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6-10-2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0981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展览无罪:当代书法人心态分析与展望
# Y- `# C% M+ t柳青凯\文 ) O; K7 M* X( n) `: D% d' s4 `; v7 h
3 l; L# i" Q0 t3 Q: }7 p/ i' a " U5 h8 g" l! ?6 p: r- W- p. m' W
近三十年来,展览之于书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谓中国当代书法史即中国当代书法展览史。展览可以分为官方展览与民间展览。官方在某种程度上讲即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他的全国性与权威性所促成的评定资格: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或会员以上的职位已成为大多书法家艺术层次的标准(虽然这个结果被很多人批评,但它已成为一个名利的潜规则)。鉴于中国书法家协会这个组织以及这个组织所属会员与其所主办的各类书法展览折射出的当代书法人的心态,我们这里只讲中国书协的官方展览背景下与书法有关的话题。% e, [: R! |7 ~
1、官方书法展对中国当代书法的作用力。
3 I7 g' ~/ _& F" Z7 T2 {! O- X) T5 Y) k# H M9 z( \! G4 I
我们知道古代书法家的流传与历史长河的幽远相比是极为有限的。他们经历了历史极为严格的挑选,这个过程在古代信息不畅的情况下充分说明了古代书法家的实力。与古人相比当代知名书法人的数量是庞大的,这就是时代的特点,信息的便捷让更多的书法人得以成名。然而在近二十年中书法人的成名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中国书协的官方展览。最具造星功能的书法展当属刘正成时代的中青展,特别是六七八展中青展时期的一等奖作者,他们现在都已名扬天下。从刘正成离席到现在,这种潜规则更为突出,尽管这个游戏已经越来越难,人们依然乐此不疲,愈演愈烈。原因很简单,数万来稿中的绝少部分人必定是要引人注目的。展览刺激了书法人的竞争意识,古典书法的修身艺术,演化成竞技艺术,书法的社会性质已经发生了跟本的改变。3 x) V, G0 Z- r; M
我们不能说现在的书法艺术没有修身的成份,但我们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书法人比古人更添了一种更为强烈的与时人类比的心理。我们知道书法艺术无非就是传承经典与精神境界的体现。要想与古人不同,比时人高明,引人关注必须要有非凡的功力与才情去表现,从而形成一种风格优越。当时人都在为之努力的时候,他们对个性的张扬似乎更为热衷,从而弱化了对书法传统与人文精神的关注,当书法展览的兴起愈为成熟而频繁的时候,这种因素就愈为明显。而这个竞争的结果归结于展览无非就是要通过入展或获奖形成一种优越而成就名利。我在不同场合说过多次:中国书协的全国展走到现在,正在经历一个书法人浮躁心态的一个沸点,这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问题,也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所能左右的。当代书法因为展览而发生的流变,已经让展览成为一个名利场的结症正是当代书法的主要特征。当一个书法人要面对书法功力的锤炼,个人风格的磨合,还要把握时代书风的脉搏,以及适应展厅艺术所必要的装饰拼贴手段时,书法人的精力无法全部运用于书法的精神内核。因为人们过于热衷于书法的外在美(视角冲击),致使当代大多数人对书法艺术所固有的古典语境形成干扰,因为与根植于国人精神领域上的古典情结相背离,当代大多数书法人表现出的个性喷张使书法的古典性与传承性产生错位,人们将这种功利下的心态统称为这个时代的弊病(当代书法人的集体浮躁)。1 I, ^& v. h3 }0 f0 O7 F* ?) J
所以这个时代必将是浮躁的,并且还会继续浮躁下去。0 w B6 s' @& H. n
因为名利之所在,所以牢骚就少不了。当你的愿望不能得以满足时,官方体制的一个小小的问题就可能成为话题,而网络又偏偏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一时间这样的声音都来了,甚至成为一种现象,更有好事者以此为乐,并以此为体裁大做文章,当然我们不排除其间有思想火花的言论,可这样的言论却得不到关注,而那种善于黑色幽默,偏爱无厘头的情绪化批评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迅速串红。从2007的各大网络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这样的帖子,我想大凡上网的朋友都曾关注过。 9 u, J* a ]) o$ k) I% T* O
) |. F; E5 k1 |. @1 R# @
[ 本帖最后由 柳青凯 于 2008-5-28 10:5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