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2012|回复: 1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5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记者昨天(2008年6月3日)从镇江市委宣传部了解到,“打捞《瘗鹤铭》文化行动”将于今日下午在焦山摩崖《陆游踏雪观瘗鹤铭》碑前启动。   焦山碑林历代书法名家的碑刻众多,如颜真卿、苏东坡、米芾、文征明等,其中最珍贵的就是被誉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署名为“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正书。”这篇哀悼仙鹤的纪念文章,因其书法艺术高超而被誉为书法“大字之祖”,艺术影响力远及海外。经专家考证,《瘗鹤铭》原文应在160字左右,现存5片残石共93字,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打捞出水,打捞其他残石是多年来萦绕在我国学术界的一个“情结”。
  作者是谁成为千年之谜
  瘗是埋葬之意,瘗鹤铭,即葬鹤的铭文。关于《瘗鹤铭》的由来,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一日到焦山游玩,见一对仙鹤在空中盘旋起舞,姿势优美,感叹道:“要是写字都像仙鹤这样灵活就好了。”当家和尚见他喜欢就将仙鹤送给王羲之,约定等王羲之办事回来再将鹤带走。不料等王羲之再次来到焦山时,那一对仙鹤已经死去。王羲之十分悲伤,遂含泪挥笔,在岩壁上写下了著名的《瘗鹤铭》以示悼念。这些字仿佛神来之笔,个个像仙鹤一样优美潇洒。
  然而,《瘗鹤铭》的作者究竟是谁?千百年来,书家、学者始终争论不休,这主要是由于铭文只书名号,未写作者。虽然有人考证王羲之的妻子是镇江人氏,王应是镇江之婿,《瘗鹤铭》出于其手,较为可信,但宋人黄长睿考证它为梁代陶弘景所书。陶弘景隶书、行书均佳,当时他已解官归隐道教圣地镇江茅山华阳洞,故认为属于他的墨迹。而宋代的欧阳修、沈括等人则认为该铭文是唐朝诗人顾况所为。其次还有王瓒说、皮日休说等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表示,学术界目前倾向于王羲之或陶弘景,但目前都还缺乏证据。《瘗鹤铭》的作者究竟是谁也就成为一直困扰书法界的千年之谜。
  《瘗鹤铭》几度沉浮的身世
  围绕《瘗鹤铭》年代的争议也颇多,有东晋说、南朝梁说、唐代说等五种,然而它系唐前石刻却勿庸置疑。《瘗鹤铭》原来位于焦山的峭壁上,在唐宋之际,因为山体遭受雷击引起滑坡,石碑就随山石一起坠入江中。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镇江太守钱子高从江中获得了一块《瘗鹤铭》残石,便将其与另外三块晋唐时期的石碑一起置于焦山之上,取名宝墨轩,焦山碑林由此而来。
  残石重见天日以后,有许多人前来观摩摹拓,有的甚至凿几字带走,学者们也都来研究它,《瘗鹤铭》从此闻名天下。然而数十年后,石碑又坠入江中。此后《瘗鹤铭》便一直沉在江底,直至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才由镇江知府陈鹏年募工从江中捞出,放在定慧寺山门左侧。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多次上山侵扰,寺里的僧侣将石碑掩藏起来,才使其免遭一劫。现存的残石共有5块,总共93字,其中有11个字不全。如今,在宝墨轩仍有《重立瘗鹤铭碑记》,碑记文中说到:“盖兹铭在焦山著称,殆千有余年,没于江者又七百年。”叙述了石碑“多灾多难”的经历。
  “大字之祖”的至高地位
  “北有《石门铭》,南有《瘗鹤铭》”的说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由来已久,被称作南北二铭。
  言恭达认为,《瘗鹤铭》书法古朴自然,潇洒奇逸,对研究中国书法碑帖融合的创作思路具有很大的启发,作为摩崖石刻,《瘗鹤铭》既有帖学的流畅,文人的气息,又有北碑的气势和开张,更见用笔、篆籀古法,是碑帖交融创新的典型代表。同时,它是书法从隶书向楷书转变的产物,既有隶书的厚重古朴,又有楷书的端庄和规范,是研究书体在演变中的重要资料,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和重要的书法史地位。
  历代书家都把《瘗鹤铭》作为书法学习的重要范本,宋代黄庭坚吸取了它的精髓,成为一代大家,他称《瘗鹤铭》为“大字之祖”,作诗曰“大字无过瘗鹤铭”。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焦山读书时,曾与瘗鹤铭朝夕相处,深受其影响,板桥体的创立无不与其相关。
  日本江户时期著名书家良宽取法《瘗鹤铭》而成为一代宗师,并影响了日本书道的进程。焦山也被日本书界称为书法之山,每年都有崇拜者来此朝圣。
  据了解,镇江市已经进行了历史水文资料梳理和现场勘探,并确定了打探方案。央视《探索·发现》栏目将全程追踪《瘗鹤铭》残石打捞,展示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本报记者 聂伟 王宏伟
  本报实习记者 李月宁 潘玉娇
(原刊《新华日报》)
1.jpg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3.jpg
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索·发现》全程跟踪《瘗鹤铭》打捞

  本报镇江专电 昨天下午3时,江中“浮玉”镇江焦山公园山门处人头攒动,打捞“瘗(yì)鹤铭”大型文化行动启动仪式在此隆重举行。央视《探索·发现》专题片“探秘《瘗鹤铭》”开机仪式也同步举行。
  据焦山碑刻博物馆丁馆长介绍,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闲居镇江的苏州知府陈鹏年曾募工打捞出5方《瘗鹤铭》残石共93字。1997年,镇江博物馆和焦山碑刻博物馆联合对“瘗鹤铭”残石进行了建国后首次大规模考古打捞,为期3个月,发现了“欠”和“無”二字。这次,恰逢镇江实施北部滨水区水利工程,给寻找瘗鹤铭残石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契机,镇江市人民政府决定第二次大规模打捞“瘗鹤铭”残石,打捞时间预计3个月。打捞地点根据史料记载,定在焦山雷轰崖下江边,专业潜水员们将综合水文、地形等情况,和主办方商量确定下一步具体打捞时间,预计总投入资金100万元。央视将向全国现场直播这一打捞活动。(王致同 聂 伟)
(刊于2008年6月4日《新华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5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5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em2 em2 em2 em2 em2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5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幸事!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5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吴总带来这么大快人心的好消息!em1 em1 em1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5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