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清白书生 于 2011-5-12 14:48 编辑
I2 r3 l9 W: ?0 X9 V( B' _0 V$ L/ u# g
“自古高才绝艺,而湮没无闻于世者多矣,岂独书耶!”洵不虚也。历代史籍,皆帝王家谱,将相碑传。至于书法一道,古往今来青史留名者,也多是有政治地位的人。乡野中高才绝艺者,代不乏人,可叹未见重于当时,亦无名于后世,遂鲜为人知。布衣学者郭连贻先生便是当代这样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位绝不该被忽视被淹没的翰墨圣手,一代儒师。
& V- Q/ Y3 N/ r, o6 v: }
5 ^3 K3 j: f& F9 b" ^ 郭老僻居乡野,饱经忧患,历尽沧桑。于明诠诸先生文章已有记述。但那些不堪回首的岁月,在老人灵魂深处留下永难愈合的创伤,刻骨铭心。大悲大苦诚不足为外人道也。箪食瓢饮之乐,青林黑塞之悲,皆寄乎笔墨,发于诗文。所谓书法乃是老人在漫长而困厄的生命旅程中的一种精神寄托,排遣胸闷,挥洒性情,慰藉心灵,神交古人而已。而从未想过要做什麽著名书法家。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自觉的人格意识,心性修养和道德自律在先生身上尤为彰显,面对惨淡的人生,先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诚心正意,潜修正道,不失文人风骨。青灯黄卷,苦心孤诣而淡泊自守,无欲闻达。因此可说,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及胎息此中的书法艺术于先生而言有着某种宗教的意义,是一种支撑老人在寂寞的艺术道路上坚忍执着、踽踽独行的巨大精神力量。
" }( O- y* G4 p0 s5 Q9 ?. s5 x' X, P7 {# X: d7 S% {' ]2 f0 {* b; t
先生为人作书最恨一“俗”字,而最尚一“真”字。俗人可厌,俗书可憎。唯至真至性,笔墨之间蕴涵感情,书法才有气质,有雅趣。观先生之书清正典雅,苍茫老辣,寓绚于素,质朴真淳,融会碑帖,自成高格,较之前贤大家毫无逊色,或亦过之。在当代喧嚣浮躁的中国书坛卓然独立。
, F+ d9 J# I8 {" C1 E- O
% K2 x$ t' ~ j/ K" |* o 先生惬意于布衣蔬食,守拙田园的乡村生活,刊落声华,自得其乐。对所谓“名达于市”亦无甚兴趣。先生喜欢”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境界,并说诗品即是书品,也是人品。近来时常感叹“立身苦被浮名累,处世无如本色难。”“做普通老百姓最好”。先生不以余浅薄不肖,教我诲我,待若至亲。每聆清音,如沐春风。并以手书册页《节录文心雕龙》相赠,感恩至深,铭记肺腑。先生高义,日月可昭,翰墨文章,自有公论。今以此册共享,一睹为快。% m2 E% e4 z3 n: q
. {% F% f. I9 g5 V) {- W5 \4 ?
附郭老论书绝句两首:+ i" z+ a0 T- {' O
7 n1 H7 v5 c) `6 y# {8 X7 X
其一:篆耶隶耶全不是,颠耶狂耶似皆非,天真一片烂漫相,玉山自倒非人推。8 f$ U+ U3 f( X8 E4 d8 g& N
其二:课孙写字又学孙,若论天趣祖逊孙,八法谁是真诠者,苦煞皓首抱帖人。1 F. }* h# ~4 U+ h4 Q6 f
[ 本帖最后由 清白书生 于 2008-9-19 19:5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