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7-6-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5576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8-5-3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三:康梁之比较/ f2 ^! M5 w/ }4 w U+ E6 |* R+ n: c
1 a0 s: t0 T8 g: n7 A! B y 作为同是戊戌变法的主张者,梁启超早期选择了与康有为相同的道路,作为康有为的学生,他顺理成章地秉承了康有为的思想主张。从思想激进的一面看,相对康有为,其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梁启超同样受西学影响颇深,“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他分析、研究,选择其中有价值的成分以期构成他心目中的新文化。而对于西方文化和美学的研究,当然也影响到他的书法创作思想”。殷海光认为,梁启超的思想里有相当自由和进取的趋向,虽然他的思想多变而且还有保守的成分。无疑,他是近代中国自由与民主运动之一个重要的开路先锋。也诚如他自己所言: & H1 I) ?! }! s
% @, i+ ~- f i, n& @ B
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 o1 p) M" o% C. \0 x5 [' P% s
8 S, b" V$ x7 w* e 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公理有固然,非夫人之为也。 & m9 J0 f& T3 g4 ^1 t
/ A2 }8 b: V7 ^9 `$ S" l8 q 其实,这种“变”的思想正是源于康氏“世界大同”思想中的变革理念。
2 B- u, `: I9 B3 p
4 J9 B& R) w5 Y* `9 b! i1 R 然而,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至日本结识了孙中山,并接触了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则开始了对大同思想的怀疑、动摇甚至反对。对此,康有为曾竭力劝之,但依旧未能改变梁之选择。王森然曾评价说: c3 H: Z" H) k, L+ h; h
( x# l8 k4 O) s5 b* {4 ? 先生(梁启超)既日倡革命排满共和之论,而其师康有为深不谓然,屡责备之,继以婉劝,两年间函札数万言,先生亦不慊于当时革命家之所为,惩羹而吹齑,持论稍变矣。然其保守性与进取性常常交战于胸中,随感情而发,所执往往前后矛盾。尝自言曰:“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 # K, _6 I8 @+ `
A6 z$ u2 M. y1 b
从此,改良自由主义与革命民主主义,反满与保皇,两种政治思想和政治派别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渐由潜在的分歧变为公开的对立和直接的斗争。9 n- b' U, v1 l8 c, m8 M( L
2 i+ |5 G* V1 r8 j+ z2 S& H& Z
但是梁启超的思想变迁令我们疑问的是,为什么近代个体的思想主张会如此易变呢?按照李泽厚的理解:
! s0 Y x1 P) z. l/ A* _4 ~
1 L4 W2 B, s( v 近代人物都比较复杂,它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代表更是如此,社会解体的迅速,政治斗争的剧烈,新旧观念的交错,使人们思想常常处于动荡、变化和不平衡的状态中。先进者已接受或迈向社会主义思想,落后者仍拖住“子曰诗云”、“正心诚意”不放。同一人物,思想和行为的这一部分已经很开通、很进步了,另一方式或另一部分却很保守、很落后,政治思想是先进的,世界观又可能是落后的,文艺学术观点可能是资产阶级的,而政治主张依然是封建主义。 6 H$ s, W: d/ D. k( L
4 w1 v- Y4 z( l- e 显然,对于这样一个缺乏鲜明立场和主张坚持的人而言,他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思想家,而只是一个思想宣传家。从社会现实的角度看,这也是因为近代思想的语境所限,因为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完西方思想几百年的发展经历,其中自然充斥着太多的幼稚与不成熟。
; e/ X) `- U a5 Y, \5 U3 K
: z! ^. T( ]5 \% K5 T$ u 不同的是,先后主张政治改良、革命的梁启超在书学思想及实践中却选择了几乎迥然相反的道路。作为曾游历美国的改革家,梁启超关于个人与国家不能两全的主张对中国现代思想产生了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只是这一主张导致的直接结果则是其数学思想于政治主张的分化与剥离。其实,他对于保守的前倾也恰切地印证了他在思想上缺乏主见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作为学生的他的确滞后了康有为不少。王森然对此曾尖锐地评介为: C6 a" M8 a) p' w! T/ ]) ~6 I
U) q9 A) v O2 [
先生(梁启超)与康有为最相反一点,康有为太有成见,先生太无成见;其应事也有然,其治学亦有然。 2 }3 h# J' P# v, A- t6 l
9 I* P: s7 _' k 从梁启超现存的墨迹看,相对他的思想,其学思想及实践的确保守得多,或许也是因为对政治的过多倾近而有所忽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梁启超的保守同样在近代书学史上有它特殊的意义。他特殊的意义最明显地体现在政治主张与书学思想的分化与剥离这一现实之维的生成与延续。
: o* G2 s5 i7 j5 C7 h; B" Z" [5 R! h5 j* ~
梁启超涉猎书体较多,行草、魏碑、隶书等,尽管在传统训练的前阶已基本得以深入,但是却都未能走出来。行草书完全得益于“二王”一系以及宋朝苏米风格的帖学,隐隐还有一点北魏墓志的影子。这多见于他的诗稿册页、信札手稿当中,看上去温文尔雅,俨然是一副传统文人的样态、形质。很难想象这会出自一位思想的激进变革者之手,这在《梁启超诗稿二页》、《致武昌首义事业纪念筹备处诸公札》等作品中可得以显见与印证。 |
|