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478|回复: 2

[热点] 中国书法收藏市场投资机遇初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2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尽管自古以来有“书画同源”之说,且在书法、国画、篆刻中,书法无可争议地居于“老大”的位置,但在书画拍卖市场中,却常常仅作为配角,专场极少,处于“位高价卑”的尴尬困境。书画收藏界也流传一句口头禅——“好字不如烂画”。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书法遭受到如此不公平的“礼遇”呢?然而,专家提醒,机遇总是在市场“乍暖还寒”的时候出现,相信未来中国书法将会给收藏投资者带来惊喜。- g  U4 e! e; ^

, t7 ^" m& R4 k4 L: u  【藏家说法】& w5 C/ X9 F3 U( l7 C* q
+ f% E" ?- M- f8 Y* _' A- O, y8 N
  风险大 利润空间有限
! R/ F* n3 Y( u, W% \. v: ^
! B& N0 ?5 O( B' ~) y  e7 U6 r  收藏投资者作为艺术品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收藏和投资偏好必然影响市场走向。书画收藏家张禄表示:“我收藏书画有12年了,但很少收藏书法,因为书法太难懂了,不太好欣赏,鉴定难度更大,不小心就会打眼,风险太大。即使是收到真迹,但书法市场一直偏冷,升值的利润空间不大,长期占用有限的资金不值。而且我感觉书法在国内拍卖市场一直处于边缘化的角色,价值被严重低估,行情十分低迷。比如几年前一件明清名家的书法同当代艺术家动辄上千万元的天价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文征明、郑板桥的书法甚至还不如范曾的画价高。民国名家于右任、谢无量的书法也不过区区几万元而已。”
' G; r: `4 B9 H1 [# `- B$ t# T8 Q2 j. A0 a+ E
  中国书法遭受的冷遇,从近10年来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结果也可见一斑。以中国嘉德2005年秋拍中的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为例,其第一场拍卖中书画拍品共247件,其中书法作品所占比例只有3%;而随后推出的中国当代书画拍卖专场中,全场108件拍品中竟无一件书法作品,当然其中不包括寥若晨星的唐宋以来的名家名迹。- H) }. D1 s( e4 u# b( w% M) b
3 E+ H$ @% N6 P
  【业界声音】
) R. e- ?3 @/ e" |* [) J! Q$ d, R8 m+ q
  书法收藏为何“高处不胜寒”
6 @6 i4 w. C9 L+ v) }5 b+ z$ @) y/ ]
  中国书法为何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北京辅仁美术研究会收藏品艺术研究室主任、中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艺术品部主任陈铜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当代缺少大师级的书法家,鲜有书法精品。一位真正优秀的画家大多是优秀的书法家,因此很多原先以书、印名享天下的书法篆刻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操起了画笔,继而又享有画名。如历史上的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来楚生诸先贤,均是以其雄厚的书、印的修养构筑了他们后来杰出的绘画艺术的审美体系。启功先生最初是学画画,后来悟到画的基础是书法,因为画讲笔墨,而字讲气韵,气韵需要多年的修养才可得来,画的技巧性较书法容易掌握。如今艺术拍卖市场的火爆,使得一批所谓的艺术家急功近利,没有耐心几十年如一日地去打书法功底,因此他们选择画画,拜个画家为师,三五年便可打出自己的旗号靠市场运作和炒作卖画换钱,但这样的作品经受不起历史的检验。”他还指出,当代还有一些书法家,深谙“眼球经济”之道,便另辟蹊径,独创所谓“怪书”、“奇书”,比如左右开弓的、用嘴写字的、倒书的书法家,很会吸引观众的猎奇心理,但其书法作品本身的艺术欣赏价值却不敢恭维。这种做法太浮躁,因此中国未来很难产生大的影响后世的书画家,大师级的书法家更是面临绝种的局面。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书法收藏家董国强也表示:“书法比起更为具象的绘画来,它的抽象性决定了它欣赏门槛高、不易被初入市场的人们把握的劣势,所以,收藏书法的群体又远远小于收藏绘画的群体,其带来的‘票房价值’较之其他艺术品类显得相形见绌得多。”+ |. \: F* O2 I4 [1 r
+ ]% ^: `" b2 {' X  d/ n

' X- e3 w$ X% n1 j1 V$ x* j' |! G& F  [2 i* L$ S
  北京荣宝拍卖相关负责人陆红梅补充道:“书法由于其本身价值不易评估,而且人们普遍误认为书法作品的创作相比绘画而言要容易,数量也会较多。目前很多人买书法不是可观地看中书法本身的艺术价值,而是冲着书家的名人效应。相反,一些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由于作者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够,其价格往往较低,甚至无人问津。另外,书法不易解读和欣赏自然就带来鉴定困难的问题,也是很多藏家和投资者不敢轻易涉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k0 G/ M$ q: D7 H- P

% Y- I0 z: N) d0 E0 C: X
: w7 H2 u, d  j1 H0 b* l# @3 W9 N# Y* M) g6 x
  【最新行情】
1 C) v9 ]. O1 _0 b5 E
" y( D- N( G1 ^" Y- y- u# _% s( H: C3 e# d! w+ N

& a2 @2 U  Y/ _0 @  市场冲破寒流 显现投资机遇! C3 n7 A, J' ?8 f  ?" b

' q7 V' H" y# T; l" K2 U. O- _$ P- K. s- h- |7 P; c

2 O3 ]% C5 A. @1 B* t+ G  其实,早在2004年,北京翰海拍卖的元代鲜于枢的草书《石鼓歌》就曾拍出4620万元的书法天价,随后宋米芾《研山铭》也以3298万元的高价拍出,但书法市场整体并没有因此被带动起来。去年年底以来,中国书法市场出现整体启动的迹象,拍卖天价不断涌现。2007年12月西泠秋拍一件王铎《草书诗卷》以1691.2万元高价成交,掀起了书法市场升温的序曲。5 T3 o! ~* |5 x- P/ P; h
3 |& |7 {; B4 f* \: t4 r

8 `8 z* U. i( E3 w3 @7 U+ W
8 ^3 O( W+ w% K. Y  在5月份刚结束的2008匡时国际春拍上,“截玉轩藏”宋元明清法帖其21件拍品总成交额达1311.6万元,超过估价一倍以上。其中,宋代洪迈《行书新茗帖》以324.8万元成交。“吴门书风”作品的17件拍品共成交2246万元,其中吴宽《行书杂诗卷》以694万高价成交。而唐寅的《行书自书诗》最终以1120万元执全场之牛耳。来源清楚、传世稀少的精品仍是市场的宠儿。0 G0 O4 I! F# \( s+ a

5 o& D1 z* \1 p* j- H* T! f: E6 ^+ [$ r# v4 N: e

% {4 P, V0 U1 {6 O- Q  近现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价格增长的势头也非常明显,不久前在中贸圣佳小拍上,一副郭沫若的对联拍了约145万元,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此外,启功、赵朴初、于右任、沙孟海等现当代名家作品,价格也不断上涨。今年3月,于右任的草书《石鼓歌十四屏》立轴在北京长风以126.5万元成交,创下其书法作品拍卖最高纪录。: P$ [, t: [5 N) S3 y

" U! Q! Z8 n& V; [2 F0 S& E* m1 c* Q
9 G- m) H2 Q9 P4 N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国书画部总经理胡研研女士表示:“从近几年的拍卖成交情况看,人们的收藏更注重作品的稀有与珍贵,无论时代远近,好的作品一定会产生好的价格,价格与价值更相符。书法作品的投资,需要参与者具有较好的修养和较高的财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后市瞭望】
! A0 _+ _$ z% c2 {, k, A2 y/ P! |/ f$ M: H
7 E/ G/ A$ t* z0 y
5 ?8 i+ X4 d3 V" x! }2 Z( o7 A
  书法市场方兴未艾 潜力大
" E( p; R5 T7 _" D3 r6 s! ?& C+ _1 N; m
' I# T4 ]: V# P/ h

  X& l8 Z8 g/ J( J  “我没有想到,这次拍卖会上我8年前无意间收藏的一幅《陈毅行书》,底价3万元钱,结果拍出了70万,翻了二十几倍。看来中国书法收藏还是很有潜力的。”前不久参加完春拍的藏家冒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据了解,中国书法目前拍卖最高价是4620万元,为元代鲜于枢的草书《石鼓歌》所创造。行家认为,如果能发现年代更久的作品,才会把书法板块带动上来,这些宝物尚未出现,致使一些升值潜力大的作品,还没有冲击力。
* B0 @, r! v# R, }2 H2 L! [" W
, ]8 h! j$ B0 A; A' G/ r0 ~1 g  `' w0 q  G* J- B1 q) S
& u% f$ a1 M: z9 M1 l# Y
  董国强预测:“中国书法市场这两年明显好于前十年,还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相比绘画市场仍比较弱,但我对发展前景十分乐观。清代书法尽管在创作水平上比起明以前有很大的差距,但仍有一些在书法史上颇有地位的书家,比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他们的作品在清末民国时就是藏家追逐的对象,而这十多年来他们作品的价格也没有太大变化,我认为这就是潜力所在。同时,近代史上一大批政治家、作家,从目前来看,他们的价值被明显忽略了。”
& \+ h& `1 z3 B/ S2 `9 ^7 S! C. L! b$ J$ }

9 A+ n. e& A4 p& y) ]& ?5 I# @$ ~% X; P2 @) [
  陈铜铭也认为,像茅盾、老舍、沈从文等著名的文人,他们的书法作品价格一直比较低。还有孙中山、蒋介石、陈独秀等,他们的书法作品还远未达到其应有的市场价值。孙中山的行书《博爱》以50.4万元成交,这个价位在目前的名家书法市场中已算是很高的价钱了,但这个价格还远未能达到它应有的价值。2 D; j$ \0 \8 d- T

1 }) Z( H1 N; C' P
4 P( x% w8 z' E) {# H
+ s2 ?4 q( z* V7 \" j  【专家点拨】# B' s7 }6 e: q4 X6 s4 c

+ G( F9 q# P# a9 g8 H5 l
; Q% N7 i; r6 \7 g3 _3 u
" O) q: J- B; `! l* }1 L3 \0 s) j" G  别让“海外回流”迷了眼& Z; h7 W' m0 @! X& I) k% y

9 A5 e7 H4 b+ z; |. p6 v4 J4 u2 j: s
+ ^2 o  f7 ~: ^3 v7 c' W
' Q( h& r! m% b! x* S( Y. s2 d  和所有艺术门类一样,书法收藏或者欣赏都有共同的规律,就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专家建议,收藏书法作品应该有明确的思路。因为收藏和投资都是有层次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目前达到的学识、判断真伪的眼力、承受风险的能力,来决定收藏的层次。
4 k4 B! c' m# f! w
  Z% D3 h8 i# `
. G! ~6 S' d1 |* T9 {. N2 F! Q- Q3 ]$ P1 J3 l# X/ q
  陈铜铭建议,初入行的藏家或投资者最好从收藏近现代书法起步。他说:“因为古代离得远,收藏者要理解古人的作品,需要很扎实的文化知识底蕴,以及书法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及其他独特的内涵,才会被了解,然后体现到它的经济价值上。现在大家已经开始关注古代书法,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和投资人更成熟了。”+ r1 x; B- O% x$ G

" |$ D5 b% H* g" S( q. x4 q+ A# \. z/ ]+ R
3 ]) W% D# L; x# {1 v, Q7 }
  如果很有收藏经验,也有经济实力,可以收藏历代名家的作品。一件300万元的作品看着价很高,但10年后很可能值1000万元。如果经济实力一般,可以收藏名家的东西,或者收藏有实力的尚未出名的书家的东西,但一定要收藏其精品。再退一步,如果收藏经验和经济实力各方面都没有那么高的话,也可以收藏一些有点名气又便于理解的作品。收藏就应该收名家名作,比如齐白石有4万件作品,但存世的精品充其量只有两千件,收藏者要收藏那两千件中的作品,不能收藏那些应酬的作品。
4 ?- Z# h- q+ {9 T" U7 D% T2 y3 m9 H' v- ^' c& M3 s; x

* n& d/ D7 M/ B1 m7 I/ g" s+ q6 o! ^& c. s$ p+ T3 |% o* ]% p
  另外,陈铜铭先生特别强调,投资书法首先一定要辨别真伪,分清优劣,不能只看作者的名气。藏家应尽可能多观摩国家馆藏历代书法真迹,了解这些“标准件”,对提高自己的眼力大有裨益,因为只有“见真”才能“识伪”。现在赝品比较多,在十几年之前,书法作品几乎没有假的,现在到古玩市场找启功、刘炳森的作品,简直铺天盖地。齐白石、沈尹默、于右任等的作品也频频露脸,投资书法艺术品要把防范赝品放在第一位。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因外汇的需求曾大量出口高仿的艺术品,其中书法的出口量也很大,近年来随着古代书法行情小幅看涨,一批打着“海外回流”旗号的赝品也陆续流入市场,除了少数是清代、民国的老仿外,相当多比例都是当代的新伪,投资者应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从日本回流的古书法,有的书法使用的绢质地十分致密,根本不可能是老的,一定要格外当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