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6-4-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105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8-7-11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祥林(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影视导演):
: B5 Z1 O x' P n: L 我很少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主要是来学习。我同意传海兄讲的,李老师的性情,不仅是时代缺乏的,也是艺术家缺乏的。昨天晚上,我听了刘正成老师和李廷华老师的对话,深受感动,在十多年前我有幸向两位老师学习。两位老师都是以自己的学问和艺术,为我们大家所尊敬。我们对艺术家的敬畏,要放到历史上看。我小时候听老师讲书品即人品,不理解,现在四十出头了,才发现这问题像基因一样在血液里起作用。我看到李老师的诗书画以后,就想到明代伟大的书画家徐青藤。徐渭说他自己“书第一”,李老师不管他认为自己什么第一,他有特别高雅的品格和气息贯穿在作品里面。
' r6 R, `5 }" _5 Q/ W1 L 第二点,我从他的书、画、诗,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他终极的人文关怀。李老师是很勤奋的。最近我们一起在梅家坞呆过一段时间,我知道他下过很大的功夫,他临二王,临十七帖,临汉碑,这些功夫都下得很深。只不过在创作的时候,他把它不露痕迹地化进去了。有的人模拟痕迹太重,比如“四王”的画,拟高克恭,拟赵文敏……。李老师不是这一笔像《张迁碑》,这一笔像《曹全碑》,他用他的知识和学养融化了他们。我觉得在他身上,才可以讲学养两个字。这不是背几首唐诗和古文的事情。在我接触的老师中,象李老师这样的很少,我觉得他的人生状态和艺术状态值得研究。 2 |# W2 m) Y. a5 i( b4 X v
2 v7 Z% C' _$ G- k8 i刘正成 (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 v* w' } b7 l, m$ c
评价李廷华先生的作品是有意义的。; p Z- X+ W L. a: [/ \0 n2 e6 u
当今书法的评价体系是混乱的。我认为,画廊的评价,市场的评价比书协的官本位体系更真实。在拍卖会上,龚自珍的字的价钱可能是王文治的几倍,胡适之、郁达夫的字也比许多书法家贵。大家可以思考,为什么人们会关注这些人的字,要用钱去买它?
' \/ f* U6 [8 x( x& h 字以人贵,这是传统审美标准的一个特点。在今天技术主义的时代,李廷华可以称为非技术书法家。本色画廊举办本色书法家、本色文人的展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佩服你们的眼光。今天书法家拿出的所有作品都是技术熟练,但是你几乎看不出来哪幅字是哪个人写的。展览会造成当代书法一个现象——趋同。李廷华先生的字如果展览会一挂就知道是他写的,这个很奇怪。你用技术去评论它,很难。但是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什么技术是好的技术?篆书有篆书的标准,隶书有隶书的标准,楷书有楷书的标准,但这些还不能成为艺术个性的标准,李廷华的字放在那里很远就知道,哪怕把名字蒙住,也知道他是李廷华写的字。
9 V* p$ _5 e1 b5 z# ^ 再细究这个人。李廷华可以说是公共知识分子。他对社会生活,对文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有一种批判的态度。刚才传海提到,过去他批评过我,尽管我们是老朋友。这种观念在中国的文人里面、艺术家里面尤为稀缺。如果他的书法、诗歌、绘画传下去,这一点是重要的价值。可能一百年、两百年以后,我们写的字虽然技术熟练,人家看还有颜真卿、苏东坡,那我们的字可以忽略不计,而李廷华的字要传下来。他把他的心声,通过诗歌和书法表达出来,我们却还在写“两岸青山”、“朝辞白帝”,这有什么意义呢?
: B# }9 e4 J k `; ~9 t李廷华对当代书法的发展持一种批评的态度,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启发,我经常以他作为学习的榜样。李廷华先生的每一篇文章,都凝聚了他的心血,都有真知灼见,或深或浅,几乎没有无关痛痒的文字。他又把这些思想写在他的诗歌里面,写在他的书法作品里面。在五十年、一百年以后看,如果有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他又热爱书法绘画,他留下的作品一定会被历史记住。大部分书法家的作品最后都进了垃圾堆,而李廷华的作品一定会存在下去,包括他的文章和他的书。
" k% K5 M f. s& W% m今天的展厅里面陈列了李廷华的学术著作,现在百分之七八十的书,以后都是送到纸厂去化成纸浆的,我认为李廷华的书不会。我认为他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文人,是当代一个优秀的公共知识分子。现在知识分子很多,但公共知识分子很少。他对这个社会和传统文化的态度,对当代书法的评论,是重要的标志性的人物。我们可以通过他的文章,看他对这个时代、对书法界是什么看法,这是一个重要的人文参照体系。7 \$ T* _0 j& |
我是一个技术书法家,如果从技术来看李廷华,也许我会批评,你的字写得还不怎么样。但是从人文精神来表达,我觉得他是当代一个优秀的文人书法家。好多谈文化书法的人,书法里面没有文化,而李廷华先生的作品里文化和艺术融为一体。我也同意胡(传海)先生的话,他是“不合时宜”,好象他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好象他是从古文堆里刨出来的人。这一点,还可以有另外的理解,物以稀为贵。其实正是因为他的独特性,他的作品反而是这个时代更加需要的,他就更加属于这个时代。这次我来,刮目相看,他的书法在技术上有很大的进步。他的书画艺术确实表现了他的文化个性,值得收藏,而且会传下去。记住这个时代有一个李廷华,他具有当代书法里面相当重要的标志性的价值。
5 e5 O& n G" ~1 C" \' p) P
, F' k2 {4 u! A, i% p; k! r- S, r: W" B8 N张智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g( {' a1 H" y6 L# {( U9 q! |
1 I0 j* h2 B2 J$ L看了李老师的展览,听了大家的评论,感触很多。现在到处都在谈文化,我感觉李老师的作品里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他的文化。李老师的文化行为和艺术创作是融和的,在我们当前的文化和艺术界,具有启示价值。刚才刘正成老师谈得很透彻,作为一个后学,我这次来,就是来学习,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大。
8 H2 ~$ I5 @; u' ~; Z4 f
1 F7 Z/ q T' s, p e# X孙稼阜(《书法》杂志编辑)
& J% y4 X4 e% s7 i' ^$ Z8 c* d/ _ ^ 李老师展览触发我思考了几点。第一点,从人到字还是从字到人?人写字还是字写人?第二点:是写给自己还是写给别人?第三点,是学古人的书法,还是通过古人书法学古人的样子?书法家首先是一个人,然后用写字画画的语言把他这个人显现在我们面前。他首先是一个健健康康的人,然后他考虑穿衣服,穿得越来越合适,是很自然的。李老师的作品就是这样自然的表现。李老师这么多年来对我帮助很大,在我困难和低沉的时候,想起他,我有一种力量。他是我人生的一种动力。借这个展览和研讨会,一个表示祝贺,一个表示感谢。 , f4 `+ o9 l: K r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审阅。以发言先后为序)+ w" V, f9 {+ e- k" b4 R
; t7 o/ n1 p) T, N8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