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赵宏一

关于永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之所以会心累 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 举棋不定
我们之所以会烦恼 就是记性太好 该记的 不该记的 都会留在记忆里
我们之所以会痛苦 就是追求的太多
我们之所以不快乐 就是奢望的太多
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在乎你的人、或者说是喜欢你的人、关心你的人,来到你的QQ空间或者博客,首先看的是你写的文章以及你的心情,而不是相册。

觉得说的真对,往往我自己遇到我比较在乎的朋友或者说是喜欢的人,我会加他/她为特别关心,时不时的看看他/她更新的东西,当然也要去看他/她的相册。但更多是关心他/她内心的感受。

很多时候,我都在问自己,是不是真的长大了,身边的朋友最初是那么几个过了这么多年,依然只是那么几个,甚至还在递减。难道真的是长大了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朋友变得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是会思考的动物

会瞻前顾后,会比较得失

对比后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衡量

后悔拥有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好好珍惜

因为拥有时会觉得都是理所应当,感觉不到它的重要……

生活是平淡的,它在时感觉不到它的价值

失去后、对比后才知道悔过,但也为时过晚……

事隔这么久……

突然接到短信,有点意外,曾是那么骄傲的人那么不可一世!

机会不是说要就有的……

如今心里已经没有位置可以容纳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0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今天,书法已经基本失去了实用的功能而成为纯粹的艺术形式;同时,书法也早已不是文人士大夫的特有本领而成为大众人人可以参与的活动。然而既然是艺术就必须有技巧蕴含其中,必须有个人才华和性情的表露;既然参与者众多,就必须有主流大势,必须有可供参照的同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0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人的成名立身,靠的是著书立说,据德游艺。当下社会人世纷杂,书者们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现着自我,都以各种各样的“实力”来诠释着人生。这种“实力”无外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创作精品,二是据理言论。怎样去判定优劣,似乎准绳越来越模糊,界限越来越难辨,这种现象不仅是艺术的遗憾,也是当代人的困惑。那么,我们如何去梳理其中得与失?惟有深入的去探究传统,以勤补拙。前人说的字如其人,也就是说人之本性的流露可决定笔下的风神,善读书养其性,勤实践立其格。李可染老人曾经说过:“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传统),再用最大的功力打出来”。任何具备历史责任感的从艺者都不会一味的沉浸在故纸堆中,而是努力的蜕变成形,迹化成道。
qq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0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和谐是事物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和谐者,和合、和睦、顺和、和衷、和平、和美也,也可引申为均衡、合作、平等、浑穆、协调等等。和之贵为了“生”,生衍才有生命,事物才能发展,人类才能进步。
童辉-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0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哲学思想本源之一的易学很早就建立了“天地人”三才系统的理论架构。《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善用“中庸”态度应世,道家惯用“无为”态度避世,释家则采取“修性”方法渡世,儒、道、释思想的相互抗争又兼容并存,又是中国和谐文化关系的一大奇迹。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圆融关照,辩证施治,这是中医贻人以慧的重要法宝;刚柔相济,奇正相生,虚实互现,也是人生通艺理的和谐写照。艺术进程如同自然法则的演化,或成矛盾的运动过程,但和谐为度,调剂宇宙万物归于平衡。综观千年书法进展,坎坷不平,快慢不一,有进有退,都与“和”与“不和”大有关系。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
       “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
        中国几千年的书法经典皆具备“真、善、美、慧”四象,合则为一;“天人合一”是上古先民智慧的表达,也是自然属性的人以及艺术创作返归本源的必然追求。书法“四象”,阳中蓄阴,阴中存阳。书非尽美,法非全善。师法的古与今,碑与帖;用笔的藏与露,正与侧;线条的曲与直,急与迟;结体的平与险,繁与简;章法的虚与实,黑与白;风格的秀与拙,雅与粗等等,辨其要,尽在兼容和融通的“度”的认识与把握上。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应是“意、法、气”的和谐整体,达意精妙,法度完备,气象充盈,意与法会,理与神通,方得圆融无碍之“大雅”境界。
        魏晋“二王”,创“大雅”书风之颠,字形和美,流便潇洒,笔势若浮云,矫若惊龙,雄浑高古,典雅大气,成为世代传颂的经典书法代表,乃至千古绝唱。
        我们感悟传统,
敬畏经典,崇尚大雅,渴望和谐。
        当今书坛,千姿百态,创变四起,热闹非凡。高速发展而时兴的“快餐文化”,展览带来的激烈“竞争”,艺术商品化产生的急功近利,书法家自身的“重技轻德”等等,都亟待我们有意识地、积极地清理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附着在书法家精神上的芜杂污垢。任何以形式技巧为上者,是偏执的反映;图新弃旧或唯旧是美的艺术品鉴,都是“食痂成癖”的极端表现;以意识或观念为艺术的唯一支撑者,则是意识、观念的蹈空者;以个性扩张或标新求怪为满足者,难免疑患私欲积重之病。
当代的书法创作,必须放置在大和谐的审美基调下,沉淫传统,观照当代,在狂躁乖戾中求气定神闲,在迅猛快捷中求优雅舒缓,在张扬写意中求精致典雅,才能创作出“笔墨当随时代”的“亦古亦新”的大雅之作。书法家只有同时注重品格素质的不断修炼,才有人生境界的不断升华,作品也才能有“人书俱老”和“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和雅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美画空间”首届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入展名单
马炜龙 (桐乡)  于雄略 (桐乡)   计建清 (桐乡)
计林涛 (桐乡)  王晓峰 (桐乡)   王  坚 (台州)
王  强 (陕西)  王洪权 (黑龙江) 冯  玥 (陕西)
冯才权 (广东)  孙正馨 (桐乡)   吕燮强 (桐乡)
朱文治 (平湖)  刘国峰 (河南)   师  维 (陕西)
邱  剑 (嘉兴)  李海永 (河北)   李昭旻 (桐乡)
李多来 (安徽)  李  欣 (西安)   沈伯鸿 (桐乡)
沈富荣 (桐乡)  沈运闿 (桐乡)   陈  量 (北京)
陈泽雄 (宁夏)  陈长来  (江苏)  杨宇力 (绍兴)
张坤炎 (桐乡)   张立玲  (西安)  张  兴 (桐乡)
何  东 (湖北)    杨建民 (湖州)  宋江安 (陕西)
  周明华 (桐乡)    周继中 (安徽)  周晓云 (桐乡)
林双全 (福建)    郑  心 (江苏)  赵纯洁 (河南)
赵宏一 (陕西)    赵文火 (桐乡)  胡继川 (湖北)
胡  强 (桐乡)    高延鸿 (河北)  郭鸿光 (河南)
   袁道厚 (桐乡)    梁 骜 (哈尔滨) 章柏年 (嘉兴)
章  明 (桐乡)   盛欣夫 (桐乡)    曹伟革 (陕西)
曹建平(桐乡)       傅林林 (桐乡)    傅延禄 (金华)
蒋彬宽 (嘉善)   童  辉 (陕西)    薛敏灵 (福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6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社会颈椎病的人非常多,而且大多数是年轻人,其原因有外在因素:用电脑过度,长时间不活动,精神紧张……,其内在也存在问题,那就是伤精。

       一个肾精充足的人,无论怎么用电脑,不运动,精神紧张,他的颈椎照样好好的,工作完之后稍微舒展一下筋骨,就会神清气爽。而肾精亏乏的人,就是再怎么舒展筋骨、做瑜伽、搞按摩推拿……用了种种办法,当时可能舒服,过一晚上之后该僵硬还是僵硬,该疼痛还是疼痛。

       肾精通于脑,脑脊液的成分与精液的成分非常相似,脑脊液就是在脊柱里面润滑营养大脑、脊髓等中枢神经的润滑油,脑脊液的缺乏会导致大脑,中枢神经工作不敏锐。泄精之后,脑子变得不灵光,记忆力差,思考能力差,其实就是这个原因,这与中医所说的:“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的道理恰恰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6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烟云烟,想想,不管昨天,今天还是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能永远珍惜就是好心情,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要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要留作回忆,想要得到的要倍加努力,累了把心靠岸,错了就不要自责,苦了才懂得满足,伤了才明白坚强,失去后才知道珍惜。
    总有起风的早晨,总有暖和的午后,总有灿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相逢就是一种缘,相交是缘起,相知是缘续,相爱是缘定,相守是缘归,从缘起到缘归,从缘归到缘起,一切都需要相互珍惜。
    有的人你看了一辈子,却忽视了一辈子,有的人你看了一眼却影响到你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