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8-5-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9858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具有深邃文化內涵 "筆筒":文玩清供一枝秀
, T8 c% A# d) w. I' E* i$ z: b1 l$ B" N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張春嶺
, v; i2 N7 l4 n# S/ ]9 E
0 ~' x# {5 ~, M+ ]/ h1 q% d7 J6 K# d) C
中國傳統文房用具,除了筆墨紙硯“四寶”之外,還包括了很多的輔助文具,如筆洗、筆舐、硯滴、水丞、水盂、鎮尺、臂擱等,即便是放置毛筆的器具,也有筆床、筆船、筆格、筆屏、筆卷、筆挂等,出現于明中晚期的筆筒比起這些文具,只能說是一個小弟弟。如筆床,南北朝時期已有制作,《玉臺新咏》記載:“玻璃硯匣,終日隨身;翡翠筆床,無時離手。”筆格也稱筆架,南朝梁簡文帝有《咏筆格》,梁吳筠有《筆格賦》。筆船也于唐代就已出現。筆筒為什麼在後世獨領風騷,成為晚明以來文人案頭不可缺少的用具,進而成為備受現代收藏家青睞的藝術品? 2 G% E4 P ^2 ]6 |
# U7 ]- V0 Q$ O3 v6 k$ e1 t7 N
筆筒發跡于明中晚期,初興時,多用竹木之類的材料,取材方便,又為文人提供了親自操刀發揮創造性的空間。當時文人墨客寫竹、畫竹、刻竹及收藏竹刻作品之風興盛,竹木筆筒得到了空前發展。正是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參與,使筆筒更具書卷氣和文化寓意。
" ?8 `3 R( ~( h+ }, a
( D% c! I% f# ?, }: G$ L 筆筒的走紅,與制作筆筒中大師級的人物出現也有極大關係。明代中晚期的朱松鄰、朱小松、朱三松祖孫三人都是制作筆筒的大家。朱松鄰刻竹善用深刀,纖巧玲瓏,細取入微,所刻“松鶴筆筒”在當時即為世人稱寶。朱松鄰兒子朱小松更是擅長書法和繪畫,並能博採眾長。朱松鄰的孫子朱三松繼承了祖父雕刻的風格,且更為精湛嫻靜。清代出現了吳之璠、周顥、鄧渭等著名的文人竹刻家。大家的制作,精美絕倫,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使筆筒更具魅力。
- ?' ]+ W9 J! p" g+ p4 I9 h
( I% a7 A4 J: y3 V5 g( b) @ 皇家的推崇,為筆筒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明清兩代都有特別喜愛附庸風雅的皇帝,為滿足自己的愛好,自然可以傾國家之力,不論多麼貴重的材質,都可以用來制作珍玩。用材之珍稀,工藝之精湛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一些象牙、紫檀、黃花梨、玉石、琺瑯等材質的筆筒,全都是極品珍品。清代瓷器中,筆筒也是一個十分出色的種類。如康熙時期文房用瓷的燒制中,以筆筒最為出色,筆筒生產量大,而且造型、紋飾相當美艷,藝術表現也呈多樣性。
+ {. k6 [2 `1 P$ [+ H# C5 m8 E* p0 h8 m9 A5 G. w' D
在文玩清供中一枝獨秀,筆筒還有其自身的因素。明清筆筒雖形制變化不大,但材質卻頗為豐富。有竹、瓷、木、銅、象牙、玉、水晶、端石等。從裝飾方法上看,有刻、鏤、雕、繪等,以瓷筆筒為例,有青花、五彩、粉彩、三彩、顏色釉等。筆筒圖案的主要題材為花鳥、人物、山水景致、田園風光、詩詞歌賦一應俱全。筆筒常年置身案頭,與文人朝夕相伴,既可觀賞,又可把玩,清代揚州竹雕大家潘西風曾在筆筒上以隸書刻款曰:“虛其心,堅其節,供我文房,與共朝夕。”筆筒有如此深邃的文化內涵,怎能不讓人喜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