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2515|回复: 11

从开“骂”现象来透视县域书法环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31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从开“骂”现象来透视县域书法环境

8 l% j; z$ y* M$ o7 o) u( B$ }
9 J4 U) F  |8 B* f; F+ s2 K) T9 r' @. ]" Q0 U+ g- k" `
    每次国字号展览评审的落幕,随之而来的就是“骂”声一片,但没有比开骂者心里更明白,除少数沾光者外,被选作品总体水平的确高于落选者。
2 u, s) B& z% j) |  I" s    平心而论,从第三届全国展开始,你如果认真翻阅一遍作品集可以发现,获奖作品数五、六、七三届的全国展、中青展最好,入展作品应该还是在逐步提高。+ G' c1 `+ Y7 Q/ G. B+ O5 N
    这主要的原因一是全国书法热潮连年执续。印刷精美的碑帖、高等院校的成教培训;加上近年来书法产业的形成,在小县城办个少儿书法培训班就能解决生活问题,收入水准超过公务员几倍都是正常的,所以青年书家们能集中精力搞创作,促进创作队伍整体水平逐年提高。二是信息的透明,九届国展、页册展把入围的作品挂在网上,从入围到入展、从入展到获奖,每个过程都能接受公众监督,多位“何毫们”不是被大家发现而拉下马了吗?评委放水现象逐步减少。: ~( a3 Z% p! [+ a
    为什么会有这一批开“骂”者?这就引出个话题:他们为什么热衷于“骂”?是那些人在主“骂”?从“骂”中他们得到了什么?% S9 p0 Y: `1 u3 m1 @
    我们还是针对县域书法环境来作作分析。
3 g9 `* B1 c) p$ O* t# t    一、从国展参展对象分析。5 F' g8 i% b5 c) i
    国展经过近三十年的洗礼,可以说是大浪淘沙,淘出了诸如王镛、何应辉、林剑丹、石开等一大批书坛顶尖高手,也洗出于明泉、赵雁君、孙晓云、沃兴华等一大批中青年好手,但漂出的却是更多的“老干部”。随着国展光环的弱化,浙江、江苏等省份绝大多数省级成名者基本上退出国展的竞争,把战场交给了更为年轻的市、县级书法“角斗士”来搏杀。
; L# q3 [  o: b- t6 c9 o- x2 L    二、从县域书法人员结构分析。
" e5 S3 b' v) V" P" q% I0 z    笔者通过与部分省、市县域书法作者的沟通,每个地方的情况大多相近,每个县级书法圈子一般划分为这样几个阶层。4 h# N% p: k# P  |
    第一层为书法组织人员,多数为八十年代第一拔书法热潮中的逐浪者,他们基本上年近50,多数没有经过严格的技法训练,书体以碑帖加自由体为主,但他们在小县城属于有一定社会地位、有一定书法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物,以一手参照钢笔字写法的毛笔字“忽悠”众生,是当地一谈及书法便不能避开的人物,拥出绝对话语权。此层人物一般担任县级书法协会主席、副主席,人数在2-4名,基本上通过各种方式成为省级书协会员,以参加县、市级书法活动为主。他们经过三十年的大浪淘沙,成功地把同期出道的人物“斩”落马下,让一部分竞争者甚至伤心得毕生不碰毛笔。3 k( L# S( T, ~& H
    第二层为青年骨干,基本是属七0后、八0后,他们经过良好传统书法学习经历,下过苦功临帖,功底较为扎实,能从内容、形式、材质上把握来一幅作品的创作,有过国展、单项展的入展入选经历,人数在1-3人左右,属于县域精英阶层。# G* z4 H) }, j) J
    第三层是老干部阶层。用“老干部”这样一个词汇来界定他们,并非指他们的年龄结构,而是指他们的书风,没有认真临过传统碑帖,用着星光墨汁和普通宣纸或白纸,或写着一手自以为是的自由体,或写以指书、倒书、空心字等形式抄抄写一些俗不可言的词句。最为奇特的是他们几乎没用过毛边纸,原因很简单,他们不临帖。但他们是县域书法活动的积极推进者和参与者,此类人士在纯书法圈内无发言权,大多在各自身活圈内时不时拿出一些“书画人名大辞典”、“国际书法大赛金奖证书”来自我炫耀,获一些精神上的满足。4 k& C7 A3 G7 e1 l8 Y
    三、从县域书法创作者心态分析。
& X( `# A. K" U% J5 ~    第三层人士满足于自我陶醉,基本上不与前两个阶层人士深入进行书法语言对话、交流,以平和的心态维护着当地书法环境的平衡。
  _: {* x0 i6 U8 G) p  [$ M- \& M第二层人士资历尚浅,在工作单位内属于“干事族”,他们大多数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创作处于上升阶段,对老一辈或执礼有加,或亦步亦趋,或独自修行。而且他们在当地难以寻觅水平相近的对话知音,大多采取外出进修、出游交友的方式开展交流,把关注的目光放在参加国展、省展等大型书法活动上。他们偶尔的入选入展会在当地书法界激起一次次小的波澜。
" H1 k; P1 A8 ^, G* w& G# E2 S8 D. L9 h: q: B. Z
    由书法产生的悲哀就自然而然地落在第一阶层。9 G6 i  d+ ~6 H
- x4 y7 @0 Y# q7 h- b
    他们是当地书法的组织者、倡导者和领路人,但他们的创作远远跟不上展厅时代要求。早在十年前,第三阶层的小年青还没冒出头,信息传导渠道单一,当地把他们的字体当作书法的标准,一时间“某地沙孟海”、“某地一支笔”等字眼在他们名字前成为修饰,书法为他们带来荣耀和实惠,因为书法他们成为单位和当地的名人。* f( }7 J8 q* d6 x9 n6 I1 X
    但今天,他们再也看不懂这个世界了。一夜间,小年青出来了,学生辈成名了,快的就象雨后春笋,先拿下省展,成为省书协会员,再拿下国展,成为中国书协会员(顺便说一句,虽然说中国书协目前会员众多,在一个小县城能有一个绝对是金字招牌)。' F* j# T- j% ^# f2 c
    面对即将逝去的光环,对权威的挑战,他们心理能平衡吗?
3 Y) T; Y% ]$ d! Y   
* y) t0 ?" ^" I, w9 h    这是绝对不允的!6 U0 }0 Z0 E# t3 f  |
    4 O; k# j$ q7 |
    于是,他们也操起尘封多年的长锋羊毫,购买几本展赛作品集,徐娘学妆般地抹起口红来。学无百日功,流行书风、展厅大字看似容易写时难,岂是一朝一夕便能效仿。写了撕、裁再写,一次一次一遍一遍,把众多“当地沙孟海”、“当地一枝笔”弄的苦不堪言,当他们鼓起勇气不对人说而悄悄地投投国展、投投省展,一次次的“成功”落选和小辈们的收获,面对着自己永远不能加入的中国书协,把他们几十年堆积的书法快感转换成对小辈们的“仇视”(这个字眼有些刺眼,但我找不到更为贴切的词汇)。如此一来,面对拥有一定政治功底的老一辈们,县域优秀青年书法家便处于极为不妙的书法环境。
! U! F# Y1 l8 A6 f5 T    随之而来的是排挤。最典型的是外地书家来访几乎不会让青年骨干参与,有当地政府领导参加的活动大型活动一般不会让他们露脸,书协换届不会将他们考虑在领导层面,当地组织外出参观、观展一般不会通知他们。如果在一个县城内,老一辈办了少儿书法培训班,小一辈不知趣也跟着办班,那简直是从他们口袋里抢钱,那结果不亚于双方开战。
5 j. s# }% R( N& i8 v2 ]1 t    随之而来的是贬低。在有关领导问及当地书法成就时,虽然在场面上要作介绍,但在酒桌上却常常言道:“他们的写流行书风、丑书,上级已经开始批了”,“这届国展水平不高,外省好多练几个月字的小孩都入选了”诸如此类与网络上开“骂”一致的语言。他们不会浪费一句话来称赞这小伙子不错、很用功,或者说本次展览水平很高这类言辞。; C3 l( N, e% Q& Q/ A  Q- `
    随之而来的是“大忽悠”。一般在圈子里的聚会,或不得不与小年青碰在一起时,老一辈们几乎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喝酒、打牌上,他们几乎不谈书法,要谈的话也基本上不会涉及笔法、墨法、章法等具体内容;偶尔谈及便岔开话题,把你往大路上引,来个大谈艺术、谈美学、谈王羲之来个大忽悠,让小年青在云里雾里听他们慷慨激扬,以小青年发出一句:“主席您真有才!”的赞誉来结束高论。; h$ E5 E/ F3 k9 u
   
2 `# s* H" P# G    再来回答回答前面产生的问题。
4 K9 r. R. ^9 |8 t; d    ' O7 f8 U: d  Y6 g; F2 V
    他们之所以开“骂”,我想不外乎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花时间写了、花银子投了,评委眼里没有我,骂几句发泄发泄;二是年纪大了,更年期到了,从头写字晚了,中国书协进不去了,周围小年青入展了,不骂几句怎能消心头之恨。- R/ p7 ~% u: A7 X7 S7 e
骂谁?骂当地小年青,正面开骂有点拉不下脸,有的好象还不很情愿地吃过小年青入展招待宴呢,还是骂骂评委、骂骂中国书协吧,山高皇帝远,管他谁是谁,出气才是硬道理。
' T# R/ n4 d7 H. A9 \5 ~" ~    最后的结论是:
0 E9 Z0 M0 _" d3 N7 D8 A    各位评委位、中书协领导们,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j! ~% d  l$ C
    爱骂就让他骂吧!
9 I' U: k3 P) w# }+ X    不骂社会怎和谐!& \6 C+ q) C- u0 V; ]+ b
      不骂书法如何进步?
 楼主| 发表于 2008-5-31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一位册页入展者(木南)的话可以应证我的观点.
$ e& [9 e9 B& E5 B! v  [! J( G% a
4 T+ h& E  \; k! g2 ~# ^$ f上面我谈了一点,“在于有心与无心,更在于方法得当”。对于在中国生活的人来说,都有一种逻辑习惯,就是遇事都会想到有没有“暗箱操作”。在我们身边可以拿来道说的例子不胜枚举。近年来,我与许多书法界的朋友交流时,也听说过书坛的某某之类的丑闻,而我也接触过在地方书协欺行霸市的人物。(说到这,我心潮澎湃。我要谈谈一个在地方书协欺行霸市的小人物。某省组织的某次新人新作展中,我不幸入选,我所在市的书协具体负责人要我交500装裱费,我便要求会务公开,他居然说要每个作者分摊他招待省书协领导的费用。而正因为他招待有功,让他当年成为省书协理事。我便坚决不交,他居然冒出一句笑破大牙的话,说告诉省书协领导知道,以后都不让我入展。我想我是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政府的事情咱比他清楚,这吓唬谁啊!)但这些都是次要的,因为在展览里头关系怎么走法都是有限的,总有一些不是靠关系走上去的。而在这群没有关系的人当中,为什么又没有你呢?这个问题就要自己去认真反思了。是用心和不用心的问题,还是将评选不上的过错全数归在评委缺乏判断能力上;或者我们都很用心去经营书法,评委也比较到位,那就要衡量一下方法是否得当的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31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发动一下,
( @' v6 y% V, g/ s) D. f3 Y* Z
6 Z2 b! I2 d1 F5 A
' h8 V8 K2 C% w8 c! U& L请年青书法家们都来说一说自己身边的第一阶层人士的故事吧.
: P6 Q* `3 e, x, z1 G0 L& v
- \# d. v, i2 ~1 Z( P$ l也该轮到咱们年青人向他们开开炮,让他们也知道咱们的"骂"功.! x! t5 H+ g) z3 T$ d
有酒大家喝,
4 \! u! ]: t1 [# G; L8 D* C. s& t想骂大家骂,
" h3 Q5 W' N8 R4 ^1 G: `+ b2 O" k3 H这才公平\和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31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face13 face13 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31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道理,但骂也是一种进步,如果都三缄其口那负面作用也不会少
6 U! K7 @, R9 ?
( _& u. o% H1 @) T; \6 U1 U  R8 \你说的那几届展其实确实存在一个越来越好的现象,同时也有一个问题,前几年的那几届展事我们所能看到的落选作品太少,直接导致我们的眼见即所得,没有比较,落选作品到底什么样除了少数几位外,我们是难见到的,而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各种媒体的便利、介入使得展览的落选作品逐渐被更多的书法人看到,从而得以直观的进行比较,于是持不同观点的人士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进步, i6 B! x, e8 k7 G
只要有一丝进步对中国书法来说都是一种幸运,骂骂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的结论是:* N0 t/ X3 ]+ y5 w# I
最后的结论是:& H6 R. l* J' @& E: k
+G@"L)C!G9u0aF!E"U6\www.shufa.org    各位评委位、中书协领导们,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 a9 z+ l8 D* S+ C6 g) VD wM#a WUf| 中国书法之门,第一书法互动媒体    爱骂就让他骂吧!书艺公社交流论坛$hCB?K7h!p6E$ x6 E' q" i5 w
    不骂社会怎和谐!
( n4 P: E( P4 z9 N+ G.}R/c1_"H2C      不骂书法如何进步?
# S) y1 N$ n/ |4 s, p---------------------------------------2 ~  L' S. a) ^4 Y% x
文写的不错,但结论很臭,很无聊。没有一点建设性的思想,带着“大地方“的优越感看”小地方(县域)“的好戏。最终还是老好人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仔细看看.

em4 em4 em4 em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口口口口口口品品口口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3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骂-是一种监督

中书协没设纪律监督机构,所以开骂未尝不是一种监督,这样会让中书协做的更好。开骂的是哪类人,不可能分得清,现在开骂的,将来未必再骂,现在没开骂的,将来未必不开骂。写字人不顺心的时候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5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