴。这种简淡与朴素绝不是平淡寡味,而是一种精能之至、绚丽之极。

看得出,双阳也在追求这种境界。这些书法小品很得八大山人的精神气质,追求笔下的洗练与蕴藉,虽然每幅小品各有情调,但总体来说以静以雅以散为上,突出笔墨以外的传神。一点一画,从容不迫,看似朴拙,然能拙中藏巧,在细微处求变化。线质婉转圆通,有篆籀的遗韵,许多地方深藏圭角。双阳传统功底扎实且富于创造精神,这些作品一反他往日***涌动的创作风格,力图去掉雕饰和繁复,给我们展示出了他情性中的另一面,实为难能可贵。

陈洪武(萧风)
七十年代书家雅集广东开平2007.12..jpg
1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强档人物】
李双阳(江苏)
技道两进   书印双养
-----李双阳篆刻的启示


[fp][/fp]书坛频频折桂的李双阳,其出色的书艺成绩,人皆熟知。然而,最近的那次“八年等一会”的国字号印展上也传出他的捷报,且与他的书法一样地斩将夺关,进入终评。这似乎出人意料。我与双阳相识多年。近来虽各有所忙,不常往来,然以我的揣度,双阳君在篆刻一门的突进,实在有启于我等。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认为:“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被人忽视的无人区”。赵古泥亦曾这样告诫他的学生:“篆刻此道,究之于书法则易,徒求刀法则难”。可见艺术的求索,同样不能光靠象牙塔里的一本正经、一门心思。这些无人区、交界区是发现新机、产生成果的黄金地带。前代大师邓石如、吴昌硕、齐白石等皆长于此道。双阳君在书印这个交界地带陶铸有年,其造诣已然不同凡响。他的“日长四两夜增半斤”“立虹为记”等印,已将这些无人区、交界区里的新质异态、笔情墨趣融入印篆。故其入印文字的书法含量已不局限在篆书一体,而是篆隶行草掺杂化合的“古今杂形、异体同势”的兼收并蓄。有效地增强了印中天地的表现力。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大教育家马卡连柯也非常重视这样的“集体效力”。这正是人文环境的巨大作用,一个学风纯正的氛围可以产生良性互动的“煤炉效应”。南艺的“黄瓜园”、苏州的“江南风”等“集体”即是这样高手云集、名家辈出的“上佳煤炉”。瓦翁、沙曼翁等前辈以及黄敦、苏金海、马士达等师长的谆谆教诲、耳提面命以及王伟林、孙玉林、顾工、林再成、沈立等同侪的切磋磨砺,使天资聪颖的双阳君在见识上、心量上不断地超越凡庸,悟出了“如何走主脉道,占制高点”的奥妙(言公达评语)。

据说策划大师王力善于打这样的“组合拳”----比大企业家多了一点传媒技巧;比小记者多了一点经营头脑。这需要超越常规,具备那种 “光明思维” 的独特头脑。如果搞反了,就会“传媒比不上报混混;经营比不上小作坊”。故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剖析别人、了解别人的人还只是小聪明。能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才算大智慧。这是因为认识自己需要更多的勇气,把握自己需要更多的理智。双阳君擅于认清自己的强项和优势。他对这样的“组合拳”“光明思维”有很好的把握。故双阳的篆刻能一如其书,得飘逸灵动之致,可以说就是他书法资源的互动再生、高屋建瓴的成果。这自然就比一般的书法家多了金石气;比大多数篆刻家多了飘逸气。而不是“印逊于篆刻家,字又不如书法家”的“两栖客串”。具备这样的“光明思维”,两两相乘不断裂变递增,就有望将个性和特色发挥到极致。

卢月龙曾在《神气清爽 翰墨生动》一文中称赞双阳君为“才气横溢型艺术家”。我没有作过有关的“民意调查”,但以我的揣度,才气横溢的人大多容易招致“骄傲”“逞能”的误解。然而,“狂者进取,智者有所不为”。非常之人才能成非常之事。年轻人如果没有一点“少年心事当拿云”和“敢为天下先”的信心、雄心,就很容易知足于安乐、沉醉于小成,而终至庸碌虚度,至为可惜。双阳君绝不是那种缺乏内心的浮浅之辈。他认为艺术本来就是心灵的产物,重要的是表现内在的真和美。成功的艺术,需要人的视觉的纯净化、清新化、儿童化(不是受过别人洗染过的);需要人格和自然的高度合一和“下笔当作千古之想”“舍我其谁”的雄心、信心。才能在毫落刀运的刹那间“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全部的性格、气质、志向、才情、意识、潜意识和微妙的心理状态悉赴腕下,才会产生具有长久玩味、深切共鸣的作品。

“书印双养”得本源;“煤炉效应”悟主脉;“光明思维”出奇招。这就是我揣度琢磨出来的关于李双阳篆刻的几点启示。

盛静斋于莲风堂
2005年11月
与言恭达老师在香港2007.9..jpg
篆刻0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