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2908|回复: 3

[分享] “手札展”的文化意义 ——策展人谈“作家、学者手札展”■斯舜威 张瑞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6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手札展”的文化意义
6 f- ^0 V3 h7 ~) j——策展人谈“作家、学者手札展”
- |2 \) y- ]. j8 a' Z■斯舜威 张瑞田  
: x1 x8 Q2 Q( {0 q  z  v& X5 x; O  Q9 W( O, ^; d! a" l
  斯舜威(以下简称“斯”):
; p( J- Q. M* R  由我们联手策划的“心迹·墨痕:当代作家、学者手札展”(以下简称“手札展”)在媒体披露消息后,引起了许多文化界和书法界人士的共鸣。这次展览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也是以展厅为载体,以书法为核心,展示汉字毛笔书写的魅力,但更加着眼于当代书法创作所缺乏的文化表述、个性表达,以及与此相关的内心表露。
" g' x5 Z" v4 B7 U/ _5 J: `6 A1 P- n5 w* ]/ X
  张瑞田(以下简称“张”):中国改革开放历经了三十年的历史时期,当代书法也在这一时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时候,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局限。比如说,伴随着学习西方经济、技术的同时,西方文化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诱惑和新的压力。对展厅效应的强调,对形式的推崇,对欣赏者的取悦,或大或小否定了书法传统所倡导的主体性、随意性、指向性。
1 H- n2 i2 P" G& L# d
* I- Y; Z- J. N7 f% |$ J  斯:我是书法的复古主义者,平时临古人法帖,读古人书论,力求厘清中国书法的精要。书法史的经典遗存,尤其是帖的部分,基本是手札、尺牍。如陆机的《平复帖》、王珣的《伯远帖》、王羲之的《十七帖》、颜真卿的《争座位》、《祭侄稿》等等。这些经典遗存的特点是,书写者与所书写的内容建立着生命的精神链接,体现了文化的交融,表明了对具体事物的指向。
+ c; G. o- R) M8 Q1 @) c  P1 Z" ?$ [! I% O- j- j
  张:您在《平闲堂书论》一书中清楚表明了您的立场:读书就读清代以前的书,写字就写晋唐以前的字。! D* }# j( w3 B. ^, G
* M$ ^4 c! c1 _. N$ |6 }, e7 k9 [
  斯:晋唐的确是中国书法的高峰,也是无法超越的高峰。当代书法的勃兴是大众文化勃兴的组成部分,它是对“文革”文化浩劫的反抗,对当代文化心理的疏导,建立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文化信心。然而,对书法来讲,这样的反抗与疏导远远不够,没有满足传统文化与当代知识分子的真正需求。现实对书法的曲解与误导太多了。5 u0 D+ |( D* H0 T

( p7 E( Q! J5 J  o0 {  张:我们主张学术与艺术的多元化选择,正如同国际社会呼吁对多元价值观念的认同。基于此,我也理解围绕书法所提出的奇谈怪论。我常听书法界的人说,书法是最高级的艺术,书法是视觉艺术,我还听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这些观点可以商榷,但我们没有权力制止这些观点。当代诗歌有数百种流派,几个人、几首诗就是一个流派,成熟与不成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影响诗歌的发展。9 x; Z  f/ R/ u* a; `- A- W
9 c# q3 W+ D  i: i$ f
  斯:书法也是如此,种种书法观仅是当代人对书法的理解、判断与认识,正确与否也不重要,它说明了书法思想的解放,书法生态的恢复,书法美学的崛起。
5 Y3 D. Z1 s: `
$ t5 u: y- s; u2 }- H  张:我们策划的“手札展”,是我们对书法理想主义的弘扬,同时,我们寄以深情的“手札展”, 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新的挑战。首先,当代学者与作家鲜有使用毛笔进行日常书写了。正如同我们在“手札展”策展人致辞中说道: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发生断裂,书写工具随之改变,当代中国作家、学者的工作更多依赖的是以钢笔、圆珠笔为代表的硬笔和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的背后,我们遗憾地发现,传统书写所留下的、具有艺术价值的手稿、手札几乎消失殆尽。
+ w7 ]$ t9 O( Z, s4 r: j* C
' K1 \0 _( b- m/ N* ?3 d0 [5 F  斯:这是我们内心的阴影,是中国文化在当代的损失,每每提及,我们都会深感悲伤。因此,我们有必要让手札回到中国文人的日常生活中来,让一种久违的文化心理与精神追求伴生着我们的成长。有人说,当代文化是快餐文化,农业文明特有的慢节奏没有人喜欢,也没有人肯花那么多的时间临帖写字,更没有兴趣用毛笔写信。想一想,也有一定道理。信息公路的建设,通讯高度发达,人与人的距离相对缩短,写毛笔字,写手札,似乎有些不合时宜。
5 X' z3 m- f- r" ~- N$ Q" F! b5 ^# b8 P' d
  张:从“五四”到今天,我们一直充当着西方文化的中介人,看中国文化依靠的却是外国人的视角,不自觉的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到处可见。现在看来,这种泛政治化的认知能力是极其无知的,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毋庸怀疑,我们对传统的继承,正是我们走向自信的开始。% {' f6 \9 O' x. b

. X7 J" n5 Z9 d% g4 c; E9 j  斯:我们把政治与经济的落后全部归结到自身文化上,显然是对民族文化的不公。我为民族文化鸣不平,不等于说民族文化没有可质疑之处。我要说的是,书法不该被文人忘记,书法不能排斥出主流文化的核心部分。
) w. j/ W$ E. c1 d: r
7 w; o/ T( D$ g9 a4 z$ L2 l  张:书法艺术发展起来了,书法文化弱化了,这种悖论,让我们寝食不安。以群众运动的形式,以功利的手段,催生了当代书法的表面化繁荣,只要稍加推敲,我们就会看到破绽。比如,书法家的工匠化,书法理念的肤浅化,书法展览的功利化,书法群体的江湖化,等等,使我们对书法的现状忧心忡忡。
" i  ?$ e4 C3 _* ^) @8 t6 X3 t' e' y" ~. g
  斯:因此,我说,我们的工作并没有脱离书法启蒙。尽管当代大多数作家、学者已经不具有毛笔书写的能力,但我们还是看到了为数不多的具有毛笔书写能力的作家、学者,他们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以古韵文心,在书斋中临帖,用手札传情,书写着一代文人、学者的古典情怀。最近,我拜读了一些晚清学人的手札,不说他们读经问学的心智,仅读他们的书法,也会令人倏然起敬。《若榴花屋师友札存》收有一百多人写给沙孟海的尺牍,它是我案头的常备书,蕴含其中的深情厚谊,学问识见,仍然会引起我深深的思索。
7 [$ b- g$ ^+ b1 A. n, V" |! J# R% D% y- E+ W) A
  张:我与您有同感。手札是私人感情、思想相互交流的媒介,是中国人、尤其是文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作家、学者在手札中表达着各自的政治理想,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和自己在某一个时期的境遇、心态,痛苦与欢乐。我读翁同龢手札,看到了晚清不被人注意的细节,比如,被朝廷遗忘的政治人物的生存际遇如何,他们的思想自由多大,他们内心的痛苦多重,他们看待人世的目光多远,颇值得玩味。今年是傅雷诞辰一百年的纪念日,我就傅雷致黄宾虹的一百余通手札写了几篇随笔,真切感受到了傅雷高贵的人格与出众的才华。我曾对傅雷的次子傅敏说,傅雷手札中存活着我们并不认识的另一个傅雷。
4 f0 N( o, s% v1 E6 S- f
% A1 X' t: n7 [/ `/ E7 X  斯: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书法。多少年来,中国书法已经形成了一座连绵不绝、雄浑壮丽的山脉,一代代书法家在探究这座山脉奥秘的同时,不断增加这座山脉的高度、厚度和广度。拿学者书法为例,书法的发展长河,自从文人士大夫成为书法主体,才变得波澜壮阔起来。在古往今来的书家中,文人、学者是最庞大、最重要、最富创造力的群体。东汉时,文人士大夫由民间碑刻而进入书坛并成为主体;魏晋,书法成了门伐世族文人们的特殊爱好和风流时尚;唐代,练就一手好书法成了读书人进入仕途的必由之路;至宋代,达心适意成了文人学者在书画领域的主观追求,特别是苏东坡,开创性地把书法和学养结合起来,强调“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自此以后,文人学者书法与文人画一起,被人们提高到学术层面的高度,书卷气、文人气成了衡量书画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可以想象,文人学者书法拥有多么丰厚的人文内涵。
; K' w$ H6 f0 u1 D
+ q9 Z7 C! B1 W3 X+ c' c# l/ p. k  张:“手札展”将展示当代作家、学者的文化底蕴,表现他们对传统文化生活的怀念以及在当下的心路历程。
3 a! [6 N' Z# x8 k, N4 ?
) D, U$ C6 V* I, h8 R  斯:让我们携起手来,大胆、直白地鼓吹当代书法的文化回归与个性书写,展现中国书法的古典魅力,也是真实的魅力。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4 D. c- L4 P9 q- W! d(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林散之诗稿4 W- J. c5 D1 ^  n8 }7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6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8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