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0
- 注册时间
- 2006-11-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547
- 点评币
-
- 学币
-
|
此篇文章我认为谈得很好,也很细致,结合平日的教学实践,摘录文章中的几处具体内容,谈点体会。' F9 X, p6 S2 M( c7 E! j0 f
. L9 { r4 A/ g; e) j* I8 Q
“神”本来是不存在的。任何的神都依附于物质基础--形。不存在神似而形不象的临摹,但存在形即使不似而神不错的临摹(历史上成功的意临都这么干)。分析来看,不同效果的神都对应不同的形。通常认为的“神似而形不似”只是读者的一种误度,一种心理认同。
( q6 ^7 t# \3 A( V 这正是我平日常思考的一个观点,我常怀疑人们审美中的理论定式,我更注重实事求是。
. G8 Y6 x3 Y) W& f d0 V
3 c: Z$ l0 G* w6 k* Y; W 把位置与神采对等是古人的一种描述方式,有其意义,但未必准确。% ?4 w! A% K+ B/ a
这句话说的好,我在教学中常说,古人的想象力较强,在文字中常有所表现,所以文化精神的意义由此产生。
6 }4 Z2 s- e$ J, U5 c' J/ ]. q8 u8 x4 V x
针对被忽略的信息要经过感觉系统的反复检验修正,即培养“修正的眼睛”。很多人临的不象,不会看(观察),甚至临得一塌糊涂还自鸣得意,这不奇怪,只因为他没训练 “修正的眼睛”。
% e& c9 b: H- ? 就是练就“火眼金睛”,我常给学生说,同时也是对事物的观察愈加敏感性。+ o4 O: V G' P- m. w
6 Y; i' n! `9 P5 O8 I$ x7 W, ^& q 关键不在数量,而在于每临一遍都要确有所得
0 m$ G- j% |% |% U 这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往往不厌其烦的重复错误,美其名曰‘练功”
8 I2 v) R3 r, T2 ]5 U% B) j) b. U* L% r6 ~' N3 |: S L6 h
临帖是创作的准备。创作完全是一种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带有明确审美追求的艺术活动。
4 O/ z. o5 t/ O8 S5 {! {. C 很多学生常关注于速成,更有碍于临创转换的困惑,所以临的深入,转换就快,创作也就能很快甚至能深入,关键在于怎样临?其实就是不断的有所体会。
. @) i& |4 S# r* A2 z# r! K3 u0 _7 a% g$ T2 f
意临法。这是临习法帖气韵、意境的方法.被众多书家广为运用。临习法书时不求一字一画肖合形毕,但求整体气韵生动自然。这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临习方法,不适于初习者运用。5 C: T% P- K5 G
我常思或疑于此法,不求一字一画肖合形毕是否就是具体单字的笔画和结构,整体气韵生动自然是否指的行气,二者若遵循原帖,意临就是夸张原作的特点,反之就是改变或重组,达到另外一种合理。
9 f5 A, j' W& p! ?+ X% f
/ U: q7 q. m: h7 e/ Z 临摹互补法。传统的“临摹互补法”为用毛笔(硬笔)先摹后临的方法。笔者在此介绍当今社会悄然兴起的一种新的“临摹互补法”——先用硬笔勾摹出范字的“骨架”。然后再用毛笔在“骨架”上“加肉”。
" H$ {6 u, ^4 [7 C 也许是不谋而合吧,我在编写教育部《中国书画等级考试教材》中,关于篆隶的摹写方法就很详细的设计过,具体如下:
. r- K- n* w& I- ~7 \& Y2 W一级摹写% k- P! U2 Q% ^6 w
练习一:将单字放大,用拷贝纸覆在上面描摹,要求笔法正确,线条均匀。/ d' ~* N8 O- g* K U. g7 k
练习二:将毛边纸覆在上面,用铅笔在线条中间均匀地勾出单线后拿开,对照范本进行书写。
7 U7 C& i2 ?5 [' S+ ^( ]练习三:按以上方法进行一组或一行的临写。
8 L0 u) a7 T8 G! w. {5 t8 n* ^! }+ K8 M7 t' S9 M
二级摹写
2 H/ c+ ]" l5 E! c7 T" g @练习一:将单字放大, 用毛边纸覆盖在上面,用铅笔在线条中间均匀地 勾出单线后拿开,对照范本进行书写。
8 i3 B4 f% N. R练习二:将毛边纸覆在写过的字上,对照原字,进行书写,同时修改不准确的部位。
1 P* y0 h/ c( R0 p6 K练习三:按以上方法进行一组或一行字的书写。
. ]- i1 {- O, u# Z5 S8 L7 Q1 \3 M% |
+ g/ ?6 `/ `- f/ j三级摹写
! ]9 y7 o3 R1 I练习一:将单字放大, 将纸覆在原字上,用铅笔点出每个笔画的端点后拿 开,用毛笔对临,要求线条要均匀。
- ~( r: F8 ^ z0 o# ]( ~7 n练习二:将毛边纸覆在写过的字上,对照原字,进行书写,同时修改不准确的部位。
* ]5 B9 H9 N. a2 _) \, y. y2 j练习三:按以上方法进行一组或一行字的书写。3 a* r3 W; x. y! P
以上三个级别的摹写方式考虑到其它书体本身的多变性,所以在教材中只是针对篆书而设计的,也许也能通用,这还需实践证明。
- o" J/ V0 e; X4 I8 `( I; n
" X i( G2 ~6 I, S: ]1 m 选帖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规律,选择笔画,结构皆法度严谨、规律性强的范帖。以后再逐渐选其他字体和风格的字帖。书体上一般先楷、隶等正书再行草,先立后奔。
. }9 A* T5 A+ l1 \ z1 _ 这个观点的讨论是老话题也是新话题,我个人不完全赞同,也不完全反对,当然很少有从行书开始的,就楷书而言,应该具体分析比较,楷书较隶书笔法复杂,唐楷较魏碑更严谨,含蓄,不宜把握,而魏碑的形、势在面上,更适于初学,同时也有因人而宜的因素吧,所以说先学楷书,很多人就从唐楷开始了,大部分都不会把含蓄的东西写出来,易于平滞。" O! n0 b3 r0 v# `% l# ~6 N6 J
, E5 y8 K! Y. O& q7 h R9 N
9 {" k# m+ z! m
( r$ I& y' k/ F5 `" S$ w[ 本帖最后由 豆豆果 于 2008-6-2 23:4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