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9653|回复: 0

书家书法与文人书法// 李伍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3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 ]4 w1 M, s9 S- h/ k) _, K
书家书法与文人书法
4 G5 I4 d( `% p/ B7 F2 x* C# o  N! L9 N3 h! [* E
/ U' r7 q( j: w% [  r
李伍久

" z! c: z6 c1 H. {8 \4 M  c6 r在中国画的创作风格上,有纯画家与文人画家之分。二者的界限是分明的:纯画家的绘画崇尚视觉与审美的冲击力,作画的对象是他人;作画的目的是反映和展示自然和社会的情状,使人从作品中得到理性的认知和美感享受。而文人的绘画,则是追求精神与情感的感染力,作画的目的是面对自己和满足自己,是一种自言自语、自我陶醉和自我感动的行为。' t1 X- Q/ ?' t; b! u+ I
绘画有这样的区分,而书法也是如此。
4 c0 _* M3 k  Z一般而言,纯粹的书法家往往特别讲究继承,讲求功力,追求一笔一画都要有来历。颜、柳、欧、赵,汉简、魏碑,二王、苏、黄------众多名家碑帖,形神各异,派别森严,以谁为准,必分泾渭。不参通古碑法帖,即为败笔。审视作品,首先看的是这字有没有来历,师承何人何派,能不能算正统。甚至连错误的东西,也要继承前人,只要“有来历”就不算错误。否则,就是不入格,无可取之处。
8 l2 ?5 t" Z8 `; o+ v文人书法则不如此讲究,即便学书时曾师从某人某派,临过某碑某帖,写起字来却不会计较所写的像不像某人某派,只会任性而来,随自己的心情挥笔,只求自我感动,自我陶醉。  {6 k* X2 B/ q
从书法史的发展来看,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名家的出现,则正是这些名家突破了前人的格调,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他们才被人称之为名家的。
  S: ~, j  k' L话说乾隆、嘉庆年间,与刘墉齐名的书法家有翁方纲、梁同书和王文治,时人把他们并称为“四大家”。翁方纲的女婿戈仙舟是刘墉的学生。有一次,戈仙舟把老师的书法拿给岳父看,翁方纲认为刘墉的字不依古法,不成体统,便不屑一顾地说:“你问问你的老师,他的字哪一笔是古人的?”戈仙舟将岳父的话转告了老师,刘墉听了竟哈哈大笑,说:“我的字就是我的字呀,若像古人,那还能叫我的字吗?你也问问你的岳父,他的字哪一笔是他自己的?”8 O8 U2 P) ]: o/ r; S+ b
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了纯书家与文人书家的观念的不同。
/ h8 t( g  J/ [3 p5 i: p其实,就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言,这两种观念是不应该相互抵触,相互排斥,而应当融为一体,方为有益。要继承,不可不“师古”。以名家碑帖为蓝本,摹仿学习,是学习书法的一个艰辛过程,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然而,临摹古人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学习先贤,汲取古代书家的经验,为的是创造出既有时代特色,又有鲜明个性的新书风。“书之妙道,神采为上”。所谓“神采”,应是指独异于他人的精彩之处。固守前人的笔法而无自己的风味,书艺也就不可能出新,不可能生出异彩了。这正是:
$ \2 R, f; y6 C" g6 I0 W  师法前人必经道,固守前人不足取。/ c; [- X; p& p6 o
  融古铸今出妙意,方有清香沁人怀。
6 Q6 k9 I" {2 R* [1 o; M4 r& r1 J$ W' l$ v1 M, Q+ `2 N1 C1 {

, P" Y& M4 g; {, P+ ?8 y
(原发20041119日《神州诗书画报》“砚边杂谈”)
' c9 K; ]* u2 x' @& p: v+ u0 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