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8-6-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6548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2007年以来为书法爱好者谈书法的片言断语摘录
% a+ `4 A: T) B% m' ]& A0 W! S2 M- v- Q# q$ H* b) ^: y
, T1 q7 _* d+ _. i* J/ ^7 R学书要开阔视野 不要划地为牢
; Y$ Q( J0 E) u5 |1 f 我一向有个不成熟的观点,临帖,学习书法,不妨把各种风格的字都尝试一下,理由是,书法的笔意是表情达意的音符,它类似于音乐的曲谱,曲谱应该与所写的内容相吻合,或喜悦,或悲壮,或庄重,或深沉,或旷达,比如说我给人写幅婚联,心里高兴,字也喜气洋洋;我要给人家写幅挽联,某某人千古,我的心情立即沉重起来,下笔就露出一种悲哀。写长征诗与写“西风古道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不能是一个味。为人书牌匾“天下为公”,用颜体楷书方显庄重大气;为友写横幅“难得糊涂”,以行草为体才能趣味横生。我感觉书家是个演员,他随时要进入角色。我曾经拿几幅字给同道们看,他们认为不是出自一个人的手笔,我说都是我写的,他们不信。这正是我要的效果。, K6 Y& U: C% X: s* F. D+ B
所以我以为,写字要运用形象思维,调动感情积累,而各种风格的书法作品,就给书家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有位大家告诉我,不要独临一家帖,历史上的高手大都兼擅,学会百家,自成大家。但这个目标何其难也!
$ m; h! m+ c" M+ h% [
; {; r+ A% g; }4 s临帖是通往书法创作的不二法门
3 N% G V2 F3 C% t. n 大量临写古今名家法书,是通往书法创作的不二法门。它要经历不参己意的对临、加深记忆的背临、融汇贯通的意临三个阶段,是个从入帖到出帖的过程。临的越多,体验越多,顿悟和灵感就接踵而至,从而发现并掌握书法本来就存在的客观规律性。这个规律性是古今书家不能不遵循的,是千古不能更易 的。临帖如存款,创作似花钱,存的少,囊中无所取,何以消费;临的少,笔下无根,必然竭泽而鱼,江郎才尽,何谈创作!当你对笔法驾轻就熟,将笔势烂熟于心,把笔意理解深透,想写那家就基本像那家的时候,搞起创作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8 O- V. O/ Y1 D( E% b
2 Z9 }4 Y: c$ v! F; W' y6 C/ w# ?临帖也要树立精品意识
u! |$ ~# [6 y9 b 临帖临得象样,也是作品,所以临帖也要树立精品意识。写完后能悬挂,供自己和别人欣赏,不至于弃之如敝屣。我临写的作品虽然不很象样,但很少废品,大部分流入社会,进入寻常百姓家。总之,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7 ^7 n. g$ J" z8 L0 {4 d- g5 `
9 S0 w: j% c# z( A6 O2 P
学书法要从其它艺术门类吸取营养 从书法中学书法,总是有限。艺术是相通的,要从文学、绘画、音乐、舞蹈,诗歌等其它艺术门类吸取营养,以开阔眼界,增强理解。要当书法家,首先要当政治家,学问家,学者,——虽然我什么家也不是。) u3 u3 q, @; Y6 z1 q2 m* H
# r2 A! @$ J+ H8 y; G8 a
学习书法不能拿现代人书当样板,因为他们也是在学古人,经验有局限性;但在学习古人方面,像沈尹默、启功、沈鹏等现当代名家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在大量临习古代法帖的同时,参照这些名家的用笔,可以探求到通向古代名家的途径。比如,我临启功书,体验到他的用笔出于二王和智永,并受怀素影响,线条中锋而匀称,骨肉停匀,劲健清丽,用写启功的感觉去写怀素,有立杆见影之效;再比如,我写沈尹默,他是现代学二王的大家,不仅有临池经验,在理论上也有真知灼见,后人评价他已经追到宋代。我从沈老的论书丛稿里读出了学习二王的窍门。总之,学现代人并不是拿他们当榜样,当样板,更不是最终的追求,最终的目标是要把古代名家的法帖啃透彻并加以应用,现代书家不过起个引导作用罢了,但现代书家的参考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另外,我临写现代人的一些书法作品,也是把它当为作品看待的,很少废品,大部分流入社会。窃以为,学书法,不能光闷着头学,也不能等学成手了再用,临习一些近当代书家的作品并对其扬弃改造,注入自己的东西,以新的风貌呈献给社会,给欣赏者带来愉悦,何乐而不为呢。
1 t# B+ `5 @0 O) b7 D2 p2 M& o7 k0 l 在学习古代经典法帖的同时,参照学现代人书,二者不仅没有矛盾,而是对学习古代经典法帖是有极大帮助的。
7 m* U( h/ s1 z# k6 p9 i$ V7 P( a( Z5 ^
谈临帖的高级阶段
2 z8 a( O2 T1 c$ H# I 临帖到了一定阶段,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依样画葫芦。他凭借的是自己对原帖的理解,及其平时的理性积累,功力积累,感情积累,经验积累,学识积累。他临的是感觉和气息,是风神,是胆略,是境界。他只是把原帖当成了一个信号,他已经在吸收保留原贴符合审美定势的东西的同时,对个别败笔缺陷给于了改造,并注入了个人的审美追求和感情意识。临帖,即使临一个从未见过的生帖,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件困难的事。他就如一个识谱的歌手,随便拿过一个歌谱,张嘴就能发出比较正确的声音来。因为他已基本掌握了放之诸体、诸帖而皆准的书法的普遍法则!
+ }& T! w5 X$ A9 l7 {8 q 就书法而言,每个时代都会产生书法的代表人物,像沈尹默、于右任、白焦、启功、欧阳中石等大家,他们师古不泥古,变古适今,已经树立了自己的书法面貌。从他们这些人身上学习些经验是完全必要的。我把这些大家当成我的朋友,每每临贴,脑海里就泛起他们的风采,好象就站在我身边,指导我学习。你的大家朋友越多,你吸取的养料越多,学起古代法帖来就更加游刃有余。9 w2 q- T8 r7 c- E& m
8 E9 o( o" {& z8 R( s- A学习书法要占有大量学习资料
* H/ o$ {9 }# A" ? 学书法,如学生上学,要有课本,包括两方面,一是古代书论,二是原法书墨迹影印件,在理论上,你要啃透以至背诵十几篇经典书论,能说能演示;在诸多原帖上你能读出他的师承及用笔结字特点,试笔便与其吻合。持之以恒,就会月有所进,日有所进,甚至时有所进。+ w( w Z. m. ^" e* t: G$ C& a) l
不怕写不好,就怕不进步。
) Y9 O( c: } ~: Y* O* q4 |* @, T( v9 ^
让凝固音乐发声 ( }% W4 O3 q/ m! d# ~
书法与音乐相比,有惊人的相似,是凝固了的音乐,特别是草书,更具备这种特质。细读古代名家经典草书作品,你会发现,她里面有个主旋律,有高音符,中音符,低音符,有节奏,有休止符,有延长符,还有颤音符,还有抑扬顿挫及反复。不是这样吗?你看那些细如法丝的线条以及粗细对比强烈的线条不正是各种音节、音阶、音符交织而成的吗,嘎然而止的驻笔是休止符,笔断意连或连绵不断的是延长符,一笔行笔之间有微妙变化是颤音,一种笔致时有出现是反复。她就是一首歌,书法临习的责任,就是让她发出声音来!
' O4 a' T/ n, T2 m9 K' i
0 U; n9 y) x& S, C# |# d学书断想$ [) W8 n8 h' a( A# Y4 \8 N
学书先从楷入手
D# E2 |6 F3 A' L, F颜柳欧赵放眼前
: b! _- K3 v& h' N+ @3 M. F相互映照作对比
0 Q- ], j$ \9 X9 h9 H共性个性仔细鉴
R f+ n" ^5 b5 R; ^& j+ v% Y颜字宽博呈大气! V5 E6 i8 Z( j" u5 X
提笔中含肩头圆
4 v {; y; J0 Q" X; ?% s8 K6 v欧书方正出魏碑1 |; q5 i/ V4 f( q5 ]5 R
方笔外拓棱角显
; X/ v& |, F# V" J& n3 I柳体用笔融颜欧
' E5 V" ?: u6 K方圆并用透刚健, ^6 B6 u; g5 W
赵体楷书带行意8 W- s1 w4 y0 @8 X" E
插花舞女展笑颜
}7 z7 `6 L! B( p6 Z切莫独临一家帖
; _$ k. T1 p9 k# i; H取来百家细把玩
1 E9 ]5 L- f% B( @6 a: f结字何如用笔难) U" O: `- ^6 K% Y5 F) o6 L
执笔运腕最为先3 M) q2 [& i9 h( F. G+ W, a- y) N' U& `' Y
五指齐力捏笔管( R* A4 U( g- O
似有小物手中嵌" Q7 S+ Q0 b9 v9 p8 q( K! C
指节外突成弓状
$ F% p) k# G6 F( g掌心空虚容蛋卵
8 V( i8 E% i0 G0 j6 A# V. {5 @: B4 a" R五指齐力不动摇! J4 H% }2 @" h5 t, v3 S
且莫勾动和捻转
5 b* m- D' V# ?* a' h竖掌方能笔把正* @ E3 s! \! }6 f2 n2 U8 V
平腕才能毫不弯) q ~- s- Q1 ]$ U5 T! p
抬肘便觉力下沉4 C7 u* F' r: {& j
纵横牵制靠松肩# j; L) I& N0 F8 V- ~ W$ b
肩头松动不紧结; s t! Z; S: z: X( k" W
晃动恰如荡秋千' f2 u9 `: d7 t
运笔全靠腕出力
W- I$ w, @& f/ _全臂力气注笔尖
8 I8 y8 [, y5 r5 N. H, k8 ?万毫齐力平铺纸% O* E, {' P$ E0 y! y
莫把笔毫揉一团 g3 g6 n2 z3 D! f
笔毫圆周分八面
( u" P* `/ p; x: e8 M+ Y形同米字垫下边: {. j0 t8 R2 q a2 V. W
假想笔毫用刀剪2 \& l8 h6 U$ ]& i) n. p. A8 p
断面触纸是圆圈3 l3 J) c( ~# j/ s
锋尖深藏不外露
6 U7 A# m2 N% r2 D+ }仿佛秃笔手中掂
3 X2 z7 v( f" Y |笔落好似拍皮球
- E, N- o9 [& M7 {) V, y, s- O. s触纸即刻向上弹
) g3 o2 e- t1 w* v% p$ G; C按中提 提中按
4 X9 U. V( g' s' c- _! {笔杆起倒往又返
. {- }# D$ \' d& N& B$ g' G转折即同笔另起
6 _1 b2 C* R8 Q换法莫把意切断) M: V) @) D. @7 h+ C7 T6 d
触纸笔面频变换
1 y/ m# ?* ?0 a3 [/ m7 B+ C八面出锋不停闲
. h- s7 O4 z- v5 [( t楷书点画各独立.
u6 u0 Y; {1 s9 g3 m内中自有笔势连9 C+ ^0 T" ~ E D% \1 p8 [' C
永字八法要勤练8 k6 N$ y: o. V4 S. c& E
备于万字开眉眼
& g- ^) b3 X( _8 f+ Z3 I0 u" j一点为侧笔忌平7 ~( P* z& |7 _) w+ r3 ~6 d
横画曰勒如撑船& ^9 w2 }: c6 t, P) V! z
竖笔为努似勒马
$ m- D& r/ o8 P8 `2 r# }挑笔为勾踢脚尖
0 M% N% U4 M' F' n; F左上为策鞭扬起; C2 E1 ~6 Q9 w' r
左下为掠舞翩翩: [5 V* Q! C( N3 B- V
右上为啄鸟沾食! G7 U. Z' X! S; u
右下为碟折过三
1 L! F& k- E2 _9 v' p% Y1 l" y八种点画组合字* S( p6 r" J0 ], j! R, Z9 {4 \3 q
从头至尾一筋穿
( @1 o$ y/ Y( m T* p, h$ y提起笔迹映日看
5 A0 f2 |6 k9 S: ~9 S8 u q一道浓墨居中间
/ E% R" i4 l5 p2 N 谈笔画与笔势的关系 : s( f% s m% Q$ i9 G# b/ F
各种书体都有其基本笔画的写法要求,但当这些基本笔画孤立起来还没有组成字的时候,还是没有生命的;只有将这些笔画在笔势的牵引下领进字的家族,成为字的一个组成部件,它原来的样子发生了变易,让它们之间遥相呼应,顾盼生情,生命的律动才在它们身上表现出来。所以,学习基本笔画不能孤立的练习,要把它放在特定的笔势中考察它的神态。否则,笔画就成了僵硬的、互不相干的墨迹。: u1 P& b0 a3 L8 h! F
笔势是产生笔意的先决条件。
. t: m' x( R7 [* ]+ ~' q
6 u' @6 E* d$ N9 L谈意临作品中的个人烙印 3 p& n9 D% T# ]9 v1 ?2 u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树叶,正如一百个读者会有一百个“哈姆莱特”。面对同一法帖,由于临写者的审美定势、艺术修养,感情积累,涉世阅历等方面千差万别,所以就不可避免地在临写过程中打上自己的烙印。有同道以为意临就要惟妙惟肖,不参己意,我则认为一是不可能,二是没必要。意临是以我为主的一种临习,其主要特点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它已通过临写者的改造形成了新的艺术整体风貌,与原范本拉开了距离。在一定意义上而言,可以说是临习者的创作了。翻开古今名家大量的临作细细对照,证明了这是一条客观真理。2 @' B% `% f6 n& k0 Q
# Q4 ~% e; `" t! w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